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要害怕這部電影,它克制,又善良

不要害怕這部電影,它克制,又善良

從周末開始,微博上就出現了很多「自來水」,安利一部叫做《二十二》的紀錄片。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在電影開拍時,中國內地僅剩22位「慰安婦」倖存者。

而到電影公映的現在,只剩下8位了。

這部電影的誕生有演員張歆藝的大方資助,有社會各界的眾籌,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

但還是很多朋友,尤其是女孩,看到這個介紹就忍不住有點害怕,在朋友圈問:這個電影寫殘酷的歷史,會不會讓人不忍心看?

答:不會。

這個紀錄電影主要是呈現「慰安婦」倖存者老人們的生活狀態,老人們經歷過很多殘忍的過去,有很多激烈的表現方式,但是《二十二》選了最克制的那種。

恰恰是因為「克制」,所以才珍貴。

看完之後我會覺得,那不是遠離生活的一部分,歷史和現在相連,如何留下記錄、審視過去,不是一個宏大的非日常的命題,每個普通人都應該想一想。

推薦你去電影院看《二十二》,也可以到網上找導演郭柯的另一部《三十二》來看看。

————————

關於「慰安婦」,更準確的表達是:「二戰期間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受害者。」

她們是受害者,是被迫的。

那種傷害非常人所能想像,大家自行去搜索就能知道一二。

但,世人如何看待受害者?

小時候看過不少關於日軍侵華的歷史記載,但我沒有試過從這些被侮辱和被損害的女性的視角來想問題。

所以觀影過程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紀錄片里有幾次提及,這些老人明明受了罪,旁人還會對這些老人們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有個阿婆被稱為「日本娘」。是侵略者擄走她,侮辱她;她的鄉鄰卻叫她「日本娘」。這是二次傷害。

還有一個老人哭著說,自己的丈夫不嫌棄自己,她很感激。

可是,她們什麼都沒有做錯,這裡面本不該有「嫌棄」這個詞的出現。

《二十二》讓我第一次意識到一件事:即便是在當下,一個女性如果被性侵,也有可能遭到輿論羞辱;而把時間倒回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的女性被侵略者強迫成為「慰安婦」,也會被自己的同胞指指點點

而當我看完電影去查看豆瓣評論,發現了一條來自豆瓣網友「十月初七」的一條評論說:「去年上海一處「慰安所」面臨被強拆的命運,因為周圍群眾說那是妓院,對小孩不好。」

去搜了一下真的有這條新聞,在上海,全國最發達開化的城市,街坊們容不下一個歷史遺迹;那是中國女性受難的慰安所,他們稱之為:「妓院」。

在央視新聞採訪中,當地居民說這是恥辱,不是正能量,不能放在學校邊上。

學生認為這件事不光彩,不要特別了解,可以了解抗日英雄,不用了解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受害女性。

在電影《二十二》的片尾,「中國慰安婦民間調查第一人」張雙兵說,他會後悔讓這些倖存老人開口。

他從1982年開始調查「慰安婦」倖存者的狀況,1992年開始組織倖存者向日本政府提起集體訴訟,三十多年過去,並沒有結果。

張雙兵在《二十二》中說:「可是到頭來,一分錢賠償、一句道歉也沒有。反而通過這種方式,讓全村甚至全國的人都知道了她們的身份。」

他的意思是,這種身份暴露,對老人來說並不是好事,壓力更大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觀眾是像我一樣,一直到這部電影上映才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老人們年輕時遭受了不幸,說出真相得到的不一定都是悲憫,還有指摘。

正是因為這高懸在受害女性頭上的「屈辱感」,讓親歷了歷史的倖存老人們,幾乎不開口。

《二十二》里真正由老人口述的受難經歷非常少,每個人只有寥寥幾句話。

她們很艱難才能說到往事,講了幾句就會痛苦萬分,「不說了」是她們都會掛在嘴邊的話。

電影里一位老人用簡單的描述講了當年的回憶,之後立刻說,自己一直在掩飾過去。

有人來採訪她,來了四五次,她都不說真話:「兒女都大了還讓我說什麼,以後我走了(死了),就不說了。」

那是真正的歷史,可她曾經準備沉默到死。

過去對她們來說難以啟齒,但除了險些被埋葬的記憶,這種「難以啟齒」本身,也是歷史的一部分,謝謝《二十二》呈現了它。

由此,也要說到關於這部電影的另一個爭議:它是否「失之平淡」?

我看了一下豆瓣的短評,好幾個評論都認為導演郭柯浪費了素材,「慰安婦」倖存者的故事有很多更有力量的表現方式,但現在的電影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講這些老人的普通生活,發獃、等待、喂貓,是為「沒有章法」。

但感動我的恰恰是導演郭柯的這種取捨方式。

我是做新聞的,大概多少跟紀錄片有些共通之處。

現實生活不會像戲劇那樣,一抖三翻,起承轉合。

沒有這樣的,真實是沒有戲劇規律的,它的喜怒哀樂是藏在日常的瑣碎里的,記錄者當然有提煉齣戲劇衝突的方法,譬如在老人的講述中穿插那些炮火連天的戰爭;那些慘無人道的侵略者行徑,採訪者的提問方式也會直接影響到受訪者的情緒去表達——假設,你如果追問她的痛苦,她也會在尖銳的問題表現得異常痛苦,那畫面會是「戲劇化」的,也許是「震撼人心」的。

