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拳架只要承載著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才具有含金量
拳架的含金量體現在拳理拳法,長期堅持練下去,能健身養身,還能「懂勁」。不管是陳式楊式或者其他式的太極拳,只練一種拳架,就會有效果。主要原因是拳理都一樣的。沒有拳理的拳架只能是叫「太極操」,練一輩子也不會「懂勁」!
太極拳還算不上普及,想要把太極拳作為自己的保健運動項目的人也還不算少。有不少人在問,太極拳練什麼架子好?陳式的?楊式的?進一步問:是新架子好?還是老架子好?(這些問題也是在網上常看到的)見到這種現象我十分高興。因為有人在用認真的態度對待太極拳,認真的人不願意隨便從眾,而是要選擇,要問「為什麼?」「根據什麼?」。這種認真的態度是值得的,因為太極拳確實是一種有創新精神的體育模式,它飽涵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智慧,(在我看來甚至還有啟迪智慧、普及哲學思想和對現代科學靈感的啟示)是一種發人深省的新型的體育形式。也許它標示了人類體育運動擺脫簡單地模仿動物的階段,來一個飛躍,讓體育、讓太極拳為知識化智能化社會的人類服務。寫字樓里的人太需要體育運動了!又有多少「游泳池」「高爾夫」球場能容納我們這些成千萬的「指尖」一族呢?那些貴族莊園里的設施,是我們這樣的大國能玩兒的東西嗎?或者滿足於成為為幾個「球星」瘋狂吶喊的球迷?!太極拳可能是最佳的選擇,每個人都是親自上場的「一線隊員」,太極拳將忠實地隨時隨地陪伴你,並讓你成為真正的參與者。太極拳既然這樣好,就讓我們認真學,學好它,那樣你有可能親身領略這個智體結合、文武兼備的運動。應該指出,這個選擇是積極的,理由還有很多,容後擇機細談吧。
說到架子,當然陳式太極拳在先,先有陳長興、王宗岳、陳鑫諸位前輩的開創、發揮,後有陳發科等諸先生的推展和發揚。「纏繞諸靠我皆依」明示了陳式太極拳鮮明的武術技擊特色和風格,它的速度明快,講究纏絲勁、爆發力,是獨具一格的,適合年輕人的口胃,也受到不少外國朋友的歡迎。人們推崇先行者,對它的選擇是順理成章的。前輩在陳式太極拳中奠定了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群眾性的太極拳運動使得陳家溝村自然地成了中國太極拳的發祥地。
楊式太極拳發源於陳家溝,是楊露蟬先生繼承陳家的傳授,遵循太極拳原理的再開發。有人喜歡追求古老、原始,以為陳式太極拳更體現太極正宗。其實,中國武術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是既重視繼承又富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在如此遼闊的疆土上,幾千年綿長的時間跨度里,在為生存發展的奮鬥歷程中,中國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其中武術文化是很突出的。甚至可以說武術文化應生存鬥爭的需要是先行的,與其它相比是早熟的。地域的遼闊種族的雜沓又使它的形式豐富多彩,也許在武術方面中國人有特別的天賦,所以從南到北產生了眾多的武術派別,經過時間的磨礪,各種不同的武術又多自成體系,結構嚴謹內涵精深,且多經過實戰的考驗。
