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不信,被撞的美國軍艦鋼板還沒北洋水師定遠艦厚
作者:蒼山論劍鄔老師
圖註:發生碰撞事故的美國海軍「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
近日,全世界賣報紙的小孩都在奔走相告:快來看啊,又撞了!又撞了!
你沒聽錯!是又撞上了。今年6月17日,「菲茨傑拉德號」在日本外海撞了菲律賓的集裝箱船,這才過了剛1個月,8月21日,「麥凱恩號」在馬六甲海峽又撞上了賴比瑞亞油輪,就是這麼迅雷不及掩耳盜鈴!
菲茨傑拉德號和麥凱恩號同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家族成員,要知道,這可是單艘造價15億美刀號稱全球制霸的主力艦船!稍微換算一下便知,「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單艘造價相當於半艘航母。也難怪美國海軍放出消息說,要準備處分「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撞船並致7名美軍死亡的所有當事官兵。
不過關於「阿利伯克」的碰撞真不稀奇!早在2012年「波特號」在波斯灣就撞過日本的油輪。
何以阿利伯克連連被商船問候?說這個之前,我們先得科普科普牛逼的現代美國海軍!
先看看全核化的潛艇部隊,隨便撈一艘上來,不是攻擊核潛艇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什麼AIP,什麼超靜音,什麼超節能,什麼超長自持力,什麼無敵戰略威懾能力在核潛艇面前那都不上檔次,最好是不要說話好嗎!
再看看數質量足以單挑全世界的水面主戰艦艇:
圖註:駐日美國海軍司令部位於橫須賀基地。作為美國第七艦隊的據點,以往是「小鷹」號航空母艦與其他搭載宙斯盾戰鬥系統的巡洋艦、驅逐艦事實上的母港。
一支數量超過全世界保有量一半以上的航空母艦家族。且自從第七艦隊駐橫須賀的「小鷹」號退役以後,美軍的航母也是全核化!無限續航,無限待機,超強載重,超大功率,電子探測設備、信息化指揮裝備、電火鍋、電餅檔、電烤箱、電冰箱全開不限量,並搭載了藍星最強固定翼艦載機部隊!
圖註:「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艦上裝備有「宙斯盾」防空系統、2座MK45型127毫米艦炮、2座MK15型6管20毫米「密集陣」近防系統、2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架、2座3聯裝MK32型324毫米魚雷發射管,搭載2架SH-60B/F「海鷹」反潛直升機。
一支全「提康德羅加級」的全能宙斯盾巡洋艦家族。這是防空、反潛、反艦、對地全能冠軍!是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編隊中的「展昭」,甚至可以擔任驅逐艦編隊的旗艦。在抗擊敵方來襲飛機、導彈的同時還能引導指揮友軍飛機和驅逐艦。
圖註:瀕海戰鬥艦(LCS)。從美帝對它的任務描述來看,是一種噸位介於驅逐艦,護衛艦之間,為護衛艦、掃雷艇和巡邏艦的替代者,作戰區域在於近海,為登錄(特種)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一個東西。
一支為了以海制陸迎接大海軍時代到來而建造的二次元水面艦艇家族。以濱海戰鬥艦和「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為代表,忽略、弱化了制海能力,無奈又讓「阿利伯克級」的建造計劃重獲新生。
