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不健康飲食是導致痛風的主要原因,中藥方可治療

不健康飲食是導致痛風的主要原因,中藥方可治療

痛風是指人體內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了紊亂,痛風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除了從日常生活飲食習慣調理之外,還應該注重積極治療。

發生痛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遺傳因素: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症家族史。

2、不健康的飲食:攝取的高嘌呤食物過多,超過了機體代謝能力或者高脂飲食,減少尿酸的排出(嚴格意義上而言,高嘌呤飲食或高脂飲食不是痛風的根本原因,只是誘因,痛風的本質還是尿酸的代謝障礙);還有飲酒,尤其是啤酒等容易導致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障礙,局部關節尤其是拇指等肢端大關節一旦有尿酸沉積和結晶析出形成痛風石,患者發作時疼痛明顯,苦不堪言。

3、感染、創傷和手術:各種應激均可能導致尿酸水平的波動從而誘發痛風。

得了痛風后應該怎麼護理

1、痛風患者在恢復期應加強功能鍛煉,控制誘發因素。所有的活動均應避免受損關節過度使用和緊張,同時防止精神刺激、過度疲勞、寒冷潮濕、關節局部損傷等誘發因素,以防加重病情。

2、得了痛風在急性發作期應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卧床休息可減少體力消耗,保護關節功能,避免關節損傷。

3、條件乾燥,通風防潮濕,避寒冷,避免過度疲勞,多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

4、應堅持低嘌呤(或無嘌呤)飲食,低熱量、低脂肪、低鹽控制及高水分供給四低一高膳食原則。多飲水,增加尿酸的排泄,每日最好飲水2000ml以上。

5、杜絕含有酒精類飲料的攝入,飲酒是誘發痛風的重要因素,故必須杜絕飲酒。含有酒精類飲料主要有白酒、啤酒、葡萄酒、干紅、黃酒、酒糟等。

痛風中藥偏方

組成 黃柏15克,蒼朮12克,威靈仙12克,獨活15克,土茯苓20克,絡石藤15克,山慈菇6克,丹參15克,薏苡仁30克,車前子(包)20克,川牛膝15克。

功能 清利濕熱、活血止痛。

主治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方解 黃柏為方中主葯,取其苦以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長於清下焦濕熱。以蒼朮,辛散苦燥,長於健脾燥濕,與黃柏相伍,清熱燥濕,標本兼顧;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藥理研究表明有顯著鎮痛、抗炎作用;獨活祛風勝濕、善搜少陰之邪。上三味為臣。土茯苓解毒除濕、通利關節,《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絡石藤善祛風通絡,涼血消腫,所含黃酮苷抗痛風,對尿酸合成酶黃嘌呤氧化酶有顯著抑制作用;山慈菇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現代藥理研宄山慈菇有抗痛風、抗炎、抗腫瘤及抑制疤痕增殖、防止粘連形成等作用;薏苡仁能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濃,有抑制肌肉收縮、鎮靜、鎮痛、降溫解熱等作用;車前子功效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有顯著的利尿、排石作用:丹參功效活血通經、清心除煩,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引諸葯下行。諸葯合用共達清熱利濕、活血止痛之功用。

臨床運用 本方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所表現的關節紅、腫、熱、痛以及功能障礙,療效頗佳。在服藥期間,結合針刺、刺絡拔罐、中藥外敷等治療能增加療效。並應鼓勵患者多飲水,以促進尿酸的排泄,並且避免進食高嘌呤類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豆製品、啤酒等,(選擇低嘌呤、低脂肪類食物為主,適當控制進食量,使尿酸在體內維持正常水平,防止複發;在發病期間建議患者休息,平時注意調節飲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兒童及孕婦禁服。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之家 的精彩文章:

發展到糖尿病要三個階段,糖耐量異常位居第二
這三種食物你常常見到,卻不知道吃對了防癌
喝隔夜茶,用冰箱、微波爐到底致癌嗎?一直都是錯的
三件事少做,四件事多做,防治高血壓不是問題
高血糖不控制可轉變為糖尿病,應避其害

TAG:康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腹部疼痛是什麼原因 及時治療還你健康
右背部酸痛的原因很多 及時治療恢復健康
眉頭長痘的原因 要注意健康飲食
肝區醫生:肝癌最主要原因不是酗酒熬夜,而是它
消化不良的癥狀、原因與治療方法?
飲食習慣中的這個矛盾,是病從口入的主要原因,是飲食營養的根本
恐龍快速繁衍及新物種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它們滅絕的主要原因
狗狗咳嗽的常見原因及治療方法
胃不好的原因,與養胃方法
不寧腿綜合症的原因及治療安腿息痛湯
李藥師:抗生素對感冒無效,一輸液就很快緩解癥狀的主要原因
腎病醫生:腎囊腫不一定需要治療,原因你可能並不知道
急性腸胃炎的原因 急性腸胃炎的飲食原則
右邊偏頭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小動作就能緩解痛苦
肝癌腹水的原因及治療!
慢性濕疹原因,了解原因才好治療
長痘的主要原因 預防大於治療
慢性腎功能不全導致貧血的原因
順治為甚麼一定要廢掉自己的表妹皇后?原因不能令人信服
皮膚乾燥主要原因是什麼?該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