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行派包括法相與唯識兩方面內容

瑜伽行派包括法相與唯識兩方面內容

(五)

唯識要義(二)

佛學基本教理研究

文 / 胡曉光

瑜伽行派包括法相與唯識兩方面內容

1、法相與唯識的區別

過去人們不加分別法相與唯識,其實法相與唯識是有區別的。法相與唯識的區別是多方面的,在這裡我略舉幾條:緣起義是唯識學,緣生義是法相學。根本智攝後得智是唯識學,後得智攝根本智是法相學。能變義是唯識學,所變義是法相學。約觀心義是唯識學,約教相義是法相學。五法三自性是法相學,八識二無我是唯識學。平等平等是法相學,殊勝殊勝是唯識學。法相廣泛,唯識精純。從學理入手,從觀行起步,唯識與法相必須詳加分析,不然因果混亂,次第不明。當然在終極原理上法相與唯識是不二的。法相必宗唯識,唯識必攝法相。唯識之識是存在的心體,法相之相是在心中所現之相,心體與心相是不一不異的。

2、法相與唯識的各自作用

學習法相就是要了達一切法之實相,法相學就是文字般若學,就是要使學人獲得法住智,學習唯識就是要如是觀心,唯識學就是觀照般若學,就是要使學人獲得涅槃智。

3、瑜伽行派的殊勝

瑜伽行派於事於理皆為殊勝,是佛法中無上無容之法門。《解深密經》中,佛陀自己為一生之教法進行判釋,斷定唯識為中道了義教,是三時教法的第三時,是無上無容究竟圓滿的大乘。一切法門皆只講到六識而已,唯有瑜伽行派廣講第八識。這就是於事實上的殊勝。瑜伽行派廣講阿賴耶識緣起論,昭示萬法,皆依識現。這就是於理性上的殊勝。

4、唯識的心物時空觀

唯識並不把識當成實有。《成唯識論》云:「若執識為實有,也為法執。」唯識是對治法。在對治無明煩惱時,要如實起觀行,就必須單提一念,假設「現有」,外師不解此義,往往認為唯識是認為「現在為實有」者,其實不然。唯識對心物之存在,皆以緣起無性義來觀得。時空之存在在唯識學中不過是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之一而已,並沒有一個實在的時空存在。時空心物都是遍計所執性所幻現之物,是情有理無的。唯識學的目的就在於超情離見,轉識成智,最終悟到離言離思的大般涅槃境界。凡夫之境界,內在為心(主體、主觀存在)外在為物,立物必有方分,講心必具三世,時空不過是凡夫心量的形式而已。超越時空,超越心物,這就是唯識學所要做的事業。唯識者是唯緣起能相識,是了別識學;法相者是能相不是所相,是心識之能相,所謂能相者就是能界定之義。心物時空之法相皆心識之種子變現之影而已。究其根源,實無自性。

5、唯識的轉八識成四智

八識者,眼耳鼻舌身識為前五識、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是也。唯識學講轉八識成四智,前五識轉成所作智,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這八識在轉依過程中,六七二識在因位轉,五八之識在果位上轉。妙觀察智是破理惑,平等性智是破事惑。理事之無明被破,自然心識之鏡光明炳現。學佛用心就在於對治六、七二識的虛妄。轉識其實就是從它倆開刀。六識多聞正理,多思正理就會明理解惑,七識常行平等之心,念念離我執情,就會自他融一煩惱斷除。六識主要是慧學增上,七識則是在定學上增上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由《出曜經·無常品》引發的思考 之——經文詳解(一)
經驗之談——改變休息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生活質量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彿法唯識 了義禪行
玄奘法師與法相唯識宗
一切法唯心與萬法唯識的區別
意根的內容屬於唯識種智範疇
「三界唯心」與「萬法唯識」有什麼區別?
玄奘法師對《心經》的洞見:「觀自在」與「唯識」的內涵是相同的!
跨越千年,我們與智者同行 一一 記宏濤法師宣講《唯識二十論述記》
南師講唯識 色境如夢是實證的境界
「萬法唯識」是《唯識宗》的廣告語嗎?佛教其他宗門同意這個說法嗎?
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佛陀揭秘宇宙萬法的終極真相!
唯識與唯心的區別
何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濟群法師:從唯識三性說起,認識你的「認識」
唯識時空觀
唯識與唯心是一回事嗎?
要特別重視唯識正見的樹立和行持
【如是覺】在我們的八識田中,第六意識的分別心最強,唯識中說需將第六識轉化為妙觀察智,才有透視事理的智慧,請問妙觀察智有什麼特色?
佛教中的唯識宗與哲學中的唯心主義是一回事嗎?
三十五佛懺悔文蕅益大師:成唯識論觀心法要《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精髓只有兩個
唯識經典直解 三種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