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能代替孩子成長,卻不能代替孩子老去(一位媽媽的血淚自述)

你能代替孩子成長,卻不能代替孩子老去(一位媽媽的血淚自述)

孩子的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只能協助,不能代替。家長的代替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憤怒的種子。因為潛意識裡孩子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家長的代替也會影響孩子能力的發展。有的家長不放心孩子,孩子往往就會在無形中接受父母投給孩子的這種擔心和不信任,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真的認為:我不行,有問題我得請教爸爸媽媽。切記,孩子不是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行,而是接受了父母給他的信號才會這樣認為。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系鞋帶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從此不再給他買系鞋帶的鞋子?」母親點點頭。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自己刷碗的時候濺了一身水,你是不是從此不許他走近洗碗池?」母親又點點頭。

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自己動手整理床鋪,用了很長時間,並且弄得歪歪扭扭,你是不是不耐煩地把孩子推到一邊,替他重新整理?」母親驚愕得看了他一眼。

專家又說:「大學畢業後,你是不是又動用了自己的權利和關係,為他安排了前程?」

母親更驚愕了,連連點頭。最後,專家肯定地說:「現在你的兒子是不是工作沒業績,與同事處不好關係,還對你們很暴躁,完全變成了一個陌生人?」

母親「哇」的一聲哭出來:「是的,是的。醫生,這是怎麼回事呀?」專家嚴肅地說:「你們把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好了,所以,孩子就不會做所有的事了。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做家長的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但絕不能代替孩子成長。今天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除了替孩子背書包,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些場景也常常出現:吃早餐時,家長替孩子拌面;早餐結束,家長替孩子擦嘴;上學路上,家長替孩子系鞋帶……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如今漸漸都被家長代替。

許多小孩子非常頑皮,這裡看看,那裡摸摸,甚至拆開、打破。其實,那往往正是他接觸到新事物之後,運用自己的感官和身體去做出認知的過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喜歡「包辦」。他們以保持衛生和安全的名義,阻止孩子們去盡情玩耍和做事。殊不知,父母的一聲聲喝止、一次次包辦,實際上推遲了孩子感知世界、開發智力、發展自我的進程,錯過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發育敏感期,這不但造成孩子身體機能的退化,能力的喪失,還形成了對父母的嚴重依賴。

我們再來看看自然界。

先看植物。植物是需要自己生長的,只要有陽光、水分和溫度。有個拔苗助長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拔苗助長的故事也不少,施肥太多燒死了叫拔苗助長,澆水多泡死了也叫拔苗助長,給芹菜吃避孕藥,給韭菜澆敵敵畏,給黃瓜刷保鮮劑生長劑等等,不能說是拔苗助長,但是產品是有毒的,就像我們培養出來壞孩子。

有人說反季節蔬菜果品。反季節也一定是把季節反過來。要讓牡丹春節開放,夏季里就要把牡丹花根冷凍起來,不經過冷凍,牡丹是不會在春天開放的。嚴格說,不管怎麼反季節,你都不能改變他們自身的生長規律。

再說動物。我們看動物世界。狐狸生下小狐狸,一家子其樂融融。但是等小狐狸長大一點,狐狸媽媽拚命往出驅趕,讓小狐狸開闢自己的領地。老鷹也是這樣,當鷹娃娃翅膀硬起來的時候,一定要趕出巢穴的。而今天的我們卻沒有從大自然那裡學到更多的有價值的育兒知識。

我們都為孩子做了些什麼?孩子需要我們撫養,沒有大人的撫養,孩子活不了,長不大。但是我們為孩子做的不能停留在低層面,應該學會放手,一點一點放,直到他們獨立並幫你做。什麼是低層面。孩子上小學了,穿衣服,疊被子,洗澡,背書包等等,凡是他們自己能做的就都應該交給他們,哪怕他們做的不夠好。做飯、刷碗、洗衣服,他們都能做。摔碎了杯子、碗算什麼,我們成年人還免不了打碎傢伙呢?

