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類為何要發明「空調」?曾經還指責它是罪惡的象徵

人類為何要發明「空調」?曾經還指責它是罪惡的象徵

直至20世紀,只有富裕或垂死的人才可能親眼目睹到室內製冷。相比之下,冬天的室內生火取暖就顯得理所當然。在當時的人看來,夏天的熱並不是人類可以改變的自然力量,通過機器來控制天氣的想法一度被認為是有罪的。即便在上世紀初期,美國國會也避免在國會大廈使用人造冷氣空氣,怕選民攻擊他們說這些人高高在上,不會像其他人一樣流汗。

空調的普及不僅需要工業創新。更需要消除人們的陳腐觀念。但是,在空調對大氣危害的宣傳下,似乎空調成了人類對地球作惡的根源。

儘管有不道德的陰影,空調技術卻在不斷突破。空調起源於醫生治癒病人的迫切願望。 1851年,一名名叫約翰·戈里(John Gorrie)的佛羅里達州醫生申請到了第一台製冰機專利。根據《冷卻:空調如何改變一切》一書作者薩爾瓦托·巴西勒(Salvatore Basile)所說,戈里最初的想法並非發明這樣一種製冷設備,他只是像利用冷氣降低瘧疾患者的高燒。為此,他設計了一種可以吸入空氣並壓縮,然後通過管道輸送的機器,從而使空氣在膨脹時達到冷卻的效果。

起初在戈里的辦公室之外,人們並沒有發現這種機器的用途。直至機器管道意外凍結並開始結冰,人們發覺可以用這種機器來製冰。不過,這個用途被《紐約環球報》大大諷刺了一番,認為它褻瀆神靈:「戈里博士完全是一個民間科學家,認為他可以用他的機器製造出冰,像全能的上帝一樣。

事實上,使用自然界的冰塊來做冷飲或降低房間溫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17世紀,發明家科尼利厄斯·德雷貝爾(Cornelius Drebbel)在夏天使用了地下儲存的雪來踐行他所謂的「將夏天變成冬天」理論。在所著的《絕對零度》和《征服寒冷》中,湯姆·沙特曼(Tom Shachtman)推測,德雷貝爾將雪與水,鹽和硝酸鉀混合,形成冰晶並用於冷卻室內。詹姆斯國王還邀請德雷貝爾來展示他的創新方法,據說機器的製冷效果是如此之好,甚至讓國王跑出了房間。

兩個世紀之後,冰塊還用於保存美國總統加菲爾德(James A. Garfield)的軀體。1881年7月2日,查爾斯·戈特(Charles Guiteau)使用他的左輪手槍連開兩槍,子彈悉數打入加菲爾德後背。總統在炎炎夏日中慢慢離去,這種情況促使當時的海軍工程師利用冰塊來給這位大人物降溫。

天文學家西蒙·紐科斯(Simon Newcomb)負責加菲爾德病房的冷卻。紐科斯將一個發動機與管道相連,使發動機的風扇吹過巨大的冰桶。在書面報道中,紐科克解釋說,他的裝置可以裝載大約6噸的冰塊,空氣吹過冰塊再循環。「該裝置將房間的溫度從華氏95度降低到75度,而每小時消耗數百磅的冰塊。

紐科斯的新機器慢慢吸引了公眾,人們對於冷卻空氣的不信任感開始減弱。各類發明家開始開發怪異裝置來對抗夏季炎熱。有人相信他可以把熱氣球用過軟管連接到消防栓,並製造一場人造暴風雨。另一個人提出了在塔頂設置二氧化碳炸彈,炸彈的爆炸會冷卻空氣,影響到鄰近地區。其中一些奇異設計還贏得了專利,但在實踐中很少被證明能夠起到作用。

加菲爾德總統去世二十年後,威利斯·卡里爾(Willis Carrier)創造了「空調」這個術語。在1902年7月,他設計的「空氣處理設備」首先安裝在薩克特威廉姆斯出版社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大街的建築中。該設備將空氣吸入含有冷卻劑的管子中,其目的是為了減少空氣濕度而並不是降低空氣溫度,因為空氣中多餘的水份往往會使出版社的文件損毀。

1899年,阿爾弗雷德·沃爾夫(Alfred R. Wolff)先於卡里爾在紐約市康奈爾醫學院的解剖室安裝了冷氣裝置。後來,同一年卡里爾在布魯克林安裝了他的第一台機器,沃爾夫把機器裝進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為工作人員帶來了舒適的辦公環境。

自此技術開始不斷傳播。1929年,北極 (Frigidaire)出售了第一台家用「房間冷卻器」。隨後,斯瓦茲(H.H. Schultz)和謝曼(J.Q. Sherman)發布了第一台架在窗台上的空調,但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第一台窗機是1932年上市的Thorne室內空調,它看起來就像一輛穿過窗戶的舊車。在《冷卻的舒適:美國人的空調羅曼史》一書中,作者瑪莎·阿克曼(Marsha Ackermann)講述了在採訪中,卡里爾闡述了自己的願景。他想像了一個這樣的世界:「普通商人會在有空調的房間里睡覺,起床時精神飽滿。他將乘坐配置有空調的汽車前往空調辦公室。」

