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監受刑後,「寶貝兒」是如何處理的?

太監受刑後,「寶貝兒」是如何處理的?

清代的太監是一個弱勢群體,這些人一般都是孤苦無依或是家境極為貧苦出身,父母養不活無奈之下才送兒子進宮當了太監,在當時,太監很重視被閹割的那個日子,父母或是他本人都會選定吉日,無論家裡多窮,也會花錢請八字先生算好日子。

太監受刑後,「寶貝兒」是如何處理的?

自被閹割以後,太監一旦有得官高升的時候,往往也以受閹日為誕辰,算命、擇字、做壽、升職,都用這個日子。

至於太監被割下的「寶貝兒」,是不可隨便扔掉的,因為將來大有用場,通常情況下,「寶貝兒」要裝入有半升石灰的木製錦盒之中,用紅布捆緊封口,陳放於寺廟的高木架之上,叫做「紅步(布)高升」。很顯然,寺廟也是要收取一定的保管費的。

有些太監因為在宮中混的不錯,也就選擇將自己的「寶貝兒」放在著名的寺廟之中,其重視程度將如同今天存放骨灰盒一樣隆重。而大多數太監卻只能存放在一般寺廟。

太監受刑後,「寶貝兒」是如何處理的?

「寶貝兒」的用處很大,因為在入選皇宮或王府的時候,內務府官員及主管太監將以此驗明正身。一旦得到晉陞,還要拿出來讓上級領導查驗,方能順利到崗。

不過也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有的太監受閹時年幼無知,「寶貝兒」被刀兒匠私自收藏,或是保管不慎遺失了,而晉陞時又需要查驗,那就必須臨時租借一個,而費用也都很高,沒有幾十兩銀子是辦不到的。

太監臨死的時候,也和常人一樣需要大殮,這時就得取回「寶貝兒」安放在原處,這是每個老太監念念不忘一定要實現的最後心愿,即使是沒有親人操辦後事,那些同行太監也會負責料理後事,這在太監中是一個不成文的規矩。

太監受刑後,「寶貝兒」是如何處理的?

清末老太監信修明曾回憶,他的師父六十多歲時,窮的揭不開鍋,又眼瞎耳聾、體弱多病,因為在宮中混的不好,沒有能力把「寶貝兒」寄放在寺廟之中。一天,師父突然託人把他叫去,告訴他自己一時記不起將「寶貝兒」放哪裡去了,一再叮囑在屋內仔細尋找。

信修明翻箱倒櫃,找了半天,終於在一堆舊衣服中發現了一個油布包,裡面正是裝著「寶貝兒」,師父的老臉上展現了從未有過的笑容,沒幾天師父也就毫無牽掛地離開了人世。太監們堅信,只有把自己的「寶貝兒」安放在原處放入棺材,到了陰間,才不至於屍首不全,下輩子也才能投胎男兒身。

太監受刑後,「寶貝兒」是如何處理的?

骨肉歸一,是每個太監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事情,一般在四五十歲的時候積攢了一定的銀兩,便會請求鄉土有頭臉的人物帶上厚禮,送上所需的銀兩,到了選定的吉日,過繼的兒子坐著轎子去到寺廟,恭敬地請出「寶貝兒」,繼承人三拜九叩感謝寺廟長老,然後雙手捧著錦盒來到太監的祖墳地。

而太監本人早已在祖墳等候,這時便會跪在祖墳前大哭並大喊著:「爹給的骨頭娘給的肉,現在我已經捧回來了,今天就是我認祖歸宗的日子了!」一生的心酸、屈辱,都在這個時候得以發泄。

太監受刑後,「寶貝兒」是如何處理的?

太監的命運是殘酷的,不管是李蓮英、小德張那樣的顯赫人物,還是掃地打雜的小太監,自從閹割那天以後,他們便失去了男人的自尊,取而代之的是一輩子的自卑,可以說,太監製度是封建社會最慘無人道的產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制晚報 的精彩文章:

上港命真苦,爭冠衝刺階段遭遇「巨人殺手」阻擊,恆大該偷笑了!
守礁官兵的生活變化:從一天三頓罐頭到8葷8素外加「靚湯」
電影是財富,看電影是積累財富!

TAG:法制晚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皇帝:我為何無子?太監:您有兒子,只是你不知道!之後太監被害
古代的太監被凈身後,割掉的「寶貝」如何保存?丟掉不能陞官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太監是如何稱呼他的?
朱元璋處理太監談戀愛:處剝皮極刑
清朝滅亡後,宮中太監都怎麼處理?他住洋樓,兒孫也滿堂
一對太監和宮女玩對食,冷酷的雍正皇帝,到底會如何處理?
《如懿傳》中太監吃藥後調戲貴妃的情節合理嗎?貼加官又是怎樣的一種酷刑?
溥儀被特赦之後,為何還有人敢稱「萬歲爺」?解散後的太監有何歸宿?
溥儀出獄後,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監,太監是怎麼稱呼他的呢?
太后與太監生下的太子,他與秦王到底是什麼關係,結局又如何
太監李蓮英最後是怎麼死亡的?原因很難想像
太監想當皇帝,別人說皇帝不能是太監,他問太監兒子可以嗎
他是乾隆身邊的大太監,受過如懿幫助,後讓魏嬿婉受盡折磨而死!
為了懲治太監,慈禧太后發明了一種酷刑,太監寧願自殺也不願受刑
清亡後太監們結局如何,他竟然妻兒成群
慈禧身邊的紅人太監李蓮英,在慈禧死後去了哪,最後結局如何呢?
他是歷史上最富太監,為何被處以凌遲之刑?成為死狀最慘的太監!
太監與寡婦談戀愛,皇帝發現了怎麼處理?
慈禧最寵愛的太監李蓮英,為啥他可以混的這麼好,結局又如何?
太監自恃恩寵埋怨大臣,宋仁宗這樣處理,不愧是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