圖註:「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一支全「阿利伯克級」的驅逐艦家族(2005-2016年)。首艦1989年下水,是世界第1種裝備以相控陣雷達及水面艦艇綜合作戰系統,排水量達8000-9000噸級的先進導彈驅逐艦。直至今日「阿利伯克」還是強國海軍實力的象徵,並且是各國先進驅逐艦追隨的標杆!自初型Flight I下水以來,已經發展了FlightIA、Flight II、Flight IIA、Flight III共5種構型,其中I/IA共21艘、II共7艘、IIA共計劃建造44艘(仍有9艘在建,最新的DDG-113約翰·芬拔號於上個月15號在夏威夷加入美國海軍),第一批3艘FlightIII於2016-2017財年開建。因為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先進,建造量又是全球排名第一,所以終日憑藉絕對優勢弔兒郎當游弋在七大洋上,最後人送外號「阿利嫖客」。
有了這些高富帥的背景,卻連連被商船問候,哪個小夥伴還不驚掉了下巴!究其原因,不得不和現代軍用艦船在綜合防護的新概念聯繫起來。
一是傳統防護要給電戰武備讓路。海軍歷來有拿艦艇噸位作為綜合實力排名依據的傳統,但不是說一味的增加噸位就是強大海軍了。噸位上去了,如果動力跟不上,就會造成機動能力低;動力系統如果上去了,光增加防護,不多裝備電子信息系統和武器系統,又會導致作戰能力低。所以對噸位的利用是要反覆論證的,寸鐵寸金就足以說明這個道理。既然現代海戰信息化、導彈化,艦艇都是以進行超視距海上交戰為設計目標,那麼對於滿載排水量的利用首先就是把先進的搜索探測、偵察預警、指揮通信設備能給裝的就裝上,然後就要考慮保證作戰可持續的武器和彈藥系統。銅牆鐵壁式的傳統防護便隨著巨艦巨炮思維的戰列艦退出了歷史舞台。說出來可能不信,「阿利伯克」級艦體的3寸鋼還沒我大清「定遠艦」皮厚。
二是主動防禦成為王道。以「宙斯盾」系統為代表的水面艦艇綜合作戰系統主要由相控陣雷達、指揮決策、顯示系統、武器控制、作戰準備狀態測試等分系統組成(「宙斯盾」的版本由初期的baseline0一直到現在的baseline9,阿利伯克級是從基線4開始裝備到現在的基線9,在最新服役的Flight IIA構型後期型上已經裝備了基線9D/C1,可以說沒有完全相同的兩艘嫖客,一直都在進步)。全自動工況下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預,可自動指揮全艦武器系統根據目標性質和距離實施多目標多批次分層抗擊。對一個目標發射單發「標準」系列防空導彈攔截成功率可高達到83%,如果使用雙發攔截成功率將高達97.11%。既然能為艦隊提供區域防空支撐,更不用說自身防護這種小事兒。
三是採用新型防護材料實施重點防護。以凱夫拉、硼化陶瓷為代表的新型防護材料重量輕,抗彈性能好被廣泛應用在裝備製造領域,在追求防護極簡但又必須有效的今天,對艦艇動力部分、彈藥艙室、信息化樞紐等重要部分重點防護成為了時髦。為了證明時髦但是有效,每艘美國軍艦服役前還必須要經得起海上爆轟測試的檢驗。這些新材料雖然防比如魚雷、水雷、炸彈、導彈、炮彈等瞬間動能打擊雖然有一套,但對兩船相撞這種高強度長時間受力擠壓卻根本力不從心。類比個例子,現在世界主流的複合陶瓷防彈板,它在保證性能不減的前提下輕於傳統防彈鋼板,而且形變較小更安全,但是平時必須輕拿輕放避免多層堆垛導致破碎開裂,美軍的SAPI防彈板上就赫赫地寫著「handle withcare」(小心把玩),驚不驚喜?意不意外?開不開心?
