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啟發引領學生形成自我成長的人生格局

啟發引領學生形成自我成長的人生格局

借用「日記反省法」以及教育診斷、教學日誌、成長日記、諮詢記錄、教育手段分析法等,以啟迪學生感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讓學生由外而內自我省悟,從而發揮自己的潛能,錘鍊自己的心智,實現自我成長。

一個學生給筆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他五六歲時父母離婚了,後爸有吸毒史,對媽媽時常毆打辱罵,媽媽便與他住在外婆家。他初二時迷上了上網,一到周六晚上,就跟同學去網吧通宵上網,從中尋求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初一他一直被同學欺負,初二開始報復欺負他的人,初三已是在班上「橫行」的學生,成績卻滑到倒數第一。高一讀了兩遍,成績還是倒數,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

聽了他的訴說之後,筆者發現外在環境對他的影響特別大,他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筆者建議他正確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接納環境,站在今天重新出發,點滴積累,慢慢提升自信,回到常規軌道上來。之後,他天天回顧在學校的情況,筆者幫助他整理並給出反饋。一周之後,他已經像個學生了,儘管離標準狀態還差一點。他每天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已經開始認識自己了。當一個人認識了自己,改造自己就是下一步的事了。

這是海鷹助學平台「啟發引領成長」教育模式下的學生成長案例之一。

促發學生自我省悟,發揮潛能錘鍊心智

「啟發引領成長」模式的教育方法是,以受教育者為主體、教育者為主導,通過文字報告記錄師生雙方互動促進學生自我認知的教育方法。完整的報告包括學生情況自述、老師建議和學生反饋三部分。學生依據方案實施,定期(日、周、月)反饋,老師進行跟蹤調整,從而引領學生成長。

設計「啟發引領成長」教育模式,是基於筆者對當前教育問題的把握。中國教育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注入了西方教育的理念,形成了門類齊全、知識完備的現代教育。然而現實的教育還不盡如人意,有部分學生經受不住挫折,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期望值很高,但往往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少關注孩子的人格品行和心理素質,在如何提高的問題上束手無策。老師儘管想出了很多辦法,但囿於種種制約因素,一些時候難以如願。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2008年以來,不斷探索實踐,在「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借鑒了曾國藩的「日記反省法」以及教育診斷、教學日誌、成長日記、諮詢記錄、教育手段分析法等,以啟迪學生感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讓學生由外而內自我省悟,從而發揮自己的潛能,錘鍊自己的心智,以達到引領學生自我成長的目的。它借鑒了中醫的「望聞問切」方法,實現了「因材施教」,實現了「知行合一」。

啟發、針對、包容、靈活,只為激發學生感悟變化與成長

筆者曾遇到一個孩子,因為在學校的情況比較糟,生怕老師笑話,說話時扭扭捏捏的。筆者便讓他在電腦上寫出來。針對他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筆者建議他每節課前做好預習,課上做筆記並整理好筆記,課後做好鞏固訓練。看似簡單的建議,卻讓他逐漸克服了學習困難,開始享受學習的樂趣,「學習興趣和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且典型的案例,體現了「啟發引領成長」教育模式的啟發性、針對性、包容性和靈活性等特點。

啟發性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一個根本性的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我說你聽,我教你做」,而只能是循循善誘。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學業、人生規劃和健康成長過程中諸多問題的困惑,常常感到孤獨,感到壓力甚至感到迷茫,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內傷」。此種心理容易表現為厭學、網癮、叛逆,甚至違法犯罪。怎麼辦?只能是採取循循善誘的辦法,靠親情陪伴、友情溝通、雙向或多向交流,藉助心理諮詢、學法指導、成長日記反饋、創設環境熏陶等方法,讓學生在多方指導下自我感悟,從而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的成長過程由被動變為主動。

