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姚瑤:愛麗絲的稜鏡

豆瓣日記:姚瑤:愛麗絲的稜鏡

本文作者「lengnu」,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文/林葉Text by Lin Ye

攝影/姚瑤 Photo by Yao YAO

姚瑤是一個時刻拿著iPhone拍照的人,但她絕不是那種機槍掃射式的、以量變促發質變的攝影家,而是時刻用自己的身心感受與現實碰撞出火花并力求將這些「火花」抓住的人。很多時候,往往是我們一伙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走出老遠,才發現她正一個人對著某個毫不起眼的平淡光景拍照,心無旁騖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隨後,我們便會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她拍的照片,才恍然發現,同處現場的自己與她所看到的場景竟然有這麼大的不同。再加上她給照片賦予的隻言片語,又能清晰的體會到某種感覺上的折射,好像她拍攝的根本不是眼前的那片真真切切的現實,而是存在於另一個維度里的某種只屬於她的獨特感覺。這種感覺很像打水漂,她的視線宛如小石子一般從她的手上(iPhone)射出、擦著現實的表面飛行、接觸表面之後畫出一連串的弧線,最後沉入某個隱秘的世界中。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遐想,是因為她的照片中所透出的某種感覺上的漂移。在姚瑤的照片里,她並不關心「現實是什麼」,或者說,她關心的不是什麼東西存在過,而是自己感受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並通過攝影準確地將這種不可見的感覺捕捉住。在這裡,攝影捕捉到的是經由現實碎片的折射而形成的某種現實感的錯位,但不是現實的記錄、複製或者營造某種超現實主義式的造形。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葡萄牙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的那種斷片式的隨筆。

佩索阿是一個羞澀而富有想像力的人,身為公司小職員的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他工作並生活的道拉多雷斯大街上渡過。他稱自己為「不動的旅行者」,一生很少離開里斯本,但卻經常在黃昏的夢境里升起「長旅的韻律」,指向「還不知道的國家,或者指向純屬虛構和不可能存在的國家」。每一天,他卑微地處於蝸居之室,卻藉由眼前的現實碎片展開豐富且深邃的夢境。他認為生活是由「卑微的、渙散的、被忽略的、人為做作的東西所組成」,然而,「我們對周圍一切漫不經心也好,感懷至深也好,下雨的時候一如放晴的時候,心境都不會固持不變。只要一下雨,或者一停雨,難以察覺的變化便會發生。也許只存在於內心深處的最為抽象的情緒在這個時候才能為我們所感」,於是「思想循著想像之舟的航線,穿越了從來不曾存在的異國風景」。當他的這些意識流如潮水般向他襲來的時候,他便實時地寫在筆記本、活頁、信封背面、廣告傳單、咖啡館的信箋、碎紙屑、早期課本的空白處等所有一切他能記錄的地方。而他的這種行為,和姚瑤的攝影行為何其相似乃爾。

細看姚瑤的攝影作品就會發現,她就是用那些「卑微的、渙散的、被忽略的、人為做作的東西」來構成她龐大而細緻的影像網。不論是窗邊的小玻璃桌、地上自己的倒影、途徑花壇的某位女子的腳、散落在階梯上的白紙、映照在一位男子脖頸及後背上的字母影子、海岸邊被塗成黃色的柱子、打在牆上的一抹陰影、隨著風像海浪一般起伏的綠草,還是坐在威尼斯河道邊上的女子、窗外聊著天的兩位女伴、博覽會上披著頭巾的女人、靠在欄杆上休憩的男子,所有的一切都瑣碎細微得讓人的視線不會在那裡多停留一下,然而,這一切全都成為折射她的意識的最佳「稜鏡」,一旦她的視線穿過這些「稜鏡」,便會發生轉移,並與周圍的各種因素相互融合、交織,搭建出讓人驚訝且為之著迷的協調感。不僅如此,經她之手捕捉下來的場景,似乎又成為折射觀者自身視線的一面「稜鏡」,彷彿隱藏在觀者意識深處的某個早已被遺忘的感覺又被重新喚醒。在這一點上,攝影與文學之間的距離竟是如此地貼近。如果說,佩索阿是通過文學悠然自得地在幻想世界中閑逛,那麼姚瑤便是藉助影像,享受著意識流動的樂趣。他們都是在現實表面上滑行的精神漫遊者。

說到漫遊者,不免要想到本雅明筆下的都市漫遊者。姚瑤也多次用「漫遊」來形容自己的攝影行為。的確,和很多人一樣,姚瑤的攝影與行走是分不開的,漫遊也確實是她與都市發生關係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手段。不過,是否就能因此以本雅明所言及的「都市漫遊者」來理解她的行為呢?顯然,二者之間是有本質的區別。

在《波德萊爾筆下的第二帝國的巴黎》一文中,本雅明著意闡發了「都市漫遊者(Flaneur)」這個意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激情四溢地潛入人群,冷靜地觀察並記錄生活,他們把遊盪當成戰鬥,充滿犯禁的快感,他們以漫遊為武器對都市進行意向性抵抗。可以說,這樣的都市漫遊者是現代性催化下的產物,他們的存在是充滿了戰鬥性和策略性的,他們雖然是都市的一部分,同時也自絕於都市。對他們而言,漫遊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戰鬥姿態,他們對都市所代表的現代社會並不友好。而這樣的姿態卻與姚瑤的攝影行為大相徑庭。

