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找借口」,你和孩子都一樣?!
文/兒童哲學啟蒙
你的
「借口」
張嘴就來,
這是為什麼?
……
既然如此,
那孩子「借口」多,
你又該
如何是好?
1
知錯就改,談何容易!?
這句話可不是只針對孩子的。
因為,這是一個成年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
比如——
遲到了你會說:今天路上堵死了……;
考試不過關你會說:這次題也太難做了……;
忘記了某事你會說:最近事情太多了……;
工作失誤你會說:這事也沒給我交代清楚啊……;
……;
明明是自己錯了,你還會說:我記得以前……。
瞧瞧,只要一提及對自己不利的,我們的大腦好像會自動搜刮出很多「借口」,以免除自己的責任。
如果你是老闆,遭遇這樣的人會有何感想?
2
這在成年人的世界,絕對是一個普遍現象,而且肯定你也有過類似的行為。
為什麼我們會熱衷於「找借口」呢?
道理很簡單——
「找借口」是這個世界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辦到的足以免除或減輕責任的事情;
而面對和承認錯誤,則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氣和一定的代價。
再進一步講,因為你的大腦認為,將自己「未能做到……」的原因歸咎於外,自己會「舒服」些。
這就好像鴕鳥遇到險情,就將自己的腦袋塞進沙子里,認為這樣就安全了,其實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3
正是因為大腦存在這樣一種機械式、程序化的反應機制,所以人們往往將那些不找借口的行為特徵與「勇氣」、「責任感」相關聯。
事實的確也是這樣,不找借口的確需要勇氣,需要挑戰自己的「本來」。
而且,補充一句:這「勇氣」也不是憑空來的,它肯定是你理性思考之後的結果。
因此,那些不喜歡找借口的人往往更能夠客觀的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更積極地應對生活。
好了,既然成人如此,你還會認為孩子喜歡找借口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了嗎?
當然不是。
這個天底下,向來沒有不「找借口」的孩子。
只是你很清楚:一旦一個人習慣於「找借口」,那他未來一無是處的可能性將陡然增大。
4
問題在於,就算這是人之「本性」,我們也不能任其發展吧!?
的確,如果就此發展下去,世界將一塌糊塗。
你肯定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尤其發生在你的孩子身上。
要改變這種局面,恐怕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在孩子的「元認知」上作文章。
通俗的講,就是養成孩子反思的習慣。
事實上,一個人對自身認知思維習慣的控制,決定著一個人認知事物的水平。
沒有反思自我的認知思維,你或者孩子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信馬由韁的想哪是哪。
可是,思維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孩子又怎麼能做到呢?
其實,良好思維認知習慣能否養成,你完全可以「控制」,只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體驗來養成。
5
有一天,孩子吃飯時因為好玩,將碗碰下桌子打碎了。
這時,孩子的第一反應肯定認為這件事情與自己有關。
對此,你大可將殘局留給孩子自己收拾。
收拾完之後,你不妨這樣講:可憐的碗粉身碎骨了。你認為為什麼會這樣呢?
孩子會有他的認識。
如果你在與孩子交談過程中,發現孩子沒有「找借口」,你就可以接著問:那你下次吃飯,你覺得怎樣才能不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孩子會順著你的「思路」繼續。
如果孩子說的沒錯,你可以適當補充和總結,臨了別忘記對孩子說:我一直都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你可別小看你與孩子的這些言語溝通。
它的價值就在於你通過語言向孩子傳遞的是一種思維引導和思維方式,而並不僅僅是問題本身。
因為語言就是思維的載體,這是絕大多數父母都會忽視的一個事實。
在這一基礎之上,孩子的反思認知的思維習慣才能逐步建立。
所以,孩子總愛「找借口」是天性與後天的習慣使然,而且與你肯定有著必然的聯繫,養成和改變這些絕非一日之功。
重要的是,這需要我們合理的引導和給孩子創造體驗的環境,而絕非一味地說教就能辦到。
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得學會不「找借口」的認知思維。
※你和孩子們錯的一樣嗎?
※你的孩子也跟我的孩子一樣不愛分享嗎?自私是怎樣造成的?
※動漫里讓你一見鍾情的有哪些妹子?你的口味是否和我一樣?
※孩子,你可以像媽媽一樣嗎?
※臉盲了么?韓網說這些女愛豆每次都給人「不一樣」的感覺,你怎麼看?
※你看你,啥事都做不好,笨的和豬一樣
※我們都一樣呀!
※孩子,你考多少分我都一樣愛你。這是真的嗎?
※我的隊友,你能別像豬一樣嗎?
※黃哥侃選舉:「壞孩子「和」好孩子」得票幾乎一樣多,怎麼可能?
※認真愛跟隨便愛不一樣!讓水瓶座想要白頭偕老的只有一種人!
※貓咪親子照,簡直一模一樣,太可愛了!
※你說都是一樣的女孩,差距怎麼就那麼大呢?
※認真愛跟隨便愛不一樣!讓白羊座想要白頭偕老的只有一種人!
※為什麼一樣的酒,連購買的地方都一樣,但是口感卻不同?
※他親手射殺自己兒子,只為讓孩子她媽也和自己一樣難過!
※不一樣的秀恩愛,照樣甜炸你!
※網友出門後看見貓咪趴在窗檯看自己,太可愛了,就像孩子一樣!
※再給你們推薦一波美甲貓眼,暈染,看看和你的一樣嗎?
※我像瘋子一樣喜歡你,你卻像瞎子一樣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