美國生活感言:海外華人在美的真實狀態
咱們有些同胞看到美國好的一面,就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美國生活。且不說中國人到美國簽證不容易,就是有機會踏上了北美,活得也不可能像老美那麼舒坦,尤其初來乍到時更是少不了麻煩。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一個農村人到了北京,儘管北京各方面比他老家強多了,但他能覺得北京是自己的家嗎?
我在美國接觸到的中國人,大致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
第一類是留學生
他們年輕,英語好,適應能力強,應該說在美國的發展前景看好,最終多半選擇在美國工作。
但是,許多國人可能不知道,留學生的生活比國內大學生辛苦多了---煮一餐飯菜吃上一兩天是「家常便飯」,經常加班為「老闆」做試驗甚至連寒暑假也不例外。
好在他們經過兩到五年的奮鬥,可望「苦盡甘來」,進入美國中產階層指日可待。我的中學同學吳衛東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物理博士學位後,進入華爾街工作13年,現在已是華爾街一家對沖基金的經理,收入應該不菲。
但加入美國籍的他依然覺得真正融入美國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認為英語、工作以及和美國人相處都不成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文化的認同感和個人在這個社會的歸屬感。
比如下班後與美國同事上酒吧,他們講的很多歷史典故、英文小說、名人逸事、流行文化,他常常都沒聽過。
久而久之,在工作之餘,大多數中國人還是選擇與同胞在一起玩。這些在美國的白領中國人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都希望能找到一種家的感覺和社會對他們價值的認同,而這在以白種人為主的美國社會裡很不容易。
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ABC),因為從小接觸美國文化,他們在文化的認同感上沒什麼問題,但他們也不容易找到一種歸屬感,畢竟他們的皮膚還是黃色的。
第二類是訪問學者
就像我這樣的。他們一般在國內讀了學位,在事業上小有成就,然後出國深造。
這些人年紀不小,一般都在三四十歲左右,拖家帶口的。到了美國之後,他們往往陷入兩難選擇:如果為了孩子能夠有一個寬鬆的教育環境,最好是留在美國,但不得不放棄在國內原有的事業基礎,在美國從頭開始創業,對於中年人來說談何容易?
於是,經過一番權衡之後,多數訪問學者如期回國了,少數留了下來。我注意到,留下來的訪問學者中,頭髮花白的不少,他們的年齡看上去通常比國內同齡人要大些。
第三類是偷渡客
以我的福建老鄉居多。美國華人中流傳這麼一句話:「全世界怕美國,美國怕長樂」,說的就是大量偷渡到美國的福州長樂人。
現在的紐約唐人街幾乎成了福州的「飛地」,在那裡聽到最多的就是福州話,其次是普通話,再次是廣東話,很少人說英語。
偷渡客到了美國之後,基本上在華人餐館偷打工――或當幫廚,或當服務員,或送外賣,一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晚上好多人擠在地下室居住,英文電視又看不懂,簡直毫無生活樂趣可言。他們的目標就是賺多多的錢,然後轉合法身份。
為了達到在美國合法居留的目的,他們往往花錢請律師,向美國當局申請所謂的「政治庇護」。
這樣,他們賺的錢,除了償還巨額的偷渡費(據說現在的行情是5萬美元左右)外,還要付高昂的律師費(一兩萬美元),剛開始那幾年一般剩不了幾個銀子。
許多國內鄉親只看到偷渡客七八年甚至十多年後取得合法身份,初次回國時擺出的那副「衣錦還鄉」的派頭,和他們在老家蓋的小洋樓,卻不知道他們在外吃盡了苦頭。
你完全可以把他們在美國的生活質量和內地到沿海打工的民工相比擬,只是他們每小時賺的錢是國內的幾倍罷了。
我有位表哥原先在長樂某銀行當科長,年紀輕輕,權力不小,日子過得挺滋潤的。80年代末,他隨大流偷渡來美,先替人打工,後自己開餐館。
由於他的文化程度和見識都比一般的偷渡客高出許多,所以事業很快上了台階,現在他已擁有3處房產,但卻落得個錐間盤突出的毛病。
雖然已是家財萬貫,可他每天還得圍著餐館轉,似乎一刻都停不來。他感慨地說,如果在國內有好的工作,實在沒有必要出來。
第四類是移民
移民,也就是通過正常途徑到美國永久定居的中國人。
這些人除了極少數 「傑出人才」(比如頂尖的科學家、世界冠軍、著名電影演員等)外,多數是由於親屬關係來美團聚的。
我的初中同學王耘就屬於這種情況。出國之前,她在福建省一家報社當記者,不論是寫稿還是拉廣告,樣樣在行,因而頗受報社領導器重。
因為先生在美國,為了家庭的圓滿幸福,已過而立之年的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移居美國。王耘告訴我,「來美國8年多的酸甜苦辣,不是國內親朋好友能夠想像得到的了」。
華人故事
為了讓國內同胞對中國人在美國的處境有個設身處地的了解,以下是定居在洛杉磯王耘特的自述:
有人形容來美國的感受:出國前「豪言壯語」,想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下了飛機「啞口無語」,見了老外說不出英語;過了半年「自言自語」:我這是怎麼啦?何苦到美國來受洋罪?
