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在1963年的一場演講上舉了個簡單的例子:「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其原因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併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此後,世人稱這種現象為『蝴蝶效應』,也代指一些事物的內在聯繫:常常會因為一些微小的變化而在別處產生深遠的影響。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不行了不行了」

理論發表後的幾十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這種效應更是來得一次比一次迅速。2017年2月6日,遠在美國加州布利斯班市的遊戲媒體IGN給日本和風動作RPG遊戲《仁王》打出了最終分9.6分的高分。隨後不到兩小時內,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土地上的某購物網站全部商家都將遊戲的售價由均價320元提升到了360元,有甚者還一度逼至400元。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如果嘗試在百度搜尋「遊戲評分」,映入眼帘的幾乎都是「IGN歷年9分以上神作!」「法米通滿分遊戲盤點」之類的結果。縱使我大遊俠的精英玩家群體不會受到這些外力的蠱惑和欺騙,但是對於那些平時忙碌了一天每天只想玩兩個小時作為休閑的普通玩家來說,IGN這樣媒體的評分還是購(xia)買(zai)一款遊戲前的重要參考,他們對於高分遊戲趨之若鶩,對低分遊戲則不屑一顧。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多數時候,玩家只能被動地接受「權威媒體」的信息,而問題在於渾然不自知的他們反而還覺得很「爽」

當然,伴隨著我國近幾年單機遊戲產業的復甦,越來越多玩家的正版意識也漸漸覺醒,更多以Steam評價的「眾評」評分體系也對這些傳統遊戲媒體的權威性產生了衝擊,隨後更是催生出了一批遊戲媒體評分與玩家評分兩極分化嚴重的遊戲,這更使得還在猶豫階段的玩家們舉棋不定,摸不著頭腦。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街頭霸王5》的媒體評分很高,卻在發售初期因為糟糕的多人伺服器而遭到玩家的口誅筆伐

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今天就由我幫大家撥開了揉碎了從頭來看看這些遊戲媒體的評價究竟是否靠譜,我們在選購一款遊戲時又該以什麼作為參考!

既然提到了遊戲媒體評分,那肯定要先邀請出我們的三位「參賽選手」亮個相,IGN和Gamespot這兩位精壯的黑人小伙都自美國,也都成立於1996年,發展到如今正是荷爾蒙爆炸的青春年紀。而被稱為「亞洲第一遊戲媒體」的Fami通則像是某個剛過了30歲的美艷少婦,一顰一笑都從骨子裡透著那種克制的誘惑。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評分分制

IGN

在評分分制上,IGN與Gamespot兩家都是滿分10分制,而Fami通則採用滿分40分的標準。儘管都是10分滿分,事實上IGN與Gamespot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別的,早期IGN曾採用20分制,但是由於不夠細化並且不便於排名,於是採取了帶小數點後一位的10分制。也就是說看似10分滿分,但因為有9.6分、8.8分這樣帶小數點的分數,實際上是把遊戲分成了100檔進行評價。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Gamespot

Gamespot恰恰相反,早年間Gamespot的評分也是10分滿分帶小數點後一位的「百分」標準,但後來逐漸去掉了小數點,這就意味著在此前標準中能得到8.8分的佳作在新的評價體系中因為夠不到9分所以只能回落到8分。這也是為什麼三家媒體中Gamespot的滿分遊戲最少的原因之一。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Fami通

可能是因為三家中唯一一家亞洲媒體的原因,抑或是實體刊物出身的關係。Fami通的評分體系也相對獨特,Fami通在評價一款遊戲時會讓四名資深編輯分開同時進行評測,測試一段時間後才會聚集到一起每個人以10分為滿分給出自己心目中的分數,最後將幾款遊戲的評分匯總得到滿分為40分的最終分數。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評測人選

