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武俠片的精髓,都在《刀背藏身》的那個「藏」字

中國武俠片的精髓,都在《刀背藏身》的那個「藏」字

文 | 唐令

今天要說很多人特別期待的一部電影——《刀背藏身》,它剛剛入圍了將於本月24號開幕的第四十一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據說,影片也已過審,我們有望儘快在大銀幕上看到它。

《刀背藏身》的導演徐浩峰,是一個奇人。

他寫小說,拍電影,所有的工作其實是為了一件事:建立一個全新的武俠新世界,這個新世界雖然是虛構的,但和他熟悉(大眾並不熟悉)的真實武林,又存在千絲萬縷的呼應和聯繫。

在徐浩峰構建的這個武俠新世界裡,最核心的問題永遠是武術絕藝的傳承和流散。同時在視覺上,他用一刀一槍,一拳一腳,招招在明在實的風格化動作,開啟了中國功夫片的新風格。

李光潔飾演真沈飛雪

徐浩峰的武學來自很深的家傳淵源,眾所周知,那部《逝去的武林》口述史,來自徐浩峰的二姥爺李仲軒,他是形意拳大師唐維祿的弟子,武林人稱「二先生」,被稱為「中華武學最後一個高峰期的最後一位見證者」。

而在《一代宗師》里,宮羽田說:「我的師哥李存義創建了中華武術會」,這個李存義,就是李仲軒的師爺,唐維祿的師父。徐浩峰正好又是《一代宗師》的編劇和武術指導。這句台詞,很可能出自他之手。

《一代宗師》(2013)

從作家到大學老師,從學者到導演。徐浩峰與武俠的結緣遠比電影更早。他把這個緣起寫在了《刀背藏身》的序里。

他說,在武俠小說從港台傳到內地之時,雖然裡面有不少古人細節,看起來有幾分文明,但多數人看的只是裡面的色情。某一年暑假,他的一個同學冒著雨給他送來四冊武俠小說,要求他一天看完,因為這小說還得輪到下一任人手中。

「現今的我,到了忘記大多數中小學同學名字的年紀,寫著武俠小說。北方理念,刀法是防禦技,刀背運用重於刀刃,因為人在刀背後。

武俠小說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之處。」

這就是《刀背藏身》的來源。

徐浩峰

徐浩峰的此前的幾部電影作品,《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師父》均是改編《刀背藏身》這本集子中的小說,而《刀背藏身》同樣也是這本集子中的一個短篇,之所以選擇它做書名,不僅僅是故事裡的人物藏身於刀背,大概也有徐浩峰自況的意思。

他寫武俠小說,拍武俠電影的初衷,都在「刀背藏身」這四個字里了。

我們通常會覺得,武俠片是一個遁世的江湖,它提供了一種快意恩仇的語境,讓我們或在亂世之中向上尋得一種庇護,或在安穩年代向下求得一些野性。但在徐浩峰這裡,他寫的和拍的,是當下的現實,那個「逝去的武林」其實不是重點。

《箭士柳白猿》(2016)

頗具現實感的打鬥,是徐浩峰電影最直接的視覺特徵,在每一部作品裡,徐浩峰都會集中闡述一種武學理念。

《箭士柳白猿》說的是長槍的使用要結合拳力;《倭寇的蹤跡》展示了騎兵式的「刺」和「撩」;《師父》中則讓詠春拳與長棍短刀等兵器結合在一起,實現隔船和近身打鬥。

《刀背藏身》的武術精華是四個字:「力上刀尖」。

《師父》(2015)

重視兵器借力,拳腳動作盡量精簡,簡化武功招式,也是徐浩峰電影武打設計的特點。此外,他的武打設計里還包含著一些對武俠電影傳統的致敬,這可能不是每個觀眾都發現了。

《倭寇的蹤跡》開場殘荷背景中的打鬥,就頗得胡金銓的寫意禪感。

《師父》里廖凡最後的那場「巷戰」,是對李小龍遺作《死亡遊戲》中「塔戰」的化用。李小龍在塔內與人比武,打一場上一層,打的是一條縱線;《師父》中,廖凡打一場,離蔣雯麗近一步。「相當於是把塔放平,變成一條橫線,重打李小龍的塔。」

《師父》的巷戰

不過,視覺上的真刀真槍,只不過是徐浩峰的「現實感」的最表層一面。真打起來的動作場景在他影片里花的時間並不多,在小說中更是寥寥數語帶過。他把寫作和主題的重心,都放在「兩個人為什麼要出手」上,最終寫的是比武人的心理和整個比武的背景。動手後,幾秒鐘之後就是一橫一豎。

《倭寇的蹤跡》講為戚家刀開宗立派;《箭士柳白猿》的主角是一個陷入挑戰紛爭的武林仲裁者;《師父》里的陳識想要在天津開武館教詠春拳,就要「踢館」八家。每個故事背後,都藏著一套武林的邏輯。

《倭寇的蹤跡》(2011)

而《刀背藏身》,講的則是大破日本鬼子的「長城大刀」,在乾坤翻轉的大時代,到底該歸屬何人。

徐浩峰的前幾部作品,可以被看做是徐式武俠風格的開宗立派,他從多個角度、層面,來營造他的武俠殿堂,地基,築牆,吊頂……而到最新作《刀背藏身》就堪稱是他的殿堂完工了。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刀背藏身」的來源和意義,作為一部小說集的題眼,《刀背藏身》也毫無疑問應當處於這樣的位置。

