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王心耀:藝術家不要重複古人,也不要重複自己

王心耀:藝術家不要重複古人,也不要重複自己

壹號收藏網專訪藝術家王心耀(左)現場

專訪視頻

藝術家王心耀,1958年生於武漢,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學術委員會委員,武漢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人民政府文史館書畫院院長、館員,武漢畫院特邀藝術家,江漢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兼設計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湯湖美術館館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中國風NO.10 布面丙烯油畫 60×180厘米 2015年

壹號收藏網:王老師,您好!首先請您給我們講講您的繪畫經歷是什麼樣的?在您繪畫的道路上又有哪些人對您的影響比較大?

王心耀:我是78屆讀的書,在武師分院,那個時候藝術專業比較少,湖美、湖工,加上我們學校一共三所院校,我們是文革那代留下來的學生,恢復高考以後,我們應該算是美術第一、二屆的學生。

對我影響比較大的老師,有尚揚老師,中央美院的李天強老師,他們的一些觀念和想法對我的影響非常大。讀武師分院的時候是專科,工作之後我又到湖美去進修,那個時候的老師像劉壽祥、郭正善,他們於我而言既是朋友,又是老師。

此外,我非常欣賞清華大學的劉巨德先生,我曾經請他做我們美術學院的名譽院長。他有非常好的功底,寫實能力很強,而且他畫的國畫在同類人中是有區別的。他非常有思想和境界,這個境界取決於他的文化和修養,他創造了另外一種語言,有他自己的個人風格,這個風格裡面有很強烈的美學思想和強烈的個人意識,這個老先生對我的影響特別大。

中國風NO.8 布面丙烯油畫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號收藏網:之前,您與吳冠中、靳尚誼、羅中立等人入選國家重點課題《中國現代美術師》,當時有什麼記憶深刻的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在跟藝術家同行交流的時候,又收穫了什麼?

王心耀:那次入選非常偶然,當時張曉凌先生,現在國家畫院的副院長,也是《中國美術報》的主編,他在全國做了一次很有影響的展覽叫「全國提名50家作品展」,當時包括劉大為、尚揚、許江、羅中立等一批當時就很有名的大家,我跟他們在一起,收穫非常大。作品跟這一批名家同等的時候,對我的思維、選擇方式很有意義。

做美術史這個課題的時候,我的《高原的祈禱》得了一個全國青年美展的金獎,張曉凌先生在編這本書的時候曾經說我的作品不純是對自然的描繪,更多的是從精神、文化層面去了解,他可能看中了我從文化、從哲學的角度來觀察特有的現實主義的題材,不是再現自然,更多的是反思,所以被他們選入了《中國現代美術史》這個課題。

《中國風系列》2014

壹號收藏網:2016年您在武漢美術館辦了個展,展出的是您的《中國風》系列作品,和您之前作品的風格幾乎完全不一樣,那您在創作《中國風》的時候您的創作想法是什麼?

王心耀:這些年我有機會跑到國外的博物館,我在比較中國美術史和西方美術史的時候,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的藝術家,應該有自己的語言。策展人冀少峰先生作為一個批評家,他給我做了一個梳理,我大學畢業的時候畫過一幅史詩性的題材《黃興在武昌保衛戰中》,這是現實主義的代表。我做過很多探索,比如 「85新潮」,我也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那個時候的《江蘇畫刊》在全國都是很有名的刊物,我有一張作品做了他們的封面,那幅作品也是從哲學、文化的角度切入繪畫,第一次打破了現實主義的觀念,把藝術作為一個文化的符號來進行展示,我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有思索。

中國風NO.2 布面丙烯油畫 185×185厘米 2014年 (天津香格里拉大酒店)

實際上《中國風》我也不停地在探索,畫了一段時間後我又回去畫了很長時間的中國山水,參加第三次全國美展油畫展,我入選了一幅作品實際上也是探索中西融合,把中國的意象、文化符號和西方文化進行摻和。慢慢地我就把純自然的東西轉入精神層面,這是我轉入中國風的一個起點。我覺得中國繪畫是以少勝多,更喜歡用簡筆的方式,這跟西方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18、19世紀以前西方更多是客觀的表現世界,而中國從一開始就是很主觀的表現世界。

