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前5周,你應該跑幾個30公里,才能PB?
跑量的多少是普通跑者每個月非常關注的問題,覺得跑量越大訓練的越好越會在比賽時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很多選手經歷過多場比賽也證明確實如此,跑量的累積不是只局限於量的堆積,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趨向跑步機器,讓跑步動作自然發生。
從而實現一種狀態:讓跑步成為舒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痛苦的折磨。也只有達到這樣的狀態和心理,才能實現PB。
當然,除此之外,在北馬最後一個月的衝刺階段里,我們別忘了這個關鍵的訓練方法:LSD,最後不到5周的時間裡,32公里以上的訓練至少要完成兩次,並且,最後的兩周時間要盡量避免大強度訓練。如果沒有這個作為根基,賽場上很難有出色的表現。
LSD(長距離慢跑)的本質特徵是有氧。這種訓練方法的強度低,它的能量燃燒過程慢、並且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供給人體能量。這對耐力項目非常重要,因為在能量氧化系統中,身體所需能量源自身體儲備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這些資源通常很豐富。
如果可以訓練身體利用更多的脂肪供能,那麼你就更可能的在長跑比賽中避免撞牆,這樣就可以增加正常水平完賽的機會。而LSD的主要價值正是在於提高身體的脂肪燃燒效率。
通常情況下,檢測一次跑步是否屬於LSD的方法就是談話測試,如果你在1個小時跑步過程中能夠舒服的對話,那麼這次跑步就是有氧訓練;相反,如果因為強度大而不能正常聊天,那就屬於無氧訓練。
無氧訓練需要的能量是不用氧氣供給進行燃燒的,如血糖。儘管它屬於高能量燃料,但是很快就會消耗殆盡,身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補充上。因此,這些不是耐力運動員身體選擇的燃料。
當然,如果想找到無氧訓練的感覺是非常容易的,試一試最快速度的衝刺跑。大概一分鐘,就會呼吸困難,雖然速度非常快,但這種強度無法保持長久,這就是無氧訓練的特性。
1、跑LSD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成績
小編在兩年前剛剛接觸馬拉松的時候,我一直運用的訓練方法就是LSD和長距離節奏跑,直到現在,我的每次練習至少要在20公里以上,幾乎是只要一跑就是30公里的距離,今年的鄭開馬拉松上,我嘗到了甜頭,連自己也不敢相信能跑出236的成績,之後的武漢馬拉松上,我又跑出了238,很穩定的保持住了這個水平。也許,這就是LSD的優勢。
在耐力訓練中,LSD是我們跑友經常提到的訓練方式,目的就是為了出色的完成最終的比賽。運動醫學和體育訓練理論中也討論過,如果想在比賽中有所提高,則首先必須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針對性的訓練之上。
LSD的優勢正在於此,它不僅能夠最好的讓跑者適應長距離,還能讓跑者長時間的接觸跑步,讓跑步成為身體的自然反應,同時磨練自己的性情,只有在平時花的時間足夠,才能在比賽當中有比其他跑友更強大的心理素質。
所以,LSD不僅是耐力訓練的法寶,更是提高心理素質的利器。這也是為什麼馬拉松項目相對職業壽命更長,跑齡越長的運動員經驗越豐富的原因。
一直以來,大部分跑步教練只把交叉訓練當做受傷時維持健康的替代訓練,而不是慢跑來替代。但根據傳統觀點,要想跑得更好,就必須跑,而且越多越好。許多精英馬拉松跑者將這條建議做到了極點,每周跑量高達160~240公里。同時,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大神級業餘跑者,他們就是用大跑量讓自己逐步提高,而且屢試不爽。
LSD帶來的積極作用:
LSD能夠提高跑者有氧能力,並且可以高效地燃燒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提高攝氧量:在某一配速跑步時所需要的氧氣量。
改變骨骼肌細胞:主要發生在「線粒體生物合成」過程中,這個過程是身體合成更多線粒體到肌肉細胞的過程。
增加骨密度:骨骼是活體組織,他們可以通過增加自身密度來應對更強的壓力,跑得越多越能增加骨密度。
增強肌腱和韌帶力量:肌腱使肌肉附著在骨骼上,韌帶將骨骼相結合,二者通過長距離慢跑變得更加緊密。
增加毛細血管密度:改善毛細血管可以更好的增強身體將含氧血液輸送到跑步肌肉中,這是長跑運動員非常明顯的一個優勢。
最大化脂肪燃燒:LSD訓練會給跑者帶來明顯的脂肪代謝。對於初跑者來說,脂肪代謝加強意味著健康和塑形;對於想提高成績的跑友來說,不僅可以在比賽中提高脂肪的利用率,還可以減少「肥」體重,增加瘦體重,讓跑步看起來更輕靈。
2、LSD易受傷
所以,LSD確實非常有效果。通常來說,長時間進行LSD訓練(每周LSD為80到100公里),就可以帶來上述改變,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傷病很容易誘發。
一篇調查研究的文章指出,90%的馬拉松運動員都在備戰中受過傷。出現傷病最多的部位是膝蓋、小腿脛骨、髂脛束還有腳部和足弓。
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是:長時間高跑量訓練會降低跑者的靈活性和爆發力,尤其是不注意跑姿的跑者,最終會因為肌肉不平衡而導致受傷。
有很多跑者在跑步的頭幾年裡嘗到了LSD的甜頭,以為這樣一直下去就沒問題,但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便遇到了成績的停滯不前和傷病困擾,這樣的跑者也是比比皆是。
有一位熱衷大跑量的跑者在很長一個周期的四場比賽中場場PB,從第一場馬拉松3小時24,第二場馬拉松2小時52,第三場馬拉松2小時49,第四場馬拉松2小時38。這樣的進步讓他對增大跑量的訓練法深信不疑,但是之後,雖然他還是會偶爾取得好成績,但是,成績在很長一段時間停滯不前,並且傷病也隨之來臨。
小編也是同樣,武漢馬拉松之後,我繼續著自己的長距離跑練習,一出門就是30公里以上,但是效果非常不好,從武清馬拉松258到秦皇島的242,再到蘭州的303,在這之間我還第一次嘗試單次50公里以上的練習,繞著北京3環跑了一圈,4分30多的配速當時感覺還很輕鬆。
但這個夏天,我終於受傷了(腳背腱鞘炎),很嚴重,這導致我完整的休息了10天,現在,恢復期間的我,感覺配速跑進4分40秒都很困難。
傷病的困擾與跑步能力的平台期是最困擾大跑量選手的重要因素。即使跑者在LSD訓練中盡量避免了受傷,他們在比賽中也不會再有更出色的表現。因為實現了最初的心血管方面的改善以後,簡單的長距離跑步也只能獲得慢跑的力量而已。
並且,長期的傷病折磨與運動水平低下也會讓跑者的心態發生變化,不再那麼自信。
所以,LSD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缺陷,跑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
北馬還剩不到5周時間,除了必要的狀態訓練和LSD訓練外,調整心態最為關鍵,把心擺正,才能在比賽中發揮最佳狀態。
※擊敗眾多高手,拿下10萬獎金,許王:北馬前一個月,如何備戰才能PB?
※博爾特傷退,蘇炳添被打中頭部,莫法拉摘銀
※剛開始跑步?跑了4200公里的老司機想給你8條掏心窩子的建議
※全國人民都愛在哪跑步?
※30天瘦瘦瘦……科比竟然也這樣減脂!
TAG:馬拉松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