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出伏後的養生生活

出伏後的養生生活


出伏養生食物


紅棗


秋食紅棗,是滋陰潤燥、益肺補氣的清補食品,如能與銀耳、百合、山藥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山藥


山藥其特點是補而不滯,不熱不燥,不論男女老幼、有病無病、體健體弱,


苦瓜


 苦瓜有清熱祛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的作用。


馬鈴薯


土豆的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鈣、磷、鉀含量都很高,有「地下蘋果」之美稱。土豆有助於預防高血壓也可起到緩解便秘的功效。


茄子


茄子有收斂、止血、利尿、解毒作用。茄子的營養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


西紅柿


西紅柿富含維生素,具有清熱解毒、助消化、涼血平肝之功效,生熟食用均可。



蓮藕


秋季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時,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


出伏養生,注意這幾點


一、出伏後要防寒


出伏之後,雖然短期內氣溫不會降得太低,但是比起之前的高溫,氣溫仍有所下降,尤其是早晚比較涼快。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或圍巾披肩,防止受風。

二、出伏喝粥增強人體抵抗力


出伏之後,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的葯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三、出伏後要進補 


出伏之後,天氣逐漸涼爽,人的食慾也逐漸恢復,此時正是進補的好時機,即可以彌補「苦夏」後身體的損失,又可以為入冬抗寒作準備。






出伏養生滋補八個誤區


1、不能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2、不能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


3、不能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4、不能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是補品中的良劑,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對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


5、不能以葯代食


葯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芹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


6、不能重「進」輕「出」


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7、不能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專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


8、不能越貴越補


「物以稀為貴」,那些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體,更應以實用和價格低廉為滋補原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技術殿堂 的精彩文章:

治痛對穴,用的好有奇效
艾灸的這些「鐵則」,你都知道嗎?
為什麼:你上熱下寒、大腹便便、婦科不好...
頭痛腦脹加失眠,三焦小腸找痛點

TAG:中醫技術殿堂 |

您可能感興趣

生活養生小知識,讓你在生活中養生
前半生放蕩不羈,後半生煲湯養生
生活中的養生常識,教你養出好身體
養生——舒適生活,從腳上開始
養生是養成自己的生活習慣
養生就要真養生,拒絕假養生!
增肌不利於養生嗎?健生與養生之間的糾葛
艾養生,方可灸出健康人生
冬季養生秘籍:睡出來的養生方式
酵素養生,回歸自然的養生方式
白醋養生、大蒜養生、「神葯」養生:醒醒,鑒別能力才最養生!
在生活中如何健康養生
生態養生的4種食物,夏季養生,消暑除濕全靠他們
談談春季養生——重在養肝護脾,葆養生生之氣
「跪膝養生」至今仍在養生
別讓「養生」害了養生
從休養生息說養生
寧夏大姐自創養生包,生意火爆
健康生活—烏豆養生
這樣「養生」,你就沒時間養生了!超醒腦的養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