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男人比阮玲玉漂亮,比宋美齡高貴,比林徽因有才,他才是民國第一紅顏

這個男人比阮玲玉漂亮,比宋美齡高貴,比林徽因有才,他才是民國第一紅顏

全球通史

「全面展現全球歷史文化風貌,趣味解讀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上古神話到當今各國八卦,我們為您一一講述」

來源:國館(guoguan5000)

古人認為,唱戲是卑賤的行業。但我們有梅蘭芳,證明身為戲子可以有多偉大的人格。倒是當下,得到社會無限恩寵的戲子,喪失了底線。

真可謂當年戲子真君子,如今戲子多婊子。

從小吃苦,天資不行卻成大材

《霸王別姬》裡頭,戲班裡的小賴子去看大腕兒唱戲,看得淚流滿面,他哭著說:

「他們怎麼成的角兒,得挨多少打啊!」

京戲講究童子功,能唱成的,大半都有個不太快樂的童年。

很多人講大師童年喜歡美化甚至神化,好像大師一出生就自帶光環。

但梅蘭芳並不是天資聰穎的小孩,甚至他小時候有點笨,有點痴,也不愛練戲。

梅蘭芳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同光十三絕」之一的梅巧玲,京戲傳到梅蘭芳父親這一代,英年早逝,去世時梅蘭芳才5歲。

來教他戲的朱先生,覺得梅蘭芳雙眼獃滯無神,腦袋瓜子也笨得很,簡直不像梨園世家的子孫。

「朽木不可雕也!」一氣之下拂袖而去,不教了。

梅蘭芳也樂得不唱戲,他連私塾都不想去,天天逃課玩,家裡沒有長輩管教,反而是老生大師楊小樓(《霸王別姬》裡頭段小樓的原型)有一回瞧見了,把梅拉芳給揍了一頓:

