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BroadLink劉宗孺:理想的智能家居應該有聰明的「大腦」

BroadLink劉宗孺:理想的智能家居應該有聰明的「大腦」

像所有科幻小說作者一樣,劉宗孺也無數次地設想過未來生活的樣子。終極的智能家居會是什麼樣?為了尋求答案,他把智能家居從系統分解成單品,再打通所有的平台形成系統,翻來覆去試了個遍。如今,他的BroadLink已經進入Pre IPO階段,計劃將在A股創業板上市。他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崔艷

編輯|小魚

微信公眾號ID|Xtecher

「現在的智能家居跟智能沒有任何關係,以前用面板來控制,後來用手機控制,移動時代用一個超級APP控制。」

劉宗孺背後的屏幕上,是BroadLink剛剛發布的新產品,一款名為「魔法棒」的萬能語音遙控器。它可以通過語音和手勢,跳過手機解鎖和打開app,直接控制家電。

從面板到手機再到音箱,人類控制家居的方法,正在一步步地化繁為簡。

不過劉宗孺依然有些遺憾:目前的智能家居依然不夠智能。「它離不開是個可控式家居。」

打破壁壘,讓家居擁有更加聰明的「大腦」,這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輕智能家居時代

智能家居這塊金礦,還缺少一位霸主。

早在2014年,谷歌收購恆溫器公司Nest,將智能家居行業推上了浪尖。在國內,海爾、美的、長虹等家電巨頭和京東、阿里巴巴這些互聯網大佬加入戰局,智能家居行業集中發力,催生一批主推智能家居概念的創業公司。

有預測稱,2020年中國智能家居的整體產值將突破萬億元。大受風投資金青睞的智能家居行業正生機勃勃,一時無兩。

2013年成立的杭州古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BroadLink)趕上了這股東風。

在進軍智能家居行業之前,BroadLink的創始人兼CEO劉宗孺主攻的方向是晶元。他在墨爾本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專業(Electronic Engineering)博士學位,之後在澳大利亞國家通訊室作為研究生導師,進行學術研究。

在實驗室里,劉宗孺接觸到當時世界上最前沿的晶元技術。這款晶元的學名叫毫米波晶元,可以在高頻段進行無線傳輸,「當時全球就3個團隊能做」。

2011年,他帶領實驗室的一幫師弟回國創業。「我們做了三次流片,把晶元做出來。做好演示的Demo,還做了一個無線DVD,就是高清視頻的無線傳輸,速率比現在高十倍。」

但這次創業,劉宗孺失敗了。他把原因歸結為「市場沒有起來」。晶元的周期長,需要持久穩定的投資,而且在當時沒有準確的應用領域。「最近的VR和AR起來後,需要大量的數據傳輸,就需要晶元,但是當時那個點是沒有這麼大數據量需求的」。

移動互聯網大潮初起,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劉宗孺開始重新進行戰略定位,考慮到團隊對硬體的積累和對WIFI的熟悉,劉宗孺決定延續硬體基因,做以WIFI通信為主的手機周邊智能硬體和APP。

真正讓BroadLink在智能家居行業一炮打響的,是2013年2月推出的智能插座。這是當時首個真正達到商用的智能插座,用戶可以通過這個插座,對燈、空調、電熱水器進行單獨遠程控制和電量統計。後來又推出一系列的感測器,讓智能家居從系統走向了單品。

2014年至2015年,BroadLink陸續推出環境監測儀、智能開關、Wi-Fi音響、智慧微管家等產品,可以自由組成套裝,讓產品之間形成聯動。

「這其實是為C端用戶提供機會去DIY改造和體驗智能家居,因為在此之前智能家居都是成套的大系統,價格也非常高昂,我們的定位是開啟了一個叫『輕智能家居時代』。」

BroadLink三大事業部之一的ToC事業部漸漸成型。C端一直是劉宗孺非常看重的市場,今年BroadLink還將攜手亞馬遜進行深度合作,與索尼(Sony)、羅技(Logitech)一起為專註家庭娛樂服務的新技能AV Skill提供技術支持,逐漸完善Alexa智能家居模塊。「當然這只是第一步合作,接下來是全線對接。」

