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薩爾滸之戰大明為什麼輸得那麼慘?

薩爾滸之戰大明為什麼輸得那麼慘?

作者:diaoduoxi

發生在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可謂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這一戰,拉開了大明王朝解體直至覆亡的序幕。那麼,明朝為什麼會輸掉這場至關重要的大戰?箇中原因頗值得研究。

▍兵分四路敗局定:「分進合擊」的正確打開方式

大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叛明自立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名誓師,正式向明朝宣戰。後金大軍接連攻陷明朝遼東重鎮撫順、清河,擄掠人畜30餘萬,馬9千餘匹,戰甲7千副。一時間風聲鶴唳,邊警四起,大明苦心經營的遼東邊防體系面臨崩潰的危險。

得知撫順失陷的當天,驚魂未定的萬曆皇帝立即提出對後金進行大規模征討的主張。廷臣經過商議,以「熟諳遼事」為由,任命楊鎬為兵部右侍郎兼遼東經略,成為明朝對後金作戰的統帥。

萬曆皇帝向他的朝臣們發布聖旨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決定。楊鎬在官場沉浮三十年,多忙於周旋上位,並無多少軍事才能。他所擬定的「四路出兵,分進合擊」的戰略計劃,也被後世詬病為必敗之局。那麼「分進合擊」戰略到底應該怎麼部署?

無論採取何種戰略戰術,任何戰役要想取勝,按照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理論法,應遵循「致勝三要素」: 出敵不意、地利和多面攻擊。

出敵不意的效果是,使敵人在某一地點面臨遠遠出乎他意料的優勢兵力。地利,指那些能隱蔽地配置軍隊的地形。多面攻擊,包括戰術上的各種迂迴,目的是讓敵人備多力分,從而遭受夾擊和包圍。

「分進合擊」當然也不例外。

理論上,一次成功的「分進合擊」,就是出敵不意地使用優勢兵力,利用地利在多個方向上進行有效機動,在會戰地域合力對敵軍實施多面攻擊。實際運用中,兵力的部署和調配、行軍路線的規劃、作戰日程和後勤給養的計算,以及對自然條件、道路狀況、敵情等諸多影響因素的全盤考量,是對將領指揮運籌方略和軍隊實戰能力的嚴峻考驗。

楊鎬是怎麼做的呢?

明軍進攻目標是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如果集中兵力以最短路線發動突襲是為上策;再不然,也可依靠數量優勢相互策應,穩紮穩打,逐步縮小包圍圈,也是一個穩妥的方法。

可惜楊鎬智窮才短,竟搬出他在朝鮮戰場的蔚山之戰中已經失敗的那套打法:把明軍,包括朝鮮和女真葉赫部援軍共11萬餘人分成四路,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對赫圖阿拉發動向心進攻。

其中山海關總兵杜松的西路軍和開原總兵馬林的北路軍為主力,遼東總兵李如柏指揮的南路軍與赫圖阿拉距離最近,卻並不負擔主要作戰任務。東路軍遼陽總兵劉綎兵少器劣,道路險遠,處境最為尷尬。

薩爾滸之戰明軍的分進合擊計劃

楊鎬一廂情願地認為,這種看似四面出擊的嚇人陣勢可以震懾敵軍。更為愚蠢的是,他還派後金逃兵帶書信威嚇努爾哈赤,誇大其詞地宣稱明朝集結大軍47萬,並告知真實發兵日期。

這種蠢行非但沒有嚇住敵人,反而暴露了明軍的作戰部署,完全喪失了出敵不意的效果。於是努爾哈赤相機制訂了「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方針,集中兵力,利用內線優勢進行各個擊破。

在作戰計劃層面,楊鎬既沒有為各軍指定明確的作戰目標(只是籠統地稱為「攻奴酋之北面」,「攻奴酋之南面」等),也沒有指派配合策應的作戰任務。四路明軍總兵都稱「主將」,互不統屬,在300公里長的戰線上分頭推進,各自為戰。

在這種混亂的部署下,楊鎬在大軍開進後即失去對部隊的掌控。整個戰役期間,他也不派斥候部隊偵察,更沒有掌握一支強大的預備隊隨時支援關鍵戰場。直到戰敗,他才知道部隊已與敵軍接觸。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二月二十五日,早春的遼東大雪紛飛,寒風徹骨,天氣狀況根本不適合行軍作戰。但在內閣和兵部嚴厲催促下驚惶失措的楊鎬,不顧部下將領的反對堅持出師。八萬八千名大明官兵們在積雪的黑土地上艱難開拔了,向著即將吞噬他們的林海雪原迤邐而去。