「我讓你不好好上課!怎麼對得起你死去的父親!」

所幸祖父梅巧玲的朋友吳菱仙老先生不嫌棄,把梅蘭芳收了當徒弟。

從此每天清晨,東方才發白,梅蘭芳就要起床、出門,邊遛彎邊練習吊嗓子,「咿~」「啊~」兩個音反反覆復,從低到高不斷地唱。

不管天氣冷熱,每天早上都要這麼練,從不間斷,這叫「夏練三伏、冬練三九」,天氣越惡劣,練習越有效果。

除了吊嗓子,還要學唱腔,先把唱詞背熟,之後師傅就會教唱。

在《霸王別姬》中梅蘭芳扮演虞姬

吳老先生手裡拿著一摞銅錢,桌上放一個盒子。「來,唱一段!」

小梅蘭芳就「咿咿呀呀」開始唱。一段唱完,吳老先生覺得行,就拿起一枚銅錢放進盒子里,「哐!」的一聲。

「再唱一遍!」梅蘭芳又「咿咿呀呀」唱,每唱一遍,過得去呢就可以放一枚銅錢,唱得不行,就放不了。

眼巴巴地盼著10枚銅錢終於放完了,梅蘭芳以為可以過關了,沒想到吳老先生把盒子拿起來,把銅錢全倒了出來。

「好,接著唱!」銅錢又要從頭放了。

就這麼反覆幾十遍,一段唱腔才算過,可以唱下一段。

小孩子做這麼枯燥的重複練習,當然無聊得受不了,梅蘭芳唱著唱著就走神,甚至還打起瞌睡來,小身子一晃一晃。

吳老先生也不拿戒尺打人,只是輕輕推一推梅蘭芳。他一個激靈醒來,又「咿咿呀呀」接著唱。

梅蘭芳練習眼神

京戲四功,唱念做打。口頭、身段兩手抓,能聽又能看,才能成角成腕。

於是梅蘭芳開始練眼神、身段。

梅蘭芳有點近視,因此眼神獃滯無光。為了練出旦角該有的或銳利或哀婉的眼神,梅蘭芳養了一群鴿子。

每天清晨吊完嗓子,就放飛幾隻鴿子,拚命集中目力盯著鴿子飛,飛到哪兒就盯到哪兒,盯得眼淚不住地流都不肯放鬆。

如此天長日久,才能練出足夠有力的雙眸。

而身段與動作也要苦練。梅蘭芳的姑父找來一張長凳,上置一塊磚頭,讓梅蘭芳站上去,堅持一炷香的時間,這是練習踩蹺功。

小梅蘭芳站在上面,重心不穩、搖搖晃晃,拚命穩住了又開始頭暈、噁心。一不小心掉下來,就要挨打。

一炷香又一炷香,踩蹺踩到小腿抽筋、頭昏目眩,還是要咬牙堅持。這種近乎虐待的訓練讓小梅蘭芳心裡很反感,他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他一個小孩應該承受的嘛!

可多年以後,梅蘭芳卻說:「我很感謝我小時候受過的這些苦,我如今年近六十還能唱能做,就是因為自小打下的基礎。」

梅蘭芳1940年代全家福

有人說,演員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靠臉吃飯的行業嘛!

