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果你是欲人 處處都是欲境;如果你是道人 處處都是道場!

如果你是欲人 處處都是欲境;如果你是道人 處處都是道場!

處處都是道場。

如果你是道人,

處處都是欲境。

如果你是欲人,

文/地兒

煩惱是菩提種

與L女士相識,是在網上。她婉約、清麗的文筆,很快吸引了我。

令我不解的是,這位衣食無憂的白領,字裡行間卻始終彌散著幾許淡淡的感傷。因為同居一個山水小城,同為文字客,很快便熟識了。

去年秋末,某雜誌社編輯老兄和我同時出了書,他便組織一場文友宴會慶賀。宴會上,意外地碰見她。

酒過三巡,笙歌頓起,文友們雙雙對對蝴蝶般起舞。我這個舞盲坐在窗前,同樣獨坐一隅的她,禮貌地謝絕了很多男士的邀舞,和我閑淡地聊天。

她讀書很廣,酒量也大,但美酒笙歌,遮不住寫在臉上的淡淡凄清,像一塊外表溫婉卻又極其冰冷的石頭。宴會結束後,文友結伴走了,她也駕車,獨自消失在城市的星空下。

我和老兄踏著冷月的清輝和斑斕落葉,散步回家。談起了對她的觀感,老兄告訴我:「知道嗎?她是一個受過傷害的女人。女人受過傷害,都是這個味兒。」

「我是受過傷害的女人,是老公在我懷孕時,背叛了我!」

讀了我的佛理散文集,她感覺很靜心,整日把它放在床頭,彷彿成了心靈之友。有一天,在網上,她終於開了口。

「現在情況如何?」

「冷戰十多年了,他也不再和那個女人來往了,但我心裡再也愛不起來他。」

「只是為了孩子,我們才待在一起。」頓了頓,她又說。

我勸她把過去的門關上。「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每一天都是嶄新的。學會忘記,不僅能解脫別人,更主要的是解脫自己。

「我二哥也是信佛的,他也常這樣勸我,但那當場撞見的一幕,真的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啊。」

「十幾年前那一瞬間早已飄零,你的路還很長,難道要永遠自閉在那一瞬間形成的地牢里,不肯出來,看不到天上的月,聽不到地上的風。不難受么?再說這一切,也不一定是壞事。它或許有助於你從情累中解脫出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到何時為止?」我半開玩笑地說。

半年後,我陪朋友到香山寺遊玩,又碰上了她,她和老公孩子在一起,坐在寺院門前的槐樹下,滿面含笑。

她老公見我們聊天,就帶著孩子到寺里看古井去了。

我問她:「看來最近很好啊?」

她狡黠地笑了。

「那天談話後,我躺在床上,半夜未眠。我是很固執的人,你的話卻像電光一樣點亮了我。我想,是啊,與其這樣不死不活,不如自己大度一點。於是,一直懶得做家務的我,開始每天整理屋子,為孩子和他做好吃的。」

「有天,我踩著凳子,把洗過的窗帘往窗上掛,不料一腳踏空,跌倒在地,頭上津了血。他正好開門回家,抱著我,瘋了似地向醫院趕,還埋怨我,為什麼不等他回來,讓他掛?為什麼不等他回來,讓他掛?看著他那焦灼的眼神,我明白了,他還是真心愛我的,我們又和好如初了。」

「看你的話,那麼有智慧,我就漸漸喜歡上了佛學,他也慢慢讀上了癮,我們一起辦了皈依證呢。讀了書,他變了,我也變了。我明白了,流水般的光陰里,什麼都不可能不變,但我們卻要求它永遠不變,不是很傻嗎?每個人,都是在慾望泥潭裡滾的凡夫,都會有不清明的時候,會被慾望牽著犯錯誤。過多苛求別人,不肯寬容,是自尋煩惱啊。有時想想過去,他走到那一步,也有我的錯。」

等了一會兒,她老公和孩子從野外采來一束野百合花給她。野百合很美,香氣四溢。她孩子般地笑著,三人一起捧著花去供佛。望著她的身影,感慨悠然升起。

煩惱是菩提種

《維摩詰所說經》說,煩惱是菩提種。

文殊師利菩薩說,菩薩行者不會像小乘羅漢一樣,躲在深山中尋覓清凈,而是積極到紅塵中做事,不怕煩惱。

因為,煩惱可以開啟智慧之門,使人更加睿智、超脫、快樂。

這位文友,在煩惱組成的道場里,不僅學會了反省、包容和忘我,而且學會了主動把愛布施給傷害過她的人。

這些難得的智慧,使她變得更加優雅、迷人,未來的路也因此光明、喜樂。

隨順的美

朋友是虔誠的佛子,但他卻常出入基督教教堂。每到基督教的重大節日,他就會和妻子一起去禮拜,和著悠揚的琴聲,誦唱讚美詩。

有一次碰見了他,問他:「幹嘛呢你?改宗教了?」

他說;「哪能呢,這不是你嫂子出身於基督教家庭嗎?為了讓她和父母高興,一起去禮拜禮拜。」

朋友和妻子很恩愛,信仰上互不干涉。搞科研的妻子並無信仰,卻不忍心讓父母不高興,提議不能造成衝突。於是,朋友平時把修法的佛像、法器都鎖在抽屜里,只在修行時才拿出來。

