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魏陽:看看老外怎麼研究奶奶廟,遠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魏陽:看看老外怎麼研究奶奶廟,遠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文 |魏陽

河北易縣的奶奶廟裡居然有拿著方向盤的車神?這組照片最近在媒體上引起了大家對於民間宗教的興趣。

其實,自從19世紀歐洲人來到中國,中國的民間宗教就深深地吸引了老外的研究興趣,一直是海外漢學最火的主題。奶奶廟裡呈現出的中國文化問題,遠遠比想像中複雜。

19世紀,是歐洲的「現代文明」傳布到全世界的世紀。歐洲人拿自己的基督教為標準來觀察其他文明,當然為巨大的差異所震驚!就拿奶奶廟來說:缺什麼神仙,就造個塑像?我的上帝啊!你是不是跟我開玩笑?所以,19世紀末歐洲主流的文化人類學家,不能接受中國的民間信仰是「宗教」。

比如,大名鼎鼎的英國人類學家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和弗雷澤(《金枝》的作者),都把中國民間信仰和儀式當作是「原始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開化之前蒙昧、落後、迷信的產物。

可真正來過中國,在田野里到處跑過的外國人不同意了。荷蘭有個漢學家叫格如特(De Groot)在清末的福建到處看老百姓的儀式,廟宇,和道士聊天。他領悟到,中國的民間宗教,雖然看起來不同,但是說到在社會上起的作用,和歐洲的基督教是相似的。所以,在1892年,他把自己的書叫做《中國宗教體系》。——不光是個「宗教」,還是個「體系」,看到沒有?

慢慢的,在老外的倡導下,關於中國農民的宗教研究才上了台盤。1925年歷史學家顧頡剛跑到北京妙峰山去看廟會的進香,寫出專著。各種民俗學會紛紛湧現,一大堆論文出版。

京報副刊上的《妙峰山進香專號》

細看才發現,這裡面門道好多。比如,這裡有信仰——關於鬼,神,祖先,禍福的觀念。這裡有儀式——各種祭祖,節日,齋譙,驅鬼等等。這裡有各種象徵——各種神仙的名目和造型。就那個拿著方向盤的「車神」來說,這裡的「信仰」是:有個叫車神的東西存在,會保你開車平安。「儀式」是:你要到山上廟裡虔誠地燒香供奉,他才保佑你。「象徵」呢,就是那個手握方向盤的司機大神了——拜錯了象徵,可就叫天不靈了。

奶奶廟的車神

在信仰、儀式、和象徵之外,人們還發現,農民還會組成官府之外的各種民間組織。這可以是合法的儒釋道團體,也可能是躲著官府,被稱作「會道門」的秘密教派,比如一貫道,白蓮教,和弄出大事情來的「拜上帝會」。後來和八國聯軍乾的「義和團」,一開始在官府眼裡,也是這種准黑社會的邪教組織。

面對這麼複雜的中國民間宗教,怎麼評價它好呢?有人認為,可以用一個概念來解釋,叫做「大傳統」和「小傳統」的區別。比如,人類學家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就說:大傳統是一個社會的精英傳統。在中國呢,就是士大夫提倡的儒佛道和官方主導的價值觀。而小傳統呢,就是在主流價值之外的下層文化。大傳統有深厚的經典傳統,《論語》啦,《道德經》之類的。小傳統沒有那麼多文本,有的還是用看不懂的方言寫的。大傳統是都市裡、政府里的頭面人物;小傳統是鄉下沒啥「文化」的農民。大傳統是代表的是精英、經典、官方的態度;小傳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習俗和信仰。

顯然,這種大小傳統的區分,擺明了就是看不起草根文化嘛!

很多學者雖然未必鄙視小傳統,但是也認為小傳統是受大傳統影響,才在民間發芽的——不然幹嘛叫人家「小」呢?