本人出國8年有餘,可以用「千言萬語」來表達。
初到美國,我就急著想找份工作。由於沒有工卡,剛加上我沒有什麼特長,僱主們一聽就不願意往下談。好不容易找了份老本行的活――在一家中國人開的小報社當記者,試用20天,老闆只給了我210美元,遠遠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後來有了工卡,要找份如意的工作也難。到服務行業面試,老闆首先問3句話:「有在美國的工作經驗嗎?」、「英語流利嗎?」、「會說廣東話嗎?」,我一聽就知道自己不夠格。
朋友介紹我到一家倉庫去做清點、搬運物品的工作,這是用不著說英語的體力活,可3天下來,我腰酸背疼,只好放棄。
我想去當車衣工,因為這個工種沒有語言要求,又適合女性。有位老闆同意我去試工,之前我從未用過電動縫紉機,心想它的原理應該與腳踏的差不多吧。
可當我坐下來操作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是一回事――機器似乎不聽我的指揮,手中的布匹沿著針道飛奔而去。
老闆讓我車一英寸,我卻車了10多英寸,老闆見了叫我馬上下崗。我哀求道:「給我半個小時,我一定能學會」。
他聽了大吼起來:「我這裡不培訓人,別浪費時間和布了!」當我被「掃地出門」,頂著炎炎烈日走在馬路上時,心裡懊惱極了:我堂堂一個記者,在中國有地位也有名譽,何苦到這個陌生的國家來受罪?!
當天就想訂機票回國算了。先生好言相勸:「你應該先學好英文,學學電腦等技能,然後才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說實話,我也不甘心就這麼打道回府,我對美國還一無所知呢!轉念一想,那麼多人都能在美國立足,難道我就不行?
接下來的半年,我集中精力學英文、電腦,想將來從事文秘工作。由於擔心自己的英文不過關,一直都在中國人的圈子裡找工作。有位面試我的老闆居然當面損我:「你的英文差遠了,還想當文秘?!」
有一天,我和先生上街,見到一家老美開的職業介紹所,先生勸我進去看看。我連忙搖頭,他說「試試無妨嘛」。我還是不願意,結果他一個人進去,幫我填了張表格。
一個星期後,中介打電話來說有家珠寶公司想面試我。我聽說是老美的公司,直打退堂鼓,後來在中介的鼓勵下才勉強去了。
面試我的是位美國人。他詢問了我受教育的情況,讓我當場製作了一份生產統計報表。最後他問我,「你是否介意經常加班?」,我爽快地回答:「不介意」。
我覺得這回應該有戲了,但考慮到自己的英文水平,還是沒有十分的把握。於是,我忍不住問他:「我英語說得不流利,你們不介意吧?」老美笑著說:「你才來美國一年,英語能說到這個程度,說明你很聰明。如果我到中國一年,肯定學不了這麼多。」我想就算他們不錄用我,也會說這種鼓勵人的話。
由於這家公司正處於銷售旺季,我的前任突然辭職,他們急著要人,便「降格以求」,決定先試用我3個月。
我珍惜這難得的工作機會,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周末加班也不計較,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結果我在這家公司一呆就是3年。
如今,我覺得自己完全換了一個人,好像又活了一輩子,許多原先在國內時做夢都想不到的事實現了:我在美國獲得了碩士學位,和老美一起上班,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學會了開車,嘗試著用美國方式教育我的子女……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實現了「美國夢」。
但我覺得作為第一代移民立足不易,我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奮鬥,但也許永遠也不可能找回我在國內時的成就感,真正能夠融入美國社會並享受美國好處的將是我兒女這一代。
現在,在家裡,我和即將上大學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方式是:我主講中文,他主講英文;他津津樂道於美國的「脫口秀」,卻不完全明白為何中國相聲為何那麼好笑,需要我加以解釋。而我看「脫口秀」需要向他請教。
王耘的故事講完了。其實,好多新移民的經歷,和她大同小異。不經風雨,何以見彩虹?
