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人一個紅樓夢——走進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一人一個紅樓夢——走進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是城市的一張名片,

記載著這個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是一個"講故事"的文化空間,

全球博物館,開闊你的視野!

和大多數博物館相比,北京大觀園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似乎跳脫了人們對於博物館的固定印象:現代化的高樓建築,雄偉,莊嚴,而是京城一處極富特色的古典園林。在佔地11公頃的範圍內,30餘處亭台樓閣、佛庵庭院配以山形水系、繁花名木、鶴鳴鹿啼,宛若人間仙境,再現了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場景。

1996年正式成立的北京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展館分為六個部分,包括「元妃省親館」、「文物精品館」、「大觀園館」、「曹雪芹家世生平館」、「紅學著作研究館」。

常年開展館藏徵集活動,頒發收藏證書。紅學界認為它實現了《紅樓夢》的夢外夢;建築學認為它把紅樓學術、古典建築、傳統造園藝術融為一體;文學家認為它創造了影視置景和園林建設相結合的新模式;園林界認為它開創了「名著園」的先河;文物界認為它造就了潛在的文化遺產——既是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也是百年後的真文物。大觀園的藝術魅力和深遠價值得到了社會廣泛的公認。

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一個更為人知的名字是北京大觀園,是依據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而建的,一座再現《紅樓夢》中「大觀園」景觀的文化名園。它坐落於二環西南,前身是明清兩代的皇家菜園,明代曾在此設「嘉疏署」。

從建設至今,大觀園走過了三十年,掛牌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也已二十年整。幾十年間,這一塊土地上的草木幾度榮枯,內容日漸豐富,運作也在不改變其教育功能的大前提下幾度調整。這是一家公立博物館面對市場經濟的自我求變,也是當今文化大繁榮時代的一個縮影。

依書建園,由園建館

追根溯源,大觀園建立於1984年。當時,為了拍攝87版電視劇《紅樓夢》,經過紅學家、建築家、園林學家和清史學家的共同商討,按名著《紅樓夢》中描繪的場景建造了該園。同時,也為上世紀80年代的北京增添了一處新穎的主題公園。區別於其他地方的大觀園和紅學研究場地,大觀園是完全按照書中內容所建「名著園」,筆墨紙硯的擺放、怡紅院石頭的位置等,都是經過紅學家仔細考證、推敲確定的。

1986年大觀園正式對外開放,儘管一元的票價在當時來說算是高昂(故宮門票為5角),但依然遊人如織。開園一年後共接待遊客200餘萬次,創收400餘萬,不但還清了建園初期的150萬借款,並將其餘收入全部投入後期工程的滾動開發。電視劇《紅樓夢》開播後,更是創造了一天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紅樓迷們從各地而來,欣賞這座「從書上走出來的園林」。園內的每處景點都與原著中的大觀園高度吻合,每一處別院都獨具特色。賈寶玉的怡紅院,富麗堂皇,脂粉氣濃;林黛玉的瀟湘館,翠竹千竿,幽窗指涼;元妃省親下榻的顧恩思義殿,皇家氣派,雍容華貴。園內的亭台樓榭、佛庵庭院、湖光山色,都令人心曠神怡。各自的房間里還擺放著與日本蠟像專家共同研製的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等10餘組人物蠟像,靜中寓動,更添意趣。除卻門票收益,大觀園的另一收益主要來自於拍攝基地費。自1986至1996的十年間,在大觀園拍攝的電視劇、電影有兩百多部。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北京周邊各種旅遊休閑項目的引入和開發,大觀園「人造景觀」的局限性開始慢慢浮現,開始陷入蕭條。大觀園積極調整思路,將市場定位由古典園林調整為主題園林博物館。博物館主要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而主題園林博物館在中國算是首創:它有主題的限定,有園林空間的約束,還要承擔社會教育責任。經過反覆的研討,大觀園的領導理清思路,在紅樓文化上下功夫,讓園林成為紅樓人物、《紅樓夢》經典橋段的展示空間;讓遊客參與到主題活動中,在親身體驗中地解讀《紅樓夢》,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博物致知,紅學殿堂

