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凝望區塊鏈的史前紀事、中本魔咒、以太野望、滄海橫流,那些我們必須和必將知道的
技術資訊,第一時間送達!
北京·2017年5月19日,上海樂住CTO王瑋作為CCTC 2017區塊鏈峰會出品人,為峰會準備了精彩的開篇演講——《區塊鏈技術的回顧與展望》。他代表所有講師,向與會者解釋了舉辦此次區塊鏈峰會的初衷,回顧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歷史,闡述了其技術現狀,並對區塊鏈技術的未來提出了展望。精彩紛呈,以下是現場實錄整理:
一、內容提要
本次演講的主要內容包含兩個部分:回顧、展望。其中回顧佔主要篇幅,包括「史前紀事、中本魔咒、以太野望、滄海橫流」四部分內容,主要是總結一下迄今為止的區塊鏈發展史。展望部分用「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來概括,稍後進行詳細闡述。
二、區塊鏈歷史回顧
1. 史前紀事
「1976」
1976年,Bailey W. Diffie、Martin E. Hellman兩位密碼學的大師發表了論文《密碼學的新方向》,論文覆蓋了未來幾十年密碼學所有的新的進展領域,包括非對稱加密、橢圓曲線演算法、哈希等一些手段,奠定了迄今為止整個密碼學的發展方向,也對區塊鏈的技術和比特幣的誕生起到決定性作用。
同年,發生了另外一件看似完全不相關的事情——哈耶克出版了他人生中最後一本經濟學方面的專著:《貨幣的非國家化》。對比特幣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貨幣的非國家所提出的非主權貨幣、競爭發行貨幣等理念,或者說是去中心化貨幣的精神指南。
因此,我個人把1976年當做區塊鏈史前時代的元年,正式開啟了整個密碼學,包括密碼學貨幣的時代。
緊接著在1977年,著名的RSA演算法誕生,這應該說是1976年《密碼學的新方向》的自然延續,一點不令人驚訝,三位發明人也因此在2002年獲得了圖靈獎。不過,他們為RSA申請的專利,在世界上普遍認同演算法不能申請專利的環境下,確實沒什麼人承認,在2000年也提前失效了。
到了1980年,Merkle Ralf提出了Merkle-Tree這種數據結構和相應的演算法,後來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分散式網路中數據同步正確性的校驗,這也是比特幣中引入用來做區塊同步校驗的重要手段。值得指出的是,在1980年的時候,真正流行的哈希演算法、分散式的網路都還沒有出現,例如:我們熟知的SHA-1、MD5這樣的東西都是90年代誕生的。在那個年代Merkle就發布了這樣一個數據結構,後來對密碼學和分散式計算領域起到重要作用,多少有些令人驚訝。不過,如果大家了解Merkle的背景,就知道這事決非偶然:他就是《密碼學新方向》的兩位作者之一Hellman的博士生(另一位作者Diffie是Hellman的研究助理),實際上《密碼學的新方向》就是Merkle Ralf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據說Merkle實際上是《密碼學的新方向》主要作者之一,只是因為當時是博士生,沒有收到發表這個論文的學術會議的邀請,才沒能在論文上署名,也因此與40年之後的圖靈獎失之交臂。
1982年,Lamport提出拜占廷將軍問題,標誌著分散式計算的可靠性理論和實踐進入到了實質性階段。同年,大衛·喬姆提出了密碼學支付系統ECash,可以看出,隨著密碼學的進展,眼光敏銳的人已經開始嘗試將其運用到貨幣、支付相關的領域了,應該說ECash是密碼學貨幣最早的先驅之一。
1985年,Koblitz和Miller各自獨立提出了著名的橢圓曲線加密(ECC)演算法。由於此前發明的RSA的演算法計算量過大很難實用, ECC的提出才真正使得非對稱加密體系產生了實用的可能。因此,可以說到了1985年,也就是《密碼學的新方向》發表10年左右的時候,現代密碼學的理論和技術基礎已經完全確立了。
有意思的是,1985-1997年這段時期,密碼學、分散式網路以及與支付/貨幣等領域的關係方面,沒有什麼特別顯著的進展。在筆者看來,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新的思想、理念、技術的產生之初,總要有相當長的時間讓大家去學習、探索、實踐,然後才有可能出現突破性的成果。前十年往往是理論的發展,後十年則進入到實踐探索階段, 1985-1997這十年左右的時間,應該是相關領域在實踐方面迅速發展的階段。最終,從1976年開始,經過20左右的時間,密碼學、分散式計算領域終於進入了爆發期。
