蟎蟲的「另類」價值——分析人類的進化和遷徙史
蠕形蟎,也就是俗稱的「蟎蟲」,生存在包括人在內幾乎所有動物的皮膚上,是令人厭惡的寄生蟲。不過一項最新研究卻發現了蟎蟲的「另類」價值——分析人類的進化和遷徙史。
存在於人臉上的蟎蟲有毛囊蠕形蟎(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蟎(Demodex brevis)兩種。來自美國等國的研究人員採集了70位志願者臉上的毛囊蠕形蟎,並對蟎蟲的線粒體DNA進行測序分析。這70名志願者大都生活在美國,但分屬不同的族裔。
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毛囊蠕形蟎(圖片來源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657848/The-little-mite-thats-leaving-red-faced-blast-New-insecticide-targets-bug-lives-faces-causes-severe-form-rosacea.html)
分析結果表明,根據DNA測序,採集到的蟎蟲分成A, B, C, D四組。其中非洲裔和拉美裔被試者臉上四組蟎蟲都存在,亞裔被試者臉上存在A ,B, D三組蟎蟲但缺少C組,而歐洲裔被試者臉上的蟎蟲則幾乎全部來自D組。
不同族裔的被試者臉上毛囊蠕形蟎的分組情況。圖片引自原論文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呢?此前人們已經注意到,人臉上的蟎蟲的分組情況不僅可以在數年時間內保持穩定,而且這個人遷徙到新的地區若干年後仍然可以保持不變,甚至其後代臉上的蟎蟲仍然具有類似的分組情況。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不同種族的人皮膚形態的差別決定了身上蟎蟲的不同。根據這一實驗結果,一個合理的解釋是,這四組不同的毛囊蠕形蟎隨人類一起走出非洲。在漫長的人類遷徙過程中,某些組的蟎蟲不能適應其生存的人體皮膚環境的變化,因而被淘汰。這裡的一個例外是拉美裔被試者和非洲裔被試者臉上四組蟎蟲都存在,但考慮到現在的拉美裔是歷史上多次人類遷徙和混血的結果,特別是奴隸貿易使得大量非洲人遷往拉美,這個結果與人類起源於非洲並不矛盾。
這項研究是首次利用蟎蟲來分析人類的歷史。研究人員希望後續工作能夠揭示更多人類歷史上的秘密。
點擊展開全文
※宇航員和基友在太空中的日常生活
※禁止農民種小麥,這個國家想幹啥
※什麼時候能發現外星生命?哪怕是微生物!
※紫外線有什麼可怕之處?會對人體造成各種傷害
TAG:小知識庫 |
※宋朝至今瓷器的種類和分類分析
※玉石的種類鑒別分析
※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狗狗和人類的關係
※醉後類型之分析
※翡翠原石的種的分析
※仿製葯一致性評價下醫藥市場大勢分析和價值品種挖掘
※木飾面板的全種類分析二
※老蜜蠟種類分析和鑒別!
※6種轉化率分析模型,提高產品轉化率、用戶體驗
※對33種癌症類型進行深入的基因組分析
※范冰冰的化妝櫃——一個技術性的分析
※從歷史、品種、文化,全面分析普洱茶
※加密貨幣與整個市場的相關性分析
※對幼鴿游棚的各種因素的分析!
※定製傢具的優勢和問題的分析
※火熱的區塊鏈、數字貨幣背後產業分析
※八字從殺格的種種分析
※機器學習探索性數據分析的數據類型
※唇型的種類分析 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風格
※外包數據分析的優勢和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