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大功臣排行榜之四大唐凌煙閣

六大功臣排行榜之四大唐凌煙閣

六大功臣排行榜之四(大唐凌煙閣)

凌煙閣

接下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凌煙閣了,凌煙閣本是位於唐代長安城太極宮內三清殿旁的一棟小樓,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命大畫家閻立本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並由書法聖手褚遂良題字,即為《二十四功臣圖》,小樓也從此依舊例更名凌煙閣(早在北周時,就有「天子畫凌煙之閣,言念歸臣」的記載,可惜已佚)。畫像比例皆真人大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每層八人: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皇帝,很善於處理君臣之間的關係,恩威並施,雙管齊下,把一個個能人異士治理得服服貼貼,卻又使名將功臣多半得以善終。

銀杏樹(相傳為李世民栽種)

凌煙閣二十四元勛像就是例子。當時李世民年邁體衰,開始懷念往事,追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戰鬥歲月。

李世民

於是李世民將他那些老部下的形象繪入凌煙閣,以為人臣榮耀之最,此後凌煙閣功臣成為唐代豪傑從軍報國功成名就的標誌。

李世民手跡

李賀《南園十三首》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德宗時加入平定安史之亂的李光弼、郭子儀、李適、僕固懷恩、郭英乂、柏良器、侯希逸、李絳八人。唐宣宗時,又補入了馬周、褚遂良、婁師德、張九齡、張柬之、張巡、許遠、南霽雲等17位名臣宿將,這樣凌煙閣前後總計達49人。還有一種說法是魚朝恩、程元振也在凌煙閣上,小編未可知也——如果是真的,那也太噁心了。

總之最初二十四位功臣依次是:司徒長孫無忌、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李孝恭、左僕射杜如晦、太子太保魏徵、司空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高士廉、尚書尉遲敬德、特進李靖、特進蕭瑀、頗爐將軍段志玄、尚書劉弘基、洛陽郡守屈突通、荊州長史殷開山、右武衛上將軍柴紹、京兆尹長孫順德、相州都督張亮、吏部尚書侯君集、武威長史張公謹、虎賁將軍程知節、禮部尚書虞世南、左令劉政會、右令唐儉、上將軍李勣和虎威將軍秦瓊。

長孫無忌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公元594年——公元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高氏為漢族(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長孫無忌出身於河南長孫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又結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後,無忌前往投奔,並隨太宗征戰,成為其心腹謀臣,後參與策劃玄武門事變。

貞觀年間,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高宗,後被任為顧命大臣,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

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後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無忌被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年間平反。

長孫無忌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

李孝恭

2.司空、河間元王李孝恭

(公元591年——公元640年),唐朝宗室、名將。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

唐朝建立後封趙郡王。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任信州總管,次年獻計並率軍攻打南方的蕭銑,立下戰功,升任荊州大總管,後因治理荊州有方遷任襄州道行台左僕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又率軍攻打輔公祏,用一年時間將江南平定,因功拜揚州大都督,之後因被人告發謀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歷任涼州都督、晉州刺史。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升任禮部尚書,改封河間郡王。

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暴病身亡,年五十歲。詔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謚元,配享高祖廟庭。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孝恭的父親是李淵的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祏,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杜如晦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漢族,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長安)人。唐朝初年名相。

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陽尉。隋朝末年,成為秦王李世民帳下重要參謀,李世民征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杜如晦為其籌謀劃策,運籌帷幄,深為時人所敬服。

李世民建立文學館時,用杜如晦為從事中郎,為十八學士之首。玄武門之變時,杜如晦與房玄齡參與策劃,事成之後,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即位後,杜如晦獲封蔡國公,累遷尚書僕射,與房玄齡同心輔政,為唐選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二人因此被稱為「房謀杜斷」。後世將杜如晦與房玄齡作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贈司空、蔡國公,謚號「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繪像於凌煙閣,位列第三。

杜如晦是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魏徵

4.司空、鄭國公魏徵(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生於巨鹿郡(今河北省巨鹿縣)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同年入凌煙閣,列第四。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併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

魏徵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

房玄齡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公元579年——公元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唐初齊州人 ,房彥謙之子。

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貞觀十一年封梁國公;貞觀十六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齡病逝,謚文昭。

房玄齡是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與杜如晦同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稱為「房謀杜斷」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句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

高儉

6.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儉(公元575年——公元647年),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初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隋朝洮州刺史高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早年曾是隋朝治禮郎,因受斛斯政牽連,大業九年,被貶為朱鳶縣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為司法書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高士廉歸順唐朝,以為雍州治中。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升任侍中,封義興郡公。