▍薩爾滸前摧兵鋒:速攻戰術玩不轉

明朝西路軍約3萬人。總兵杜松搶頭功心切,一日內冒雪急行百餘里,在三月一日進抵渾河岸邊。杜松非常輕敵。他看渾河水淺不及馬腹,說什麼「入陣披堅,非丈夫也。吾結髮從軍,今老矣,不知甲重幾許!」便赤膊上陣,率領部分騎兵快速渡河,將輜重車營遠遠拋在後面。

他希望用速攻戰的方式直搗赫圖阿拉,打努爾哈赤一個措手不及,這就是著名的「搗巢」戰術。過去明軍用類似的戰術對付蒙古韃靼部時屢試不爽,然而用來對付後金,效果又將如何呢?

明朝邊軍步騎兵

速攻戰必須具備兩個要素才能成功。一是突然性,出敵不意搶佔戰略主動權;二是以強擊弱,集中力量在短時間內消滅較弱的敵軍。要打出一場漂亮的速攻戰,知己知彼至關重要。然而,魯莽驕傲的杜松卻根本不了解他面前的的對手。

與蒙古部落一盤散沙,多以騎兵游擊襲擾不同,後金以八旗編製統一了軍事力量,作戰以步騎混編,正面衝殺的戰術為主。八旗每個作戰單位分長甲(騎兵)、短甲(弓箭手)和兩重甲(重裝步兵)三個兵種。

戰鬥時,穿戴重甲的步騎兵衝鋒在前;穿短甲的弓箭手在後掩護;最精銳的禁衛騎兵「巴牙喇」作為總預備隊,隨時接應。杜松就這樣冒冒失失帶著部分人馬赴戰,結局已然註定。

後金重騎兵

後金重裝步兵

杜松一路與後金主力首先在薩爾滸附近的吉林崖和界藩山等地交鋒,明軍開局頗有小勝,打破後金兩個前哨營寨。但等到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等人率軍馳援後形勢大變。

杜松攻打吉林崖的前鋒受阻,後方駐紮在薩爾滸大營的部隊又遭努爾哈赤親率五旗3.5萬大軍的全力進攻,遂遭分割殲滅。明軍屍橫遍野,散落的軍器和屍體像流冰一樣飄滿了渾河。

杜松身中十幾箭而死。由於長期武備廢弛,明軍許多官兵除了胸背披甲之外其他部位並無保護,常被後金弓箭手「於五步之內,專射面脅,每發必斃」。相比之下,後金軍重裝部隊配備頭盔、面具、護肩、護臂、護心鏡,還專門製造了保護脅部的「護腋」,防護非常嚴密,連一些戰馬也披上了重鎧。

這些甲胄皆是精鐵所造,不但能防箭,也對三眼銃這類射程不遠、命中率低的火器有較佳的防護作用,甚至連一些鳥銃也不能擊穿。戰後,軍火專家徐光啟曾上疏提請緊急製造大號鳥銃(長約5尺5寸以上)來專門制敵。

後金裝備的多種盔甲

杜松戰死之後,留在後方的車營也遭後金姦細暗算,很多火器在被蓄意焚毀,實力大損。這支剩下1萬人左右的車營部隊由龔念遂帶領,在斡渾鄂謨掘壕列炮進行防禦,但很快在努爾哈赤與皇太極親自帶隊衝鋒之下,遭到滅頂之災。明軍進攻主力西路軍自此覆滅。

▍尚間崖下窮神機:火槍車陣失靈

明朝北路軍約2.2萬人從二月二十八日經三岔兒堡出發。三月初二總兵馬林得到西路軍戰敗的消息,非常驚恐。他不聽諸將建議,拔營退往撫順東北的尚間崖,在此紮下大營。他又命部將潘宗顏等駐守斐芬山,挖戰壕列車陣。並派軍援助留駐於斡渾鄂謨的西路軍車營龔念遂部,三軍成犄角之勢防禦,期望能頂住後金的進攻,等待女真葉赫部援軍到來。

如何使用火器優勢打一場成功的防禦戰?首先,必須建立工事屏障,或者實施機動防禦,迫使敵軍在火器射程內停下來。然後通過長時間不間斷的火力打擊擊潰敵軍。那麼,尚間堡的明軍又是怎麼打的呢?

