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協力做好研學旅行

協力做好研學旅行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其中很重要的是培養人的思維。現在「研學旅行」很熱門,那麼,它的目的是什麼?從根本上講就是開闊眼界,使學生的思維更開闊。

「研學旅行」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教育要貫徹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理念。馬克思曾發表過觀點,強調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是改造社會、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在他看來,生產勞動與教育相結合,不僅包括體力勞動,而且包括腦力勞動,要實現體腦全面發展。

研學旅行有助於貫徹落實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知行合一。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專門強調了要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能力僅靠課堂是培養不出來的,還要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真正讓學生了解世界、了解社會,通過研學旅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生活的能力。

研學旅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促進學生社會化。社會化過程是一個同伴合作的過程,比如在日本,中小學專門有一門課程叫做「特別活動時間」。這個特別活動時間從小學到初中每個學年都有專門課時,我曾經參觀過日本神戶小學,他們從一二年級開始做修學旅行,叫「遠足」,學生會外出幾天,並住在帳篷里,有的五六年級學生要去北海道,晚上自己搭建帳篷、燒火做飯。

除了參觀日本的修學旅行,我曾在蘇聯待過五年,經歷了那裡的夏令營營地活動。我記得中小學每到夏天會有三個月的假期,其中一個月專門叫做夏令營。我當時在那留學是師範生,到了留學第二年,要擔任暑假夏令營的輔導員,相當於我們的教師實習環節。

其實,關於研學旅行我國有兩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旅遊文學家徐霞客,一生行走十萬里,全國各地的許多洞穴、高山他都去過,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游聖」,他用30年時間嘔心瀝血、千辛萬苦寫下了《徐霞客遊記》,「霞客」旅遊線已經成為旅遊的特色品牌。一位是著名作家魯迅,他從日本回國以後,在浙江紹興、杭州當了師範學校的教師,後來做到校長。他帶學生去江蘇南京參加博物會,學生們坐船、乘車都自己辦理,到了南京又在博物會上學到許多知識。

因此,我國的研學旅行應該說已經有了一段歷史,現在作為課程來實施,更應該強調計劃性、目的性。如有條件的家長帶著孩子到國內外旅行,這些都可以作為研學旅行的內容,讓孩子開闊眼界,學到知識,學校在課外活動中要滲透研學旅行理念。總之,這項活動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中國教師報》2017年08月16日第1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枉為紅顏愁斷腸
林礪儒:「全人格」教育倡導者
教育要把丟掉的老傳統撿回來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研學旅行與營地教育學習論壇舉行
「尋根之旅」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要讓學生當「領銜主演」
研學旅行曲高和寡?
研學旅行|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研學旅行豈能名不副實
濟寧市研學旅行協會、旅行社分會成立
龍陽旅遊區研學旅行持續發力
北港學子研學旅行優秀作品選登
零距離接觸科學家,感受科學家魅力——《知識就是力量》太行山研學活動行
研學旅行:讓行走課堂「活」起來
「研學旅行」已是下一個風口!一起去華夏研學旅行吧
太行山研學營活動招募
走研學之路 行有效教學
「非物質文化遺產-穀雨」研學旅行活動
科學少年中國行 | 太行山研學營活動招募
南京舉行研學實踐課程活動
甘肅開啟研學旅行博物館教育新模式
全國研學旅行教育融合與傳播研討會召開
「打造研究協作平台,推進學術互通交流」 ——「臨床腫瘤研學聯盟」成立儀式暨「肺」暢學堂濟南站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