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培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生力

培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生力

學校特色引領著教師的個性發展,而教師的個性發展又促進了學校的特色建設。

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就是要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和旨歸。

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已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發展的進一步推進,在一些基礎較好的縣域,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邁向了更高水平的優質均衡行列。2017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為下一階段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明了方向。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這一價值取向的調整標誌著義務教育的發展方式從外延式邁向了內涵式。究其本質,外延式發展重在「量」的擴張,而內涵式發展重在「質」的提升。以內涵發展方式為主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以基本均衡的發展為基礎,其焦點在於「優質」,即教育質量的提升。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直接參与者,其專業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教師專業發展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關注點。在以外延發展為主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過程中,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是師資的均衡配置。這種依靠外部行政力量的輸入方式,在提升教師群體專業發展水平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現階段,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將視野從學校外部轉向內部,提倡學校的內涵式發展,力圖實現由外部「輸血」向自身「造血」的轉變,從根本上提升教育質量。對於教師而言,充分調動教師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提升教師個體專業化發展水平,是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保障。而培育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內生力,需要教師個體、學校和管理制度三個層面的共同努力。

個性的充盈

內生力培育的基點

作為教師職業共性和自我個性的雙重統一,教師個性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應有之義。作為一種自在的存在,教師個性是教師作為一個獨立性個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本然體現。同時,浸潤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個性,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個性和人格的形成。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而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無任何個性特色。」

在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階段,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從國家到地方都形成了較為完備和規範化的制度體系。但是,這種外控式的路徑主要是將教師置於同一制度框架內,專註於實現教師職責的工具性。這種方式在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素質、專業態度的同時,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師個性的存在,造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同質化趨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教師專業發展的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需要將發展的驅動力由外控式轉向內驅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主體主動性,實現教師個體的自我完善與自主發展。

個性作為個體發展根源的「機靈點」,是人自身主體性發揮的基礎和出發點。而那些脫離鮮活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個體獨特性這一客觀存在。因此,關注教師個性成為培育教師個體專業發展內生力的基點。要想實現個性的充盈,教師個體要在理念上實現自我專業發展意識的覺醒。

作為一種社會職業,教師受特定社會要求的限定,履行特定的社會職責。但與此同時,教師作為獨立的生命個體,具有生命體所具有的獨特性、唯一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師是外在社會職業價值與個體生命價值的有機統一。而生命體的屬性是教師的首要屬性,即教師首先是人。這就內在地規定了在專業發展過程中,教師要摒棄作為「教書匠」的工具價值傾向,喚醒生命主體意識,凸顯自身能力、需求、教學風格的個性特質,從而形成具有個性化的生存方式和教學風格,完成個體生命的成長與發展。

在這種生命價值的歷練與提升中,教師獲得自身專業發展的自主權,個人的尊嚴、認知和情感獲得了釋放和尊重。教師可以依據自我的能力和需要對教育教學賦予個性化的理解和實踐,從而使得教師專業發展充溢著靈動的思想,彰顯著個體化魅力。

校本研訓

內生力培育的實踐場域

校本研訓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基本路徑,是基於學校真實教育教學情境的研究和培訓。教師通過學校情境的在場,思考、探索和解決實踐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經過自我反思形成「實踐的智慧」,形成教師成長和發展的內生力,從而推動教師個體的專業化發展。這種源自學校實踐的研訓方式,立足於學校教學的情境性和不確定性,對教師個體專業的發展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實踐框架。

在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階段,校本研訓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教師作為校本課程的研發者和創造者,開啟了從「教書匠」到研究者的角色轉變。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階段,內涵發展的方式要求學校要找到適合於自身發展的標準和模式,以自身優勢為依託,實現特色學校的創建。

教師作為學校的中堅力量,其專業發展與學校特色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對於教師個體而言,自我個性的發展,專業發展意識的覺醒和主動性的發揮,都是以學校特色為既定目標。可以說,學校特色引領著教師的個性發展,而教師的個性發展又促進了學校的特色建設。

校本研訓作為學校特色的集中體現,激發了內蘊於教師自身的獨特性,激發了教師的主動性,實現了教師的自我創生和自我超越,也為學校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師資源。因此,蘊涵學校特色的校本研訓就成為教師個體自主發展內生力培育的主要實踐場域。

校本課程作為激發教師自我專業發展意識、開發教師創造潛能的重要媒介,是教師主體性張揚的集中體現。以校本課程為核心所開展的各種研訓活動,也是教師個性與學校特色磨合、統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個體以學校特色為指引,在課程開發、研製和教學等諸多環節中,將自己的信念、價值和經驗融入其中,在體驗具體教育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架構起個體的風格、特徵,形成屬於教師個體的個性化知識。與此同時,針對教學實踐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教師個體不斷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從而形成具有個性化的實踐智慧,推動個體的專業化發展。

以校本研訓為實踐場域,教師個體與個體之間形成了專業發展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每位教師都主動參與,深度交流,以學校特色為專業化發展的共同目標,充分發揮自身個性特徵,有效地推動著教師的個體專業化進程。

人本化管理

內生力培育的制度保障

當前,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作為主管單位,將教師專業發展置於統一的行政管理框架之中。如果教師作為生命主體的個性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主動性無法實現充分的發揮,那麼教師個體專業就難以得到更為深入的發展。

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過程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多關注的是主體主動性的發揮,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參與式發展。這種發展方式內在地規定了,對教師個體專業發展要實行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從而為教師個性充分發揮提供製度保障。究其本質,人本化的管理方式就是要把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和旨歸,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人格和個性特徵,發揮教師發展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可以說,以人為本的管理體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賦權」制度保障。這種管理制度為教師主動性的發揮提供了一個更為寬鬆的發展空間,教師的生命價值得以尊重,個性得以彰顯,創造性得以實現。

教師自我專業特色的個性化發展不僅是自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也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因此,教師、學校和管理部門都應共同努力,實現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從而有效推動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作者:史利平,單位: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20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個人的十八盤
選擇早教,可不是「花錢買時間」
父母做得越少 孩子做得越多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思源實驗學校智慧教育召開助力科技與教育發展
數據化教研驅動英語教育行業發展
特殊教育學校中職業教育該如何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要「防衰緩老」
探秘英國教育的遊戲產業發展
謀劃好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大文章
黨的領導 引領教育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的上海範例
國際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態勢 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教育優先發展需要教師優先發展
浙江構成智慧教育好生態 為信息化教育發展按下「快進鍵」
毛金明:深度挖掘人工智慧新技術 引領教育科技創新發展
引領教育行業的創新和發展,推動中國教育的進步,成為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高位引領求發展 練就本領上台階-記哈爾濱市醫藥工程學校教師參加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技能培訓
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生態城文創產業培育新動能
淺談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對教育產業的影響
設計師的頭銜與職業發展
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創新發展培訓課程速遞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佛教視角
打破汽車營銷類專業教育的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