1997年,HashCash方法,也就是第一代POW(Proof of Work)演算法出現了,當時發明出來主要用於做反垃圾郵件。在隨後發表的各種論文中,具體的演算法設計和實現,已經完全覆蓋了後來比特幣所使用的POW機制。
到了1998年,密碼學貨幣的完整思想終於破繭而出,戴偉(Wei Dai)、尼克·薩博同時提出密碼學貨幣的概念。其中戴偉的B-Money被稱為比特幣的精神先驅,而尼克·薩博的Bitgold提綱和中本聰的比特幣論文里列出的特性非常接近,以至於有人曾經懷疑薩博就是中本聰。有趣的是,這距離後來比特幣的誕生又是整整10年時間。
在二十一世紀到來之際,區塊鏈相關的領域又有了幾次重大進展:首先是點對點分散式網路,1999到2001的三年時間內,Napster、EDonkey 2000和BitTorrent分別先後出現,奠定了P2P網路計算的基礎。
2001年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NSA發布了SHA-2系列演算法,其中就包括目前應用最廣的SHA-256演算法,這也是比特幣最終採用的哈希演算法。應該說說到了2001年,比特幣或者區塊鏈技術誕生的所有的技術基礎在理論上、實踐都被解決了,比特幣呼之欲出。
在人類歷史中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從一個思想、技術被提出來,到它真正發揚光大,差不多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不光是技術領域,其他如哲學、自然科學、數學等領域,這種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區塊鏈的產生和發展也是遵從了這個模式。這個模式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一個思想、一種演算法、一門技術誕生之後,要被人消化、摸索、實踐,大概要用一代人的時間。
2. 中本魔咒
中本聰在2008年11月的時候發表了著名的論文《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2009年1月緊接著用他第一版的軟體挖掘出了創始區塊,包含著這句:「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像魔咒一樣開啟了比特幣的時代。了解比特幣歷史的人應該比我還熟悉。對於比特幣的發展過程,有幾個我認為重要的時間節點:
2010年9月,第一個礦場Slush發明了多個節點合作挖礦的方式,成為比特幣挖礦這個行業的開端。要知道,在此之前的2010年5月,1萬比特幣才值25美元,如果按照這個價格來計算,全部的比特幣(2100萬)也就值5萬美元,集中投入挖礦顯然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建立礦池的決定就意味著有人認定比特幣未來將成為某種可以與真實世界貨幣相兌換的,具有無限增長空間的虛擬貨幣,這無疑是一種遠見。
2011年4月,比特幣官方有正式記載的(https://bitcoin.org/en/version-history)第一個版本:0.3.21發布,這個版本非常初級,然而意義重大。首先,由於他支持uPNP,實現了了我們日常使用的P2P軟體的能力,比特幣才真正能登堂入室,進入尋常百姓家,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交易。其次,在此之前比特幣節點最小單位只支持0.01比特幣,相當於「分」,而這個版本真正支持了「聰」。可以說從這個版本之後,比特幣才成為了現在的樣子,真正形成了市場,在此之前基本上是技術人員的玩物。
「Code is not the law,but good software is good」
2013年,比特幣發布了0.8的版本,這是比特幣歷史上最重要的版本,它整個完善了比特幣節點本身的內部管理、網路通訊的優化。也就是在這個時間點以後,比特幣才真正支持全網的大規模交易,成為中本聰設想的電子現金,真正產生了全球影響力。
事情總是沒有那麼一帆風順,在最重要的0.8版本,比特幣引入了一個大bug,所以這個版本發布以後比特幣短時間就出現了硬分叉,導致整個比特幣最後不得不回退到舊的版本,這個也導致了比特幣價格產生大幅下跌。
