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美國電影再這麼套路下去,吃棗藥丸
重回年初奧斯卡開獎前
美國全民熱火朝天討論
獎項歸屬的那段時間
[月光男孩]集黑人群體
同性情誼以及成長故事於一體
條條契合美國社會宣揚的
自由、民主、平權的價值理念
▲即使對[愛樂之城]愛得深沉,也不敢說半點[月光男孩]的不是,這可以說是很「美國日常」了
後來呢,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光環
選了[月光男孩]
眾所周知,這個過程還有點戲劇化
政治正確的小套路
▼
單從[月光男孩]來看,得獎的事情無可厚非。
但回顧起以往,這個獎里除了對藝術與工業的考慮,似乎還有些別的學問。
從[相助]、[珍愛]、[為奴十二載]、[塞爾瑪]、[藩籬]到[隱藏人物],幾乎每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入圍名單都少不了黑人題材的身影。
這種似規律又似巧合的例子,更多地出現在美國的主流電影里。
浸淫無數美國大片兒的影迷們,不僅能總結出各種類型電影的元素套路,還能一語道破人物配置上的小玄機。
▲國內熱心網友提供的各類電影人物搭配圖——所謂的「政治正確」版
一個小群體里,往往要配齊白人、黑人、亞裔、拉丁裔、女性等角色,生怕漏了哪一類人群,尤其是黑人。
在許多好萊塢大片里,儘管不是每條都中,類似於核心小組設置的有[盜夢空間]。
▲亞裔的渡邊謙(右三)、小姐姐艾倫·佩吉(左四)加入其中,和小李子一行人一起組隊盜夢
▲[星際迷航]系列裡,在未來世界組團開拓疆土的星艦企業號成員們,膚色各異
黑人角色鮮少作為反派出現,他們是朋友、智者甚至是上帝。
▲[冒牌天神]里,包容倒霉蛋布魯斯(金·凱瑞)的上帝(摩根·弗里曼)是黑皮膚的模樣
摩根·弗里曼演過囚徒、奴隸,扮過總統、上帝,他的表演史可以說是黑人角色的銀幕變遷史。
女性人物也越來越勇敢、有智慧和自主意志。
她們是威風凌凌的神奇女俠、「女超人」露西([超體]),抑或強悍的費羅莎指揮官([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
▲費羅莎(覺醒者)身為叛軍首領,領著暴君老喬的妻子們(待覺醒者)尋找綠洲(自由世界)
乃至費羅莎手刃「不死喬」,公開水源,成為解放者而非統治者的設定,頗有女權意味。
奧斯卡風向
▼
從虛構故事回到現實世界,銀幕畫框里的斑斕選擇是好萊塢偏左的自由派思想,多年來不斷累積、發酵的結果。
▲美國語境下,所謂的政治正確是指女性、黑人、墨西哥移民、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這樣的少數人群,不得被語言或行動侵犯
▲這種道德標準成了奧斯卡的金科玉律,政治正確也成了評獎過程中一層無形的濾鏡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模仿遊戲]、[隱藏人物]、[真愛]等,與少數群體相關的電影多次進入奧斯卡的入圍圈。
▲卷福在[模仿遊戲]里出演了「計算機之父」圖靈,同性戀者的身份讓圖靈備受困擾
最佳影片的歸屬上,近幾年的奧斯卡獎常在政治導向和藝術懷舊風尚的影片之間交替。
政治事件改編的[逃離德黑蘭]、黑奴題材的[為奴十二載]、呼喚新聞自由的[聚焦]以及今年[月光男孩],一次次成為最佳影片。
看著在政治道路上越走越遠的奧斯卡,評論界會忍不住發聲,要多關心下藝術。
而結果呢,登頂的[藝術家]、[鳥人]以及大熱的[愛樂之城],默契地用幕後演員的故事和在傳統基礎上創新的電影技巧,勾起人們對電影黃金年代的懷念。
▲默片時代演員的愛情故事[藝術家]和「不得志」女演員的追夢歷程[愛樂之城]
演員獎項的分配,選擇似乎沒想像中那麼多。