但我感謝導演選擇了這麼溫和、剋制的紀錄手法,那是一種善良的視角。

她們承受的痛苦,從過去延續到現在;這是一種外人根本沒資格說三道四的不堪記憶,那麼,用最不打擾她們的方式來採訪和記錄,就是尊重和理解。

更何況,記錄她們怎麼度過每一天,也不是沒有意義。

一個人經歷過那樣的傷害,活了下來,她的每一天,也都是我們觀看歷史的一個視角。

她們還是要正常生活下去,很多人有了自己家庭和兒女,也要盡量讓自己開心,也會笑。

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不一樣的,在剋制的鏡頭下,她們的人生被一點點展開,都是冰山一角而已,但足夠有力量。

林愛蘭參加過抗日游擊隊,也被虜走被迫成為慰安婦。

她說話時的眼神是最有光彩的,講話也是最硬氣的,故事是最驚心動魄的。

毛銀梅本是韓國人,原名朴車順,她從韓國逃難到中國,被虜走被迫充當「慰安婦」,之後收養了中國孩子,改名一直在中國生活。

韓國有不少志願者來看望她,給她帶了韓國的禮物。

複雜的記憶被濃縮成不同的語言。

毛銀梅平時說方言,採訪的時候提到童年,她還能說簡單的幾句韓語:爸爸、媽媽、奶奶。回憶在慰安所的日子,她說了一點點日語,請進、請坐,日軍如何稱呼她。

最動人的是老太太還記得小時候學過的朝鮮族民謠:阿里郎,阿里郎,翻山越嶺,路途遙遠,你怎麼忍心把我扔下,出門不到十里你就會想家。

拍的是殘酷的歷史,但是《二十二》最終呈現的是很溫柔的力量。

看了《二十二》,我才知道導演郭柯2013年就拍過一個《三十二》。那時候內地的「慰安婦」倖存者是32個。

《三十二》把鏡頭對準一個倖存者,叫韋紹蘭,就是《二十二》最後出現的那個「生了中日混血兒子」的老人。

韋紹蘭被抓走被迫成為「慰安婦」,死裡逃生卻懷了日本人的孩子——雖然她並不知道孩子的父親是誰,但還是想把孩子生下來。

她被抓走後,丈夫斥責她不學好;她試圖自殺過,但是被救了回來;她生下一個無辜的兒子,村裡人對這個男人指指點點了一輩子,沒有姑娘願意嫁給他,於是,他打了一輩子光棍。

那是另一個故事了,都在《三十二》里。

《三十二》里韋紹蘭老人哼了一段兒時童謠,經過音樂人燕池的改編,成了《二十二》的主題曲《九重山》(也就是本文開頭放的音樂)。

有幾句歌詞是這樣:

日頭出來點點紅,照進妹房米海空,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窮。

出門人笑我也笑,回家人笑我憂愁。人進大門呵呵笑,我進大門眼淚流。

還有一句老人的哼唱,沒有被編進這首歌: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自己憂愁自己解,流眼淚自抹乾。

這首歌我聽了一遍就記住了,只覺得苦難這麼多,有人卻輕描淡寫地唱完了,我們在別人的命運面前,沒有慨嘆的資格。

(韋紹蘭在《三十二》里說:這世界這麼好,到現在我都沒想死。這句話被用在了《二十二》的片尾)

所以,不如去「凝視」,這是紀錄電影《二十二》的官微里最常用的一個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嚴肅 的精彩文章:

冷門港劇美女:她們沒有大紅過,但你一定認得出
《三生》抄襲風波還沒過去,《甄嬛傳》和《如懿傳》都被控抄襲了
複習了下2005年的張柏芝,有美貌、演技、可愛、神經質和謊言
《三生三世,十里笑話》
早就知道張若昀和唐藝昕在一起,但沒想到他們居然如此齁甜

TAG:蘿嚴肅 |

您可能感興趣

奧斯卡可真累挺:電影好壞不要緊,關鍵是不能留話把
初入職場必看的十部電影,這些電影能夠影響你一生,不要錯過嘍!
不像災難片啊,不夠高大全啊,不驚險啊,正好是這部電影最特殊的
好催淚,一定不要化妝去看這部電影
如果你沒有愛上這部電影,或許你從來沒有愛上過一部電影,而你以後也不會
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為什麼納粹要迫害猶太人
好萊塢動作電影雖過癮,但不要被這些劇情誤導!
不管怎樣,這部電影都是我的奧斯卡最佳
這是他,他們最好的電影
在電影里,為什麼要把壞人關起來,而不是直接殺掉?
看足球,更要看電影,這五部影片你不容錯過
看完這部電影,我就不自卑了
這部電影一點也不搞笑,但是絕對是道「硬菜」
不要為沒電影看而煩惱!這些電影會讓你回味無窮!
又詭異又美好,只想沉浸在這部電影的魚波里不要醒來
我們的電影啥都不缺,就缺良心
你的生活其實只是一部電影,而且只有你自己還不知道
這些萌娃幹什麼不好,非要扮成電影人物萌我!那個奶奶是什麼電影?
宋丹丹女兒獲美國電影大獎,原來這一家子簡直都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看電影這種泡妞的重要手法,你一定要學會,讓你的「小陰謀」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