IGN一直以來的評測都由一名編輯進行主導,他們認為不同人會喜歡不同的遊戲類型,所以會確保找到正確的人來評測那些他感興趣的遊戲,確保人員能夠涵蓋全部的遊戲類型。

當這名進行主導的編輯在心中有了一個主觀評分之後會和主編以及其他幾位資深編輯進行溝通,其他人會給出一些自己的建議和要注意的細節幫助主導的編輯進行後續評測。

而當兩方人馬在某些地方產生分歧和爭執時,最開始選擇出的人選就代表了網站的觀點,所以IGN會全權相信這名被「選召」的編輯,這名主導編輯也享有最後定奪分數的權力。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好像永遠被IGN壓了一頭的Gamespot和他命運中的宿敵基本大同小異,也是選擇一名資深的編輯進行主導。但相對於IGN極少(他們對外宣稱)對一款遊戲進行二次評價的方式,Gamespot會以不同的角度對同一款遊戲進行多次評價,為的就是給不同身份的玩家作為參考。

例如有些玩家選擇一款遊戲本身並非為了自己遊玩,而是作為一名父親希望能夠和自己的孩子同樂,所以遊戲是否足夠簡化、是否有一些不適宜兒童接觸的內容就成了他首要考量的因素。一名正值青春期滿臉長著雀斑的熊孩子選購時同一款遊戲的參考因素就變為了遊戲是否足夠爽快、是否有著血漿噴濺的暴力內容等等。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這個表情豐富的胖子叫傑夫古茲曼,曾任Gamespot的評論主管,關於他的故事後面會講到

前面還提到過Gamespot在三家遊戲媒體中是滿分遊戲最少的,這除了他們10檔的評分標準之外,還與他們評測遊戲時的出發點有關。在Gamespot的評測體系中,他們的編輯在並不會因為新遊戲在畫面與技術上的提升而給出更高的分數,恰恰相反的是他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提高自己的心理預期,然後才進行評價。

這就意味著同樣評分的兩款遊戲,在多年之後推出的很大程度要比先推出的更加優秀,因為本身評價的標準也隨之提升了。

三位選手中的最後一位,年芳三十的Fami通則真的像某個高冷少婦一般,幾乎從未對外界公開過雜誌內部的評分流程。此前也只有一位曾與Fami通合作過的來自法國某遊戲雜誌的編輯爆料過其中一些信息。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據這位編輯稱,Fami通因為是實體周刊,所以每周都要面臨著截稿的壓力。同時為了在速度的基礎上保證質量,他們便採取四組編輯輪換的制度。每個團隊都有一名主編,在開始評分之前,主編會和負責測試的編輯一同開會討論需要測試的遊戲。

在四位負責測試遊戲的編輯單獨體驗遊戲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再召開一個會議,將他們感覺的分數一起公布出來再討論。這時主編的主導權就顯現出來,如果主編對分數不滿意,就會讓手下的編輯對遊戲分值進行適當的調整,然後就會送去排版等待發售。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宮本茂開心地向人們展示Fami通史上首款滿分遊戲《塞爾達傳說:時之笛》

評價總覽

經過這一系列的橫向比較之後我們就能發現,論遊戲評分等級的細化程度:

IGN(100)〉Fami通(40)〉Gamespot(10)

而更多的評測人員也意味著評測中的主觀傾向就更小,從這點來看又是:

Fami通(4人)〉IGN(1人)= Gamespot(1人)

最後我們可以從三家媒體的滿分遊戲數量來一瞥三家媒體對於評測標準的嚴苛程度:

Gamespot(13)〉Fami通(25)〉IGN(37)

