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虛構」是靈魂作品的根源
獲獎學生訪談
潘卉晴
佛山市第一中學
《祠堂里的畫展》
高中組二等獎
很感謝南都杯給了我一個平台,讓我能表達對自身所處的環境的思考,希望能激起更多人對這個社會角落的關注。我還是認為,中國的農村是詩意的發源地以及靈魂的啟迪處,真實的揭露,深度的思考,是當代傳媒及文學所需要的。
近日,高中組二等獎獲獎者潘卉晴就她的作品《祠堂里的畫展》講述了她的創作經過和對非虛構寫作的看法。
「《祠堂里的畫展》是我親身經歷的故事,主人公是我的一位較為疏遠的親戚,所以在家人的口中可以聽到比較真切的狀況。」潘卉晴說,對這個故事之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那時年幼的她,曾經一度被這種人情的冷漠與孤軍奮戰的凄涼而感染。
「在一些有著些許城鎮化痕迹的農村,他們並沒有深山村舍那麼封閉,甚至無論男女老少都在接受著新鮮的事物,只是如今他們對於夢想這一概念還是那麼固執,他們所認為的追求與理想不過是又一時代固化的產物,甚至你用一種合情合理的解釋也無法對抗他們的調侃與固執。」在潘卉晴筆下,《祠堂里的畫展》裡面的主人公就是這麼一位在「新農村」中備受爭議的人。「很難想像一個換在城市裡再普通不過的追夢者會被千夫所指。也許與自身經歷有著相似,所以會有感同身受。」
對於應試作文與非虛構寫作的看法,潘卉晴並不否認應試作文對一個人能力的考查。在她看來,應試作文在有著許多套路與架構的同時需要大量的例證,考查的是學生對社會整個層面的觀察。「但日益發現,真的可以找到一篇犀利而抨擊人心的文章嗎?想必在這種快餐作文下,能做到打動人的寥寥無幾。」
「非虛構寫作是一部靈魂作品的根源。」潘卉晴認為,一篇文章的好壞在於它是否有深度和靈魂,而一篇應試文能做到深度不難,但往往缺少的就是靈魂。據她觀察,能拿諾貝爾文學獎的大部分是有靈魂的故事。
潘卉晴認為,非虛構寫作與新聞有著相似之處,就是追求真實,南都杯的舉辦也很有意義,通過參賽者筆下的小人物小故事,去發現這個社會那些被我們所遺忘的一些情懷,甚至是做一個專訪也無法發現的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引起大眾思考如何為改變作出努力。
采寫:南都記者 洪詩敏
點擊展開全文
※樓堅強躲過子彈飛 抗日時期小鬼子也望樓興嘆
※不聽保安勸阻,多名遊客礁石拍照被海浪捲走,兩人遇難!
※首屆海峽兩岸旅行商大會常德論劍
※淚崩,色達有一個地方,據說將會慢慢消失
※刻血淚歷史之殤,承捍衛正義之責
TAG:南方都市報 |
※靈魂並非是一種虛構!物質最小單位「超弦」將證明靈魂的存在
※讓自己成為作品的靈魂
※構圖,才是攝影作品的靈魂!
※藝術作品不可沒有靈魂
※怎樣讓作品更有靈魂
※楊冪回應演技質疑:相信自己拍的是有靈魂的作品
※有自己獨特的品味與想法的設計師是品牌的靈魂
※素描,內在結構才是造型的靈魂
※真正有靈魂的設計,靈感都是源於自然
※飛魚椅,曲線流暢形態多變,它是自然生物靈魂的仿生設計作品
※暗物質與靈魂有什麼關係?有人說,靈魂就是暗物質,這是不是真的?
※身材是女人的靈魂,腿是靈魂的精髓!
※新科技讓用戶與作品互動,感受藝術的靈魂!
※「靈魂投資」是成功的階梯
※這才是真正的大師作品,無盡禪意打造有靈魂的空間
※這才是震撼靈魂的工筆作品!
※文學作品裡有哪些有趣的靈魂
※孤獨是我們靈魂質地的常態
※靈魂或許真的存在,而且以一種非常玄妙的方式「存活」
※真正的愛情,是靈魂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