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任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奉命編撰《氏族志》,加封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年(公元638年),改封申國公,世襲申州刺史,遷尚書右僕射。十九年(公元645年),拜為太傅,輔佐皇太子李治監國。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卒於任,追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文獻,陪葬昭陵,配饗太宗廟庭。唐高宗即位後,追贈太尉。

高士廉是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尉遲恭

7.右武候大將軍、鄂國公尉遲恭(公元585年——公元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朔州平魯下木角人。唐朝名將,官至右武候大將軍,封鄂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生戎馬倥傯,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晚年謝賓客不與通,於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去世,唐高宗為其廢朝三日,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尉遲恭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再次救了李世民。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李靖

8.特進、衛國公李靖(公元571年——公元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去世後謚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李靖是歷史上「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挂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蕭瑀

9.特進、宋國公蕭瑀(公元575年——公元648年),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梁靖帝蕭琮異母弟,蕭皇后之弟。唐朝宰相,從小以講孝道聞名天下,而且能夠善於學習和書寫,個性正直,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並且深刻精通佛法道理。

初封新安郡王,西梁滅亡後隨其姐蕭皇后進入長安,因為是蕭皇后之弟的緣故擔任內史侍郎,不久被免官貶為河池太守,隨後又降唐受封宋國公,任光祿大夫。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六次擔任宰相,又因故六次被罷免,嚴重時甚至被削爵貶出京城。貞觀十七年二月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第九位。

貞觀二十二年六月二十日,蕭瑀因其姐姐蕭皇后去世受到沉重打擊,再加上當時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華宮後不久便去世了,時年74歲,卒贈司空、荊州都督,謚曰貞褊公。

蕭瑀是隋煬帝蕭後之弟,也就是隋朝的國舅爺。因反對隋煬帝征高句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段雄

10.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雄(公元598年——公元642年),字志玄,以字行,齊州鄒平(今山東濟南)人,唐朝名將。

段志玄早年與父親客居太原,後從高祖起兵,隸屬李世民部下,隨其平定王世充,累升至秦王府右二護軍。玄武門之變時,段志玄拒絕太子李建成的引誘,扶助李世民登上帝位,升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貞觀年間,段志玄擔任西海道行軍總管,征討吐谷渾,後升任右衛大將軍,改封褒國公,並世襲金州刺史。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段志玄病逝,追贈揚州都督,謚號忠壯。

段志玄一開始就是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唐王朝的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

劉弘基

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公元582年——公元650年),雍州池陽(今陝西涇陽)人,唐初名將,隋朝河州刺史劉升之子。

劉弘基早年以父蔭為右勛侍,為避從征高句麗,故意私宰耕牛,被捕入獄。後投奔太原,追隨李淵父子,與李世民友善。李淵起兵時,劉弘基斬殺宋老生,擊破衛文升,圍攻長安,以功授右驍衛大將軍。後隨李世民征戰,討伐薛舉,大敗宋金剛,平定劉黑闥,進封任國公。

貞觀年間,劉弘基拜衛尉卿,改封夔國公,世襲朗州刺史,並以輔國大將軍致仕,後曾隨軍遠征高句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劉弘基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謚曰襄。

劉弘基少年時遊俠長安,隋煬帝征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倖自己逃回,隨後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句麗。

屈突通

12.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公元557年——公元628年),長安人,隋唐時期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長卿之子。先世為庫莫奚種人,依附鮮卑慕容氏。大業年間曾平定楊玄感叛亂,數次鎮壓農民起義。隋煬帝南巡江都時留守長安。李淵起兵入關,屈突通兵敗被俘後降唐,任兵部尚書,封蔣國公。後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論功第一,拜陝東大行台右僕射,鎮守洛陽,後回朝拜為工部尚書。玄武門之變後,復為檢校行台僕射,鎮守洛陽。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封洛州都督,進左光祿大夫。不久病故,贈尚書左僕射,謚曰忠。永徽年間,重贈司空。

屈突通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

殷嶠

13.陝東道行台右僕射、鄖節公殷嶠(?——公元622年),字開山,以字行,雍州鄠縣(今陝西戶縣)人,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其父殷僧首為隋朝秘書丞,隋末為大谷長。李淵自太原起兵,召補大將軍掾,從攻西河為渭北道元帥長史,與劉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內史衛文升之兵,賜爵陳郡公,遷丞相府掾,從秦王李世民率八總管兵討薛舉戰敗,士卒死者十五六,被除名為民,後又從平薛舉子薛仁杲,恢復爵位。武德六年(公元622年)在討伐劉黑闥的路上,殷開山病死,李世民臨喪痛哭,贈陝東道大行台右僕射,謚曰節。貞觀四年(公元630年),配饗唐高祖廟庭。

殷開山是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就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柴紹