歷史發展到明代,中國的武術大大小小的門派不下數百種。至此,儘管中國武術的發展如此成熟,門類齊全又多采多姿,但並沒有停止它發展的腳步,而是在繼續創新,浸透著哲理的太極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楊露蟬自陳家學成後,身懷絕技在江湖上行走,武藝精湛頗受尊重,有「楊無敵」之美譽。此後不久,基於他對太極拳理拳法的深刻理解和社會上的需求,創編了自成體系的「楊式太極拳」並傳授其子,其子再傳,又有「吳式太極拳」的發展。此後太極拳呈現蓬勃發展,百花齊放的態勢,各有特色的各家太極拳紛紛問世。
楊式太極拳的問世,由於它的結構和風格適應了社會的需求,擴大了社會受益面,不但身體強壯的青少年學,年老體弱的人也能適應,一時間太極拳成了群眾性的體育運動,受到眾多群眾的歡迎。在太極拳愛好者中曾經有這樣的說法,認為楊式太極拳是為了適應城市學界、商界和宮廷人士身體狀況,創編楊式太極拳,是強化了養生健身功能,而削弱了交手技擊能力。
根據我的了解和體會,楊式太極拳問世,是太極拳的發展和提高。經過楊露蟬對陳式太極拳的消化吸收,繼承和保留了拳理拳法精華。同時還創造性地改變了拳式動作和風格,使之變得更加深沉含蓄開展大方,展現出「神舒體靜」,厚重沉實又輕靈圓活,「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的獨特風格。太極拳在風格上的這種變化,並沒有削弱太極拳的武術技擊功能,反而強化了內氣、內勁的積累,使愛好太極拳的人更多了,擴大了太極拳作為一種康復體育運動的社會受益面,太極拳成了在全球範圍內最為普及的群眾體育運動。
太極拳的武術技擊功能,絕非僅僅表現在劇烈彈抖和振腳發力上。相反,它強調在交手中,做到「沾、粘、連、隨」、「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不丟不頂」、「引進落空」等,不即不離只待最佳時機的到來,一舉中的。太極拳對鍛煉者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對人的體力、筋肉、骨骼關節的作用自不待說,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和提高敏銳的反應能力意義特別重大,這個特點擴大了它的社會適應範圍,無論對智力或體力勞動人群都適宜,是其他體育運動望塵莫及的。
楊式太極拳造就出來的出色技擊家代不乏人,楊氏父子盡人皆知自不待言,其後有如付鍾文、崔義士等,在現代的武術家中郝家俊先生是一位重要人物,由於他的天賦再加得益於一代老武術家如:楊澄甫、孫錄堂、李景林諸先生的指點,他在太極拳理論和實戰上都達到了很高的造詣。我對太極拳的興趣,和一知半解的太極拳理知識,多得益於先生的耐心指教。
說到新架子、老架子,我以為新老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這個架子的太極拳「含金量」有多少。也就是說這個架子所能承載的拳理拳法有多少,一般說老架子是老一輩武術家留給後人的,為傳承前輩得之不易的寶貴武術遺產,除了心傳口授的要訣以外,又留下有形的「圖紙」,體現了他們的良苦用心----。新編架子也有好的,它必然是保留傳統架子的精華而刪減部分重複式,在不傷及理法原則的情況下,為節省鍛煉時間適應現代快節奏社會生活而為之。反之,如果只為好看提高難度,為增加得分而向現代體操靠攏的傾向就不可取了。
一個好的「架子」應該包含有太極拳的拳理和拳法。我上面說的「圖紙」是個比喻,一個好架子就好比是,一個丟失了數據的建築結構圖紙。一份正確的圖,儘管沒有標出數據,但它已經用圖,反映了建築的力學結構原理。按圖施工建築是可靠的。太極拳的架子也同理,按正確的架子練,因為它是根據拳理拳法編成的,反覆練習就會很自然地顯現出它的理法來,用法也會比較容易明白。當然老師的指導、示範是重要的不容質疑。