四是日漸提高的損管水平彰顯防護軟實力。損害管制既包括艦艇在針對控制外來損害影響有限性的專門設計又要求艦上水兵具備應對裝備戰傷戰損的搶救搶修能力。比如「阿利伯克」驅逐艦分艙段的總體設計,確保了艦體受損後具有很強的抗沉能力,通過關閉某個艙段和應急排水手段完全能避免造成傾覆的悲劇;大量防火阻燃、絕緣材料的應用確保了次生漏電事故及火災態勢的可控性;應急動力、電力的備份確保了可持續作戰能力等等,加上美國軍艦上不定期常態化的損管訓練,這回直接為艦上的官兵撿回了命。「菲茨傑拉德號」右舷被碰撞撕裂,艦橋損毀,全艦斷電,水下部分被商船巨大的球艏鼻懟了個大洞依然單軸單槳歪著身子開回了橫須賀港;「麥凱恩號」左側也是同樣被被開了個洞,但同樣沒有沉沒。損管作為硬對硬攻防背後的輔助防護手段越來越受到重視。
透過「阿里嫖客」碰撞系列案件我們不難看出,現代海軍作戰方式的演變給同時期的軍艦設計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現代水面艦艇提倡的「減重、抗彈、抗沉、能攔截、易修復」的綜合防護理念是應對打造信息化海軍的要求的必然結果。果斷地放棄了碰撞防護這種粗鄙過時的雞肋,15億美刀當然都也物盡其用地花到了刀刃上。
美國海軍近期事故頻發,我們必須要喂自己喝口雞湯。不能因為交戰方式的深刻變化就輕視提高操艦水平,不能在高強度海戰一去不返的今天就放鬆警惕,星辰大海的征途還看不到終點,敵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還在頭上高懸,和帝國主義相比,羨慕那連護衛艦都不屑的最強艦隊雖然情理之中,但我們理應更要當一個最風騷的操艦狂魔!
(本號原創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點擊展開全文
※印軍觀察手記:營區建寺廟養鴕鳥,軍官車牌很拉風
※偷襲珍珠港就像輕鬆演習,背後是這個小人物的作用
※舊藏軍戰鬥力如何?末代藏軍司令成開國中將,最有發言權
※古井之中有百具紅軍遺骸:是誰奪走了他們生命?
※特朗普懟媒體為何不拆華盛頓塑像?美國種族主義黑歷史令人震驚!
TAG:進擊的熊爸爸 |
※海軍旗艦就這待遇?導彈巡洋艦鏽蝕嚴重,俄軍補漆工作簡單粗暴,艦身鋼板凹凸不平
※海軍軍艦鋼板不平整?天下烏鴉一般黑,都是鋼板太薄造成的!
※軍艦為何撞不贏商船?軍艦鋼板厚度僅20毫米,怎麼可能撞贏
※驅逐艦「銅牆鐵壁」?其實鋼板沒有很厚,艦身上很多已經有褶皺了
※威力最大的遠程步槍,射程遠到比不敢想.一槍就能打穿坦克的鋼板
※鋼板比陶瓷結實,為何防彈衣選擇用陶瓷?真正原因連軍迷都不知道
※士兵中一梭子子彈沒死,老外說中國防彈衣插鋼板,拆開打臉了
※焊一長串鋼板擋住就算修好?挪威被撞護衛艦正在重新下水
※美國街頭最酷的大叔,八塊鋼板腹肌加上炸藥胸肌,讓姑娘魂不守舍
※老兵回憶: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們穿的都是鋼板鞋!
※子彈能射穿三層鋼板,中國的這種武器性能遠超巴雷特!
※老師傅都這樣包下水管,隔音又防臭,下次別傻傻還用塑鋼板了
※航母甲板上的鋼板有多厚,巴雷特狙擊槍的子彈能打穿嗎?
※建造航空母艦的鋼板到底有多厚?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
※泰國海軍買家秀:韓國造新護在陽光照耀下鋼板是凹凸不平
※遼寧艦的鋼板有多厚?真的是一顆炮彈就打穿了?
※一發入魂!軍貿出口又添利器,可擊穿一米厚鋼板,將亮相珠海航展
※現代軍艦鋼板厚度越來越薄,是生產工藝提高了還是另有原因?
※子彈可以打穿厚鋼板,可是為什麼彈藥爆炸時炸不碎銅彈殼呢?
※中國航母的鋼板有多難造?說出來你都不敢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