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日「屍山血海」戰上海:中國掌握「主動權」的淞滬會戰

中日「屍山血海」戰上海:中國掌握「主動權」的淞滬會戰

松滬會戰

1937年8月13日,中國軍隊向入侵中國多年的日軍發動了進攻。一場慘烈的撕殺在寧靜的江南大地上展開了,一時間秀麗的湖光山色籠罩在硝煙和鮮血之中。

戰役概述

戰爭是要概括的介紹一下的。淞滬會戰主動發起攻擊的不是日本,而是國民黨第9集團軍的德械師,時間也不是通常認為的8月13日而是8月14日。不過由於作戰計劃原定於是8月13日展開攻擊,所以習慣上稱之為「813淞滬抗戰」。這些部隊是當時中國軍隊戰鬥序列中訓練素質最高、裝備最精良的部隊、戰鬥意志最堅強的軍隊。基於民族大義和軍人的使命,中國軍人在戰場上表現出世所罕見的堅韌。中國軍隊用步槍、馬克沁重機槍、刺刀、拳頭,甚至是牙齒,讓日軍步步後退,死傷無數。但是日軍擁有強大的海空火力支援,所以日軍雖然危機重重卻可以大難不死。中國軍隊雖然作戰英勇,但也傷亡慘烈。戰事在開始不久之後就陷入了一種膠著的狀態。雙方為了獲得戰役勝利,達到戰略目的開始不斷的增加兵力。雙方先後在這個狹小的範圍內投入近百萬兵力,中國軍隊先後投入70個師,而日軍也不斷增加至10餘個師團。隨著日軍在兵力方面的增加,他們的技術兵力和機械化能力以及戰術素養等方面的優勢開始顯現。逐漸的雙方之間的攻守發生轉化。日軍開始不斷進攻,蠶食著中國的領土,當然他們每想前進一步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隨著日軍利用制海權的優勢在浙江金山附近登陸成功,對中國軍隊形成了鉗型攻勢後,中國軍隊開始陸續退出戰鬥,凇滬會戰結束。

8月13日,中國保安隊員依託街中工事抵抗日軍

戰役評論

如何評論這場戰役?早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不論是總結前人經驗也好還是獨樹己見也罷我都要來談談我的看法。

從戰役表現來看,中國軍隊表現出足夠的英勇無畏和犧牲精神。這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必須被客觀的評論和贊同。但是在肯定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我們全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在軍官方面,中國的高級軍官大多出自多年內戰的軍官,絕大多數行伍出身,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和文化教育,只有少部分在北洋軍閥舉辦的講武堂的接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但是講武堂只是一種進行中下級軍官教育的短期培訓性質的培訓,並不是正規的完整的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的教育。雖然部分黃浦學生也走上了中高級指揮官的崗位,他們同樣也只是接受了師、團級別的教育,但是更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各兵種的協同作戰的教育和理論卻沒有得到。這種理論上的缺陷在作戰過程中直接造成了使用不當,傷亡慘重的局面。在進攻中,更多的是依靠官兵自發的勇敢向前,兵力密度過大,使得日軍的射擊可以輕易擊中,造成很大的傷亡;在防守中,處處設防一線配置,兵力逐次投入,在日軍強大的火力支援下造成很大傷過。在戰役過程中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個局面,來自桂系的部隊在日軍進攻前,在陣地上召開動員會,結果在日軍的炮火覆蓋下動員會沒結束傷亡就已經達到一半。而中國的最高統帥部也僅僅只是盯在上海附近的戰役進行的狹小區域。可是並沒有對日軍所掌握的制海權有足夠的重視,當日軍在浙江金山登陸的時候,在如此關鍵的地方,中國軍隊僅僅有一個營,不足500人,結果在日軍艦空火力下500官兵英勇抵抗全部犧牲。日軍從容登陸,形成了對上海戰場的鉗型攻勢,迫使中國軍隊被迫放棄上海的防守,凇滬會戰失敗,上海失守。

相對於軍官素質的全面落後,中國下級軍官和士兵的素質與日軍相差並不是很大。中國的中下級軍官打多經過年的內戰,戰爭經驗和戰鬥素質都非常高,比日軍的實戰經驗更加豐富。在國民黨最先投入的部隊是經過德國教官精心訓練,裝備德式武器(輕武器)的德械師。官兵單兵作戰能、訓練水平都非常高。就單兵裝備而言,中國軍隊普遍使用的是德國毛瑟1898式步槍、捷克式輕機槍和馬克沁重機槍。在步槍和輕機槍方面,中國軍隊的裝備要要先進於日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和歪把子輕機槍。但是由於馬克沁重機槍是水冷式機槍,槍管容易發燙,所以在會戰期間經常會出現中國士兵割破血管用自己的鮮血為槍管降溫的情況。在其他方面,這款重機槍是非常優秀的。在輕武器上的先進,卻無法彌補中國軍隊重型裝備和技術兵力不足的窘境。所以,中國士兵無法正常發揮自己手中輕武器的優點。