與本雅明的「都市漫遊者」不同,姚瑤並沒有對都市感到不適應,也不產生敵意,不僅如此,她的生活經驗就源自於都市,她的意識本身就是她自身與都市合作的產物。她和我們中的很多人一樣,已經和都市融為一體了。因為都市隨著這一百多年的發展,通過各種媒介,已經將它的血肉和一切經驗直接或間接地滲透在我們的身體之中,不容分辯地進入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主動地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當我們面對都市的時候,已經無法對都市與自我進行區分,也無需區分。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出現,攝影術可謂居功至偉。

作為現代性的一種產物,攝影術的發展與都市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從攝影術發明之前、人們在全景畫館這種「暗箱」中觀看都市,到攝影術的發明、人們在都市這個「明室」中用照相機觀察都市,再到集拍攝、輸出、回饋、互動等諸多功能於一身的手機攝影的出現,人們開始用手機這種「神經元式的媒介」撫摸都市,無數人為這個世界留下了難以計量的「都市影像」,建構了一個「都市影像神經系統」。而我們就誕生在這樣的系統之中,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這個「都市影像神經系統」就不斷地參與到我們的經驗之中,改造我們的意識,深深地將都市這個意象根植於我們的精神之中。現在,哪怕一個從沒見過都市的人,也都很難忘記自己意識中那個海市蜃樓般的「都市意象」吧。在這個變化過程中,都市悄悄地為自己塑造出一尊聖像,在人類文化中組織出一個新的神話學。攝影的發展不僅助長了這種神話學的傳播,還讓它擁有了自我增殖的能力——都市生成都市影像,而都市影像則像催生更多的都市。在這種情況下,照片已經不再是相機、精神、都市的多重疊加,而是互動式的多元增殖。姚瑤所採用的攝影手段,正是最能體現這種多元增殖功能的「手機攝影」。

當然,現在我們所說的「手機攝影」,不是「用手機上的攝像頭拍照」這樣的概念,而是一整套行為機制。人們隨時隨地地拍攝自己身邊的事物,隨即便上傳到各種社交網路,快速而密集地接受來自網路另一端的回饋,互相交流,生成新的信息與認知……,這樣的攝影方式與我們的身體感受、思想意識緊密糾纏在一起,互相滲透,直接對人形成影響,甚至導致攝影行為中多種因素同時發生變化。手機攝影的照片,也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紙質印刷品,而是某種類似神經元似的觸覺式的數據影像。手機攝影這種行為,它的出發點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記錄或表現,而是為了更快速更直接地觸摸這個世界,尋求的是實時的互動與感知上的震蕩。正是手機攝影的這種直接的、觸覺式的功能,讓現代人樂此不疲。

作為漫遊者,姚瑤的目的不在於對都市進行意向性抵抗,也不想把自己放置在觀察者的位置上對都市進行收集、記錄,更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審美意識以獲得某種表層的交流,而是通過手機攝影這種方式,用自己的身體與這個世界進行交流,實時有效地「觸摸」這個世界,利用網路這種「血管」,享受自己的「觸摸」所形成的感知的漣漪與精神的漫遊,從而感受到「存在於內心深處的最為抽象的情緒」。可以說,姚瑤的攝影作品正是當下這種泛濫成災的手機攝影的一種純化。

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圖像的象徵性與符號性在她的影像網中失效,並連帶著讓她的影像形成了某種拒絕闡釋的「防護牆」,而語言在這裡則只屬於她自己在網路上發表照片時附上的那種自我言說式的呢喃。從某種意義上講,當我們看到姚瑤的攝影作品卻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分析闡釋的時候,正是我們身體里的感性努力想要掙脫語言束縛的時候。她並不想一本正經地向我們述說什麼,而只是想要製造一個《愛麗絲漫遊奇境》里的兔子洞,讓我們自己深入其中,用自身的感性去體會「存在於內心深處的最為抽象的情緒」。

文章發表於《中國攝影報》

照片由攝影家提供

(全文完)

本文作者「lengnu」,現居Tōkyō,目前已發表了61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lengnu」關注Ta。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走,去日本鄉下吃松阪牛!
豆瓣日記:潘金蓮的貂鼠皮襖和後起之晉商
王珮瑜:撕裂的生活很痛,但我喜歡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阿湯:日記中的羅春梅
王源的日記,千璽的日記,王俊凱的日記,網友:信息量好大!
楊麗娟:周叔弢日記里寫的,張重威日記里也寫了
孟燕:養蠶日記
戀愛故事《獻給愛麗絲》:夢境,日記本,敲鐘的愛人
潘曉婷的閨房、袁姍姍的日記,告訴你……
手札日記里的葉聖陶,喜愛花花草草的葉聖陶
親子日記:陳富永:愛是我們和孩子溝通的唯一目的
《追鷹日記》:我的朋友是只鷹
《新生日記》:麥迪娜爆料于小彤海陸戀愛時天天吵架,引網友熱議
第五人格:園丁推演日記中彩蛋!玩家:看到了諸葛亮小黑板的影子
鄭元暢日記曝光,基本都是寫給賀軍翔的情話,網友:還我直樹
日記(一):那些花兒
劇版《新婚日記》!戀愛高手丁海寅甜的你滿口蛀牙!
茉莉日記:花謝又開一波,枝繁葉茂花芽長
玉溪旅遊日記:孤山島
靜寶兒的肉友日記
塔莎的花園日記
蘑菇の日記:春天的秘密
楊天石:蔣介石日記中的「兩岸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