比如在清末福建到處看道士做法的荷蘭人格如特,就認為他看到的習俗與儀式,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古典傳統,在草根社會的衍生變異形態。——換句話說,小傳統是大傳統遺留在民間的私生子。

這麼說,有些學者就不同意了。憑什麼精英的東西就一定是源頭,民間的就是派生物?太看不起人了吧!法國學者葛蘭言在他的《上古中國的詩歌與節慶》中就說:你們認為的輝煌的古代經典,比如《詩經》、《國風》啥的,其實原來就是土得掉渣渣的民間歌謠。草根最有生命力的信仰和儀式,被古代帝國吸收,後來才醞釀成了所謂的經典。中國民間宗教,來自於古代吊絲們充滿活力的生活,高大上的官方傳統是對它的「模仿」。這就彷彿信天游、扭秧歌走上國家大劇院,成為民族象徵的過程。

《古代中國的節慶與歌謠》

哈佛大學人類學家華生(James Watson)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他發現,中國南方的媽祖,本來就是民間的信仰。鬧大了驚動了朝廷之後,被改造成了國家的信仰,叫做「天后」。就是說,小傳統不是大傳統遺棄在民間的孩子,而是大傳統在草根里不想認的親爹。

後來,有些學者不滿意大小傳統的二分法,提出其他的解釋模型。比如《中國儀式與政治》的作者馬丁·阿赫恩(Emily Martin Ahern)發現,中國民間儀式怎麼看起來那麼像是和衙門打交道呢?百姓崇拜的神靈就好像帝國官員,有時以道德自我標榜,有時又有點蠻不講理;在宗教儀式中,祭拜者就像是裝孫子求人辦事的百姓或者下級;儀式中的人神交流彷彿是百姓向官府彙報案件,有明顯的上下級利益和等級關係。——這哪裡是中國宗教,分明是中國政治好嗎?

其他學者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比如主編《中國社會中的宗教與儀式》的美國學者武雅士(Arthur Wolf ),通過大量田野調查,發現一個有趣的結構:中國傳統農民的信仰,雖然五花八門,總是不外乎三個門類:神、鬼、和祖先。

中國民間的神,總是和官府對應。神都穿著朝廷官員的袍子(腦補一下奶奶廟的「車神」),住在像衙門一樣的廟宇之中,受神將的保護。他們處罰社會中犯罪的人,脾氣不太好,還喜歡接受賄賂,誰送的錢多就保護誰。有時候,他們還要向上級,比如玉皇大帝,打報告請示;還保管人事檔案(誰的罪了他們,總是被記得),他們的辦公地點也往往和政府的行政區劃重疊,比如山神啦,城隍啦。換句話說,奶奶廟的車神,放在古代就是當地官員的化身,進門知道該幹啥了吧?

第二個門類是鬼。這些鬼呢,是農民生活中陌生人的化身。鬼是危險、有害的外來者,要麼被請來的道士用強大的法術趕走,就像趕走土匪和強盜一樣;要麼,就給他們大量施捨讓他們別來糾纏,就像打發乞丐離開。

第三個門類,祖先信仰呢?當然是自己家人的化身了。死去的祖先,依然像在世時一樣保護自己,為後代的財產、社會地位和生命給予幫助。這種信仰,通俗點說就是:就算爹媽死了,也沒忘了啃老。

中國民間的神、鬼、和祖先信仰分別對應於三種社會階層:帝國官員,危險的陌生人(強盜和乞丐),和家族成員。武雅士認為,這種三角結構是因為,中國農民的生活,成天被這三種人環繞。所以,理解中國農民的信仰世界,就是理解他們生活的真實世界。

這個解釋,看起來特別有道理,是不是?別急,其實問題很多。

不少學者發現,對應關係好像不是這麼清晰啊。好多神,原來是別人的祖先,或者就是妖魔鬼怪,後來卻成了整個社區共同崇拜的神。比如哪吒,原來就是脫離家庭關係自殺的孤魂野鬼(還記得《哪吒鬧海》嗎?),後來也成了神仙體系中的一員。這些五花八門的野路子神仙,是咋進入體制內的呢?