家庭貧困的阿建進入重點高中後,家裡和村子裡的人對他的期望都很高。由於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加之學習難度陡然加大、媽媽病重等,他一時不知所措,成績下滑到全班倒數第一。通過他的講述,筆者知道他是一個願意承擔責任的孩子,身上有父母吃苦耐勞的精神。筆者與他一起探討了「解困」方案,包括對學習加強管理、明確學習常規程序、擴大優勢學科「優勢」、形成理科知識網路等,並約定好,阿建每周帶著朝讀默寫本、計劃與總結本等與筆者溝通一次,適時調整。這樣的「解困」行動大約持續了一年時間,他最終恢復了自信,高考時考取了一本。扶貧先扶智,也實現了家庭的「脫貧」。

針對性是實施個性化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筆者面對的學生既有共性又有個性,他們的心理活動以及成長表現是千差萬別的,必須「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針對同一學生不同時期的相同問題、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所面臨的相同問題,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之在不同的基礎上得到健康成長和發展。

包容性是一種思維「黏合劑」,把不同的思想、觀點、理論、知識、信息「碎片」黏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包容性思維是一個開放的、不斷完善的過程,它主張從正面挖掘一切觀點中的「合理內核」,將事物「包容」在一起。孔子說「有教無類」,筆者在教育中用愛心面對全體學生,不怕學生犯錯誤,允許學生犯錯誤,耐心等待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鼓勵學生在挫折中堅強起來,堅持走好自己的路。

靈活性則不局限於方法、過程、時空和操作形式的程式化,而能夠根據事物的多樣性和過程的多變性相機而行。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方法的靈活性。不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特質,同一事物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這就決定了我們在教育過程中必須採取靈活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教育中,筆者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選擇不同方式自覺地與老師或者家長進行平等交流。可以選擇面對面對話、書信往來、成長日記點評、電話、微信交流等。交流不受內容的限制,大則是一個人生的話題,小則是一個學科的學習方法或者一個具體的學習問題的解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筆者經常用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的方式,對於重點問題或者突發問題集中精力即時排解。

有機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提升家庭和師生的成就感

「啟發引領成長」教育模式在基於提升學業成績的同時,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終身可持續發展和人的素質的提高,從培養目標上讓學生站在人生的制高點,從心智上為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構成人生大格局。

筆者希望通過「啟發引領成長」教育模式,著眼於未來對人才素質具有更高要求的特點,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更好地適應社會變化,特別是科學技術革新的時代要求。在具體操作中,通過孩子、父母、教師三者的配合互動,真實地看到孩子的問題和成長,適時地採取有效措施,實施鞭策和激勵的方法,不斷地交流溝通,讓孩子在自省中逐步成長,走上一條能夠自我成長的道路。與此同時,這種教育模式溝通了父母和孩子關係,形成了良好的家庭關係,使孩子和父母親增進了幸福感,使教師在過程中看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進一步提升了教育者的成就感。(作者:吳啟發 江克倫 魯爾東,單位:湖北省黃梅一中「啟發引領成長」工作室,吳啟發為黃梅縣駐大河鎮天門村扶貧工作隊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20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培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生力
首期鄉村圖書館管理員培訓班舉辦
一個人的十八盤
選擇早教,可不是「花錢買時間」
父母做得越少 孩子做得越多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成長的人生
人生必經的成長
努力做好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人生在於你內心的成長
有規劃的人生才是成長的人生
漫漫人生,學會成長
原生家庭與自我成長
人生,經歷、領悟、成長
學生在生態園裡快樂成長
讓學生帶著「成功感」成長
成長自己,引領孩子
自我保護1-我的出生和身體成長
沒有終生成長的職業,只有終生成長的人
激勵人生,為成長提供動力
只有不斷自我成長,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縛——致成長中的自己
正面引導助力學生成長
自我的成長
讓教育教學評價參與到學生的生命成長
人生,在挫折中成長
育人|優秀護理前輩引領學生成長——記「築夢天使」導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