14.鎮軍大將軍,譙國公柴紹(公元588年——公元638年),字嗣昌,邢州堯山(今河北隆堯縣)人。唐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幼以任俠聞。隋為太子千牛備身,娶唐高祖女平陽公主為妻。唐國公李淵起兵,領馬軍總管,率先登陷陣。武德初年,從秦王李世民征戰,以功封霍國公。貞觀初,轉左衛大將軍,出為華州刺史。參與定襄之戰,從滅東突厥,後加鎮軍大將軍,改封譙國公。貞觀十二年去世,追贈荊州都督,謚號為襄。

柴紹是李淵的女婿,李世民的姐夫。李淵起兵時正好身在長安,僥倖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留最後一家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長孫順德

15.左驍衛大將軍,薛國公長孫順德(生卒年不詳)唐朝初年外戚、將領,北魏太師、上黨文宣王長孫稚曾孫,北周秦州刺史長孫澄之孫,文德皇后長孫氏的族叔。長孫順德在隋朝時任右勛衛,為逃避高句麗戰役,前往太原,投靠李淵、李世民,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高祖起兵晉陽,拜統軍,平霍邑、破臨汾,又在桃林生擒隋主將屈突通,平定陝縣,屢建戰功。李淵稱帝,拜為左驍衛大將軍,封薛國公。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玄武門之變中與秦叔寶等征討李建成餘黨。太宗即位,封食邑一千二百戶,又特賜宮女。貞觀年間,因居官貪婪,被免官,後病死。贈荊州都督,謚曰襄。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追封為邳國公。永徽五年(公元654年)重贈開府儀同三司。

長孫順德是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叔叔,與李世民父子是老交情。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污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

張亮

16.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公元646年),鄭州滎陽人(今河南鄭州),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亮早年以務農為業,後投靠瓦崗,隸屬於徐世績部下,隨徐世績降唐。在房玄齡的推薦下,擔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在洛陽招募私黨時,被告發下獄,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後封長平郡公,授懷州總管。

貞觀年間,張亮歷任御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封鄖國公,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後揭發侯君集謀反,改任刑部尚書;曾擔任滄海道行軍大總管,隨軍遠征高句麗。

後來張亮寵信術士,由此逐漸萌生異志,並收有養子五百人。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張亮被告謀反,斬於西市。

張亮本來是瓦崗寨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善於行政、頗得信任,還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征高句麗而立功。但最終卻以謀反罪受誅,實在令人可惜——自古迷信害死人。

侯君集

17.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公元643年),豳州三水(今陝西旬邑土橋鎮侯家村)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將。官至兵部尚書。封陳國公。早期不學無術,而以勇武自稱。後入秦王府隨李世民征戰,立下戰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後與尉遲恭力勸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唐統一後,侯君集官位越來越高,開始學習,參與選拔人才等。曾隨李靖學習兵法,卻誣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貞觀年間,隨李靖討平突厥,後又領大軍滅高昌國。功勛卓著,開始居功自傲,因討滅高昌時私取寶物而被下獄,得釋後開始心生怨恨,先後勸大將張亮、太子李承乾謀反。貞觀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謀反事受到牽連被處死。家人被遷至嶺南。

侯君集是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泄被殺。

張公謹

18.左驍衛大將軍、鄒國公張公謹(公元594年——公元632年),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公謹原為王世充屬下洧州長史,與刺史崔樞一同降唐,任鄒州別駕、右武候長史。後在徐世績等人的推薦下成為秦王府幕僚,並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公元629年),張公謹擔任行軍副總管,隨李靖征討東突厥。次年,東突厥平定,張公謹進封鄒國公,改任襄州都督。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張公謹病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謚號襄,後改封郯國公。

張公謹原為王世充部下,投降唐朝後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後,以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程咬金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公元589年——公元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後更名知節,字義貞,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西南)人。唐朝開國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朝末年,程咬金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以功封宿國公。參與玄武門之變,歷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改封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

麟德二年(665年)去世,追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謚號「襄」。陪葬昭陵。

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武將之一。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後病故。

虞世南

20.禮部尚書、永興縣公虞世南(公元558年——公元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漢族,越州餘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觀海衛鎮鳴鶴場)人。南北朝至隋唐時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陳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靜寡慾,意志堅定努力學習。在陳朝時,曾任建安王法曹參軍、西陽王友。入隋後,官秘書郎、起居舍人。隋朝滅亡後,被竇建德任命為黃門侍郎。李世民滅竇建德後,引虞世南為秦王府參軍、記室參軍、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等共掌文翰,為「十八學士」之一。太宗貞觀年間,歷任著作郎、秘書少監、秘書監等職,先後封永興縣子、永興縣公,故世稱「虞永興、虞秘監」。他雖容貌怯懦、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直言敢諫,深得太宗敬重。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卒,年八十一,獲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懿,陪葬昭陵。