有人解釋說,魚有魚路,蝦有蝦路,仙有仙路。

比如美國學者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就認為,民間神仙的象徵和意義,會隨著時代和各方面的需要,不斷發生變化。用高逼格的學術話語來說,叫做「解釋性場域」(interpretive arena)——別嚇著,其實沒那麼複雜。就是說對於一個象徵,大家各說各話。然後在大家都同意的地方,神仙的關鍵身份就被搞定了。

比如,三國時期的關羽,兵敗被擒被砍頭,死得挺窩囊。在隋代的佛教傳說中,說有一次關羽的鬼魂拎著頭出來鬧鬼,被一位高僧做了深入的思想教育,從此皈依,成了佛教護法。宋代的朝廷看中了關羽「忠義」的正能量,拿來弘揚社會主旋律(其實是因為當時社會特別缺乏「忠義」)。歷代朝廷一看有用,紛紛效仿,關羽在神仙編製內一路高升,直到成了「關帝」。明清時,相互之間無血緣關係、怕人背後捅刀的秘密教門,也把關二爺請出來,歃血為盟才能對兄弟放心。

關羽可以是紅光亮的國家英雄,也可以是虔誠的佛教護法,也可以是黑社會的保護傘。佛教,道教,朝廷,鄉紳,秘密社會,大家都從不同角度解釋。在相互衝突的身份博弈中,關羽最核心的「忠義」精神也得到了公認,成為了大家都接受的象徵。這可不像奶奶廟裡人說的那樣,缺什麼神補一個就行了。從倒霉的無頭鬼,逆襲成戰神,得要多少運氣和社會勢力加持!

以前的孤魂野鬼,也可以成為體制內的紅人,哦不——紅神仙。這就和武雅士說的神、鬼、祖先三個象徵的模型相衝突了。關羽的例子表明:民間信仰中鬼、神、祖先之間的界限,遠非那麼清晰,而是流動的。既然象徵的含義是流動的,那麼象徵所對應的社會群體,恐怕也就不是那麼確定了。

華生對於媽祖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媽祖本來只是南方沿海傳說中一個有法力的女子,後來被元明清朝廷吸收進正式的「祀典」——進了國家神仙編製。連鄭和代表皇帝下西洋之前,都要先去拜一拜,立個碑。華生認為,這一過程充滿了「標準化」的規範:國家把地方上野生的、雜亂的、不合需要的元素,通通去掉,改造成代表國家臉面的模範神仙——神仙就是這樣煉成的,關鍵還是要求招安。

南京奉祀媽祖的天妃宮

而同在哈佛大學的宋怡明(Michael Szonyi)則不同意這個說法。他對於明清時期五通神的研究發現:民間的信仰被國家收編的過程,並非真的「標準化」,而僅僅是看起來「標準化」了而已。如果研究者只看政府的官員報告和正式檔案,當然里里外外都是政治正確——地方野神被國家改造,從此為國為民護法,不合適的內容一概沒有。但是如果往社會下層看呢,會發現民間永遠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人士的利益總是和當地神明糾葛(想想這香火中燒掉的錢啊),該怎麼搞還是怎麼搞,和朝廷想像的完全不同。地方官員實在管不了,只好睜隻眼閉隻眼,或者乾脆和地方合起來欺騙中央朝廷——皆大歡喜。

宋怡明的研究說明——國家控制的步伐,永遠趕不上民間信仰的實踐。而任何控制的企圖,從朝廷到地方,再回到朝廷,會遭到一再的扭曲。

可是,民間信仰到底是個好東西,還是糟粕呢?說白了,是現代化的障礙,還是助手呢?