後來,妻子也開始信佛教了。漸漸地,家人都受到影響,能夠寬容地談論宗教間的異同,不再罵佛弟子是「大魔頭」了。

到龍門石窟遊覽時,妻子隨著他,一路上香,很虔誠。我打趣地問:「嫂子,怎麼不說哥哥迷信了?」

他妻子說:「過去不知道。其實,佛教和基督教並不矛盾,都是勸人為善,但佛教的博大、寬容、深邃和善解人意,我更喜歡。」

佛教勸人向善

聽了這話,龍門石窟旁的伊水,都變得清麗、柔美起來。《維摩詰所說經》里的一段話,陡然湧上心頭:

「(菩薩於)世間眾道法,悉於中出家,

因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

……

既悅可其意,乃發以道心,

隨彼之所須,得入於佛道。」

古人說,文人千古相輕,宗教千古相仇。其實,何止如此呢?這個世界上,不同見解的團體和個人,常常矛盾很深。

許多夫妻常因為信仰、愛好、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產生危機。這位老兄,卻以隨順的智慧,展示了一個佛子菩薩般的胸懷。

這美好的胸懷,消弭了心靈的溝壑,以悠然的佛香,熏香了有緣人。

聽來的故事

在四祖寺小居時,一名女居士談起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位女人,信仰佛法後,無比虔誠熱忱,整天往寺廟跑,工作、家庭都拋在了腦後。終於,他的丈夫受不了了,找到了方丈,請方丈勸勸她,還他一個妻子。

方丈人吃一驚,把女居士叫到一邊,問她,你修行的目的是什麼?

她說,為了了脫生死,普度眾生。

方丈說,你的丈夫,你的孩子,你工作時服務的對象不屬於眾生嗎?

女居士豁然明了。開始踏踏實實地工作,把家庭照料得異常溫馨。丈夫受到感化,也皈依了佛門。

這真是有趣的故事。

眾生歡喜

入夜,山風掠過房屋,擊打著窗外道信大師種植的千年祥雲柏。聽著鳳中瑟瑟的枝葉聲,我終於觀照到了自己的不足。

佛陀說,修行者,當令眾生喜,當成此歡喜。我讓眾生歡喜了嗎?讓親眷歡喜了嗎?

童年鄉居時,有個外號「十二能」的農民,為取悅老者,常誇讚他身邊的孫子,為他的孫子做一點事情,老者比自己得到什麼還高興。父親告訴我,那是因為老者心心念念都在兒孫身上。

佛陀曾在《佛說大般泥洹經》中,告訴迦葉尊者:他是把眾生都視作與兒子羅睺羅一般無二的人,心心念念都在眾生身上,眾生喜悅,則菩薩喜悅,佛陀喜悅;眾生病,則菩薩病,佛陀病。還說,真正的供養是什麼呢?——成就眾生,成就自我。

臨別時,我談了這點感想,女居士說:「很對,知道那女人是誰嗎?那就是我!」說完,莞爾笑了。並送我兩句話:

如果你是欲人,處處都是欲境,

如果你是道人,處處都是道場。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圖文轉自網路,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李炳南居士:往生極樂三大要訣
怎能忍心 父母因愛我們而墮入惡道!
圓瑛大師:欲脫離苦果 惟有一心念佛、眾善奉行!
為什麼日月食是重要的修法時機?原因都在這裡
我的母親 我的佛

TAG:騰訊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處處都是有情人
無處不在是你,處處不在也是你
如果你是如下幾種人,鐵定沒人會重用你,甚至還會讓人處處提防你
如果能夠處處以忠恕待人,那就離道不太遠了!
生活無處不功德,人間處處是道場
當你覺得處處不如人時,不要自卑,記得你只是一個平凡人
你只要這樣做,身邊處處都是你的貴人
最不能游泳的5個海域處處是危險,卻美如天堂,你知道是哪裡嗎
如果你有孩子,別這樣教育他,真的會讓他以後處處不如人
看不透的人,處處都是困境
與射手座在一起處處是驚喜的人是誰?
與天蠍座在一起處處是驚喜的人是誰?
放得下的人,處處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是迷途
人生處處有驚喜,認真你就輸了!
看透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透的人,處處都是困境
人一窮,處處都有困難,不信你看!
心若有情,人間便處處是情
窮在鬧事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當你有錢了,處處是朋友
皇宮裡面處處是井,但是沒人敢喝,只因發生過血腥的事情
與獅子座在一起處處是驚喜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