1996年,大觀園正式掛牌北京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

紅學研究毫無疑問是博物館的重中之重。作為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自《紅樓夢》面世起,紅學研究就開始了。這部小說里,有家庭瑣事、閨閣閑情,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有對封建社會和封建制度的批判等等。如此種種,內涵豐富,引發後世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二百多年來,紅學經歷了舊紅學、新紅學、當代紅學三個時期,產生了評論派、考證派、索隱派、創作派等四大學派,對《紅樓夢》的作者問題、文本的思想內涵、人物形象、藝術特徵等方面,都得到了日益深細的探討、解析。

2001年9月起,大觀園與中國藝術研究院聯手,邀請著名紅學家、學者舉辦「新世紀紅學論壇」講座四十餘場,聽眾達8500餘人,成為紅學家們進行學術交流、與遊客及紅學愛好者互動的平台。以大觀園、紅樓為主題的博物館,還注重在紅樓文化的精髓和內涵方面下功夫:第一部分「元妃省親館」,展出了「省親」活動時的紅木寶座、屏風及紅樓人物服飾等。第二部分「文物精品館」,展出近一個世紀以來以《紅樓夢》為題材所演出的各種影視戲劇。第三部分「大觀園館」,展示了大觀園十幾年來的發展變化,集聲、光、電於一體的沙盤模型演示著大觀園從夢幻到現實的仙境。第四部分「曹雪芹家世與生平」,展示了這位偉大的古典文學家坎坷的一生。第五部分 「紅學學術研究館」,介紹紅學研究領域的幾大流派。博物館還長設《紅樓文化藝術展》,力圖通過大量實物、資料、模型向遊客展示紅樓文化和藝術的博大精深。

從1996年到2005年,是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構建文化體系的十年。博物館投資建設了大戲樓,每日京劇、相聲等文化專場循環表演;後又建造了絳雲軒、聚錦閣等作為餐飲住宿配套樓;並建立太虛幻境4D動感影院,帶遊人走進似真似幻的紅樓夢;開發了大型水幕噴泉電影「夢幻紅樓」,以神奇夢幻的「紅樓之夜」展現紅樓文化,至今已表演千餘場。大觀園通過一系列舉措努力打造集吃、住、遊玩一體的新型旅遊經濟帶,擴大了經濟規模。

開啟文化創意產業道路

2006年,以現任館長馬俊潼為首的新一任領導上任。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借著北京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大勢,開始了一條探索文化創意產業的道路。

當年8月的「紅樓夢中人」海選,引起了社會對紅學研究演繹的又一輪新浪潮。海選演員的全國首個報名點就設在大觀園。大觀園隨即推出了「試穿古裝——體驗紅樓夢中人」的活動,再一次成為焦點。截至11月底,門票收入同比增長一倍多。2007年元宵節,大觀園與商家合作,共同舉辦了「首屆大觀園——稻香村紅樓燈謎會」活動,不僅滿足了大家的感情和文化訴求,倡導了傳統節日文化的回歸,還橫向聯通了各種社會資源,取得了大觀園紅樓文化名牌經濟的多贏。在「品牌經濟」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大觀園嘗試在旅遊產品的開發上打開「破冰」渠道,建立了「九九桃王」桃園基地,註冊了「劉姥姥」商標,此外,還開發了紅樓宴酒,古典婚慶等。每年春節的紅樓廟會是博物館的金字招牌,每年廟會都有不同的主題和內容豐富的表演,突出了紅樓文化內涵。「元妃省親」大型古裝表演是紅樓廟會的重頭戲,「寶黛成婚」、「雙玉相會」等諸多主題演出,受到廣大群眾喜愛。

