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加大環保產業投入,上海構建國家化生態城市
綠色環保
城市發展水平是城市綜合實力與發展潛力的共同表徵。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環保產業是環境保護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支撐,它涉及技術、裝備、產品、材料、工程、服務等各方面,與國民經濟的很多行業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關聯作用。因此,上海市增加環保產業研發投入、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不僅可以增強污染治理能力,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條件,同時也能帶動相關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的穩定和和諧,極大地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全文大約2600字,閱讀時長約為6分鐘。
報紙原文:《環保產業投入助力城市轉型發展》
作者: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 孫紅梅
GDP並非是環保產業投入唯一衡量的標準
近十年來,上海市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初步形成了包括技術研發、產品裝備製造、產業服務、市場營銷等領域的產業體系。近年來,上海市在水、氣、聲、固廢監控與治理、節能環保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受損環境修復七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位居全國前五名。根據2013年上海科技報告,上海市政府近十年環保投入不斷增加,至2013年環保投入607.88億元,相當於GDP的2.80%;用於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737億元,佔GDP的3.4%;資源與環境技術占高新技術成果轉讓認定項目數的5.2%。
為了更好地分析上海市經濟增長水平GDP與環保投入的關係,利用Evi ews方法對上海市環保投入資金(X)與上海市GDP(Y)數據做格蘭傑因果檢驗。通過格蘭傑因果檢驗證實,環保投入與經濟增長GDP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即GDP增長會導致環保投入的增加。也就是說在GDP較高的年份,經濟效益較好,對環保產業的投入就會增加,環保產業的投入具有經濟波動性。
同時,格蘭傑因果檢驗的結果說明,環保投入和經濟增長水平GDP只存在單向的因果關係。環保投入反過來並沒有促進經濟的增長,即對環保投入的增加並不能促進當年GDP的增加。環保投入更多的體現在社會價值上。比如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支出所帶來的未來社會價值的提高卻沒有包含在GDP的定義中。但是這些因素卻會給上海城市發展帶來長期的潛在效益,其作用往往是一種長期的,而不會在短期內體現在經濟增長GDP中。所以,環保投入帶來的城市發展水平,不能簡單地用經濟增長指標GDP來衡量。
研發投入提升環保產業資源配置效率
為了更好地分析環保產業研發投入帶來的績效,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多輸入、多輸出決策單元進行相對有效性評價,分別從上海市2008-2012年的環保產業人、財、物、科技投入等方面選取投入指標,包括環保產業R&D從業人員數、環保產業科技投入額。產出指標主要有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環保產業收入額。
在傳統DEA投入導向BCC模型下,藉助DEAP2.1軟體實證分析了上海市環保產業的投入績效,得出上海市環保產業綜合技術效率crste、純技術效率vrste和規模效率scale均為1,從規模報酬情況來看,上海市環保產業規模報酬是不變的,說明當技術和環保相關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對環保產業研發投入增加一倍,產出就會增加一倍。
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近幾年上海市環保產業規模適中,存在規模報酬不變的特點,將環保產業從業人數和環保產業研發投入作為投入指標,將科研成果轉化率和環保產業收入作為產出,投入與產出是平衡的,也就是說在環保產業規模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環保產業研發投入的各因素之間實現了有效的配置,產出也是有效率的。說明上海市在最近5年間對環保產業的研發投入不存在資源浪費的現象,上海市在環保產業研發投入方面是有效的,能夠充分的利用相關資源,並實現這些資源之間的有效配置。
高效的環保產業研發投入能夠提升城市發展水平
城市發展是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以人為本是城市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包括經濟發展指標、社會發展指標、人文發展指標、生態環境指標在內的城市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不但關注城市發展的綜合實力,更加關注城市的發展潛力。
