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佛教徒可跟異教徒通婚嗎?
「異教」Heathenism原是猶太人及基督教給異民族的鄙夷之稱,佛教中稱「外道」,不作鄙夷想。
佛教不像那些民族化或家族化的宗教,佛教沒有這種種族歧視或宗教歧視。宗教信仰雖與家庭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婚姻又是組成家庭的基礎,但對一個佛教徒而言,並不要求改變了對方的宗教信仰然後再行結婚。但是,一個正信而有修養的佛教徒,必定能在婚後的夫婦生活中,促成對方來改信佛教。
這在佛教的經典中,是有根據的。曾有一個佛教徒的妹妹,嫁給了外道信徒室利笈多,那個外道信徒最初極端地反佛乃至害佛,最後皈依了佛教(根本目得伽卷七卷八)。另有佛的信女須摩提,也嫁給了外道的信徒,感化了外道的信徒。
因此,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在四攝法的「同事」的原則之下,不但不要求配偶首先放棄原有的宗教信仰,甚至可以先去投合對方的宗教信仰,結婚之後再來潛移默化,轉變對方的宗教信仰。這就是先使自己同於他,再使他來同於己。
當然,婚姻是終身的大事,是家庭幸福的基礎,一個初機信佛的佛教徒,不必利用婚姻作為傳教的手段而致造成不幸的後果。所以,婚姻的主要條件,不應該是宗教的信仰,而是彼此之間的情投意合。
因此,如果沒有把握感化對方,最好選擇同一信仰的配偶,如理組成佛化的家庭,否則,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導致婚姻的悲劇,那是很不幸的。
再說,組成佛教化的家庭,雖是佛教徒的應有責任,萬一由於配偶的信仰不同而堅持他的不同信仰,一時之間又無法改變他的信仰,那麼,宗教的容忍,應該能使互相尊重各自的信仰。正信固比迷信好,有信仰也比沒有信仰好。在如此的情形下,應當信仰是信仰,夫妻是夫妻;教堂(寺院)是教堂(寺院),家庭是家庭。因為,佛教本來不是家族化的宗教,而是自由化的宗教。佛陀不障礙他人信仰外道,佛陀不反對他人供養外道,乃至要對弟子說:「汝當隨力供養於彼。」
點擊展開全文
※【人間系列】共修共學
※只講報恩,不講報怨
※佛教的廣結善緣怎麼講?
TAG:佛心慧語平台 |
※聖嚴法師:常拜菩薩,算是佛教徒嗎?
※仁清法師:佛教徒為什麼要去寺院?
※佛教徒可以離婚嗎?
※您是正信的佛教徒嗎?聽聽聖嚴法師怎麼說
※佛教徒禁看異教的書籍嗎?
※了幻法師:佛教徒不可使用「性保健品」
※佛教徒可以追求財富嗎?
※仁清法師:佛教徒都是遵循佛的教育而修學
※聖嚴法師:佛教徒禮拜佛像是不是偶像崇拜?
※佛教徒提倡算命嗎?
※師傅教徒弟兵法,故意留一手,徒弟便對皇帝說:我師傅想造反
※林語堂的信仰掙扎:基督徒還是異教徒?
※佛教徒可以拜土地公嗎?
※佛教徒如何孝順父母
※佛教徒如何規劃生涯?
※佛教徒為什麼要吃素?
※師傅教徒弟兵法,卻總是留一手,徒弟對皇帝說:我師傅要造反
※你是野生佛教徒嗎?
※佛教徒如何與外道徒相處?
※聖嚴法師:佛教徒飲食有講究 這種情況下不算犯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