應該指出「架子」是有很多內容可談,也有不少認識問題。如有這樣的看法:認為架子沒有用,要把功夫下在「站樁」上,練習「發力」,專練推手「找勁兒」出功夫快。把太極拳的架子等同於「花架子」看待。持如此看法的人,可否稱之為「唯打論者」,一切服從於「打」,並且常常喜歡誇大自己的主觀能量。
學架子,絕不是把它比畫出來就行了,會從頭到尾打出一套太極拳架子,可以進行身體鍛煉。但如果沒有掌握太極拳的拳理拳法,你打的就不一定是太極拳,或許叫「太極操」更為合適。民間稱練武術講究「手眼身法步」,太極拳的講究更多。太極拳一系列的拳理拳法要求都貫穿在架子里,通過練架子才能把太極拳的功夫練到身上。
太極拳從來注重「走架子」,因為架子裡面承載了太多太極拳的特質。它就象一本教程,它將一步一步地教你認識太極拳法,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改善體質,逐步提高功力。不同的太極拳有不同的拳架子,所以你要選擇,學習什麼架子好。架子是形式,也可以說是風格,學習一種架子的風格,要靠老師傳授,要去模仿老師的直觀動作。所以和別的學科不同,買一本書來學習太極拳不行,這是許多人都有過的經驗。
在太極拳的書籍中都畫有拳式圖,指出這是陳式、那是楊式,書上畫的都是定式。其實這些定式不能顯示太極拳的內涵,太極拳的奧妙深藏於兩式之間的過渡式之中。就是這個難以圖示的動態過渡式,才是太極拳的真身。打拳時要正確地體現這些動態的過渡動作,我們的身體內部要做出相應的變化,我們所說的拳理、拳法都在這裡。這些變化不定的理、法要領,全靠老師的身傳和口授,模仿老師的示範動作是不可逾越的一步,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因此選擇老師比選擇架子還重要。
練架子好有一比,就象不斷改進我們電腦所需要的硬體和軟體,硬體可以提高效率,軟體則是處理具體問題的能力,兩者總是一起推進的。太極拳堅持「體用兼全」的原則,就是要使我們的身體素質不斷提高,同時增強處理外來打擊的能力。所以不能片面強調「體」或「用」,太極拳的體與用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體是「有用」的體,「用」是有「體」作保證的「用」,不可顧此失彼,這就是太極拳的「體用兼全」的原則。
實際上架子里已經有「用」揉在裡邊了,只是在開始階段老師沒有側重講「用」,側重的是讓你先掌握架子,過去有的老師說這叫「畫道兒」,學會「畫道兒」,待比較熟練以後,老師要不斷給你糾正架子。這時就會慢慢告訴你,為什麼這樣打,它的用意是什麼。這就是「拳經」上說的「由招熟而漸悟懂勁」。這時學拳進入到「懂勁」階段,「手眼身法步」和太極拳的拳理拳法都要在這個階段講。
「拳經」接著指出「懂勁後愈練愈精」,這時,也只有這時,才可以說你會打太極拳了,你打的是太極拳。但是,就是在這時你一定會感覺,每一次練的都不滿意,總想再練一次,再練一次。在下一次的走架中能夠把握好「勁」的轉換,不要讓它輕易「滑」過去。這時你會發現自己對太極拳「上癮了!」,別人會告訴你「你的功夫長了!」。太極拳就是這樣「引人入勝」,一步步地引你走上健康之路。身體感覺輕靈、大腦思維敏捷,不論做什麼事都不發躇,甚至有的人會「突發奇想」,希望遇到襲擊!試試看自己能否走得開,能否「引進落空」!真是躍躍欲試,欲罷不能啊!到了真的遇到旗鼓相當的對手時,又不敢輕易出手,生怕被人家逮住!真是全神貫注「似松非松,將展未展」不敢稍有鬆懈,惟恐有失!太極拳就是這樣一種既緊張又文雅,給人以全面鍛煉的「陽春白雪」式的體育運動。那些國之棟樑,疲於案頭的精英們,何不一試乎。