這話放在現在的小鮮肉上成立,因為他們沒有演技,不懂表演,支撐起粉絲市場的不過就是顏值二字。

說顏值,梅蘭芳比現在許多小鮮肉更有資格談顏值,他的臉符合東方人的典範,施以妝容後美輪美奐,虞姬、楊貴妃在他身上復生。

但真正決定梅蘭芳和小鮮肉差距的,是努力,而不是顏值。

以小鮮肉演員們的努力程度,根本不配和梅蘭芳比顏值。

梅蘭芳照片

有戲德,台上台下皆君子

以前,戲班子里的學徒都是僕人奴隸一樣的存在,打小受欺負,要熬到成角兒成腕兒才能揚眉吐氣。

因此,戲班有句話叫「脾氣隨著能耐長」,舊戲班子的大腕兒,通常都是心高氣傲、端著架子。

電影《霸王別姬》里段小樓、程蝶衣成名前,戲班子的老闆那爺可以對他們吹鬍子瞪眼。他倆成名後,那爺就得點頭哈腰、跟前使喚了。

但梅蘭芳並非如此。

崑曲大師俞振飛先生和梅蘭芳有多年的交情。他曾經說:「每進後台就向『龍套』演員鞠躬問好的『名角兒』,在當時也只有梅蘭芳一人了。」

梅蘭芳在排練中

有一次梅蘭芳演《貴妃醉酒》,管服裝的工作人員卻漏了一個重要道具沒帶——貴妃手中的扇子。

眼看著戲馬上要開始,工作人員急得直冒汗,梅蘭芳卻不慌,隨手借了劇團另一位同志的一把普通扇子,拿著就登台了。

扇子樣式完全變了,也重了許多,做起動作來很容易失誤,梅蘭芳硬是憑他的實力應付下來。

演出結束之後,他也沒有追究,反倒是那位管服裝的人,再也不敢疏忽了。

《貴妃醉酒》中有一場,楊貴妃要下場換服裝,台上是高力士和裴力士在擺花設筵,就等著貴妃上台。

以前一些有習氣的腕兒,碰到這段就會在場下多休息一會兒,拖到不能再拖了才肯換裝上台。

但梅蘭芳每次演,都是匆匆忙忙換好裝,提前在場邊等著上台。就這個細節,和他搭檔多次的蕭長華老先生念叨了很多年,一直讚嘆不已。

梅蘭芳演出《貴妃醉酒》

有些戲,大腕兒直接搭把手,總是喜歡互相抬杠,要壓過對方一頭以彰顯自己的江湖地位。

梅蘭芳從來不這麼做。

有一次和武生大師蓋叫天合作一場三國戲,他演孫尚香,蓋叫天跟他說:「梅先生,我演的趙雲是梆子派的,戲路跟您很不同。」

原本按梅蘭芳當時的聲望,完全可以要求按自己的戲路來演。但他笑著說:「行,就按著您的路子來。」說完還跟蓋叫天走了一趟,讓他放心。

戲一上,懂行的人看見了,都暗地裡稱讚梅蘭芳有大氣度。

梅蘭芳和小輩合作演戲,從來不擺架子,相反總是很照顧小輩。

有一次和小輩搭檔演《御碑亭》,兩個角色在劇中有一段相同的唱詞。結果排練的時候,兩人發現唱詞不一樣。

那位小輩演員十分緊張,梅蘭芳哈哈一笑,拍拍她的肩膀說:「沒關係,就按你的詞來,我記住就好了。」

原來梅蘭芳怕對方舞台經驗少,還要記住新詞,上台一緊張容易忘。

還有一次演《龍鳳呈祥》,同台有一位小演員演一名太監,整場只有一句詞:「太后有旨,請郡主前去拜堂。」

結果那位小演員特別緊張,一上場就念錯了詞:「太后有旨,請娘娘前去拜堂。」台下哄然大笑。郡主孫尚香還沒拜堂呢,哪就成了娘娘了?

演出結束後,小演員又羞又愧,躲在角落裡哭。

梅蘭芳找到他,依然一臉笑容,說:「別哭啦,下次小太監還是你來演,跑不了的,放心吧!再演就不會念錯了。」

一句話說得小演員臉上雨過天晴。

梅蘭芳演出《穆桂英挂帥》

梅蘭芳是勤奮的戲子,更是風度翩翩的君子。以前,唱戲的多半素質不高,不尊重人,也得不到社會的尊重。

但梅蘭芳不同,他從醇厚的修養中綻放出的巨大人格魅力,讓人心生愛意與敬意。他讓人明白,戲子也要講戲德。

想想成龍曾經公開吐槽過現在一些演員,年紀輕輕,拍戲喜歡遲到,在片場也不認真,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

請不要稱呼他們為戲子,他們根本不懂梅蘭芳的「戲子有德即君子」。

梅蘭芳與梅葆玖

有氣節,寧死不給日本人唱戲

梅蘭芳「蓄鬚明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恐怕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四個字看起來輕巧,背後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抗日時期,淪陷區的戲曲界有規矩:唱戲時觀眾有日本人沒關係,甚至可以給日本人唱戲,但底線是不能參與具有政治色彩的演出,比如日本人要是辦一個跟「大東亞共榮圈」有關的演出,那就萬萬不能去。

唱戲的也要吃飯,那時候迫於無奈,給日本人唱戲也不能算漢奸的。

可梅蘭芳就不。他的底線比所有人都高:絕對不給日本人唱戲,無論什麼場合、什麼原因!

上海淪陷了,他攜家帶口逃到香港。後來香港也淪陷了,他只好乾脆閉門不出,拒絕所有演出。

梅蘭芳蓄鬚明志

日本軍隊上門來清查戶籍,一看名字:「你就是梅蘭芳?」梅蘭芳答:「正是。」

那士兵笑笑:「我看過您的戲,那時候我還是小孩子呢。」

原來,二十年前,梅蘭芳曾經應邀到日本巡演,也因此得了一大批日本的狂熱粉絲,如今這些熱愛京劇的日本人,竟拿起刀槍殺到中國來了。

以梅蘭芳的國際影響力,如果他能給日本人唱戲,日本能從中得到多少輿論上的好處!國寶級藝術大師親自為日本站台,這樣的新聞放出去,對中國人又將造成多大的心理打擊!

日本開始源源不斷地派人上門請梅蘭芳出山唱戲。

梅蘭芳為此做的,可不只留鬍子這麼簡單。他說自己來香港是為養病,因此衣服從來不穿戴整齊,鬍子流長也不修剪,甚至不洗澡、不吃飯,把自己活生生弄成個病怏怏的邋遢形象。

有一次實在被逼得沒辦法,梅蘭芳找人買了三支傷寒預防針,給自己打下去,結果發了42度高燒,冒著生命危險,才嚇退了上門的日本人。

那可是一顰一笑傾國傾城的梅蘭芳啊!如今為了堅持氣節,面容枯槁、聲弱無力,見之者,誰人不心疼梅郎,不恨天殺的日本鬼子!

