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秦嶺隧道事故後續:「合標合規」的高危路段比比皆是

秦嶺隧道事故後續:「合標合規」的高危路段比比皆是

秦嶺隧道事故已經過去5天,在權威事故調查結論出來之前,我們依然不宜對事故做因果評判。但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秦嶺一號隧道的道路工程設計與整個交通安全行業背後的痼疾有關。

雖然中國的公路和高速公路里程,分別在2012年和2014年就已達到世界第一,但「合標合規」的道路依然比比皆是,背後則是一樁樁也許本可避免的慘烈事故,和一個個破碎的家庭。因此,我們再次專訪了長期研究道路安全,擁有大量一手調研經驗的劉干老師,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交通安全行業令人憂心的現狀。

劉干

秦嶺隧道:合規,但有改善空間

三聯生活周刊:從工程學的角度怎麼看待秦嶺隧道的設計?

劉干:秦嶺的環境非常特殊,隧道裡面只有兩車道,隧道外大片山體也需要保留原貌,從道路工程設計角度,牆壁的存在是合理合規的。但隧道口與服務區之間的會車道只有200米左右,確實局促。

三聯生活周刊:服務區和隧道口之間的距離為什麼這麼短?

劉干:按照高速公路建設標準,每隔50公里到60公里都需要設置服務區,必須建在地形平緩區域。而事發地點位於秦嶺海拔最高處,前後都是長距離上坡和下坡,符合服務區選址要求的地方並不多,選在1號隧道和2號隧道之間,應該也是無奈之舉。

三聯生活周刊:初始設計相關的路基、路面、路形等,在實際運行時的引導方面都合規嗎?

劉干:這起事故中,駕駛員直接駛到最外側車道上,直線正面撞擊,確實是非常意外的情況,不符合一般的駕駛習慣。但任何地方,高速公路隧道進口50米以內,都是最危險的區域。在秦嶺隧道事故中,服務區的出入口和隧道進口距離局促,這已經先天不足了,更應該進行精心合理的安全防護設計與設置,讓駕駛員對風險環境有足夠充分的感覺。

大巴直線正面撞擊牆壁,發生事故

三聯生活周刊:「讓駕駛員對風險環境有足夠的感覺」,這個可以展開講講嗎?

劉干:舉個例子,我第一次到荷蘭考察,看到當地的交通標誌標線,非常震撼,人家能夠把交通管理者需求和道路使用者必須遵守的規則,都在路口用不同的圖形和文字信息組合起來,並通過標誌標線明確標示。

印象很深的細節,就是一個施工路段,從前方三公里開始,可能裝了有幾百套交通標誌,非常多,而且還有那種清晰奪目的熒游標志,當你處在這個環境當中時,不可能感覺不到,不敢不小心。

三聯生活周刊:在秦嶺隧道事故中,也有網友和專家提到應該用護欄或其他路障對道路進行漸變收窄,強制引導駕駛員。

劉干:從服務區到隧道口只有200米左右,如果過早收窄道路,從服務區入口的車輛可能就沒有充分的變道空間匯入主線了,同樣很危險。但可以在洞口前方30米左右,斜向設置具有「柔吸」技術功能的防撞牆組合,代替裸露的牆壁,減少萬一發生的事故傷害。

「符合標準規範」的高危路段

三聯生活周刊:隧道口作為高風險路段,是否會進行區別建設和運營?

劉干:我今天就在一座城市給幾十條隧道做交通安全改善設計,發現隧道作為高風險路段,卻幾乎全部按普通道路在建設和運營,更別提精心化設計和管理,這種情況在全中國都非常普遍。

我們國家有文明城市創建、衛生城市創建,但關乎性命的交通安全卻沒有明確評估方法和體系,更沒有交通安全城市創建,所以各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也不好評估,可能東部和南方好一些。

三聯生活周刊:如果交通安全是系統問題,國內跟西漢高速秦嶺隧道類似路況的高速公路上,安全狀況如何?

劉干:非常糟糕,秦嶺這種條件的路在我國很多。比如我去雲南昆磨高速大風埡口27公里長下坡路段調研過,昆磨高速運行了13年,這個路段死亡超過了百人甚至有數百上千人,每年有六七十輛車被燒掉,人稱「死亡之坡」,交警也不避嫌,直接在該路段豎立了高風險標誌,寫著「已失控超過1000輛貨車、超過100人死亡」,觸目驚心。

「死亡之坡」路段兩旁豎立的高風險警示牌

三聯生活周刊:為什麼無法改正?