比特幣後面的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例如:世界各國對它的態度、算力的增長——2016年1月達到1EH/S,以及在Github上超過了1萬個相關的開源項目,都證明比特幣生態環境已經完全成熟了。
從上面這些角度去看比特幣的歷史,也許你會產生和我相同的感受:不管中本聰的魔咒有多麼強大,數字/密碼學貨幣多麼有前途,還要依靠軟體本身一點一滴的發展。如果軟體本身有致命bug,最終整個的系統都會變得毫無意義。現在大家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虛擬貨幣,各種各樣的ICO,我希望給大家傳遞的信息是,至少要看一看它們軟體水平怎麼樣,不然的話跟龐氏騙局區別不大——軟體好,才是真的好。
3. 以太野望
「區塊鏈2.0,世界的計算機」
以太坊是Vitalik Buterin創立發明的,這個俄羅斯小夥子很早就在比特幣領域做開發、新聞的報道,最後自立門戶開發了以太坊。他的故事就好像一個年輕人為了學習蓋世武功,加入了名門正派,苦心修鍊多年,最後出來創立自己的武功,希望一統江湖、千秋萬代。
以太坊的發展歷程,受時間所限,不再詳細介紹,但就像上面的故事所說,他從一開始所體現的就是目標宏大、處心積慮的設計,似乎要成為一統江湖、千秋萬代的體系架構。讓人感覺有點像前些年流行的玄幻小說,設計了一個架空世界然後展開故事:從最早的EVM定義的論文開始,到ICO、到一個一個版本的POC,終於2015年7月發布Frontier階段,到2016年3月發布Homestead版本。預計今年會發布Metropolis版本,也是POW的最後一個版本,從這個角度講以太幣價格也許會大幅上漲,雖然這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以太坊的設計的目標就是區塊鏈2.0,是一個全球範圍內的分散式計算機,有著堪稱完美的路線圖和系統結構。當然,最終能不能實現其設計目標,還有待於觀察,。
4. 滄海橫流
比特幣逐漸成熟之後,密碼學貨幣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所認知和接受。區塊鏈也作為一個技術領域登堂入室。從2011年開始的幾年內,萊特幣、Ripple、R3等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競相出現。同一時期,德國正式承認比特幣,納斯達克通過自身的區塊鏈平台完成交易,中國人民銀行雖然它否定了比特幣的地位,但是它卻是全球唯一的一個立刻宣布要做自己的密碼學貨幣/數字貨幣的銀行。據統計,到今年4月份全球已經有455家區塊鏈公司獲得了將近2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中國可統計的已經有61家。總體上看,在比特幣、以太坊這樣一些巨頭的帶動下,全球已經開始了一輪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熱潮,某種程度上也是CSDN今年舉辦第一屆區塊鏈峰會的最主要原因。
「區塊鏈大航海時代」
通過單純的時間軸已經不足以描述這個嶄新時代的概貌,因此我把對區塊鏈的分析分為四個維度:技術、行業、政府、社會。
技術的角度,在區塊鏈的滄海橫流的時代,以太坊、Corda、ZCash並起,區塊鏈技術的共識機制目前也日漸成熟,而且有非常多的門派和門類。同時也可以看到,比特幣的全球算力現在已經達到了4 EH/S,都顯示出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進入了高速增長的時代。
行業的角度,區塊鏈在全球範圍內票據、證券、保險、供應鏈、存證、溯源、知識產權等十幾個領域都有了POC的成功案例,部分已經進入了實踐階段。不僅是獨立開發商,國內國際多家大的金融機構、銀行、傳統企業,都也紛紛建立自己的區塊鏈項目,無論是自己進行研發,還是和第三方合作,證明行業內區塊鏈技術在行業的應用也是火爆的趨勢。
政府的角度,僅就比特幣而言,全球有十幾個國家承認它有貨幣或者類似貨幣的地位,可以進行交易和流通。我國的央行,雖然它禁止比特幣的流通,但是很激進地宣布自己要做數字貨幣。前幾天工信部指導下還發布了區塊鏈分散式賬本的技術參考架構,也證明政府的態度對於區塊鏈這件事情還是非常支持。