打破壁壘

隨著智能家居市場的開發,楚河漢界逐漸變得明晰。阿里、京東、華為、騰訊、小米等業內巨頭為了穩固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態,推出雲平台,接入協議和手機APP,倒逼家電廠商不得不針對各個巨頭的規則制定產品戰略。

廠商有很多產品和型號,每個型號的產品要去對接不同的平台,這是非常龐大的供貨量。

擁抱所有的品牌和廠商,把BroadLink做成一個中間的IoT(物聯網)鏈接平台,可不可以?

在獲得京東和360的天使投資之後,劉宗孺開始有意識向B端拓展,ToB事業部成立。

BroadLink的定位非常清晰:一端連接家電廠商和電子設備,把家中能動的設備進行優化,做交鑰匙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另一端連接各大互聯網平台或銷售平台,比如京東、阿里、亞馬遜和home kit。幫助廠家做到一次接入,打通所有的平台。

2016年3月,BroadLink發布DNA 3.0計劃。通過這個系統,「廠商跟我們方案一次接入,我幫你打通所有平台,你不需要去對接不同平台。我們給出統一標準的晶元裝組,只要在上線時選擇好平台方,其他一切,系統全部自動解決。」

目前,BroadLink已經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平台,合作廠商超過兩百多家,幾乎覆蓋所有能叫得出名字的品牌。2017年模組出貨量為2000萬片,也就意味著今年國內有2000萬台產品通過BroadLink提供的方案出廠。

但劉宗孺的野心並不僅限於此,接下來,他想建造一個開放的生態圈,為廠商提供智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從晶元到雲服務,再到APP的設計。讓生態內的設備、家電可以互聯互通、自由組合及無限拓展。

BroadLink開始與競爭對手之一的小米走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小米的生態鏈是封閉的,它什麼產品都做,況且把價格打到最低,其他商家自然不願意和它合作」。

在劉宗孺看來,小米有自己固定的粉絲群,為了黏住粉絲,小米會不斷地擴充產品線,延長自己的生態鏈。但在另一方面,隔絕大部分廠商和用戶選擇多樣性完整閉環生態是不可能成功的。「小米現在是巨頭,但是巨頭有很多,大家不會坐視這麼大的市場被一家收割。」

在對手建起高牆的時候,BroadLink在做的是打破壁壘。打破不同品牌和平台的壁壘,然後,整合所有的平台和場景,形成系統。

在2016年獲得1.3億元的C輪融資之後,劉宗孺開始嘗試新的方向,ToIC(面向地產)事業部應運而生。充足的資金,積累的雲和軟體技術,讓劉宗孺可以放手探索地產領域。

今年3月,BroadLink推出了智慧地產新品牌「CloudThink博聯雲想」,以及用於開發虛擬設備的新平台IoVT OS(操作系統)。BroadLink已經設置好每一個VT需要搭乘的現實設備與環境,其中包含設備連接,數據的智能化控制,用戶只需要勾選他所需要的VT,其他內容則可以一鍵配置到位,輕鬆實現全屋智能化。

BroadLink和國內外排名前十的地產商合作,落地樓盤已經達到60個,今年會有6個智能化樓盤交付。「我們幫地產商去做一棟樓全部標配的停車系統、園林監控系統,把智慧物業系統和物業打通。讓後台、用戶和物業管理平台全在同一個平台上面。」這塊業務發展速度非常快,遠超前兩塊,因此劉宗孺也開始期待,「明年可能會爆發」。

AI的家

跨越不同的廠商和平台,從室內延伸到社區,在智能家居這塊主戰場上,精力充沛的劉宗孺一直在不停地嘗試,同時,也在嘗試中不斷拓展自己對智能家居的理解。

在智能家居實現單品聯網和互聯網互動之後,現在已經走到AI控制階段。BroadLink怎麼做?劉宗孺默默在心裡定下一個「三步走」。

第一步:與家對話。這使用了AI中最為成熟的語音交互技術,互聯和控制家中的一切家居產品。比如可以問:「飯還有多長時間煮好」?電飯煲會立馬回複信息:「15分鐘以後就可以吃飯了」。BroadLink已經實現了這一步,家居產品「魔法棒」、「魔鏡」都是此類入口。