在1939年世界博覽會上,空調第一次在重大會議上公開亮相。卡里爾主辦了一次主題為「明日博覽會「的展示廳,有65,000名觀眾首次體驗到了空調的好處,極大增加了消費者的興趣。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隨著空調體積的縮小,相關廣告也將宣傳重點從職場男士轉移到家庭主婦身上。在一些空調早期的廣告中,空調安裝在窗戶中,家庭成員自豪欣賞著他們的機器,此時的空調就像一艘已經降落在客廳的飛船。

巴西萊指出,意見不起眼的小事反而提升了空調的受歡迎程度:1959年,美國氣象局制定了「不適指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酷熱指數,將包含溫度和濕度。如同巴西萊在他的書中所說,不適指數給空調的銷售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推動作用,讓「人們記住冷氣」的好處。普通人會通過這個指數來了解天氣的悶熱程度。如果他們能負擔得起,那麼就會買一台空調緩解不適感。

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每年都銷售出數百萬台空調。無論城市還是郊區,窗戶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空調設備。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的住宅能源消費調查顯示,截至2011年,美國有87%的家庭擁有空調或中央空調。相比之下,巴西為11%,印度為2%。

雖然最初公眾對空調的排斥或許影響了空調技術的發展,但事實證明,空調的普及的確對大氣有害。

1989年《蒙特利爾議定書》生效,旨在減少向大氣中排放的氯氟烴或氟氯化碳。而老式空調普遍使用了這種製冷劑。

儘管為了避免對大氣臭氧層造成明顯破壞,空調製冷劑已經從氟改用了氯,但是空調仍然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據美國能源部住宅和商業建築部門的代理事務副主任丹尼爾·莫里森(Daniel Morrison)透露,僅2015年,空調用電量就超過5000億千瓦時。這幾乎是建築物用電總量的20%,每年全美空調消耗的電費高達600億美元。空調也是夏季峰值電力需求的主要組成,由此可能帶來夏季停電。

在人們如今使用的所有設備中,空調並沒有經歷諸如電視機或電話機這樣的設計變化。但是,有些公司試圖從外觀和效率方面革新空調的未來,使空調更加個人化。譬如CoolWare開發了一種空調領圈,環繞在用戶頸部,通過小型風扇提供水冷空氣。而Wristify則開發了一種與手鏈相似的產品,同樣Kuchofuku製造出一個類似理念的空調式襯衫。

此外,一家位於塞普勒斯公司Evapolar聲稱發明出「世界上第一款個人空氣冷卻器」。該產品是一個小型立方體,帶有一個水箱和一個風扇,可以生成涼爽的清潔空氣。 Evapolar的理念是打造單身人士用於工作或睡眠空間的「微氣候」,從而避免通過冷卻整個房間或建築物而浪費能量。「就像我們的手機變得個性化一樣,我們相信空調設備也應該變得個性化,」Evapolar發言人Ksenia Shults如是指出。

目前,許多中國和歐美的國家也在市場上推出小型個性化空氣凈化器。當然,所有這些產品都是小眾化,但是陌生的東西也能夠成為主流,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即使在今天,有關空調仍然存在不少爭議。 由於其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一些倡導者呼籲不要使用這些空調。其他人指責空調使得職場女性在工作內外不得不頻繁更換著裝。空調已經成為人類智慧和虛弱的象徵,降低了人體對大自然的適應性,使得我們沒有了機器的幫助,就無法承受天然的高溫。

空調不僅僅是家電,更是一種警示。人類發明這種設備的初衷只是為了避免幾個人的死亡,但最終卻在調節室內氣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每一個夏天,在窗外、在屋後、在辦公樓頂部,無處不傳來空調運行的嗡嗡聲。這種機器運轉的聲音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著人類,聰明才智也許會付出代價。 也許我們的前輩看到冷卻空氣的危險並不是完全錯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人班 的精彩文章:

辛苦減肥卻不瘦,可能不怪你,而是卡路里有問題
本來,涼山「格鬥孤兒」的未來,可以像他一樣好
最怕你跟風成習慣,根本不知道「我們是誰」
父母這些神邏輯,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TAG:牛人班 |

您可能感興趣

朱元璋發明一種刑法,場面不血腥,但是沒有人願意經歷
韓信為何被稱為「兵仙」?他發明的一種戰術,竟沒有一個人能複製
你的命是空調給的,空調又是誰發明的?
空調的發明是不是違背了自然法則?網友:窮人違反不了因為沒錢
兵器是誰發明的?他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蔡倫發明紙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確實讓人不齒
指南針是怎樣被發明的?
灰原哀如果發明出了解藥,組織也沒了,那麼她會不會被判刑?
這種發明如此了得,為何在狙擊手中卻發揮不出優點?原因很簡單
是誰發明「Α」字母體?
愛情也是一種發明,需要不斷改良
古人為何扎小人來詛咒別人,這種方法是誰發明的?
火藥是如何被發明的?
明朝發明了一種比砍頭更侮辱人的刑罰,犯人想自殺都難
象棋發明時還沒有火藥,為什麼有「炮」?
明代錦衣衛發明的「彈琵琶」,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酷刑?這裡告訴你答案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歷史課本刪除?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發明發明真偉大,要先有夢想才能實現它
這些遭人嫌棄的發明究竟是怎麼想出來的,真是白送都沒人要
發明「糖丸」的人走了,我國維持無脊灰狀態還有哪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