P.S.本文寫在《勇者斗惡龍11》發售前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這樣看起來,貌似三家遊戲媒體各有所長不相上下。如果在2000年前,這種說法或許行得通,但在2005年,那個「抄襲優酷」的外國視頻網站油管正式建立,也催生出了網路播客這種自媒體形式。遊戲評論也變得不再是一件只有「權威媒體」才有能力進行的事情。很多玩家網友都會通過各類社交媒體、論壇來發表自己對於遊戲的看法,當話語權不再由這些「權威媒體」一手掌握時,遊戲評分這件事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2007年,作為Gamespot創立之初的元老、時任遊戲評論主管的傑夫古茲曼突然從這家他奮鬥了11年的公司離職。雖然Gamespot對外三緘其口,但紙總是包不住火。不久之後,有網友曝出古茲曼離職的真正原因正是他給當年發布的一款名為《凱恩與林奇》的遊戲6分的低分,而《凱恩與林奇》的發行商EIDOS恰好GameSpot最大的廣告投放商之一,就在給出評分的前夕,EIDOS還購買了整個Gamespot的主頁版面來給這款遊戲打廣告。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儘管所有遊戲媒體都在官方聲明中宣稱評測部門與營銷部門相互獨立,但事實上Gamespot還是迫於EIDOS的壓力無奈屈服,最後只得讓古茲曼「被離職」了。

群情激奮的玩家得知此事後紛紛湧入《凱恩與林奇》評論頁面,以1分的最差評價表達自己對於Gamespot的不滿。數千玩家在GameSpot和EIDOS的官方論壇抗議解僱古茲曼,一些前GameSpot員工刪除了自己的Gamespot賬號,並鼓勵大家響應。另一方面,來自GameSpot主要競爭對手1UP的編輯們,還在GameSpot辦公室門口舉起橫幅聲援被解僱的古茲曼。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你TM竟然敢給老子打6分!!」

論起黑歷史,另外兩家也「不遑多讓」,2013年Fami通給漫改遊戲《JOJO奇妙冒險全明星戰鬥》打出了40分滿分的頂級評價,消息一出後無數玩家都對這款遊戲給予了厚望,甚至一些從來沒接觸過原作的玩家也參與進來,遊戲僅預售量就達到了50萬套。

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遊戲發售僅五天,在日本亞馬遜的商店評價中就跌至2星,其中1星評價更是佔據了總評論量的49%。玩家們的不滿主要集中在遊戲7980日元(約合人民幣490元)的定價過高,即便放在今天也是只有超一線3A大作才敢打出的價格。而與之相對的則是隨處可見付費氪金內容:各種服裝配件、戰鬥道具、額外的可操控人物等不勝枚舉。

作為一款漫改粉絲向遊戲含有一定的氪金內容無可厚非,但是吃相此等難看也是前所未見,而就是這樣一款玩家眼中的「糞作」卻獲得了Fami通的滿分評價。

「誰讓人家Fami通的編輯玩遊戲不花錢呢」,這樣的聲音在玩家群體中不絕於耳,Fami通的權威性也再次(當年FF12已經發生過一次)受到質疑

當年IGN以一句「Too much water」而怒給《口袋妖怪:阿爾法藍寶石》7.8分的「光榮事迹」更是早已被玩家們玩壞: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發行商、評測媒體以及玩家三者間的關係

Gamespot和Fami通這兩次的信任危機事件的背後正是媒體、廠商以及玩家三者之間關係的一個縮影。在我們的傳統認知中,發行商發售一款遊戲,遊戲媒體負責對其進行評測並給出評分,而第三方的玩家則在觀看評測後向發行商購買遊戲,三者之間是一個完整而又穩固的三角形關係。

人們想像中玩家、發行商以及評分媒體間的關係

但事實上,在這三者之間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會有一些變數來對遊戲評分產生影響。隨著如今各種自媒體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傳統的遊戲媒體的權威性和話語權在很大程度上都被一再的削弱。為了應對這種狀況,不少媒體會盡自己所能地在最短的時間內搶到首發評測來吸引更多的眼球。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實際上三者間的關係

而這時,自然而然的就會有一些媒體利用自己從前與發行商積累的關係提前拿到遊戲。俗話說「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無論這些媒體如何強調自己評測的客觀與獨立性,在他們拿到遊戲的那一瞬間主觀意識上就已經對這款遊戲和這家發行商有了些許好感(尤其是一些小媒體)。

如果說這只是我從人們心裡的角度某種「不懷善意」的揣測,那麼如Gamespot辭退古茲曼事件中出現的那樣,遊戲媒體作為金主發行商手下的一枚「小弟」,幾乎是必不可免的要承受來自他們的影響、甚至是威脅。而這時,又有多少媒體能夠做到真正的獨立客觀第三方?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彼之敝草,我之珍寶