虞世南是隋朝奸臣虞世基的弟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

劉政會

21.戶部尚書、邢國公劉政會(?——公元635年),滑州胙城(今河南滑縣牛屯鎮 )人,北齊中書侍郎劉環雋之孫 ,唐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大業年間為太原鷹揚府司馬,後投靠李淵,被派至太原告發王威、高君雅謀反。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經營後方。劉武周進攻太原時被俘,忠心不屈,後獲救。歷任刑部尚書,光祿卿、洪州都督等職,封邢國公。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劉政會病故,追贈民部尚書,謚號襄。

劉政會在李淵任太原留守時就率所部兵馬依附李淵,隨李淵起兵,也是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真實版「身在曹營心在漢」)。劉武周滅亡後獲救。後擔任刑部尚書。

唐儉

22.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公元579——公元656年),字茂約,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齊尚書左僕射唐邕之孫,隋朝戎州刺史唐鑒之子,。

父親唐鑒與唐高祖李淵交好,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唐儉參與謀劃。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升為中書侍郎。二年(公元619年),唐儉與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劉武周俘獲,獄中從元君實口中得知獨孤懷恩要造反。獨孤懷恩駐守蒲州,唐儉遣人揭發獨孤懷恩謀反。李世民擊破劉武周后,唐儉拜為禮部尚書,授天策上將府長史,封莒國公,特賜免死罪一次。

貞觀初年,朝廷一面派唐儉為使說降突厥,一面派李靖進軍。李靖奇襲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唐儉於亂軍之中逃生,後授戶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而貶官。唐高宗永徽初年,致仕於家,加特進。顯慶元年(公元656年)病故,年七十八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謚號為襄,陪葬昭陵。

唐家與李家是世交,唐儉和父親都是李淵好朋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是首義功臣。因功勞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蹟般逃生。後來任戶部尚書,卻因怠於政事貶官。

李勣

23.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公元594——公元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東明縣)人,唐朝初期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唐高祖李淵賜其國姓,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從李世民平定四方,成為唐王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大破東突厥、高句麗,出將入相,功勛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累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顯慶二年(公元657年),奉旨與蘇敬、孔志約、許敬宗、于志寧等編《唐本草》二十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藥典。

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輟朝七日,贈李勣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

李勣是《說唐》中徐茂公的原型,本來是瓦崗軍大將,少年時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倖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元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句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句麗,終於將高句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

秦瓊

24.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公元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又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最後與程咬金等加入李唐。

秦瓊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眾之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一後,秦瓊久病纏身,於貞觀十二年(638)病死。官至左武衛大將軍、翼國公。後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貞觀十七年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秦瓊是《說唐》中威名赫赫的秦二哥,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玄武門之變中留守秦王府。後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

以上就是大唐凌煙閣二十四臣的正確排序,怎麼樣是不是與民間演義大相庭徑。更多精彩請關注,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妥妥帖木兒 的精彩文章:

宋徽宗書法作品——七帖
宋朝陸遊書法作品——拜違帖、與原伯帖、與仲躬帖
宋朝米芾書法作品——拜中嶽命作、淡墨詩帖
宋朝米芾書法作品——德行帖、多景樓詩帖、海岱樓詩帖
宋朝米芾書法作品——將之苕溪詩帖

TAG:妥妥帖木兒 |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建國六大功臣排行榜:郭嘉排第三,曹仁排第六
三國十大猛將排行榜
唐朝五大名將排行榜
中國上古四大殭屍王排行榜
隋唐演義中的十大兵器排行榜,秦瓊的四棱金裝熟銅鐧僅排名第十
中國六大佛像身高排行榜:樂山大佛僅排第五,無錫靈山大佛排第四
金庸武俠八大兄弟組合排行榜,排名第一的武功震古碩今!
史上十大淫賊排行榜
十二星座寬容大度排行榜
中國大學排行榜,北大第三清華第二川大擠進前十第一讓人大跌眼鏡
世界八大著名皇宮排行榜
世界九大奪命湖泊排行榜
《三國演義》六大龍套排行榜:一劉二潘三道榮,四馬五高六曲阿
遼寧省錦州十大著名寺廟排行榜也是香火最旺的十大寺廟
中國娛樂圈功夫巨星排行榜,成龍大哥居然不是第一,洪金寶排第四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榜:諸葛亮只排第六
五大猛獸實力排行榜:棕熊排第二,獅子排第四
中國十大小吃之都——排行榜城市《上》
中國十大最貴排行榜
中國五大悍匪排行榜 誰是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