2014年是一個契機,天津的香格里拉旗艦店的一個美國老闆讓我給他們的大廳創作一組有關中國文化符號的作品,我就把中國山水的意象和這個來結合,我覺得應該更抽象些,更單純些,我就把很多顏色都去掉了,只用黑和白來創作。畫了一組之後,我有很大的體會,我把中國的文化精神向上提,畫完之後我感觸特別深,它把我好多年的爆發點、文化積累在這一次充分的發揮出來了,我覺得我找到了我的語言,這個語言更符合我的表現氣質、更符合時代的氣息,所以當時我取得名字叫「中國風」,而不是「中國畫」,它表現的是中國文化的一種精神。

中國風NO.11 布面丙烯油畫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號收藏網:中國風系列作品是您對中國傳統水墨和西方油畫結合的一種探索,是水墨畫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您覺得中國新水墨未來的發展方嚮應該是什麼?

王心耀:這個概念還是農業社會的產物,其實藝術只是一種形式,不管是油畫也好,還是國畫,我覺得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綜合性的產物,所以我們現在都不叫畫家,而是叫藝術家。

其實對藝術的評價應該是綜合的,比如我吸收了很多中國的觀念和文化元素,但是我的肌理、造型的表達方式很多還是借用了西畫的表達方式。我覺得現在的藝術是交叉的,我個人認為現在再談「新水墨」、「舊水墨」的意義是不大的。

我覺得一個真正好的藝術家應該在繼承的同時有自己的特點,而且要影響這個時代,而且至少你在你處的時代里是先進的,是引領者,能夠影響一部分人,這個藝術家就是有意義的。否則就是嚼別人家的饃,要麼重複人家,要麼重複自己。

當然有的藝術家也很偉大,他固守一個表達方針,窮盡一生地去追求,我覺得也很了不起。但從我的個性來說,有的藝術家是在挖井,有的藝術家是在開墾,而我想做一個開墾的藝術家,因為我覺得人生有限,而智慧是無窮的,而你完全可以像孩子一樣,天真一點,爛漫一點,你覺得應該怎麼去做就怎麼去做,這樣對你的事業,對這個領域的拓展是很有意義的。

中國風NO.4 布面丙烯油畫 185×185厘米 2014年(選自《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油畫展》

壹號收藏網:您的藝術創作似乎總在放棄擅長的領域,您本來擅長人物,卻畫了《老巷記憶》,本來擅長色彩,卻嘗試了《中國風》,在您看來,一個藝術家是應該多去探索新的藝術風格,還是應該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做到極致?

王心耀:藝術和科學不同,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麼要藝術?科學講究嚴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藝術是違背這些東西的,更多的是一種趣味、一種意象,鼓勵人們去想像。

我覺得作為一個藝術家,一個不要重複古人,第二個不要重複自己,往往很多藝術家在建立自己圖像之後,一輩子就是一個符號,這個風險比較小。但是我曾經寫過一個後記,我說我很羨慕兒童,他們充滿自由的心態,比如你看一個孩子在玩滑滑梯的時候,你看的很精彩的時候他馬上放棄又去玩蹺蹺板,他不停地在改變自己。我覺得他是一個很自由的個體,往往我們做一個事情卻不太容易放棄。

從我的個性來說,我更多的喜歡自由,放縱,而且我覺得生命是有限的,創造是無限的,比如我做的這個東西已經有這個符號了,再做一段時間就是重複,技巧、樣式是有限的,只有不斷的嘗試,才會有新的領域開拓。

《中國風》我可能短時間會放棄,也有可能會堅持一段時間,我不停地在調整自己。如果我覺得還有潛力挖,我就再挖一段時間,如果礦沒有了,我就沒必要死守這個礦,我就換一個地方做事情,做有意義的事情。當然這對一個純藝術家有風險,因為一個社會的結構相對是保守的,它希望對一個人的關注是固定的,就像一個鏡頭對著一個人拍照片,如果你經常晃,別人沒辦法給你聚焦,作為藝術家,你就有風險,但我覺得藝術家就不要考慮這麼多,你覺得應該做就去做。

中國風NO.15 布面丙烯油畫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號收藏網:作為一名美術學院的老師,您在教學中更注重培養學生哪方面的品質?對現在的年輕藝術家有什麼建議?