退一步講,我們姑且假設發行商與媒體之間關係就好像奶茶妹妹還未嫁給劉強東時那樣清純。單就從遊戲媒體本身出發依然有著許多缺陷,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評測的一致性。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猶豫是否購買一款遊戲時,除了查看網上的評分,幾乎人人都會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詢問自己身邊的朋友。如果一個玩過N多FPS遊戲的朋友滿臉興奮的對著你說《泰坦隕落2》是他最近兩年來玩過最棒的一款遊戲時,這款遊戲的品質馬上就會在你心中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黃旭東以毒奶著稱,但多數時候他發言的「參考價值」可比那些「專家」們強多了

而對於遊戲評測媒體來說呢?他們常常要面對同時評測幾款大作的情況。拿IGN舉例,僅2017一年(截止目前)他們就已經任命了37名不同的編輯對遊戲進行評測,這對於玩家產生的最大阻礙就是你根本不熟悉這名編輯的資歷與喜好,也就意味著他口中的好與壞對於玩家來說是沒有參照系的。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其次就是遊戲媒體與玩家體驗到的一款遊戲在不少情況下其實是不一樣的。我們知道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即便是單機遊戲也不像是PS2時代一樣「一錘定音」。在那個年代,遊戲都只以實體版的形式發售,如若遊戲中隱藏著某個能夠刷錢的BUG,這件事就變成了對於玩家道德的一次考驗,而遊戲廠商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但是現如今呢,即便是不含有多人元素的單機遊戲也會進行聯網更新。有些廠商更是為了如期發售,甚至會將半成品的遊戲進行壓盤,最後再利用首日補丁對其進行修復和補全。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號稱「做了十年」的《最終幻想15》:王子都要淹死了,你們還傻站著!!

再次,並非所有的玩家都會選擇購買首發遊戲,當一款遊戲發售了一兩年後,玩家再去查看遊戲媒體對其給出的評價時,他們所說的還是一款遊戲嗎?育碧的《彩虹六號:圍攻》大刀闊斧的由系列前幾作的單人遊戲轉變為了主打多人競技模式。這款遊戲2015年剛剛發售時遭遇了不少老玩家的抵制,人們不相信育碧和它祖傳的土豆伺服器能在多人遊戲和電競這塊大餅上創造出什麼奇蹟,遊戲開始也的確因為網路與平衡性的問題飽受詬病。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獲得玩家廣泛好評的《掠食》因為存檔問題IGN最初只給出了4分的低分,B社放出補丁後遊戲的評分提升到了8分

但經過兩年近乎重製的改進和更新,如今《彩虹六號:圍攻》已經成為了歐美地區在線人數常年排名前十五的遊戲,因為其開創性的「狹窄空間攻守對抗」玩法,其職業聯賽也已經發展到了第三賽季。即便在我國這款遊戲也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夠裸連的育碧遊戲之一。

如果以現在的眼光回過頭去看當年遊戲媒體們對於《彩虹六號:圍攻》的評價,還能說我們看到的是同一款遊戲嗎?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當我們談到遊戲評分時,第一反應就是發行商與遊戲媒體間種種勾當。但事實上即便是作為購買遊戲的我們也會因為自己的主觀情感而影響到遊戲的評價。

2013年發售的《美國末日》因其卓越的電影化敘事手法、精緻的畫面以及觸動人心的劇情,一經發售後就震驚世界,全球數十家著名遊戲媒體紛紛為其打出了10分滿分的評分,並在評價中也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

一向「高冷」的Gamespot卻僅僅為這款遊戲打出了8分的評分,隨後不少該作的忠實粉絲湧入遊戲的評論頁面破口大罵,並指責Gamespot此舉不過是為了凸顯自己特立獨行的「裝逼」行為。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Gamespot此舉究竟意欲何為我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玩家來觀看評測卻並非是作為自己購買遊戲的參考,他們來到這裡僅僅是為了尋找認同感。為的是和其他人分享體驗「神作」的喜悅,而當他們看到Gamespot將一個冰冷的數字8印在自己心目中神作上的時候,也無異於在踐踏著他們的審美。