梅蘭芳、福芝芳和梅葆玖

外表是一回事,對梅蘭芳來說,更難忍受的是事業荒廢。

他的影響力太大了,以至於他在抗戰八年,一句戲也不敢唱。

有人問他:「您平時還吊嗓子嗎?」

梅蘭芳無奈苦笑道:「我哪敢吊嗓子!這四鄰住著這麼多人家,我這些年都跟外頭說,嗓子壞了唱不了。要是吊個嗓子,人家准說,啊呀梅蘭芳在吊嗓子了,梅蘭芳又要開始唱戲了!

以唱戲為生命的梅蘭芳,就這樣整整八年,不曾開過一句口.

抗戰勝利的那天,作家柯靈去看望梅蘭芳,梅蘭芳指著屋子說:「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才能不唱戲,其實我哪裡有錢!這八年,都是靠變賣屋子裡的東西過活的。」

頓了一頓,他輕聲說:「這八年不唱戲,對我來說,實在是很大的犧牲。」

柯靈說,如今趕跑了日本鬼子,全國人民可都在盼著您出山登台哪!

梅蘭芳大笑:「要的,我要唱的!哪怕一次也行,不然我這八年的咬牙就沒意思了!」

梅蘭芳代表著中國藝術的巔峰,也凝聚著中國人民族氣節的精神。

日本鬼子打來,汪精衛、周作人等多少自詡為上等人的社會精英,都當了漢奸。

社會地位不高的戲曲界,卻出了梅蘭芳這樣的錚錚鐵骨。

戲子是貶義,士人是褒義,在這個差距面前成了巨大的諷刺。

敬業勤奮,一輩子未曾鬆懈

梅蘭芳是著名的「常青樹」——八年沒唱戲,一上台,依然神采奕奕、功底十足,令人擊節讚歎;舞台生涯長達四十多年,晚年的唱功、打功並沒有很大程度的褪色。

這都得益於他平時生活的勤奮、謹慎和剋制。

在被困香港的日子裡,戲唱不得,梅蘭芳為了鍛煉身體,每天起床就打兩套太極拳,每個星期都會和家人朋友打羽毛球,通過體育運動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霸王別姬》里有虞姬舞劍的片段,台上道具當然都是木劍,但梅蘭芳平時自己練,都拿實打實的鋼劍,藉此提高自己的力量。

畫家豐子愷是梅蘭芳的忠實戲迷,他曾經讚歎梅蘭芳的樣貌和身材,是東方的維納斯女神,堪稱典範。

這當然是艱苦鍛煉得來的了。

為了保養嗓子,梅蘭芳從來不喝酒,偶爾吸煙,也要把煙吐出來而不吞下去。

他每頓飯的量都有所控制,不能吃得過飽,以免發胖。不能吃太過油膩、香辣的食物,以免嗓子沙啞。

生活上的謹慎克制,還要加上藝術上的不懈追求。

梅蘭芳剛開始演《穆柯寨》里的穆桂英的時候,由於沒有扎過靠旗,身體力量不足,時不時會不小心低頭。

來看戲的朋友告訴他,穆桂英低了頭就不夠英姿颯爽了。於是梅蘭芳拜託朋友,再來看時,發現他一低頭,就輕輕拍掌作為提醒。

如此,朋友一拍掌他就注意自己的身段,演下來三四場,自然就克服了這個毛病。

有一次,梅蘭芳在演出一出經典劇目《鳳還巢》時,唱到「遵父命在簾內偷覷才郎」一段時,竟少唱了一句,而且多加了幾個羞澀的眼神。

劇團的其他人都以為這是大師為了增強人物嬌羞的一面,而即興改動,演出結束後也向梅蘭芳祝賀他改動得妙。

沒想到梅蘭芳卻說:「對不起,這是我一時出神,才失誤漏了一句,沒辦法才多加了動作掩飾一下。我對不起觀眾,應該作檢討。」

如果不是梅蘭芳坦誠相告,根本沒有人會看得出來這是個失誤。但他身為大師,卻不肯在一處小小失誤上放過自己。

如果說一個行業不需要敬業就可以做得很好,這個行業一定已經畸形。

因此,看看小鮮肉們的天價片酬,再看看他們令人尷尬的演技、拚命軋戲乃至摳圖演戲的胡作非為,才知道,在演戲這個行當里,敬業已經成了笑話。

他們敬的是金錢,而不是把戲演好的工作。

梅蘭芳若於天上有知,該如何痛心疾首!

