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被忽視的脾陰,它的證治其實無可替代

被忽視的脾陰,它的證治其實無可替代

小編導讀

脾病辨治,多從脾氣、脾陽入手,而極少論及脾陰。名老中醫王文友認為,今人多食厚味,易生濕熱,且多思慮,易傷脾土之陰,故脾陰辨治應當重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看正文~~

脾陰虛證乃運化失常,濡養不足,血失統攝所致。脾陰滋生胃陰,資助運化,營養機體,濡養血脈。水谷化生精微,轉成氣血需要脾陰、脾陽的協作,脾陰參與運化的途徑是通過滋生胃陰,助其受納腐熟水谷。脾陰虛則胃陰亦傷,納食減少,食入不化。脾藏營陰,稱孤臟而灌四旁。脾陰為「陰之守也」,其蘊含的水谷精微在脾陽的推動下運行周身,內養臟腑,外布肢節。脾陰不足,則內外失養,諸臟之陰受累,氣血不能暢達,肌肉形體衰憊。脾有統血之功,其中脾陰、脾陽又有分工。脾陽負責推動、促進血液運行,並將血液固攝於脈中,不致外溢。而脾陰功在滋養血脈,維持脈道的完整通暢,保證血液的順利流通。二者共同完成統血功能,有一不足,則血行失其常度。

由此可歸納出脾陰虛對人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為運化失常,二為濡養不足,三為血失統攝。

脾陰虛證的表現

1.運化失常者,升降不利,納呆食少,大便不通,腹脹煩滿,口乾少飲。

2.濡養不足者,形竅失榮,陰不制陽,虛火內生,五心煩熱,夜寐不安,神疲乏力。

3.血失統攝者,不循常道,妄行脈外,唾血便血,婦人功血。

歷代醫家對脾陰虛證的表現也有諸多記載,《靈樞·五邪》云: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吳瑭稱脾陰虛輕症為噦,重症則泄瀉腹滿。林佩琴謂脾胃陰虛者「不飢不食」。周慎齋稱脾陰則「食多不飽,飲多不止渴」。《推拿抉微》因「脾藏意」而稱脾陰虛則善忘。

脾陰虛證的辨證要點

辨脾陰虛證,應重視面部、唇舌的望診,其特徵脈象是細而濡數

常有面色萎黃無澤,唇紅乾燥或裂,舌紅少津,苔少或光剝的特點。伴有出血者,可見舌淡;屬濕熱傷陰者,舌苔可由膩轉燥。鼻準及上下眼瞼皆能候脾,局部皮膚乾燥、皺縮、黯淡都可視為脾陰虛的的反映。脾陰虛累及他臟,土不生金則肺燥,白睛望之泛紅;土壅木郁則肝熱,面黃夾青且目眵增多。脾在體合肉,《本草經解》《中西匯通醫經精義》等陰虛者肌肉削減。從長期臨床觀察,由濕熱而致脾陰虛者甚眾,其形體多不消瘦而反肥胖體征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古今病因有別。

脾陰虛證的治療

對脾陰虛證的治療,基本原則是:葯取甘平、甘涼,治療氣陰兼顧。

經云:「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以「土生甘,甘生脾」確定了以甘味補脾陰之大法。仲景用芍藥甘草湯示酸甘化陰之法,又擬麻子仁丸治脾津不足,腸胃燥熱之脾約證。《血證論》主張「病在土臟宜甘緩也」,以甘緩滋潤為治則,人蔘、花粉為要葯,並闡述了詳細的方葯和服法。《慎柔五書》載服養真湯需去頭煎以除燥氣,服二、三煎取甘淡之味,稱「取無味之功以補脾」為滋養脾陰之秘法。

縱觀各家脾陰虛證用藥,多取甘平或甘涼之品,以求補而不燥,避免滋膩。常用山藥、蓮子肉、扁豆、茯苓、薏苡仁、沙參、玉竹、天花粉、甘草、蜂蜜、飴糖等,尤以山藥為滋脾陰要葯。吳澄獨倡豬腰、海參等血肉有情之品,虛損重症或可參考。

我從臨床實踐中觀察發現,脾陰虛證很少單獨存在,幾乎都伴有一定程度的脾氣虛,常兼虛熱,故治療奉養陰清熱,佐以健脾補氣為原則,兼顧氣陰。既能助藥物運化使補而不滯,又可循陰陽互根之法使陽生陰長。

養陰清熱常用甘平入脾的黃精、山藥等加甘寒入胃之麥冬、生地、元參等,能保脾胃兩全,臟腑之陰相互資助。

健脾補氣以生白朮為要葯,其性味甘苦而溫,較炒用者含油脂更多,故燥性減而微辛,《本草問答》謂其可以「滋脾之陰」「達脾之陽」。

氣虛較重者還可輔以太子參、炙甘草等甘平之品

醫家既往少論脾陰虛證的原因之一是脾陰與胃陰的概念糅雜不清,因脾胃為表裡臟腑,脾又為胃行其津液,脾為濕土,胃為燥土,胃陰損傷的表現在臨床更為多見,故常以胃陰統言之。通過對脾陰虛證的深入分析,可以總結出其與胃陰虛證的差異,有助於加以鑒別。

胃為腑而脾為臟,陰液虧虛病程短者多屬胃,病程久者可傷脾。胃主受納,以降為和,脾主運化,以升為要。

胃陰虛納食受累,常出現胃脘嘈雜、飢不欲食、呃逆噯氣、口渴思飲等癥狀。

脾陰虛運化不利,常出現食後痞滿、渴不欲飲、消瘦乏力、大便不暢等癥狀。

治脾陰虛多用甘平滋脾。

而胃本為陽土,陰傷更易生熱,故治療需用甘寒清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入秋潤燥正當時——最全的潤燥葯分類指南
功也芍藥、過也芍藥,經方名家李賽美用芍藥的經驗很有啟發
醫家皆修的「仲景之學」,偉大之處究竟在哪兒?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尿不盡,尿無力,中醫主要從虛實兩端辨證治療
總結口臭的「根源」:無非就是這2個原因,辨證治療效果佳
頭痛,病因很複雜,需要細心辨證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比較多見,用中醫辨證治療有其優勢,也能很好的控制
味覺異常可能預示身體存在某種疾病,中醫幫助辨證治療
「如水漂木」的浮脈,它的方脈證治又是怎樣的呢?
中醫辯證治盜汗的小驗方,很有效果,不妨一試!
情志失調,氣血郁滯,容易導致乳腺增生,中醫辨證治療效果更好!
頭痛病因複雜,需要細心辨證治療
「隨證治之」您怎麼看?
李時珍筆下「如水漂木」的浮脈,它的方脈證治又是怎樣的呢?
腹瀉反覆發作,中醫如何辨證治療?
腦鳴的臨床反應和辯證治療
頸椎病的辨證治療
中藥綜合之引起胃痛的五個常見病因及辯證治療
心慌心悸,害怕膽小,中醫需要靈活辨證治療!
郁證性泄瀉證治
中醫這樣說「消渴」,糖尿病需要辨證治療和調養
這下有救了,便秘的分型與中醫辨證治療
郁證性虛勞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