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轉型迫在眉睫,流媒體服務會成為ESPN的救命稻草嗎?

轉型迫在眉睫,流媒體服務會成為ESPN的救命稻草嗎?

本文系商業周刊App付費文章,禁止轉載。

撰文:Joe Nocera

訂閱者減少、權利金上浮、利潤受到侵蝕——這正是ESPN的困境

廣告客戶會有的,但廣告費將是從前電視廣告費的一點零頭

跟隨客戶

從某個角度看,這種做法顯然是正確的。迪士尼66歲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多年來一直在談論「跟隨客戶」的必要性。而客戶所在的地方就是互聯網,現在他終於邁出了這一步。迪士尼沒有理由一定要靠奈飛發行自己電影。至於ESPN,其有線電視訂閱量貌似正以無法挽回的勢頭急劇下滑——每季度降幅在2%-3%,艾格必須有所行動。

迪士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Robert Iger)

迪士尼擬推出的電影應用程序(App)吸金潛力巨大,尤其是將所有內容——不光是兒童節目,還有《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電視目錄、經典電影等——都綁定後,顧客流失率可維持在最低。(這是奈飛的策略。)

ESPN的情況則不同。原因有二。首先,無論多麼優秀的流媒體服務,要像ESPN三年前那樣賺得盆滿缽滿,壓根不可能。其次,至少從艾格在財報電話中描述的來看,ESPN的app不會太優秀。

高昂的訂閱費用

而且最核心的經濟問題在於,媒體新聞調查公司SNL Kagan數據顯示,ESPN向有線電視運營商抽取的分成為平均每位訂戶7.21美元,是其他熱門有線頻道的三倍。鑒於有線電視服務捆綁的特點,運營商最終將成本轉嫁給許多不看體育、也不想要ESPN頻道的客戶。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討厭有線電視套餐且有線電視費如此高的原因。

所以人們在有了更多選擇(包括不含體育頻道的套餐)後果斷放棄ESPN,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即使很多體育愛好者也覺得有沒有ESPN都無所謂。投資公司BTIG分析師理查德?格林菲爾德(Rich Greenfield)稱:「ESPN已開始長期下滑」,2015年之後他已建議賣出迪士尼股票。

投資公司BTIG分析師理查德?格林菲爾德(Rich Greenfield)稱:「ESPN已開始長期下滑」

而且據SNL Kagan統計,ESPN為購買職業體育賽事相關權利花費不菲,總投資超過70億美元。訂閱者減少和權利金上浮等於利潤受到侵蝕。這正是ESPN的困境。

流媒體服務或許能吸引擺脫套餐束縛的體育迷,但還是無法解決ESPN的利潤問題,甚至可能加劇這一問題。為什麼?因為ESPN將失去成百上千萬的有線電視用戶,這些用戶雖然付費,但並不怎麼觀看ESPN節目。因此損失一名用戶就是少7.21美元,加起來將對公司收入構成沉重打擊。那些願意繼續支持ESPN的用戶無法彌補這一損失,流媒體收入收費再高也不行。

更糟的是,迪士尼計劃推出的這項流媒體服務,即便最狂熱的體育迷也不會想買單。所有優質內容,比如重要的大學橄欖球比賽、職籃比賽以及周一晚間的國家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賽事,仍將是ESPN有線頻道的獨家內容。流媒體服務上將播映其他東西。很顯然,艾格還是想保護迪士尼傳統的有線電視業務,進軍互聯網之心還不夠誠。

被破壞的廣告生態

其實ESPN的輝煌早已成為過去。像2014年那樣大賺64億美元的神話恐怕不會再有,很快其收入將降到20億美元或更低。艾格或其繼任者將不得不決定是應該投資扶持,還是任由業務縮水。迪士尼也得決定是否要繼續花大價簽購買職業體育賽事權(想想奧運會這個NBC頭號賠錢貨吧),還是放棄這些權利省點兒錢。如果是前者,ESPN的利潤將下降得更多。若是後者,則會流失更多體育迷訂戶。

我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待在雜誌和報紙行業。這個行業也受到相同力量的摧殘。我的前東家《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現在擁有的讀者和訂戶,比起當年印刷品最輝煌時期還要多出好幾百萬,但饒是這樣也賺不到什麼錢,原因就在於互聯網破壞了媒體公司的廣告生態,而且報紙的價格也不能定得像印刷品時代那麼高。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是一份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在全世界發行並有相當的影響力,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迪斯尼面臨的問題也一樣。其ESPN流媒體服務會吸引訂戶,但肯定不會有線電視全盛時期那樣多。如果一切順利,這塊業務將貢獻三分之一的收入。廣告客戶會有的,但廣告費將是從前電視廣告費的一點零頭。有線用戶將繼續想辦法不為ESPN買單。

這一切可能都是完全必要的。但艾格肯定不會覺得有趣。

(本文內容不代表彭博編輯委員會、彭博有限合夥企業、《商業周刊/中文版》及其所有者的觀點。)

編輯:林一丹、赫煒

翻譯:楊熙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機場健身丨廉價iPhone丨睡眠丨結婚

丁磊丨摩托車崛起丨日本百元店丨塔吉特危機

......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美國牛肉時隔14年重返中國市場,消費者為何反響平平?
阿里電商業務業績超出預期,娛樂版塊虧損率居高不下
德國大選倒計時,默克爾能取得第四個總理任期嗎?
同樣是收購豪華汽車品牌,塔塔、吉利為何冰火兩重天?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

您可能感興趣

用流媒體遊戲帶動雲業務,會是Google對抗AWS的有力武器嗎?
JPEG XS將成為8K流媒體更好的VR和更安全的無人機的更快的格式
NVIDIA媒體溝通會:用圖靈改變專業渲染領域
谷歌密謀遊戲流媒體服務:要和Steam搶飯碗?
PG ONE秉性不改!給媒體發紅包求洗白,慘遭媒體怒懟:打發乞丐嗎
Disco學習媒體和VISYON合作開發新的教育AR應用
順應趨勢 流媒體新聞Newsy全面發展OTT業務
又壕又實用,TFBOYS易烊千璽送給媒體的禮物,真的很用心
VR流媒體服務商Visbit推出8K視頻播放服務
新?聞+,傳統媒體運營模式的轉型方向
媒體對TWICE和BLACKPINK進行這種比較好么?YG造型師的評價被熱議
新圖像格式JPEG XS適應VR和AR,提供低延遲流媒體功能
蘋果可能會提供直接通過 TV 應用訂閱主流視頻流媒體服務的功能
DOTA2-TI8媒體日專訪Sylar:實力不夠只能認命,變菜變坑就會退役
流媒體內容大戰腥風血雨,ROKU或成最大贏家
MIT媒體實驗室開發小型輔助機器人,芝加哥舉行國際製造技術展,Roadstar.ai將AWare操作系統用於自動駕駛
微軟正在打造代號為Arcadia的遊戲應用和流媒體服務
THE DRUM:區塊鏈將如何影響媒體市場?
區塊鏈和GDPR都是隔靴搔癢,互聯網去中心化的敵人是巨頭壟斷;整合硬體、軟體、服務,蘋果打通大媒體平台之路
區塊鏈和 GDPR 都是隔靴搔癢,去中心化的敵人是壟斷;整合軟硬體和服務,蘋果要建大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