我在美國碰到過很多拿到綠卡的中國人,聊起來都是滿腹苦水,說在美國這個不爽那個又不習慣,覺得還是在國內舒適,給人的感覺似乎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我問他們為何現在不回到中國生活,他們卻一時答不上話來,也許他們壓根兒就沒想過「回國生活」這個問題。
我想,和30年前相比,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中美之間經濟鴻溝的急劇縮小,中國人在融入美國社會的艱難過程中難免時不時會想起中國的好處。這也算是一種「圍城」吧!
還是我的老同學王庚實在。她坦言,我很留戀在中國當記者的那段生活,覺得那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時光。
但是,如果現在讓我回中國生活,我有好多方面肯定不習慣,比如中國複雜的人際關係就讓人受不了。
儘管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個人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我相信,未來學成回國的留學人員比例只會越來越高。因為中國融入世界潮流的步伐正在加快,各方面發展只會越來越好;另一方面海龜派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近期兩位海龜人士出任國家部長要職,而這種好事在國外無論如何也輪不上咱中國人。
再者,我從台灣和韓國留學生身上也看到了這種趨勢,二三十年前這兩個地方的學生留在美國的也挺多,如今絕大多數的人選擇回去工作,相應地這兩地的公民來美國的簽證也相當容易,因為美國簽證官相信他們不會有「移民傾向」。
王庚看了一些網友嚮往美國的留言,給我發來郵件談了她的看法。她認為,美國有許多國內同胞想像不到的優點,也有不少國人意料不到的缺憾和不足。
「我在外折騰了這麼多年,也只感覺基本適應而已,還有許多方面需要繼續努力奮鬥。現在國內發展很快很好,令這裡的人很羨慕。我想,一個人不論在哪個國度或地方,只要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活得開心,就算待對地方了」。
在美國的中國人能說會道是優勢,美國人能說會道的特別多,每周日租大體育場當教堂傳教的牧師,口若懸河,一說一個小時不打奔兒,不出語法錯誤,語速均勻,還能抓住聽眾,那本事,不是吹的。
政客們,尤其到了快選舉的時候,全國上下亂竄,講啊,演啊,對付刁蠻的美國選民,張嘴就來,表達自己的立場,拉選票,容易嗎?
