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今年3月,100件大英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空降北京,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名為「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自開幕至今,人氣堪稱「爆棚」。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佘盆梅海特內棺


這套木棺誕生於公元前600年,其主人是古埃及女貴族佘盆梅海特。與常見的古埃及木棺相比,這套看上去沒什麼新奇,不過您知道嗎,它用的可是「進口」材料:木料來自黎巴嫩,黃金來自努比亞,青金石來自阿富汗,瀝青來自兩河流域。在它的製作年代,古埃及進入發展後期,亞述人和波斯人相繼入侵,法老的時代即將在歷史中翻篇。公元前653年,賽特王普薩美提克一世利用希臘僱傭軍趕走了亞述人,政權在隨後的100多年中又落回到埃及本土。不過,強大的波斯人在公元前525年開始了對埃及的征服,自此古埃及的美夢徹底走向終結。從時間來看,這位女貴族是在賽特王統治時期離世,趕上了古埃及最後的勝利,說來也算幸運吧。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亞述浮雕板


之前看到的木棺製作於公元前600年,也就是埃及人打跑了亞述人之後,漫步展廳,您還可以看到那些強勢的入侵者。眼前的這件亞述浮雕板便刻畫了兩名手持武器,或許正趕往戰場的亞述士兵。

亞述人在公元前883年至公元前640年稱霸了兩河流域,建立了古代軍事強國亞述帝國。他們為政森嚴,與其他的游牧民族相比更崇尚武力,癖好是以獵獅子「秀」實力。因兩河流域缺少石材,所以亞述雖是強國,卻也未能像埃及那樣留下宏偉的石質建築令後世仰望,不過,手藝精到的石工藝仍然為亞述人在歷史上增色不少。

這件亞述浮雕板是亞述人彰顯軍事實力的石工藝品之一。別看這兩名士兵穿著「短裙」和「高筒襪」,他們可是昂首挺胸,身體健壯。不信您瞧,工藝師連他們大腿和小腿的健碩肌肉都刻畫了出來。二人身上攜帶的武器既有遠程攻擊的弓箭,也有用於近身戰的短劍,大大的盾牌更讓他們攻守兼備,令敵人望而生畏。

有意思的是,亞述人不光戰鬥力高,小心思用得也相當巧妙。比如,他們在阿蘇爾巴尼帕宮殿中製作的連續石板,可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連環畫,戰爭、狩獵、王室生活都被石板記錄了下來;又比如一件由雪花石膏製作的浮雕「亞述軍隊圍攻要塞」,記錄了戰爭中的各個細節,包括攻擊者、傷者、堡壘甚至戰士的飯盤,看上去像新聞圖那樣真實,但仔細一瞧,原來亞述人畫下來的傷者沒有一個是自己人,或許他們認為,這樣一來,後世記住的就只有他們的厲害了。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大洪水」記錄板


曾在19世紀70年代引起轟動的「大洪水」記錄板。一眼看去,這只是一塊坑坑窪窪的泥板,再定睛一瞧,上面原來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人類的早期文字——楔形文字。泥板來自公元前7世紀,文字的內容是人類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的部分篇章。吉爾伽美什是被賦予了神話色彩的古代蘇美爾人。蘇美爾人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今伊拉克),是最早的可考文明的創造者,楔形文字也是由他們首創。這種文字用蘆葦桿書寫,刻在泥板上。蘇美爾人的智慧造福了今天的學者:泥板不會腐爛,文字流傳至今。

如今有成千上萬的楔形文字泥板被保存了下來,其中以這塊最為著名。因為當1872年它被楔形文字專家、後來的大英博物館策展人喬治·史密斯翻譯出來時,人們發現其文字內容與《聖經·舊約》中諾亞方舟的故事極為相近,更讓人吃驚的是,在諾亞方舟「發生」的400年左右之前,就有了這塊泥板。對於當時的歷史學者而言,這塊泥板當屬「年度最佳禮物」。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王后豎琴


這件精美迷人的豎琴出土於伊拉克南部烏爾王陵,鑲嵌著青銅和黃金裝飾,也是蘇美爾人的手筆。

在兩河流域的工藝美術中,種類繁多、工藝精湛、裝飾優美的金屬工藝尤其令人稱讚,其發展的歷程可以說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史的縮影。那些傑出的作品多為青銅與黃金製品,這件豎琴便是其中一作,保存的完好程度更讓人驚喜。