耿樂飾演二堡

《刀背藏身》的時間被設定在民國年間,一個動亂的時代。早年間喜峰口長城會戰中,二十九軍用大砍刀大敗日軍,民間給了砍刀一個氣派的名字「長城大刀」。

眾口相傳,刀術名家孔老爺子就是「長城大刀」的發明者,同樣教授過軍隊刀法的男人沈飛雪帶著老婆元姑來找孔家老爺子比刀,想爭奪「長城大刀」發明者的名號。孔老爺子用無刃之刀,劃破了元姑鎖骨和大腿處的衣服。

孔老爺子說,「你的刀法還沒練到位,等練到力上刀尖再回來找我吧。」

陳觀泰飾演孔老爺子

後來日軍佔領天津,沈飛雪前去支援軍隊,一直未歸,元姑就在村裡住下了。孔老爺子有一個孫子孔鼎義,還收養了一個棄嬰青青。有一天,消失多年的沈飛雪居然回來了。但是只有元姑知道,這個沈飛雪,是假的。這個有幾分功夫的假老公,也一樣心心念念著「長城大刀」傳承者的名號。

許晴飾演的角色風情萬種

在電影中,飾演元姑的是許晴,青青則由春夏飾演,邵氏老牌巨星陳觀泰則是孔老爺子的扮演者。

這次女性的戲份更重了,許晴演的元姑也是刀術高手。她當年被老爺子用無刃之刀劃破衣服,心裡邊就一直惦記著這檔子事兒,即便男人不在了,她也一直對「力上刀尖」抱著執念。她明知道沈飛雪是假的,卻還暗中幫助他。

而春夏在那個偏僻鄉村的存在,就像一隻鎖不住籠中鳥,是這個傳統世界裡變異出的叛逆的現代精神,她的命運看似和刀法爭奪無關,但卻是整個故事裡很關鍵的一筆。

春夏飾演心思活潑的孤女青青

老爺子的孫子孔鼎義,是刀法的真正傳承者,他有一套非常清晰、堅定的善惡道德觀,他會批評爺爺在比武的時候使詐,就算對青青抱有好感,也堅守著哥哥的身份。小說里寫了,一開始出讓署名權的是他,最後奪回署名權的也還是他,孔鼎義這個人物的成長線,是影片的主軸。

張傲月飾演刀法傳承者孔鼎義

繼《師父》之後,黃覺再次在徐浩峰電影里飾演一個野心勃勃的軍官,他覬覦「長城大刀」的絕招,費盡心機奪取。

黃覺飾演假沈飛雪

電影相比小說增加了一個日本遺孤的角色,由李博飾演,她將會顛覆整個故事的走向,帶來最大變數。

李博飾演日本女孩

有一段我很喜歡的描寫,大概透露了徐浩峰作為一個電影學者的私心——青青很喜歡村民老安的手搖留音機,用它聽了一段《人海飄航》,演唱者是嚴華和白虹,上海當時的歌王歌后,也是名噪一時的電影明星。

我有一個看法,徐浩峰的故事大多說的是「名勝實敗」:梁痕錄為倭刀開宗立派,最後也不過換來個深鎖兵庫;柳白猿名號落得無人繼承;陳識大敗津門武林,卻絕了詠春一脈。

骨子裡,徐浩峰應該是個非常悲觀的人。武術這條道,走到最後竟是孤獨,這就是那個「藏」字的真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快追!今年最好看的新美劇在這,但知道的人還不多
影向標:國產犯罪片竟然可以引入吸血鬼
《二十二》並不指向民族仇恨,也不是一碗苦難雞湯
這部美劇講述了愛因斯坦不為人知的故事
挑戰科幻片的觀影量了,這十部你要是看過就真牛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美的古鎮,建在山峰上的「千碉之國」,藏族的精髓都凝聚在這裡
周汝昌:書法藝術最深刻的精髓,都集中在一個「活」字
關於漢服的五個細節,蘊藏著的都是漢文化的精髓
「線」才是中國畫的精髓和靈魂!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傾國又傾城的漢服,這才是中國的韻味啊
這個被外國人稱為最「黑暗」的中國食物,卻是中國飲食的精髓
工筆禽鳥,中國畫的用筆精髓在這裡
游中國古都,悟中華文化之精髓!
沒想到國內聯動《妖精的尾巴》最精髓的手游,竟然是這款!
《說劍》:極簡奧義,國風精髓,感受武俠之魂!
中國玉雕藝術的精髓
亞洲古典傳統臉型的精髓是哪種?女星也鍾愛?
中國古兵器首登擂台驚艷全場,這才是中國武術的精髓技藝!
韓國版古惑仔,勾心鬥角才是黑道的精髓
古典皇宮椅的精髓在於扶手
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筆尖下沉澱的藝術
國寶大熊貓怎麼畫最可愛?毛髮、腳丫是精髓!
古往今來,除了書法之外,刺繡畫筆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精髓
《弟子規》中的經典十句,句句都是精髓(國學經典)
身材是女人的靈魂,腿是靈魂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