中國軍隊正在蘇州河北岸向日軍據點進攻。

對戰爭雙方的軍官和士兵的直觀對比完成後,就必須評論上訪的戰術和戰略目的實現。

日軍選擇凇滬作為此次會戰的區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被迫的。在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後後,國內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無論是經濟生產能力、兵源的補充和政府開支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所以,日軍並不希望馬上與中國進行全面的衝突和進一步作戰。他們更希望可以和國民政府進行談判,利用談判使華北併入日軍在華的殖民地,將華北變做第二個東北。等穩定了華北之後,可以進一步掠奪中國的資源,希望可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等華北穩定後,再進一步蠶食中國的領土。但是,當中國方面在凇滬主動發起進攻,不得不應戰的時候,他們將決戰地點選擇在了上海附近。因為日軍非產清楚,與中國交戰如果不能逐步蠶食,那麼就必須速戰速決。日軍當時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不僅是一種狂妄,更是一種無奈。因為,中國的有廣闊的國土面積和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果雙方進入長期的消耗戰,那麼脆弱的日本經濟是無法支持長時間的與中國的全面衝突。更何況在日本的北方有強大的蘇聯,時刻想要洗刷1905年「日俄戰爭」失敗的恥辱;在東邊的大洋彼岸更有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美國,對日軍影響他們「門戶開放」政策和在中國利益極度不滿,並開始對日軍開始經濟制裁和禁運等一系列強制措施。選擇上海,不僅因為這裡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重心,更是拱衛當時首都——南京的關鍵地區。一旦攻下上海就可以直接威脅南京,並且利用長江發達的水系向中國內陸進軍保持自己海軍上的優勢。也許他們這一目的是受到1840年,英國侵略者發動「鴉片戰爭」的啟事,逼近中國首都,逼迫中國統治者簽定城下之盟。但是,這次他們錯了。錯誤有二:當年之所以可以和英國侵略者簽約,是因為他們要獲得利益小,沒有現代外交常識的滿清統治者還可以忍痛接受,而日軍卻是要讓我中華亡國滅種的入侵,是無法容忍和接受的;其次,就是當年握有戰爭主導的是英國侵略者,而今天日本是被中國軍民拖入了一場他們原本並沒有準備好的戰役,握有戰爭主導勸的是中國。

作為當時中國最高當局選擇凇滬地區進行決戰,似乎也有自己無奈。相對於自己的敵人,中國的日軍是全方面的。尤其在軍事方面,日軍擁有強大的空中力量,世界第三的海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擁有各技術兵種的陸軍。而中國方面的海空軍在日軍面前弱小的可以忽略不計,陸軍雖擁有龐大的人數,但缺少技術兵種和重型裝備。為了減少日軍技術裝備的優勢,必須讓日軍的機械化和裝甲武器的使用降到最低。在中國最容易被攻擊的地方,只有江南的水網地帶可以完成這樣的使命。另外,江南地帶是歐美老牌帝國主義強國的傳統勢力範圍和利益集中的地區。一旦在此開戰勢必影響歐美國家的利益,他們怎麼能坐視不管。所以中國最高統帥部將戰役地點選在凇滬。當然,僅僅是發動戰爭的最現實設想。而更高的戰略目的就是「持久戰」,當然用國民黨當局的說法是「用空間換時間」。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逼迫日軍開始全面戰爭。在當時中國只有在上海,不僅有中國當時最精銳的部隊,也是日軍兵力最薄弱的一個地方,僅僅有部分海軍陸站隊。如果對在上海的海軍陸站隊發動進攻,那麼日軍必須不斷增加兵力進行支援,最終可以達到將戰事不斷擴大,讓日軍無法在華北安心進行殖民統治。而自大的日軍根本沒有對中國方面的戰略考慮進行過認真的分析,遍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開始向上海投入兵力。隨著局勢的不斷擴大,當日軍真正發現了這已經成為一場持久的消耗戰後,已經騎虎難下,無法脫身。就此,日軍也不得不跟改自己的中國政策,開始全面的侵華政策。經過三個月的激戰,中國方面完全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不僅打破的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更讓日軍陷入了他們最不想看到持久戰和消耗戰。日軍在中國的失敗在凇滬會戰開始的時候已經決定了。因為中國方面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雖然在後來長達八年的時間裡中國在戰術層面上一直處於被動地位,但是日軍從沒有掌握過戰爭的主導權。抗戰的過程正好證明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另外,在凇滬會戰期間,中國政府不僅將大量的在上海的財物、學者、和工業設備全部搬遷入中國內地。日軍雖然得到了上海,但除了一座城市之外沒有獲得任何經濟利益,無益於得到一座空城。就此意義而言,日軍所獲得的戰術層面的勝利也要大打折扣了。