以上海2008-2012年數據測算的環保產業研發績效水平看,對環保產業投入研發資金,能夠得到較高回報的產業收入和就業人數,有利於提升上海經濟發展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研發投入帶來的環保產業收入的增加,能夠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產業領域大,滲透性、關聯性強,是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產品開發、商業流通、資源利用、信息服務、工程承包等活動的總稱,在美國稱為「環境產業」,在日本稱為「生態產業」或「生態商務」,所以,環保產業的發展在提升經濟發展指標的同時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態環境指標,由此,增強了上海的發展潛力,能夠提升城市的發展水平。
國際化生態城市是上海市的發展方向,產業結構調整是上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因此增加環保產業研發投入、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是上海轉型發展的需要。
提升環保產業研發的建議
一、構建環保科技投入的宏觀環境
節能環保加上信息化再加上金融創新,三者結合是環保產業的發展趨勢,因此,環保科技投入規模化、多元化體系的形成,對信息技術、金融環境和法律環境等宏觀環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應嚴格規範金融和法律環境,並採取資本金入股、綠色技術銀行等多種金融形式,通過國有資金管理公司、風險投資機構、擔保公司等機構注入資本,發揮財政資金的環保科技投入的導向作用,做大做強環保產業。同時建立將風險投資主體、融資主體和監管聯繫在一起的市場中介服務機構,以建立資本市場、項目市場和人才市場間的聯繫,使環保科技風險投資過程成為一個順暢的資本循環和增值過程,從宏觀上為環保科技投入的良好運行營造良好的運營環境。
二、改革和完善環保投入績效的評價體系
環保投入績效的評價體系是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核心。建立科學的、系統的、體現城市發展潛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對提高環保產業投入產出效率和推動上海市環保產業的發展,都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從環保產業分類工作做起,根據產業分類,對各類別環保企業按照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制定不同的投入績效評價方案,選取不同指標結合上海實際發展情況進行評價分析;其次要增加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指標;再者要根據環保產業的不斷變化,更新和完善績效評價體系,使該體系更加科學,更切實可行。
三、制定激勵企業加大環保科技投入的政策
環保產業要做大做強,根本點是企業要加大環保科技投入,提升環保技術與環保產品質量。財政投入應該是輔助的引導性的,政府應從政策上對企業環保科技投資進行激勵,具體的可以從政策管理、人才引進、科研配套經費實施方法和稅收等方面進行著手。對進行環保科技研發活動的企業從政策上進行支持和保護;對於環保產業企業引進高技術人才,可以在普通人才引進政策的基礎之上實施發放環保產業人才津貼、特殊人才補助等具體政策;對於環保產業在原有的「稅收返還」、「先征後返」、「稅收減免」等稅收優惠基礎上,根據環保產業企業規模、投入科技研發活動程度等不同情況制定分級特殊稅率。爭取形成長期的、穩定的、系統化的政策支持,並徹底地、嚴格地貫徹實施,從政策上激勵環保企業加大環保科技投入。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71期第2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社會科學報》新媒體平台
點擊展開全文
※人工智慧與人類「搶飯碗」,未來該如何就業?
※張成崗:「網路空間」與「城市空間」深度融合,尋求城市治理新模式
※「斷交風波」仍在繼續,留給沙卡兩國的時間僅有幾個月……
※震驚!奧運會特供,深夜食堂專屬,霸道總裁都愛它!
TAG:社會科學報 |
※中國海洋大學麥康森:構建海洋全產業鏈新模式
※天融信加入華為安全商業聯盟,構建網路安全生態圈
※吳小麗: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共同體
※解析紅星美凱龍:穩步擴張,構建龐大的商業帝國
※林堅:科學構建海淀區新型城市形態
※工信部王新哲:加速構建數字中國建設的產業支撐
※華為吳昊:拓展海外市場,構建自力更生的生態
※構建新金融產業生態圈 助力西部金融中心建設
※羅氏全球CEO: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亞洲醫學中心城市,深化上海的品牌標杆
※山東構建開放型海洋產業體系 做強做大智慧海洋等「十強」產業
※西門子在中國構建數字化醫療生態圈;百威為中國引入北海道百年傳奇啤酒
※新時代,大健康產業的創新之舉—產業鏈生態集群的構建
※上海構建「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全國政協委員劉偉:暢想構建世界級創新經濟灣區城市群
※中國將完善科研生態 構建創新型國家
※大數據築基,構建智慧校園新生態
※上海構建「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構建高水平大學生創新創業新生態
※江蘇紡織工業:以「三大變革」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馬萬華:全球視野中的院校國際化理論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