▲與少數族裔影片受到的青睞相反,近十年的最佳男、女演員均被白人演員屠榜
而配角獎項上,少數族裔有了更多機會,也多限於非裔演員。
長者式的男性助演角色、女演員突破外貌局限嘗試複雜心理的角色、飾演少數族裔或少數群體的助演角色。
這些角色容易得到獎項肯定的規律,也算是種政治正確吧。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里萊托演繹了瘦削、脆弱、敏感的異裝癖同性戀者雷蒙,獲2013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發現獎被頒錯了,很多人都嚇得花容失色,[愛樂之城]製作人喬丹·霍洛維茨急匆匆地奪過主持人手裡的卡片,向全世界更正第8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為[月光男孩]
我們發現,講規則、求公正,似乎越來越成為電影藝術秀場上的一根重要標尺。
銀幕上有點小泛濫
▼
美國電影和奧斯卡變得越來越繽紛多彩,拋開政治正確不講,這其實是一種美好的願景。
只不過,美國電影的政治正確似乎在走向某種「極端」。政治正確開始泛濫。
網路上一直流傳著一個段子,對比了1960年版的和2016年版[七俠蕩寇志]的不同。
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內戰結束之後,西部開發的末期。被海盜侵擾的墨西哥村民,從美國找來槍手保護他們。
▲1960年版本,七俠全由白人出演,還算符合對美國西進運動的想像
▲2016年的版本將全白人的組合,換成了黑人、亞洲人、白人、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搭配
導演安東尼·福奎阿再怎麼會拍打打殺殺的動作戲,也掩蓋不了他的「政治正確」之心,做到了路人皆知。
[權力的遊戲]因為黑人男演員約翰·波耶加指摘,故事中缺少黑人角色而再次攤上種族主義的惡名。
▲故事中兩名黑人的奴隸身份,和被白人拯救的情節也是波耶加不滿的理由
虛構的中世紀歐洲故事,竟然被泛化的政治正確裹挾,這本身是對創作的不尊重。
泛濫的政治正確,成了一條非此即彼的行動路線。
誇大政治正確的背後,是狹隘的一元價值觀在作祟。黑白分明的對立,反而模糊了真實的生活現狀。
這樣的美國電影、電視作品,真的是越來越美好的嗎?畢竟美也需要複雜的那一部分呀!
※郭富城VS王千源,比比誰更「硬」!
※少年經歷多,方為人上人
※「女王」海倫·米倫,年過古稀魅力不減
※「二十二」全新視角記錄「慰安婦」生活
※韓國暑期檔王者誕生!「計程車司機」刷新今年韓片最高票房紀錄
TAG:看電影周刊 |
※看完這些電影,突然想拋下一切去流浪
※這麼好的電影,你不看一下嘛
※這部電影再爛也要看,只因這兩位香港老戲骨加盟!
※這部韓國電影看完 用了我一整包紙巾,太催淚!
※都說網路情緣一線牽,約會吃飯看電影,為啥這些毀三觀?
※吃辣子雞看電影,這些咖啡館的奇妙夜晚比你想的還妖嬈
※這幾部火過的電影,如果給你電影票讓你再去看一次,你選擇哪一部
※這些賀歲電影,再不看就要下映了!
※春節檔電影這麼多,但我只想看這一部!
※王晶要搞事情了,這部電影請了半個香港圈影帝,等著看好戲!
※八一電影製片廠那些年製作的那些電影
※看了這些電影,你會流淚
※這部電影都在罵,我想挺一下!
※三月電影是國外片的天下,每周都想去看的你乾脆住影院吧
※寒假輕鬆一下做什麼?看電影呀,哪些電影適合孩子看
※徐崢為了新電影也走起了這個路線,網友:哥,真要玩這麼大嗎
※把狼人殺拍進電影,這部電影還是第一個
※沒看過這種電影不怪你 因為全國獨此一家
※這部電影,我刷了三遍
※島國這種下流片,國產片不敢怕,韓國電影拍不出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