中國可以說在戰略和戰術方面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只是就戰役結果而言中國軍方遭到了失敗。

中國軍隊的野炮隊在上海攻圍戰中

最後感想

凇滬會戰,是中日兩國全面抗戰的開始,從日軍對凇滬會戰的稱謂「中國事變」也可以看出。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將「七·七事變」定為了全面抗戰的開始。

當然,這些歷史的公案需要歷史和無數的論證來證明的,不需要太多的浪費文字。我只想對當時的最高的統帥當局提出一個批評。我不批評他們對前線指揮的干涉,也不去為我們的不足而感慨。我只想評論當時的最高統帥——蔣介石。在日軍1931年侵略東北時,他命令東北軍不抵抗,罪責難辭。1932年,「1·28」事變時,他命令精銳的第五軍援助19路軍,卻又不再派部隊進一步增援,落了個虎頭蛇尾。1933年,「長城抗戰」中央軍單衣草鞋與東北軍、西北軍共同抗擊日軍,雖然最終失敗卻也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和銳氣,那首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就是唱給那些在前線浴血殺敵的將士們。1937年當凇滬會戰打響的同時,蔣介石同時向外宣讀了《自衛宣言》,那段「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均有守土抗戰之責」膾炙人口。也許就是這篇自衛宣言讓我如同吃一個蒼蠅般的難受。「自衛」,我們被日軍侵略了6年,才敢向外宣布我們要守土自衛。那麼自1931年起中國軍隊自發的和奉命的屢次作戰都算什麼?政府1937年才宣布要進行自衛戰爭,那麼前面的戰爭都可以看作是非法的。而到了1941年之後,隨著美國對日軍的宣戰,我們才對日軍正式宣戰。如果嚴格追究法律和文字上的解釋,那麼1937年我們主動向日軍發動的進攻就是「不宣而戰」。結果我們自1931年開始的抗擊日軍侵略的鬥爭被這一篇自衛宣言,宣布成了非法的戰爭。同樣,這封「自衛宣言」有事蔣介石隨時準備對日妥協的一種手段,因為「自衛」畢竟不是「宣戰」,雙方可以在一個「適當地時候」通過談判達成協議,而一旦宣戰就不好收場了。

中國軍隊利用江邊簡易工事,頑強抗擊敵人

1937年遠去了80年。但是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永久的。

最後向「8·13凇滬」會戰的所有犧牲的軍民和作出犧牲的人們致意。

(文中部分觀點引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一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韻 的精彩文章:

支撐俄羅斯五代機門面?不成熟的蘇-57為何獲得編號
日本為何建造新一代護衛艦?是為了在二線部隊壓制中國
印度向世界採購先進武器:一場場「錢多人傻」的鬧劇
九寨溝救災陸航展現巨大進步 但是還是有三大問題急需解決
美英都要造護衛艦:美國是為戰略修正 英國人因為缺錢

TAG:唐風宋韻 |

您可能感興趣

中日甲午海戰:上海「間諜門」夾傷美國總統
抗日戰爭中,日本軍艦被一個普通中國鉗工鑿沉,轟動上海灘
抗日戰爭中,日本軍艦被一個普通中國鉗工鑿沉,轟動上海灘!
抗戰中他率中國唯一的裝甲軍團與日寇血戰,從上海打到緬甸
北京國安發布戰上海上港海報:戰鬥,能否帶走三分?
決戰上海灘 燁侃杯中國電子競技創新大賽冠軍出爐
淞滬抗戰老照片:中國軍人在上海街頭抓捕日本女間諜
中法戰爭中,法國想進攻上海乃至北京,英國怒道:你敢
《血戰上海灘》 :經典的國產抗日遊戲背後的故事
美國二戰網站上的八一三淞滬會戰組圖:日本侵略軍軍艦裝甲車肆虐上海
鮮為人知的歷史:日軍上海龍華集中營中關押的外國僑民生活場景
季衛東: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將光大「海派日本研究」的風格
日本大將命殞上海虹口公園內幕:韓國人炸彈威力四射,考驗中日停戰協定
中國軍隊為何要把日本軍隊,主動吸引到上海地區決戰?
上海印象:世界眼中的上海之最,被譽為中國的「東方明珠」
《侏羅紀世界2》主創亮相上海 「中國角龍」全新登場
周榜三強:上海發布?中國政府網?廣東共青團
血戰上海灘:日偽特工與CC系租界報館槍戰秘聞
純正澳式文化強勢登陸中國上海!澳式橄欖球,中澳外交的「先鋒」!
上海中日對抗前瞻三 烏蘭的探索和李翔的投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