社會的角度,不得不說說經濟方面的數字:初步統計2016年的時候全球已經有656種數字貨幣,這些數字貨幣目前還被人稱作山寨幣。我相信很多關心數字貨幣的人,一定會去關注他們的各種ICO的活動。今年4月份為止數字貨幣的總市值300多億美元,專門有一個網站實時反映它的數據,我昨天下午特地看了一下,總市值290多億美元,其中比特幣佔80%的份額。由於一些支付機構能接受比特幣的支付,所以它能實際上間接覆蓋到全球的商家,甚至可以達到幾千萬家(當然這一般是諮詢機構比較喜歡用的概念)。谷歌學術上區塊鏈相關的學術論文,差不多已經達到2萬篇,從這個角度也能看出,區塊鏈的技術也不再是一個依附於比特幣、以太坊,或者任何數字貨幣的技術,而是真正作為一種獨立的技術納入到學術研究領域。
三、區塊鏈未來展望
「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
1900年,著名的數學泰斗希爾伯特做了一個演講,提出了23個數學問題,這23個問題引領了20世紀乃至現在數學的發展。大概在同時他表達了對於數學真理的一種態度,也就是這句著名的「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我在這裡引用這句話的原因,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CSDN區塊鏈峰會的所倡導的價值觀是什麼,未來的視野和信心是什麼。我們仍然從前面給出的四個角度來進行討論:
技術的角度,主流的共識演算法有哪些,異同是什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學習區塊鏈,如何去學習?還有一些很技術性的話題,比如說現在有這麼多鏈,那麼跨鏈交易怎麼實現?隔離見證會對其他虛擬貨幣/區塊鏈系統產生什麼影響?央行的數字貨幣方案會是什麼?也許下一屆就會請到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的人給我們介紹這個話題。
行業的角度,現在有什麼樣的應用已經落地,已經完善,應該如何入手做應用?以太坊與HyperLedger之間會發展成為什麼關係?R3這個無鏈之鏈會被金融界和區塊鏈界接受嗎?線下資產搬到鏈上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社會的角度,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提一個尖銳點的問題:區塊鏈到底是像很多人說的是下一代的互聯網,還是另一個曇花一現的Buzz word,普通人到底能從區塊鏈的系統中獲得什麼好處?這些事情我們不大可能很快知道答案,但是我們可以展開討論。
政府的角度,區塊鏈應用如何在匿名與監管之間達到有效平衡?
政府如何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社會公信力?各國政府對虛擬貨幣的長期態度如何?
綜上所說,本屆區塊鏈峰會的總體價值觀是以技術視角切入,從技術、行業、政府、社會四個維度展開分析,全面展現區塊鏈的過去、現狀和未來,反映我們的視野和信心。
歡迎進入區塊鏈大航海時代,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
點擊展開全文
※系統管理員應該知道的 20條Linux 命令
※為何優秀的程序員會不斷離去,是人的問題還是錢的問題?
※學語言不如學框架,框架將成為程序編寫的必然選擇?
TAG:CSDN |
※《織田信奈的野望》: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感情能迎來完美的結局嗎?
※區塊鏈的宏大敘事:焦慮與野望
※滴滴的「洪流」,程維的野望
※慈父的野望:二戰前的蘇聯紅海軍暢想
※抖音的野望,何嘗不是頭條的焦慮?
※門口的野蠻人,三星帝國的野望
※隋煬帝楊堅,黃昏里的野望
※電影說 極惡非道3:北野武的野望,以忠誠的崩壞與尊嚴的死亡收場
※《十二金剛》就是王晶的野望,一切都還是只個「幻想」
※《我的世界》:從產品升級到平台背後,看網易「平台化」之野望
※荒島特訓的野望:世界級的FPS手游才是它的歸宿
※《海王》的野望和DC失去的十年
※情懷與野望齊飛,老羅端上了盛宴前的開胃菜
※《信長之野望:大志》尋找胸懷大志的你!
※孤注一擲:格里芬的交易完全是大范甘迪的野望
※抖音的野望,快手的危機
※貓奴們的……「第一的野望」
※從咱家到寡人:太監們的野望
※紮根七年,曠視安防的原則與野望
※螞蟻上鏈:阿里的區塊鏈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