王心耀:因為我本身是一個藝術家,又是一個教育者,面對我的學生時,我個人的體會是大學的目的應該是培養一個完整的人文思想的體系和結構,而不是把它變成一個職業學校、一門手藝、傳授技術。技術只是我們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只是學了一門手藝,那大學就是失敗的,那就是培養了一個工匠型的,那是職業學校乾的事情,大學更多的是培養思想,培養他對社會整體的看法和他專業的思維體系,這是最重要的。

我對我的學生講一定要在畫外下功夫,因為藝術的目的不是還原對象,更多的是創造,而人文的和其它知識結構才能激發你對藝術的創造力和你對藝術認識的能力,你才會走的更遠,否則你就是一個很庸的匠人。

藝術家和手藝人的概念是不一樣的,要有自己的個性,要有自己的創造,這樣才能給人類留下有意義的東西。但是我們現在很多的培養方式實際上是在培養次品,培養一個模式,培養一個手藝人,所以他的審美意識很庸俗,這是教育的失敗。

中國風NO.7 布面丙烯油畫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號收藏網:您除了擔任江漢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之外,還身兼湯湖美術館館長的職務,在美術館的運營管理中,您有哪些心得體會?

王心耀:作為一個大學老師來接受美術館,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新課題,但還是跟我們有關聯,因為大學裡也有美術館。但是學校里的美術館只是針對師生,是為了教學,為了創作。湯湖美術館是個公共美術館,首先我要考慮我的對象是誰,是為大眾,為大眾也不是迎合大眾,而是引導大眾。

我覺得一個專業的美術館它首先要具備對文化的引領性。首先是要像同行學習,第二個要考慮我們的優勢在哪裡。我們這個團隊很重視學術講座、公共教育,另外我們在選擇藝術家、選擇主題的時候我們會考慮我們要做什麼,我們要傳達什麼。前幾年我們做了很多普及性的工作,比如把我們湖北的藝術大師逐步往上推,慢慢地也轉向年輕人,這當中穿插了很多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想法,就是告訴觀眾藝術是多樣的,藝術有很大的寬容度,讓他們在欣賞展覽的同時,也學會了寬容,學會了想像,學會了創造。

我們要引導他們做這個事情,慢慢地培養一個高素質的人群,為國家也好,為民族也好,我覺得這是一個美術館特有的使命,而不是只按著我們幾個藝術家的想法去做。辦大學、辦美術館最重要的是培養一種寬容,受了教育之後,你就不會站在一個很狹隘的角度。

壹號收藏網記者和藝術家王心耀(中)合影

壹號收藏網:相信湯湖美術館在王院長的帶領下會越辦越好。

王心耀:謝謝,我也希望你們壹號收藏網辦的越來越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號收藏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全普洱茶知識,值得收藏!
世界各國標誌性建築,你知道幾個?
台北故宮用45幅書畫告訴你,什麼才是「國寶」!
他沒有文憑,卻被譽為三百年一遇的大師;他不是書家,字卻美得讓人心碎!

TAG:壹號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心,不要被藝術家騙倒你
富可敵國的大師「趙無極」一個不需要你看懂的藝術家
趙無極:一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自檢
災難藝術家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夠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陳丹青:不要臉,怎麼好意思說我是藝術家?
自命不凡,我們都是庸才,偽藝術家們精神坍塌的過程是怎樣的?
鞏俐稱自己不是娛樂圈的人,暗示自己是藝術家?
《災難藝術家》:我們不是非要千古留名,我們只想不枉此生!
你不懂我,這不是我的錯 精神分裂的素人藝術家們
這個時代並不需要太多的流量明星,而是需要他這樣純粹的藝術家
動不動就要說要做藝術家,可是老戲骨們曾經吃的苦,他們真的知道嗎
不需要藝術家,我家都是藝術家
大自然是名副其實藝術家;哪怕複雜劇場殿堂也不在話下,只要它想
你不懂我,這不是我的錯——那些精神分裂的藝術家們
你可能還沒意識到,我們都是藝術家
大自然的編織」藝術家「蜘蛛,人類對它們的創意高超技能自嘆不如
面對家庭與體制的雙重夾擊,素人藝術家可能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嗎?
不要輕易愛上藝術家
藝術家活得長很重要
不會編程的藝術家不是好手藝人,他們竟然讓藝術品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