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化成 美哉詩詞‖校園文化園裡的那些唐詩(二)
邊塞詩,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
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1] 高適。永泰元年正月病逝,時年六十二歲,贈禮部尚書,謚號為忠。有文集二十卷。
別董大二首
高適 唐
其一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其二
六翮飄颻私自憐, 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踐應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
王昌齡(698— 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被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 唐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 。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
憶長安曲二章寄龐催
岑參 唐
東望望長安,正值日初出。
長安不可見,喜見長安日。
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
明日歸長安,為君急走馬。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涼州詞二首
王之渙 唐
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光不度玉門關。
其二
單于北望拂雲堆, 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親歸去來。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編輯:武銘
策劃/編審:呂村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出品
我們將擇優發布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網址:
※我校與北方工業大學共同舉辦的「京豫共享?攜手奮進」大學生夏令營圓滿閉幕
TAG: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茶文化
※《紅樓夢》中的詩詞文化
※詩詞文化:詩詞中的立夏
※詩詞文化與李滄精神
※古詩詞文中杏的小趣聞
※中華傳統文化特輯之詩詞
※市民文化節 | 在「詩文亭」留下你朗讀的古詩詞
※誦經典詩詞,揚傳統文化—南村學校舉辦古詩文背誦比賽
※特色文化:古人關於「茶」的詩詞
※古詩詞文中龜鱉的小趣聞
※古詩詞文中鯉魚的小趣聞
※古代詩詞文中的桃
※古詩詞文中的葡萄
※【傳統文化】詩詞及對聯一組(內蒙古 李潤成)
※英文版古詩詞《春曉》非一般的美
※誦中國古典詩詞,揚中華傳統文化
※吟唱古詩詞,致敬傳統文化
※三江文學古詩詞刊
※【古典詩詞】迴文詩三首
※古詩詞課堂戊戌春同題詩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