劉干:因為沒有系統強制性的風險評估和改善機制,負責交通安全的是交警,但交警並不負責資金。基層公安交警往往會憑經驗和路況判斷,向公路部門提出整改意見。但公路部門進行論證後,往往得出「該路段符合建設標準」的報告,一旦「符合標準規範」,交警提出再多的整改意見,也無濟於事。

公安部2014年曾公開發布過全國十大高危路段,比如國道104線山東境內533公里至540公里路段,全年共發生交通事故298起、死亡80人。這組數據發布數月後,我前往調研過,發現交通標誌、標線、信號燈、減速、防撞、隔離等缺失或設置的地方几乎比比皆是,並沒有絲毫提升改善的跡象。

這樣的路段是不是「已經符合相關標準規範」,不得而知。交警部門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出現事故後向公路部門提整改意見、打報告,但是公路部門反饋,道路符合標準,你們去把人與車管好。

三聯生活周刊:那交警平時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劉干:給你舉個例子,我去調研過與事發路段同為G5京昆高速的雅西段,遇到惡劣天氣的時候,交警就去沿線擺放錐形筒、臨時標誌,壓縮車道的空間引導駕駛員降速。

但實際上應該通過交通工程,設置各種標誌標線,在全線高風險路段做速度管控,比如正常限速120,到危險路段要降為60,那之前就應該先降到100,再到80,再降到60過後還可以降為40,做到該快的地方快、該慢的地方慢。同時環境信息標誌預警要充分設置,地面科學設置縱向減速標線、震蕩抗滑彩色標線等。這才是科學有效的。

類似情況,有些路段,明明前方沒有施工,交警卻會臨時放上施工告示,在危險路段用這種「人肉」的方式來彌補交通工程本身的不足。長期下來,面對過太多血肉模糊的現場、聲嘶力竭的死亡親人,個別交警抑鬱到選擇自殺。

GIF/132K

三聯生活周刊:高危路段卻「符合相關標準規範」,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嗎?

劉干:一是源頭的規劃、設計、建設過程對通車運行中的現實情況考究不足。僅就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設計、設置、工藝技術而言,交通、住建、公安各部門都有各自的標準體系,也陸續在頒發或修訂。甚至交通信號範疇的交通標誌標線,《道路交通安全法》明令全國實行統一的交通信號,在國家標準層面仍然出現了兩個版本。

此外,交通工程業界有一個普遍的現象,某個設計研究機構主持或參與編寫了技術標準,該設計院就會依據該技術標準規劃設計,道路通車運行後,評判道路設計是否符合標準的也是他們,這就是典型的「運動員和裁判員」集於一身。

仔細梳理各類道路交通安全設施的標準規範,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標準內容都能夠支撐「道路建設」的符合性需求,卻不能把安全真正放到第一的位置,更遑論創新。

還有一種現象,交通安全防護類設施產品儘管涉及生命安全,卻缺乏強制性質量認證體系,往往企業只需要往檢測機構送樣品,檢測機構只對樣品質量負責,企業卻能憑著這樣的「委託」檢測報告應付工程驗收。

追責為何難以實現?

三聯生活周刊:但現在秦嶺隧道事故已經發生了,公眾對設計和評審單位的質疑比較大,如果追責能夠釐清各方責任嗎?

劉干:國外交通安全有專業的交通安全委員會,對交通事故的追責問責機制比較完整。但在中國比較難實現,比如剛剛講的設計完成後有專家審查,事故後是只追究設計院,還是要連專家一起追究呢?這種專家評審團都是臨時邀請,我本人就經常被邀請,審查一次幾百塊錢,你想想,隨意性多大。而在國外,在道路通車前是上升到「交通安全審計」的高度。

三聯生活周刊:設計方呢?很多網友認為設計方考慮不足,應付責任。

劉干:設計方可能也很冤枉。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以美國為例,95號公路通車幾十年了,周邊路網都沒有變化,連大貨車車型都還是統一不變的「大鼻子」,公路運營自然也可以使用最早的設計進行運營。但中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我們的貨車車型就有幾百種上千種,載重的質量也是千差萬別,路網的變化更是日新月異。

西漢高速通車運行已經十幾年了,當時的設計方不可能考慮得到10年後的實際通車水平和情況,比如客貨車比例,應該要求的是運行期間定期實施風險評估,提升和改善交通工程。

三聯生活周刊:我國有這樣的定期風險評估機制嗎?