他們先是繞大營挖掘三道壕溝,壕溝之內的騎兵下馬步戰。壕溝之外布有鳥槍大炮,鳥槍大炮之前還配有持火器的「跳蕩鐵騎」。就這樣,明軍擺出了一個可以連射火器的陣形。但是,這個陣形缺乏阻攔敵騎的拒馬以及戰車,容易被後金騎兵突破。

三眼銃是明軍主力火器之一,但可靠性很差

神機箭也是明軍常用火器,但威力和精度都不高

努爾哈赤帶領皇太極以不到千1000人的兵力首先肅清了西路軍車營殘部,隨後集中6萬大軍以排山倒海之勢向尚間崖殺了過來。努爾哈赤原本打算搶佔尚間崖的制高點,由上往下俯衝明軍陣營,但當他發現前線明軍隊伍尚在集結,陣形不整時,當機立斷全線出擊。

訓練有素的後金騎兵憑出色的騎射技術擊潰了明軍騎兵,隨後又掃蕩了滯留在戰場上的明軍步兵。明軍副將麻岩戰死,總兵馬林狼狽逃出戰場。在斐芬山立營的潘宗顏部成了後金軍下一個打擊目標。這支明軍配有戰車。

明軍在對蒙古人作戰時發展出了車陣戰術,用人力、畜力牽引的獨輪或雙輪木板車圍成臨時防禦陣地,在車上搭起厚木板作為胸牆,明軍在簡易掩體後面施放火器。

但是,這些戰車的機動性和防禦力十分薄弱,明軍車營所配備的火器多以粗劣短小的三眼銃和小型佛郎機為主,射程近火力弱。後金軍通過楯車和厚甲可以擋住明軍的火器,而弓箭手也可以拋射殺傷陣內明軍,後金突擊力量乘機推翻戰車和拒馬,進行他們擅長的白刃戰。

明軍偏廂車陣示意圖,簡單的一線布列,防禦力薄弱

斐芬山的明軍用戰車列陣,掩護將士連放銃炮。「奮呼衝擊,膽氣彌厲。」明軍火器給後金軍造成嚴重傷亡。但是他們兵力不足,騎兵數量少,難以配合步兵協同作戰。努爾哈赤集中兵力,將潘宗顏部重重包圍,攻勢猛烈。

後金騎兵衝擊明軍設防陣地

此戰後金軍另一破陣戰術是使用敢死隊驅趕大量馬匹做炮灰,讓它們一涌而上,衝散明軍的陣營。當明軍因陣營散亂而不能連射火器之時,後金精銳騎兵便衝過來大肆殺戮。

戰鬥中潘宗顏中箭身死,其死時「骨糜肢爛,慘不忍睹」,其部屬全部戰死。 此時前來女真葉赫部援軍已到達戰場附近,驚聞明軍戰敗,倉皇撤退。就這樣,明軍北路攻勢也被擊潰了。

▍誓不返旌盡孤忠:孤軍奮戰,無力回天

明軍東路軍以總兵劉綎率領的1.2萬人會同朝鮮都元帥姜弘立等統率的1.3萬朝鮮軍,從東面寬甸堡進攻赫圖阿拉。劉綎在萬曆援朝之役中與楊鎬結怨,結果被楊鎬刻意算計,欲置於死地。東路軍孤懸偏遠,沿途險阻,加之兵微將寡,裝備陋劣,又缺少大炮火器,為四路中最弱的一路。

朝鮮元帥姜弘立曾問劉綎:「然則東路兵甚孤,老爺何不請兵?」劉綎無奈地回答:「楊爺(楊鎬)與俺自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國厚恩,以死自許……」

姜又問:「進兵何速也?」 劉綎回答:「兵家勝籌,惟在得天時、得地利、順人心而已。天氣尚寒,不可謂得天時也,道路泥濘,不可謂得地利也,俺不得主柄,奈何?」

儘管如此,東路軍自寬甸出師後,連克牛毛寨、馬家寨等十餘個敵軍營寨,至三月初一已深入敵境三百多里,軍隊士氣很高。由於風雪天氣造成軍糧補給不足,養子劉招孫以孤軍乏食為由乞求退兵,被劉綎拒絕。而且由於信息阻隔,劉綎當時對西路軍的覆滅一無所知。

到了三月初三,劉綎軍已進抵距赫圖阿拉約七十里的阿布達里岡。努爾哈赤派姦細冒充杜松軍卒,誘騙劉綎進入險地。阿布達里岡一帶重巒疊嶂、隘路險峻,劉綎唯恐杜松獨得頭功,急命輕軍前進。

努爾哈赤

三月初四凌晨,努爾哈赤再令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率軍4萬餘人進行截擊。三月初五,皇太極佔據阿布達里岡山頂,居高臨下猛擊明軍,代善則攻打明軍側翼,劉綎抵擋不住敗退瓦爾喀什山前,另一支後金軍假冒西路軍前來相迎,將明軍誘入包圍圈。明軍腹背受敵,兵馬大亂。