當然,承擔社會責任,做好公益事業,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是博物館的社會職責。館長馬俊潼說:「大觀園要有經濟收益,但是一定要在保證公益的前提下完成。」自2006年初加入北京市公園年票以來,大觀園對持年票的遊人免費開放。在廟會、兒童節、教師節等節日,實行票價優惠,為舉辦活動的社區、中小學等提供免費場地。2013年春節前夕,大觀園為白紙坊地區的勞模、特困家庭以及不能回家過年的務工人員等,免費贈送紅樓廟會的門票,邀請到北京大觀園裡過年。廟會上,大觀園還為非遺傳人提供了20個免費攤位。幾年的努力,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的經營收入從2005年的年收入1000萬元翻了近一番,走出了一條園林、文化、旅遊相結合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博物館對於未來的規劃也足夠明晰。一個目標:發展文化創意,打造百年經典文化園林。兩個轉變:首先是思想高度的轉變,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不能看成北京的,應該看成中國的,世界的,站在更高的高度去看待它。再者就是概念的轉變,由過去的管理博物館轉變為經營博物館。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大觀園將全力打造文化大觀,科技大觀,時尚大觀。積極舉辦活動,將系列的活動產業化,文化產業資本化,資本收益權益化,權益收益市場化,市場融資證劵化。馬俊潼說:「這是紅樓博物館融入市場經濟,將紅樓品牌做大做強的必然過程。」

藏品賞析

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的藏品以87版《紅樓夢》的道具為主,包括屏風,演員穿過的服裝,用過的轎子等。為了紀念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還收集了其詩集、拍攝《紅樓夢》、《家春秋》的劇照、拍攝花絮照片、生活照及排戲時她所用過的各種物品。此外還收集了新版紅樓夢的服裝道具,用於展覽和對比。

在發展的過程中,博物館還收藏了紅學相關的資料和書籍,以及一些與紅樓夢有關的國畫、彩盤、纖維玉雕等藝術品。其中包括河北美院90後學生專門用牡丹表現的十二釵和元妃的國畫。他依據人物性格畫牡丹,林黛玉的素雅,元妃的雍容華貴。以一個年輕人的角度,詮釋這一古典小說的人物特徵。《十二金釵彩盤》則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秦錫麟等歷時三年的創作的,被北京紅樓文化藝術博物館首次收藏,並在全國正式發行。該藏品繪畫精細,布局飽滿,色彩鮮艷,立體感強,最大程度還原了經典名著。在繪畫技術和燒制工藝方面均達到了最高製作水準,堪稱現代工藝與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

《紅樓夢》纖維玉雕,是「纖維玉雕第一人」邵忠田歷經數年精心打造的。整套作品共計230塊玉石,總長約230米,十分精美。

全球博物館

開闊你的視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重口味慎入!20家奇葩博物館,腦洞大開!
吃貨們快去看!日本第二個速食麵博物館
重口味慎入!世界各國奇葩博物館,腦洞大開!
盧克索: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
以色列博物館——帶你走進流光異彩

TAG:全球博物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全國百名旅遊大V走進鐘鼓樓博物館
夏日全民旅行記,汝瓷博物館帶你走進瓷器文化的藝術殿堂
觀眾為什麼要走進這一家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專訪
一磚一瓦的藝術,走進武藏美建築專業的世界
走進盆景藝術世界
走進玻璃藝術的殿堂
走進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藝術人生:邱漢橋全國博物館巡展走進保利博物館
博物館中的精品走進博物館
帶你走進一個波普藝術家的藝術世界
《紅樓夢》:端午,走進賈府品察民俗文化的百般精彩
走進古董古玩藝術品世界
走進藝術家王憲榮的「一畫一世界」
全國網媒記者走進青海藏文化館 翻開藏文化「百科全書」
漫步武漢江漢路,彷彿走進了二十世紀的建築博物館
走進山西平遙古城內的中國傳統鞋文化博物館
盛世歡歌文化傳媒「星火工程」文藝演出走進廟城鎮桃山村
走進國家典籍博物館,觀文房四寶,品文人雅趣
一本《香識》帶你走進香文化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中的印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