多情又薄情,卿本佳人奈何負心

1926年,梅蘭芳和孟小冬相遇了,展開了一段令人扼腕嘆息的故事。

孟小冬時年18歲,小小年紀卻唱得一手勁道的老生,已經是名震京城的「冬皇」。

梅蘭芳則早已是國內旦角的王者。兩人同在北京一位政要的生日堂會上演出,有人提議:一位是冬皇,一位是旦後,自然應該合唱一出《游龍戲鳳》。

眼看著已經沒時間排練了,眾人徵求梅孟二人的意見。梅蘭芳自然不拒絕,而孟小冬竟然也十分乾脆地答應了,說:「既然沒時間排練,那我就和他台上見!」

好一句「台上見」!面對已經功成名就的大師,孟小冬倒是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和梅蘭芳直接上台就唱。

孟小冬

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直接上台合作,竟也唱了個圓圓滿滿,一位是帝王風範的負心郎正德皇帝,一位是情真意切的痴情女李鳳姐,梅孟二人竟像是相愛多年的情侶一般,唱得讓人心醉神迷。

沒想到,這一唱就唱出些莫名的情愫。加之戲迷們從中撮合,大家也像現在看電視劇的人一樣喜歡站CP,就盼著這一皇一後能夠在現實中也是一對。

於是,梅蘭芳不顧家中妻子,以「兼祧」之名和孟小冬開始同居,也就是兩個老婆都是正娶,孟小冬和原配地位平等,不算小妾。

然而家中的原配福芝芳夫人可不會善罷甘休。孟小冬以為自己追求到了愛情,卻不知自己踏入了多麼狗血的深淵。

1930年,梅蘭芳要赴美演出。本是美事,卻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帶哪位「梅夫人」同行?

他本想帶孟小冬,可福芝芳本已懷孕,卻為了能夠和梅蘭芳同行,毅然找醫生打胎。

事情鬧到這般不可收拾,梅蘭芳最後誰也沒帶。

孟小冬

回國之後,梅蘭芳的大伯母去世,按理說孟小冬也是梅家的正娶妻子,也有披麻戴孝的義務。

沒想到,當孟小冬穿著孝服上門時,卻被梅家的下人以一聲「孟小姐」生生擋在門外。

孟小冬不肯離去,站在梅家門口叫著梅蘭芳的名字。

福芝芳和梅蘭芳一起穿著孝服出來了,看了眼身邊夫人陰沉的臉色,梅蘭芳竟然轉頭對孟小冬說:「你先回去吧。」

孟小冬這才知道:什麼「兼祧」、什麼「冬皇旦後」,都是鏡花水月。

梅蘭芳為此事犯愁,有朋友勸他:「福芝芳夫人能服侍你,孟小冬卻要別人來服侍,二者相權,還是福夫人好。」

這種荒唐的理由,梅蘭芳卻聽信,正應了那句「不愛了,什麼都是錯」。

但梅蘭芳貪戀孟小冬年輕貌美,仍然不忍和她分手,反倒是孟小冬性子烈,直接上門找梅蘭芳,要求離婚。

她堅決地對梅蘭芳說:「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錢。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也不會比你差;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不會比你差!」

梅蘭芳與夫人福芝芳

兩人離婚後,孟小冬一度絕食,剃髮出家,終於又還俗。

她當年咬著牙向梅蘭芳發下的誓呢?