劉綎在包圍圈中拚死廝殺,勇猛異常。他先被流矢射中,繼而雙臂受創,又被一刀劈去半張臉,依然奮戰不止,親手格殺數十名敵軍後才壯烈殉國。養子劉招孫為營救義父也中箭而死。

消滅劉綎軍主力後,後金再往南進擊東路軍余部。在富察甸,後金軍遭遇由兵備副使康應乾率領的明軍南兵部隊和朝鮮軍。他們看見這支流著戚家軍血脈的部隊身披木甲和皮甲,手執竹竿狼銑長矛,紀律嚴明;朝鮮人則穿著紙質短甲,頭戴柳條盔。他們排列層層槍炮,向著後金軍射擊。

由於劉綎輕裝急進丟棄了大批輜重拒馬,導致明軍南兵喪失了有效的防禦依託,終於在占絕對優勢的後金軍的瘋狂衝擊下失敗。嚇破了膽的朝鮮人則向後金軍請降。隨同朝鮮人作戰的明軍游擊喬一琦不願投降,自殺身死。在壯烈的戰鬥之後,東路明軍也最終慘遭殲滅。

後金騎兵

▍尾聲:贏得倉皇北顧

坐鎮瀋陽的遼東經略楊鎬在得知兩路兵敗的消息後魂飛魄散。他對戰爭已經完全喪失信心,於是急令南、東二路撤軍,但命令還沒有送到,東路劉綎所部已被消滅。只有遷延不進的李如柏運氣最好,尚未交戰即全軍而退。只是在退兵時遭到後金軍偷襲追擊,損失40餘人和50多匹馬。這算是薩爾滸之戰中明軍損失最小的一次行動。

就這樣,明朝傾全國之力,籌劃近一年多時間的征遼大舉,在不到五天里就以慘敗告終。8.8萬名官兵傷亡高達4.5萬餘人,文武官吏死者達310人,丟失馬、騾、駱駝等駝畜2.8萬匹,損失火器2萬餘件,大明精銳自此喪失殆盡。

誠如黃仁宇先生的評價:「明朝不能發揮本身力量,不能引用軍事科技非止表現於一時一事,而有官僚組織和社會狀態為背景,積習已成,1619年無非是一朝弱點無情的暴露」。

如此看來,凡是衰亡中的王朝,就算能夠打贏一次戰役,也終將輸掉整個國家。

熱文推薦

★她,成就了中國甚至世界,卻也毀了中國!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中國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307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生命運,一聲嘆息:民國名伶胡蝶之女,抗日名將李宗仁之妻的人生悲歡
從觀眾、參與者到性別檢測——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女性解放
反科學反理性的義和團:是偽裝民意、煽動民憤、蠱惑民心、挑動民粹的結果
橄欖枝與槍支——慕尼黑奧運會上的恐怖襲擊
不去瑪吉阿米,就不解西藏風情

TAG:中國國家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明為何在薩爾滸之戰中輸得那麼慘?後金大軍效率驚人,名將如雲
為何明朝會輸掉薩爾滸之戰?
假如大明朝打贏薩爾滸之戰,歷史又會如何呢?
努爾哈赤靠什麼薩爾滸之戰打敗明軍幾十萬?由此埋下明朝滅亡伏筆
薩爾滸之戰哪路明軍表現最好?
薩爾滸之戰,火力強大的明軍為何慘敗?恩格斯給出答案
清太祖努爾哈赤打得最漂亮的一仗——薩爾滸之戰
看歷史之——明滿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其實是李如柏故意要大明敗北的?
薩爾滸之戰,明朝有47萬精銳部隊,為何最後還是慘敗給努爾哈赤?
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戰前動員,說,有這兩點,明軍必敗
明軍兵器真的那麼差嗎?薩爾滸之戰前的戰刀連牛都砍不死
如果熊廷弼主持薩爾滸之戰,明朝一定會贏
薩爾滸之戰明軍和朝鮮軍為什麼敗的那麼慘?朝鮮軍直接投降求饒
從分進合擊的策略來,看大明王朝的薩爾滸之戰的大敗
「薩爾滸之戰」決定了明朝命運,優勢巨大的明軍,為何被輕易擊潰
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說了這樣的幾句話就把20萬明軍給消滅了
迫使明朝由攻轉守的明清薩爾滸之戰,發生在東北哪兒?
薩爾滸之戰因何被視為清朝的立國之戰?
薩爾滸之戰明軍敗於分兵,古戰爭分進合擊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