明白了太極拳的體與用的關係後,可以明確地說,「練架子」是不可跨越的。甚至極端一點說,寧可不走「用」這一步,不可以不走「體」這步。有的人就只想學太極拳而不想學「推手」,他以為「推手」是另外一種東西,不屬於太極拳。並且以為那是「打架」,他不想學「打人」,那是不文明的行為,而太極拳文質彬彬很文明。練架子好!不學推手。
其實,我認為太極拳真是太文明了,就是「打人」也打得「文明」,絕對沒有西洋拳擊那樣「現代文明」的後果,真是「鼻青臉腫」不下「戰場」啊!一代拳王阿里,是多麼善良的一個美國青年啊!拳打得好,思想道德也不錯,只可惜現在已經成了那個樣子!手,抖個不停,生活不能自理,怪可憐的。
當今世界上還能找到哪一個民族能有這樣的膽量和幽默感嗎?竟敢於把哲理與「拳腳」湊合到一起,起名就叫《太極拳》!說到「爭霸賽」,那個拳擊台上如果比賽的是「太極推手」,被打出去的選手即使是飛出丈外,(落到觀眾群的頭上)也不會讓他受傷(練太極拳的,頭是不讓人打的,我們不練那種挨打的功夫,頭不讓人打,渾身上下那裡也不讓打,什麼「抗打擊」!把腦袋伸給人家打,愚不可及!當然,「落後就要挨打」,要按高標準去練太極拳,「蠅蟲不能落,一羽不能加」呀!)好看得很啊,那個「票房」一定可觀!這是我對「網校」的講稿,我們應該這樣對待太極拳的學習,我們應該這樣對待太極拳的教學。
人類發展進步到現在,都學會了使用「文明的」不傷及勞動力和資源的「精確制導」的「小型核武器」去打擊對手的「文明」程度了!為什麼在體育運動上,還要學動物的爪牙之爭呢?我們率先向世界推出《太極拳》,是義舉,是推行文明、智慧與和平。不但要教給方法,更要教思想,以期快些走出蠻荒,步入文明之域,好騰出手來做星際科學考察不更有趣些嗎?不比千方百計地找死更文明些嗎?
在太極拳的「走架子」和「推手」中的學問很多,也很有趣。知識分子學習更合適,最好是科學家或者是院士、博士後什麼的。首先是能夠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進一步或許能夠給他們以創造性的啟迪:因為他們受過系統的科學訓練,有現代化的科學知識,能否搞一個「太極機器人」,用太極拳的技擊原理「沾、粘、連、隨」、「不丟、不頂」、「陰陽相濟」(這些都是運動力學和速度的物理學概念)變成數字參數引入電腦晶元,那樣,這個機器人再加上動力,就可以上太空去走走了!誰想搞「星球大戰」嗎?我們的「太極機器人」就得和它過過招兒了,搞個太空「軍演」也不錯么。搞不好說不定「綁架」一個戰爭狂人的「尖端武器」回來研究研究。摘除引爆裝置讓它無害化,變成有用的東西,廢物利用也不錯。說太多了,走咀了!誤入了「科協」的領域,希望不被指為「侵權」,而當作「提案」採納就好了。和平的建議也有,孩子們喜歡對抗遊戲,那就造一台「太極拳散打爭霸賽」遊戲機,不要象西方那樣血腥,學點兒太極智慧不好嗎?好了,用遊戲機介紹普及太極拳知識,然後推而廣之不亦樂乎。兒童玩「太極拳遊戲機」從小就受到哲學和科學思想的訓練,是未來科學家的後備軍。
總之,書歸正傳,「站樁」「推手」再好,也不能取代「走架子」,應該是配合起來用才好吧。對太極拳的發揚光大走向世界,走向未來,走向太空我們應該充滿信心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點擊展開全文
※楊班侯《太極九訣》十三勢詳解
※太極宗師黃元秀先生談楊家太極拳!練架子外面注意動作務使均勻,內部呼吸亦要均勻,若無事然
※太極初學者必看,太極拳的入門真義秘法心得!
※怎樣練好拳?楊式太極拳的性質、作用和練法!
※談「松」是人人說練對的,但談到「緊」就有些人覺得是練錯了,其實這些人不懂真正的「松」是啥東西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