閃回,我從小到大,看見的是我們公司的領導拿著厚厚的稿子,坐主席台上慢吞吞地念,及其乏味的廢話,翻篇的時候,抹搭著眼,把食指探到嘴裡沾一點唾液。
表達溝通能力的高低,不是人種的差異,絕對是文化差異的產物,要看孩子生長的環境是否鼓勵說,表達。
家長要花好多時間陪孩子,給孩子關注( attention) ,說什麼蠢話,傻話,家長都不叱責,只是加以引導。
學校里的課程是輕鬆愉快的,剛會說話就有「show and tell」, 就是從家裡帶個什麼東西,給別人講,大家互相鼓勵,不許取笑別人。
我們家孩子還不認識字的時候就自己看著書編故事,有眉有眼的,給一個話題,就接著說下去,公主青蛙後媽野獸山洞孔雀珊瑚都能給攢一塊兒去。
然後就是刨根問底逮什麼問什麼,簡直就是《十萬個為什麼》,大人都耐著性子一一解答。
不得不又拿我的童年拿出來比,多少次被喝斥閉嘴,別亂動,或者被別人笑話。上課要背手坐正,絕對的不能說話,問問題。
美國人不光是政客,牧師,名人能說會道,一般人也能說,愛說,愛逗,愛笑,待人熱情。來美國時間不短了,大家也混得很安逸了,可能大家不願意談起當初,在國內的文化背景下長大的我們,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一窮二白,說著結巴的英語,要面對外向型進取形的美國人民的那種不習慣,那種窘迫。
美國上課和國內完全兩碼事,尤其是上商學院的同學,課堂發言時要算成績的,可是,昨天教授吩咐看的50頁書看得稀里糊塗,說不出所以然。
咱中國人又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情結,生怕說點什麼淺顯的觀點讓人家笑話。即使肚子里攢出幾句拿得出手的,還不一定有機會說出來,得搶,不然話題很快就轉了。
還有就是做演講(presentation),啊,那難受勁兒,就別提了,我用了整整一年才適應。
在美國混生活,揭開光鮮的一面,也不易啊。雖然美國是移民國家,對外國人的態度,政策比西歐國家好很多,但是如果你要和美國人競爭高薪體面的工作,除了業務要精,(做高精尖技術的,我不懂,美國的產業結構是服務業占多數)那溝通能力,交際能力,處世能力,也非常非常重要,光語言過關還不行,還要思維行為方式完全美國化。
對一個外國人來說,尤其是在要管美國人的,要克服的困難是不少的。有的人能力很強,但是到一定階段,就遭遇玻璃天花板了,頂不上去了,這個不奇怪。
所以,海龜成為選擇,回歸母語文化,舒服。不過,這些海龜在美國文化環境浸淫久了,言談舉止思維也洋化了,回國還有點不適應。但是不會太尷尬,現在國內什麼都像美國靠攏, 奉美國人的方式為上選。
在美國工作這麼些年,經歷的人和事,不可說不豐富,見識不少,領悟很多。我摸索出好多道道,總結出來的經驗,下次一定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表達能力強是好事,可是好多美國人就這麼一條優點,有的半懂不懂的事情,他也能面不改色地說半天,特自信。
有的人,討論正事的時候智商在90以下,毫無邏輯,可是插科打諢,反應這個快,說的笑話這個絕,不是聰明人還不行,特疑惑他腦子怎麼長的。
作者: niuniuyumami,現定居美國
點擊展開全文
※噩夢!17歲中國留學生在美被連續性侵!法官稱:他是「捕獵者」
※39歲,坐牢30年,這隻世界唯一上過大學、通人情世故的猩猩,結局卻這般悲慘
※雅思閱讀出題源刊《New Scientist》免費領,9分大神都在看!
TAG:美國留學申請 |
※美國流浪藝人真實生活!
※直擊美國賞金獵人的真實生活
※在美國生活的苦惱
※那些被美國人領養的中國孩子的真實生活
※在美國生活真的安全嗎?
※美國體制內的華人,如何看待美國的教授體系?
※在美國人眼中古代中國有多強大?美國網友的看法扎心了
※外國人問美國境內是否存在赤貧現象?美國網民:當然,毫無疑問!
※美國人十大奇葩的生活習慣
※美國人問在印度定居的外國人有何感受?國外網民:百感交集!
※實拍美國街頭的窮人百態
※實拍美國流浪漢的生活環境,不知道的人誤以為是療養院
※美:中國水下感測器網路威脅美國的安全!中方:向美國人學習!
※我國新武器讓人大飽眼福,實力已比美國更強,引發國際騷動
※一位美國華裔說出了移民的驚人真相,轟動全球華人
※綜述:中國真正平等地「握住拉美的手」——拉美各國人士談美國國務卿涉華言論
※中國人看不到的清朝彩色照,現在被美國人藏在美國博物館裡
※美國老電影里荒誕的現實世界
※美國知乎:在中國生活是什麼體驗!外國人:中國就是天堂!
※激戰!美國總統與世界首富的恩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