蘇美爾建都烏爾,烏爾王陵中的公牛豎琴並不止這一件。著名英國歷史學家貢布里希曾寫道:「蘇美爾人愛好對稱和精確」。欣賞此次展出的豎琴,這種愛好可見一斑。公牛頭部飽滿,牛角光潔粗壯,雙眼圓瞪,茂密的鬍鬚向前伸出,象徵著王權的威嚴,讓觀者感受到傲視一切的高貴氣場。這件來自4000多年前的陪葬品,讓人們看到了蘇美爾人能將寫實手法與造型設計運用並結合得如此到位,而站在如此精美的遠古樂器前,又似乎可以想像出某位王后美麗的倩影,耳畔似乎傳來遙遠的琴聲。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丟勒 《犀牛》


公元1515年,一頭犀牛被從亞洲運到了歐洲。對於歐洲人來說,這事可不小,因為犀牛不僅曾在古羅馬的史書中出現,更是歐洲已超過千年不遇的「傳說級」動物。這不,德國大畫家阿爾布雷希特·丟勒便於同年在家鄉紐倫堡畫下了這幅《犀牛》。當丟勒畫下它的時候,這頭犀牛正遠渡重洋去往義大利。它是印度蘇丹送給葡萄牙人的回禮(葡萄牙官員曾送給蘇丹許多奢華的禮物以獲得一座印度島嶼的使用權),又被葡萄牙國王送給了義大利的教皇,以期獲得天主教會的支持,畢竟在當時教會的力量遍及歐洲。當丟勒以木刻版畫的方式畫下犀牛時,其實他還從未親眼目睹真的犀牛呢,所以這幅畫被認為或多或少參考了有關去往義大利的那頭犀牛的描述。

和真正的犀牛相比,「認真的丟勒」筆下的這隻,看上去構造似乎過於複雜了,畢竟他是半想像地畫出的。可是看那兩隻立起的耳朵和低垂的小眼睛,不正是犀牛的可愛之處嗎?製作時,丟勒還將自己的名字縮寫刻在了上面,足見他對這一紀錄的重視。可惜的是,這頭犀牛還沒踏上義大利的土地,就和運載它的船隻一同沉入了海底,但有關它的故事卻流傳了下來,丟勒的《犀牛》也成為了歐洲許多代人心中的「犀牛」。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霍克森胡椒瓶

這件製作於公元4世紀的小瓶子簡直講究得讓人忍俊不禁,盛胡椒的容器竟然是貴族的半身像呢!不過,您若打開手機,查一查胡椒的歷史,相信就能理解當時的「苦心」了。

從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開始,「胡椒」就出現在了菜單上,這味香料源自印度,因獨特的香氣俘獲人心,甚至曾被作為貨幣使用。在電影和文學中,我們頻頻可以看到,肉類是歐洲上流社會餐桌上的必備美食,但因為當時保存肉類的技術不佳,肉容易變質,而胡椒正具有防腐抑菌、去腥解毒、增進食慾的用處,堪稱完美的調料品,這使它逐漸成了歐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而由於產自熱帶地區,路途遠和交通不發達等問題,讓胡椒在歐洲市場上的價格堪比黃金。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連一個小小的胡椒瓶都要如此精緻和可愛了。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菲耶爾·多斯·桑托斯《母親》


這件雕塑誕生於2011年,它竟然是由戰爭中廢棄的武器合成的,其意義究竟何在?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北齋漫畫》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創作的圖畫,誕生於200年前。它們又描繪了什麼故事?

展覽從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中選出了100件(組),分為九個單元:序言、開端、最初的城市、權力與哲學、儀式與信仰、貿易與侵略、變革與適應、邂逅與連結、我們創造的世界。展品縱橫200萬年,橫跨五大洲,以「全球化」為關鍵詞講述了人類文明的歷程。

文藏頭條號更多相關: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文物欣賞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欲知曉更多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搜索「中國收藏」並下載《中國收藏》雜誌App。

大英博物館之文物中的世界史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虢國墓地出土古玉魚形佩 三千年的受沁但難掩價值
晚唐盛世之下 女性的瑰麗倩影
看《戰狼2》熱血沸騰,中國古代還有哪些英雄以一敵百?
京津冀三地博物館 館藏古代玉器小覽
古瓷收藏怎可不知「玫茵堂」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英博物館館藏,文物中的世界史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絕世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文物世界中的大唐
大英博物館文物中的「汪星人」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 那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輝煌
天下館藏|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絕世文物
柏林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之劫
文物介紹——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女史箴圖》
美國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一)——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的蒙古文物
國家博物館文物中的「汪星人」
流失之痛:東京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世界五大博物館,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文物世界中的大唐,精彩!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中國文物珍寶
藏在華盛頓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令人震驚!美秀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之青銅器篇
流失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中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