「人們只相信那些他們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試想若干年後,一個從未接觸過《美國末日》的玩家來到這個頁面時,看著上面明晃晃的8分的評價以及評論區如山呼海嘯般的謾罵時,他又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呢?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鞋合不合適,永遠只有腳知道

有人曾說:「評價兩個字本身就意味著主觀,而主觀就意味著不公平」。古人亦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即使有著明文規定講求公平公正公開的體育賽事中,人們還是會因為規則制定本身、裁判執行的是否到位等各種因素而產生質疑,就更不要說全靠個人自覺的遊戲產業了。

2015年3月,遊戲媒體Eurogamer宣布放棄對遊戲的10分制評分,代以一句話評價和「推薦」、「精品」和「避免購買」3個標準,對此他們說道:「分數欺騙了我們,欺騙了你們,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公平地代表遊戲本身。

言之游理:IGN滿分就是神作?憑什麼幾個數字就能決定遊戲的好壞?

無論以何種角度去解釋,由個別的幾家「意見領袖」的幾個分數來決定一款遊戲品質好壞這件事本身就是不靠譜的。這也是一直以來我呼籲的遊戲試玩版重要性的原因。遊戲終歸是互動的藝術,無論其他人說的多麼天花亂墜都不如你親自體驗個個把小時。我們不能指望所有遊戲的發行商都是CDPD,更不能指望所有的遊戲都是《巫師3》這樣即便放在steam庫里不玩也心甘心情願為它買賬的精品遊戲。

但如果發行商能夠在兩個小時的試玩版中牢牢地抓住玩家,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而做到這點之後就又可以跨過遊戲評測媒體這一環,讓玩家得到一個屬於自己的遊戲評價,遊戲媒體的評價業務也就可以正式退出歷史的舞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俠網 的精彩文章:

《海賊王》漫畫875話首曝情報 布琳變臉演技創新高!
《方舟:生存進化》萌新馴龍攻略
遊戲次日晨:《塵埃4》女司機日常翻車遊戲測試
《NBA 2K18》球員能力值更新 詹姆斯97分現役最高!

TAG:遊俠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讓你喜歡一個遊戲系列的理由是什麼?
你知道嗎:掛外有掛!學好數理化,玩個遊戲都不怕
dnf:秀操作,深淵過分到這個程度,可能這個遊戲就你能玩了
女漢紙的雙眼皮案例分享:只因一個遊戲,就去做了,願賭服輸嘛!做人要講信用
神評論:遊戲做什麼樣都可以,就是不能得罪中國玩家?
做個心理測試就能認清自己的遊戲喜好?給我5分鐘
《我的世界》:你裝了這些MOD嗎?最後一個讓你覺得不再是遊戲!
因為打遊戲沒有理會狗狗,它這麼做,是不是過分了一點
遊戲里看似不起眼實則不簡單的NPC你認識幾個?
論,為什麼有些遊戲明明宣傳片特別好,就是不做動畫?
steam上雖然很貴但是買完卻不後悔的十款神奇遊戲大作!
堅果PRO2也有「死亡之握」:玩遊戲沒WIFI,一個小動作就能避免
目前最好玩的籃球類遊戲都有啥,你能告訴幾個?
有個愛打遊戲的鏟屎官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看看這隻貓的眼神就知道了「混蛋,要你何用」
要想暢快唯有射擊十款好玩到不行的FPS遊戲你玩過幾個?
很多人會問《我的世界》遊戲最終目標是什麼?答案就是這四個字!
這些遊戲有毒!惡意滿滿的遊戲你玩過幾個?
一台PS4就能獲得較好的遊戲體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折騰PC?
SOS是一款什麼樣的遊戲?為什麼比絕地求生好?
B站實錘?帝師下跪?我們只是想好好玩遊戲而已,怎麼就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