在這一點,幼兒園教小朋友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把這句話搬回家最好。我們還真需要向西方教育學習,他們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方面比我們做的好。

有不少家長困惑,我為孩子做了這麼多,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孝順,不知道心疼我。有人還說,你認認真真給孩子做早飯,堅持12年,我不信將來孩子不愛你,不孝順。而我卻說,事情正好相反,只有幫你做,才懂得愛你,養兒才知父母恩就是真理。

那麼我們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我們要做孩子的協助者。協助就是處於從屬地位,在需要幫助時搭把手,不需要幫助時一邊看著就可以了。什麼事情需要幫助,孩子獨立不能完成的事要幫助,孩子做的事情有危險要幫助,除了這樣的事沒有什麼具體的操作需要我們幫助的。

我們要做孩子的支持者。孩子想學什麼,想做什麼,只要不是壞事,你都要表明立場,成為孩子的堅定的支持者。特別是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遇到傷害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站在一起。不要因為孩子丟了家長的臉就跑到孩子的對立面去。當然,我們別忘了,和孩子站在一起不是和孩子一起不講道理。

我們要做孩子的引導者。做孩子的引導者是最為重要的。孩子來到學校,進入社會,會有許許多多的困惑,苦惱,怎麼引導,確實需要學問。家長要幫助孩子處理來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肯定正面信息,剔除負面信息,正確看待中性信息。比如,孩子說,「誰誰買了一雙耐克鞋,花了1000多。」你要說,「父母也可以給你買,但是如果是你將來自己買的你會更自豪。人的外表穿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要有學問,有品行,有內涵。」

比如,孩子蔫頭耷腦地說沒考好,你要說,「你沒考好很傷心,這一點爸媽可以理解。但是再難過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只有勇敢面對,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下次才有進步的可能。」比如,孩子問你是學聲樂好呢,還是學繪畫好呢?「那可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決定吧。」

孩子的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們只能協助,不能代替。家長的代替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憤怒的種子。因為潛意識裡孩子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獨立的人。家長的代替也會影響孩子能力的發展。

有的家長不放心孩子,孩子往往就會在無形中接受父母投給孩子的這種擔心和不信任,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真的認為:我不行,有問題我得請教爸爸媽媽。切記,孩子不是一開始就認為自己不行,而是接受了父母給他的信號才會這樣認為。

孩子的成長需要體驗。有意識讓孩子從小吃點苦、受點罪、跌幾個跟頭,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社會經驗,更重要的是,使他在挫折中悟出道理、錘鍊本領,為人生的成長積累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良好心理素質,家長不能代替孩子的成長。

人人都應懂得一些生命發展的基本規律——解開「愛孩子」的誤區,導正親子關係,學習和體驗怎樣正確愛孩子,讓孩子活出自己的天賦才華,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健康、快樂、富足的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允許自己孩子脆弱的媽媽,你的孩子才能成為堅強的孩子
末代皇后給溥儀帶「綠帽子」生了孩子,而孩子他爹就在她的身邊
《孩子,請原諒媽媽不能陪你》一位母親寫給孩子的信,感動!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一個玩具就是一句「寶貝,我愛你」
老人帶孩子很辛苦,子女是否應該給他們補貼?聽聽媽媽們咋說!
老婆生完孩子後,父母態度急轉,我媽一個電話讓我哭笑不得
我們給了孩子一切,也給了他痛苦的能力
媽媽經常管教孩子,孩子讓爸爸休了媽媽,爸爸懟住兒子還秀了一把恩愛
孩子對不起,你不是富二代,但學會這種能力你就是富一代!
老婆,你再恨我們這個家,也不能拿孩子出氣!簡直不是人!
冷血!媽媽寧願坐牢也不要自己的孩子
少管所服刑的孩子給爸媽洗腳懺悔,爸媽淚流滿面,孩子直呼我錯了
再愛孩子也不能經常抱,這兩個時候總抱孩子,對孩子沒好處!
這位媽媽對女兒說的5句話讓我也想成為她的孩子
近親結婚生的孩子不健康?媽媽別被誤導,孩子反而有可能是天才
只給哥嫂帶孩子,養老了想起我們一家子了,找你大兒子去
岳母和媽媽,到底該給誰帶孩子!
夫妻二人究竟誰能決定孩子的相貌?媽媽看了可不要吃醋
搞笑段子:孩子啊我真懷疑你到底是不是你爸媽親生的?
父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做好這五件事,才能收穫孝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