第二步:初步智能化,也就是機器學習。通過歷史數據的輸入,機器學習做出最優決策。劉宗孺還將其具像化到一個使用場景:在夜間使用空調時,經常出現凍醒或是醒來之後偏頭疼的問題。這是因為空調不夠智能。它按照設定好的規則運行,卻沒有去了解外部的環境。

「我們做了空調的機器學習模型。搜集了大量空調數據和用戶端反饋回來的數據,通過歷史數據加上實時輸入現在室外的天氣情況、家裡的溫濕度,用戶的偏好設置。」

這就是BroadLink目前在做的:讓AI落地,讓機器更聰明。「讓空調可以根據實時的天氣情況和室內外溫濕度的變化,自己決定是製冷、除濕還是送風。」

第三步:讓家中所有設備都有機器學習的模型,每個設備都會去做自己最好的判斷。舉個例子:現在的智能家居,大部分還脫離不了可控式。人出門或者睡覺,燈關窗戶關,這些所謂的場景其實都是人為設計好,是一成不變的場景。就算是語音交互,每次都是執行同樣的動作。

「在我們的理想裡面,不應該是這樣的」。家庭狀態中不能只考慮一個人的場景,當控制者決定要睡覺的時候,另一位家庭成員可能還在看電視,把所有的電器全部關閉會導致不便。

在劉宗孺的理想中,「我要睡覺了,意圖雲接收到信息之後,廣播給家裡聯網的所有設備,每個設備根據自己的學習模型去做決策。客廳燈、廚房燈、窗帘、電視機,機器會根據情況自動決策,把該關的關掉。」

實現這一步需要時間。從空調到電燈,再到家中的每一個設備,劉宗孺需要一個個去驗證。「最終理想的家就是家中所有設備都會做最好的決策,而且會幫我去做最好的決策。」

實現「智慧家居」,而不僅僅是「智能家居」,這是劉宗孺所追求的理想,也是他認為未來家中應有的樣子。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愛折騰的他應該還會繼續折騰下去。

━━━━━

封面設計:楊帥先 排版:陳光 校對:陳光

━━━━━

如果您有國內外科技行業新鮮資訊或獨到見解,歡迎與Xtecher聯繫

Xtecher官網平台現開通認證作者,

(添加好友請註明公司、職位、事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techer 的精彩文章:

「2017十大醫療科技創新」,微生物展現「超凡實力」

TAG:Xtecher |

您可能感興趣

Jupyter可能並非理想的Notebook
Apple Watch Series 4體驗: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智能手錶
Market.space:朝著「理想」雲的方向努力
微軟的Surface移動滑鼠是Surface Go的理想伴侶
華米發布Amazfit GTR系列新品:智能手錶的市場回歸or黃汪的理想主義
大家口中自由自在的Freelancer,真的是最理想職業嗎?
Bloom Towers 創建您觸手可及的理想居所,彰顯非凡氣質
你的BoConcept理想家,BoConcept來買單!
HoloSuit成為VR的理想選擇
孫娜恩在running man透露理想型:幽默的男生,臉不重要嗎?
歌手Crush承認理想型是Irene,曾脫口而出真的好漂亮!
Google實現微軟的理想?安卓系統的繼任者Fuchsia野心很大
黃姍姍《Find the Way》MV上線,為理想努力的倔強
發小電影、談自己的星際理想,Elon Musk在SWSX秀了把存在感
桂綸鎂《Madame Figaro》「我從未失去理想」
荷蘭插畫師Lianne Nixon:理想空間
iPhone X 需求未達理想或致 Samsung OLED 面臨銷售危機
大陸集團Tobias Kumme:以CAirS空氣供給系統創造理想駕乘體驗
李想喊話韓寒:不換Baby Blue色的理想ONE你肯定後悔
嘻哈歌手Crush老實承認理想型是Irene,曾脫口而出真的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