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的難言之隱(八卦史記112)
李大嘴 大嘴讀史
上一篇文章說了神秘中山國的興亡史,再多說幾句。
中山國復國之後逐漸走向強盛,這其中相國司馬賙發揮了頂樑柱一般的作用。但司馬賙死後,他的兒子司馬憙卻最終導致了中山國的滅亡。
知子莫若父,司馬賙知道自己的兒子司馬憙華而不實、好大喜功,並不喜歡他。臨終前,司馬賙對時任國君中山舋(xìn)王說,不要重用司馬憙。但是,司馬憙主動投靠了趙國,並在趙國的幫助下,迫使中山舋王任用自己為相。
司馬憙當上相國以後,排斥武官,重用文士,極力倡導「無為而治」,使得中山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大幅下降。
雖然,中山舋王以及繼任的中山姿王都試圖將權力從司馬憙手中奪走,先後兩次罷免了司馬憙的相位,但司馬憙都依靠著趙國的壓力復起,這便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司馬憙三相中山」。
司馬憙為了討好趙國,多次出賣中山國利益,並且排擠和害死了許多正直的大臣,先後暗殺了卿士爰騫,謀殺了大將軍季辛,解除了樂毅等將軍的官職。
在趙武靈王進攻中山國的時候,司馬憙和兒子司馬子期充當「帶路黨」,最終導致了中山國的滅亡。
那麼,中山國的滅亡和太史公司馬遷有什麼關係呢?
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者,相中山。」
在趙國的司馬家族就是後來司馬懿的祖先,司馬遷自己說自己是秦國的司馬家族司馬錯的後代,問題出在最後一句話「其在衛者,相中山」,衛國並沒有姓司馬的人出任中山國的相國,司馬賙和司馬憙都是魏國人。「衛」「魏」雖為同音,但兩個國家地理位置上相去甚遠,弄錯的概率不大。
幾年前,一位名叫「玉壺九千」的大神在「天涯論壇」上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司馬遷實際上是司馬賙和司馬憙的後代!而司馬遷自己承認的另一個先祖司馬靳正是司馬憙的孫子。
中山國滅亡之後,司馬憙家族輾轉來到了秦國,他的孫子司馬靳從軍,聲名鵲起,成了殺神白起的副將,最後和白起一起被處死。
司馬遷以移花接木之術巧妙地把司馬靳說成是司馬錯的孫子,把自己的前輩世系依附在司馬錯的名下,藉以炫耀自己祖宗的威望,同時也掩蓋了自己真正的直系先祖、惡名遠揚的司馬憙。
事實上,司馬相如才是司馬錯的直系後代,因為司馬錯晚年就是定居蜀郡。
在司馬遷所處的時代,世人把家族名聲看得極為重要。如果司馬遷的先祖真的是司馬賙和司馬憙,那麼,他的先祖先有背叛魏國投靠中山國之舉,此為不忠;後有賣國求榮謀殺大臣等種種惡行,此為不義。有如此不忠不義的祖宗,後代子孫怎麼能抬得起頭呢?
大嘴比較認可「玉壺九千」的推測,因為,最起碼,司馬遷不為中山國單獨立傳的疑問迎刃而解了。
可以想見,司馬遷在面對中山國史的寫作時,面臨兩難。
寫中山國史不能不寫司馬氏,司馬氏是中山國的重臣,從中山桓王復國至中山國滅亡,中山國的歷史軌跡都離不開司馬氏,這讓他很為難。該如何去寫自己的祖宗呢?往臉上貼金固然不行,如實去寫就更不行!有辱祖宗不說,對自身和家人也極為不利,弄不好就會弄個身敗名裂,禍及子孫。
難言之隱,乾脆不寫!
※太監系列:害死高句麗名將的太監
※李勣:讓李世民割須合葯的純臣(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宰相系列:寫了一百二十多封辭職信的宰相
※神秘的戰國第八雄(八卦史記111)
※秦國最丑宰相(八卦史記110)
TAG:大嘴讀史 |
※二十四史之首《史記》里10句經典名句!
※史記 2018娛樂傳
※二十顆人頭:1870年「天津教案」的歷史悲劇 | 短史記
※少年讀史記——15《漢武帝的故事》
※每天讀《史記》:高祖本紀第八(01)
※每天讀《史記》:高祖本紀第八(02)
※讀得懂的《史記》25
※二十四史之首《史記》里10句經典名句,讀史使人明智!
※讀得懂的《史記》24
※二十四史之首,司馬遷《史記》里10句經典名句!
※歷史記錄:1937年興登堡慘劇真相
※李敖的「尷尬歷史記錄「:100本書,有96本被禁
※2004-2018,權健帝國的媒體變臉史記
※五十餘萬字《史記》濃縮的10句話,讀完令人深思
※中華經典資源庫1之10史記-鴻門宴(下)
※短史記528:狂人爾朱榮,用7000短棒爆錘幾十萬叛軍
※少年讀史記(二)——9.《越王勾踐稱霸的故事》
※少年讀史記——11《劉邦早期的傳奇故事》
※《史記》中的30句千古名句,與君共賞
※少年讀史記——13《人彘的製造者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