大名鼎鼎的德國學者韋伯還真的回答過這個問題。他在《中國宗教》中問到:為啥西方才會出現工業化、現代化和資本主義?那是因為他們有個東西叫做「理性」。中國本土的儒教和道教,都是些說教和迷信,沒見到理性和「資本主義精神」啊?促進現代化,肯定是不行的。

可是最近,韋伯的現代化觀念遭到了懷疑。很多學者發現,民間宗教其實有很多能適應、甚至促進現代化的元素。比如,美國學者葛希芝(Hill Gates)就發現,傳統中國官方意識形態總是忌諱談論交易和金錢。但是民間宗教則充滿了「錢」的概念和象徵。在葬禮中,大家燒冥幣;在敬鬼神的儀式中,大家供紙錢。錢不僅在現實世界中所向披靡,也是與超自然世界交易的手段。想得到保佑的,可以通過賄賂神靈實現。而祈禱的目的,無非是生活和經濟上實在的利益(腦補奶奶廟的財神和車神)。葛希芝認為,民間宗教里錢的流行,不正證明了中國民間蓬勃的「資本主義精神」嘛?只是這種精神,一直被官方的意識形態壓制而已。一旦政府放開,就會蓬勃生長。就是說,只有在鬼神世界中,才能看清中國人的心理世界。

話說回來,這麼想發財的民族,政府都號召了還不發,豈不是活見了鬼了?

廈門大學鄭振滿的研究也表明,在明清時期法制無法觸及的鄉村,宗教起到了類似法庭維護契約的作用。而契約的履行,正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傳統社會中的買賣合同、誓約、規定等等,往往需要大家到當地神廟中舉行儀式,才能達到需要的效力。當帝國的體制由於腐敗和戰亂,無法提供這種公共服務時,是那些泥塑的神明,重建了信任,凝聚了社會,促進了發展。

所以,這哪裡只是好笑的廟宇、搞怪的神仙?在這煙火繚繞中,透露的分明是整個近代中國的影像。

【作者簡介】

魏陽|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現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歷史系任教。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凌嵐:《三體III》沒拿雨果獎,但中國作者是政治正確的受益者
徐平:作為一個汶川人,我眼中九寨溝的死與生
止庵:弗朗茲·馬克,一個傾其畢生之力畫動物的畫家
李小飛:與俞天任先生商榷,日本的「少林寺拳法」當然是中國武術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外的奇葩玉雕,你看得懂?
老外真的不喜歡吃淡水魚嗎?看看他們是怎麼煮魚的,你就知道了
讓你看完還想看的爆笑生活照,老外都愛這麼玩,和我們差距巨大!
一老外去看熊貓,熊貓:來大兄弟,讓我看看你頭頂為什麼沒有毛?
看看老外都養什麼龜!
「你覺得中國菜怎麼樣?你怎麼看待它?」老外的回答亮了
為什麼老外對中餐的錯誤觀念根深蒂固?看看老外是怎麼說的
為什麼「老外」的廚房都乾乾淨淨?看看下圖,聰明的你就會秒懂
老外也搞「拍照簽收」!來看看亞馬遜是怎麼做的
看看老外都是怎麼烤大蒜的,看著不錯就是不知道味道咋樣!
老外好奇:大熊貓和藏獒打架誰更厲害?網友:那得看它想不想吃藏獒
如何優雅的玩轉高逼格露營餐?來看看老外是怎麼做的吧
想看經典的中國建築攝影,還得看老外拍的!
看看老外是怎樣評論我們的(精闢)
老外喜歡中國白酒嗎?看看他們的評價,有老外的回答讓人扎心
老外版「耿哥」靠沙雕走紅!雖然沒卵用,但網友直呼:看完每一個都非常想要啊!
外國人我們叫做「老外」,那麼他們怎麼稱呼我們呢?來看看變化史
老外眼中的這幾道中國菜,看了才知道他們不敢吃原因,你怎麼看
能學會中文,我們真棒!不服看看這些老外的「神考卷」
在中國生活是種什麼體驗?來看看老外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