唱戲上,她拜老生第一大師余叔岩為師,成為余氏唯一傳人,在老生中地位堪比梅蘭芳之於花旦;

嫁人上,她嫁給了民國第一大亨杜月笙,亦是名傳百世的人中之龍。

而梅蘭芳明知梅家容不下孟小冬,給了她「兼祧」之名,卻連最基本的尊重都給不了;

既知已對孟小冬虧欠很深、傷害很重,卻仍然扭扭捏捏不肯放手,最後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如果不是孟小冬非平凡女子,怎能經得起梅郎這一片心!

梅蘭芳的「負心郎」污點一輩子也洗刷不掉了。不知這麼多年,梅蘭芳又是否曾在深夜裡痛悔呢?

反正,多年以後,梅蘭芳在回憶錄《舞台生活二十年》中講述故人,對孟小冬隻字未提。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在不正確的時間地點,碰上了不正確的人,悲劇早在一起唱的第一齣戲時已經埋下種子。

如今斯人皆已逝,空留後人嘆息。

孟小冬和杜月笙

他的風華傾國傾城,更能傾天下

梅蘭芳和卓別林,一輩子只見過兩次面,卻彼此欣賞,可謂神交。

梅蘭芳喜歡看卓別林的電影,經常讓自己的學生也看,研究卓別林如何不藉助台詞,單純用肢體動作和表情推動劇情。

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有一段爬地球儀的動作戲,難度很大,梅蘭芳看後讚不絕口,認為能和京劇中難度最高的武生戲《挑滑車》相媲美。

1930年,梅蘭芳應邀到美國巡演,終於和卓別林見了第一次面。

那天在洛杉磯,梅蘭芳參加一個酒會,卓別林也在受邀之列,他本在片場拍電影,一聽說梅蘭芳來了,衣服都沒換,穿著電影里的衣服就去找梅蘭芳了——

那會兒他在拍的是《城市之光》,穿的可是一身髒兮兮的車間工作服!