劉干:目前還沒有。在我們國家,道路的設計階段有安全審計,專家評審團會對施工圖紙進行各項審查,公安交警部門也需要參與其中,負責交通安全審查。但現實施工當中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可能出現臨時調整,這時候卻沒有強制的安全性評審。

國外的公路運行到一定時期,還有交通安全再評估,給不同道路定出風險等級,進行區別管理。但是我們國家才發布有關交通安全風險評價的第一個行業標準,並非強制標準,目前也只有包括江蘇、湖南在內的少數省份在推行。

國外信息豐富的路口交通工程

三聯生活周刊:專家本身的專業性如何?

劉干:目前業內公認的專家一般都是高級工程師、教授或者研究員,通過考試考出來的,或者發表論文、參與標準編寫評價出來的,理論水平達到了,實踐水平可疑。不僅很多專家沒有大貨車、大客車全天候多種道路環境的駕駛體驗,沒有駕照的專家也比比皆是。但交通安全是一個理論結合應用和實踐的交叉學科,也應該吸收交警或者高速公路管理部門職業人士成為專家。

比如美國有一個很著名的卡車司機,經歷過很多次事故,後來成了一位非常著名的交通工程師,這種事在國內幾乎不可能出現。中國比較偏向學術,必須有文憑有級別才有資格成為專家。而且國外的交通安全專家委員會,也要求學術研究者、交警警察、客貨車駕駛員都有參與。

三聯生活周刊:國外的這種機制是如何形成的?

劉干:當然,他們也是吸取了較多的教訓後才形成這個機制的。另外,可能社會文化也不同,比如我們國家的民營企業人員想成為專家也非常難,這當中有對利益輸送的避諱,但實際上在做交通工程時,最有經驗的還是企業。

國外就有一些企業在交通安全方面做得非常強,比如美國的三M公司,我們國家也需要培育出一批在交通安全領域非常強的企業,因為所有的設施落地,其實都跟企業有關,企業的創新動力更大,更有工匠精神。

國外信息豐富的路口交通工程

三聯生活周刊:這當中也涉及經濟成本吧?

劉干:對。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國家,道路建設時,政府是統一的採購方,無論需要在地面畫直線、曲線,還是導流線,都是按平方米給企業付錢,相同面積的路面上,有的需要「繡花」,有的杵兩個點就行,但價格是一樣,這樣一來,繡花的活兒誰幹得好?

三聯生活周刊:您也提到,我們國家的道路運營,目前是以效率為主導,和歐美國家「以安全為主線」理念不同,國外的這種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劉干:一是文化的影響,歐美國家比較尊重隱私,沒法在所有路口都裝違法取證設備,只能通過一些設計手段讓駕駛員安全,所以國外經常在路口故意設一些車道收縮或者一些弧形處理,讓駕駛員的速度到路口提不起來。

但中國雖然已經進入了互聯網和智能化時代,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安裝更多的違法取證設備,來監測駕駛員的違法行為,但基礎性的、能夠影響道路使用者行為習慣的標誌標線與技術投入還是太少。

其實無論中國還是歐美國家,駕駛員對道路的使用素質都來自習慣,而習慣,需要良好規則的教育和約束,否則,素質文明無從談起。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消逝中的童年:關於長大的隱秘憂傷
《三聯生活周刊》反侵權公告NO.1
「10後」家長,學習與遊戲共處
500字聽古典 Vol.010
獅子座:不知不覺的平凡,隨時隨地的偉大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沿江隧道兩條盾構隧道即將順利貫通
黑洞是高級文明的時空隧道?
在地底隧道揭開序幕,在太陽系的邊境譜下終曲
關於時空隧道的三大假說
歐洲發現上萬年巨型隧道,是古代的高速公路,還是其它通道
越南這條隧道堪比「遁地術」,入口極窄,你進的去么?
中國的隧道,挪威的隧道,美國的隧道,差距一目了然!
真的有時空隧道嗎?什麼是時空隧道!
看完洞爺丸號的慘重事故,就知道青函隧道並非昭和三大蠢事之一
時空隧道真的存在嗎?
美國66號公路:彷彿掉進時光隧道,沿途景緻好比美國傳奇故事
【時光隧道】遠去的故里
遂寧觀音湖隧道北線入口漏水?隧道中心這樣回應
這裡有一條時空隧道,通往反效率的慢時光
「時空隧道」是否真實存在?
連接山城的時光隧道,是時候再走一次黃桷古道了!
馬斯克隧道初長成,但疑問比成果多
世界上真的存在時空隧道嗎?
遊船無故消失,八年之後出現在海面,這片神秘的海域難道有時光隧道
俄羅斯小伙意外發現隧道,進入隧道眼前大亮,槍械依舊嶄新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