結果梅蘭芳看到一位邋邋遢遢的小個子工人向他奔來,當場就懵了。

互相介紹之後,梅蘭芳大笑:「十多年前我就在看您的電影了,一直只記得您拄著拐杖、搖搖擺擺的樣子,今天見到真人竟如此風度翩翩!」

梅蘭芳與卓別林等人合影

1933年,蕭伯納到中國,在上海停留了一天。這位英國劇作家當時在中國非常火,迎接儀式使得上海萬人空巷。

蕭伯納已經77歲高齡,本是應邀訪問,並不想參加太多活動,也不想見太多人。那天下午是國際筆會中國分會的歡迎會,蕭伯納卻問:「梅蘭芳先生會來嗎?」

其他人都愣住了:梅蘭芳根本都不是筆會成員。但既然蕭伯納特意提出了,那就趕緊去請。

於是梅蘭芳也來了,蕭伯納非常高興,和梅蘭芳還聊了起來。

他問梅蘭芳:「京劇為何有那麼多敲鑼打鼓、吵吵鬧鬧的聲音?去掉似乎也不會影響劇情,反而更高雅?」

梅蘭芳說:「京劇起源於民間,在鄉野中演出,需要用鑼鼓吵鬧的聲音才能吸引人來看。中國戲曲的高雅部分如崑曲,就沒有鑼鼓聲了。」

蕭伯納大笑:「多謝指點!」

梅蘭芳與俄羅斯戲劇理論大師斯坦尼拉夫斯基

1935年,梅蘭芳應邀到莫斯科訪問,當時蘇聯最傑出的導演愛森斯坦,提出要給梅蘭芳拍一部短片,內容就是一齣戲的片段。

梅蘭芳心想,不就是多演一次嘛,於是爽快答應了。

愛森斯坦卻很神秘地說:「您可要做好心理準備,拍攝完成後,您和您的團隊都會恨透了我的。」

果然,一開始拍才發現和平時唱戲根本不一樣。為了多機位地呈現一個場景,他們需要把一段詞翻來覆去地唱;燈光或者錄音出了紕漏,也要重新來。

折騰下來,其他演員和樂師開始抱怨連連,搞不懂愛森斯坦為啥這麼苛刻。

倒是梅蘭芳最為耐心,一直一臉微笑地滿足愛森斯坦所有的要求,還轉過來對身邊人說:「導演的話要聽仔細了,這部片子拍好了對京戲作用可不小,全世界的人都在看著咱呢!」

最終呈現出來的片子效果非常好,京劇也因此搭載了更有力的翅膀飛向世界。

梅蘭芳訪蘇時合照,前排左二為愛森斯坦

愛森斯坦指導梅蘭芳等人拍攝

梅蘭芳一生多次代表中國戲劇的最高水平到外國演出,在蘇聯、日本、美國等國家都有大批的粉絲,用現在的話來說,絕對算得上國際巨星了。

全世界以戲劇、電影為事業的大師們,也視梅蘭芳為行業的驕傲。

現在也有些年輕演員一副「國際巨星」的樣子,卻是因為背景強大,能夠在國際大片上露臉來實現。

你總能在好萊塢、中美合拍等各種電影中看到ta的面孔,算「國際巨星」嗎?

開什麼國際玩笑。

梅蘭芳1910年演出《天女散花》

實際上,梅蘭芳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在中國戲曲界甚至藝術界恐怕確實是空前絕後。

西方人並不熟悉中國戲曲,但有一種美,可以超越民族、國界與時代,為全人類所共鳴。

毫無疑問,梅蘭芳具有這種普世的美。

梅蘭芳屬於每一個時代——即使在現代,他依然是美的典範。

我們慶幸擁有梅蘭芳,卻惋惜不能親眼親耳感受他的絕代風華。

可是,從模糊抖動的老電影中,從黯淡發黃的黑白照片中,從雜音沙沙的舊唱片中,無緣親見梅郎風華者,還依稀能觸摸到那傾國傾城的風情萬種。

去聽聽梅蘭芳的錄音,看看珍貴的錄像吧,如此遺產,不應該被我們遺忘。

如果你的心被此等美麗震撼,你就能體會到:

總有一些風華,超越時間與空間,青春永駐,容顏不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通史 的精彩文章:

日本這個電視台播出罕見紀錄片,網友直呼震驚!真相該大白天下了
日本降書全文,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被陷害與侍衛通姦,古代對付出軌妃子的十大酷刑,超乎想像!
濕氣重每天只需喝這一物,輕鬆排出體內十年濕氣,健康又漂亮!神奇!
剛被將軍享用,又被丟入軍帳中!古代女子不堪忍受的侍寢全過程

TAG:全球通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個女人比林徽因有才,比阮玲玉漂亮,比宋美齡高貴,她才是真正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奇女子
比林徽因大氣,比宋美齡有才,她才是中國最有風骨的女先生
比林徽因大氣,比宋美齡有才,她是中國最有風骨的女先生
比林徽因優雅,比張愛玲有才,詩歌讓她成為中國最美的女先生
林徽因有兩個婆婆,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比一個有才華!
她是民國最有錢奇女子,比張愛玲傳奇、比林徽因時尚,死後葬於魚腹
民國5大奇女子,張愛玲墊底,林徽因只能排第二,第一是她
中國最美的四個女人,最後一個,連宋慶齡和林徽因都比不上她!
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到底有多美?徐志摩傾心,金岳霖終身不娶!
民國四大美女,只有林徽因幸福一生,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
梁思成的兩個女兒,一個林徽因的一個林洙的,為何差距這麼大
林徽因有多美?珍貴照片曝光,每一瞬間都是永恆的美!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之妻」:比楊絳勇敢,比林徽因痴情
林徽因是徐志摩的一個夢,陸小曼才是他的最愛!
金岳霖對林徽因的愛有多深?幾十年陪伴終生未娶,梁從誡稱他金爸
林徽因女兒,林洙女兒,都是梁思成的女兒,差距卻不是一般的大
同是他的妻子,林洙的兒子林徽因的兒子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民國名媛,周璇最漂亮,林徽因都排不到第一
她是最愛徐志摩的人,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比不上她
同為民國美女,為何陸小曼照片比林徽因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