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小人談道德,智者談規則

小人談道德,智者談規則

點擊上方

藍字

免費訂閱


春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曾說過:

「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意思是,善於治國理政的人,懂得通過制定有效制度來管理國家,從而達到眾民皆服的目的。


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經驗都表明,一個國家的興旺和長久,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治理水平,而一個國家的治理水平則集中體現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能力上。

一、有規則制度的社會才能越來越好


關於制度,有一個特別經典的例子,叫做分粥的故事。


有一群窮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分一大桶粥。


悲劇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吃的。


剛開始,他們決定抓鬮,贏的人來分粥。


結果,運氣好的人連續幾天都是飽的,運氣差的人天天飢腸轆轆。


運氣差的人不開心了,覺得這不公平。


於是他們決定通過投票,選出品德最好的一個人來分粥,讓他盡量把每一碗都分得平均。


然而這位品德好的人因為沒有制度的約束,變得貪心起來,每次都給自己和巴結討好他的人分得最多,給他看不慣的人分得最少。


換成另一個人,結果還是一樣。


他們這才明白,在權力面前道德毫無約束作用。


一個聰明的人提議,大家應該再選出一名監督人士,來監督分粥的人。


剛開始效果還挺好,沒想到過了幾天,分粥人和監督人居然沆瀣一氣,兩人合夥「貪污」了不少的粥。


於是乎,大家決定重新制定一個制度——成立三人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監督委員會,完善權力運行監督與制約機制。


這下子公平是公平了,可監督委員會和分粥委員會總是互相扯皮攻擊,等討論結果出來,粥都涼了。


因為效率太低,這個方案也被否決了。


最後經過多次討論,他們決定不再由固定的人分粥,每人輪流一天,而且分粥的人要等別人挑完了,拿剩下的最後一碗。


奇妙的是,這一次,每人每天分的粥基本上平均了。


原來,為了不讓自己剩下的那碗是最少的一碗,分粥的人必須盡量分得平均,如果少了,也只能自己認了。


這就是制度的力量。


像故事中的七個人最初那樣,指望靠道德來約束人的行為,是極其不現實的。


道德在資源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得到保障,資源緊缺不足的時候,人們更傾向於自私,如果不自私,就會難以生存,這是人性使然,也是自然法則。


面對權力,人的慾望會被無限擴大,自私會更加嚴重。


英國思想史學家阿克頓有一條公認的權力定律:「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


約束機制的喪失和絕對權力的腐蝕,往往會誕生殘暴的獨裁者。


如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希特勒、薩達姆等,最後不是變成肆意踐踏生命的專政暴君,就是變成私吞國家財產的最高貪污犯。


風箏沒有了絲線將會墮入無邊風中,河流沒有了堤壩將會吞噬無數生命。


人類社會亦是如此,沒有制度的約束,人類的行為就會陷入混亂。


二、好制度讓人變好,壞制度讓人變壞


17—18世紀,英國將澳洲變成殖民地之後,決定把英國本土的罪犯送到澳洲去。


這樣一方面解決了英國當地監獄人滿為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澳洲因人口過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英國政府僱傭了一批私人船隻運送犯人,並按上船時犯人的人數給私營船主付費。

但私營船主為牟取暴利,往往超載運送,導致船內烏煙瘴氣,擁擠不堪。


有些船主為了降低成本,更是惡意剋扣犯人的水和糧食。


極度惡劣的生存環境和非人的虐待,導致大部分犯人在中途就死去。


英國政府調查後發現,運往澳大利亞的犯人平均死亡率高達12%。


其中有一艘船運送424個犯人,中途竟死了158個,死亡率高達37%!


為了降低犯人的死亡率,英國政府決定向每艘運送船隻派一位政府官員,以監督船長的行為,嚴令規定不得虐待犯人,並配備了專業的醫生隨船支援。


然而高額的利潤和不健全的監督機制使得船長們寧願鋌而走險,要麼用金錢賄賂隨行官員,要麼將不願合作的官員進行迫害。


據說,當時有不少的隨行官員和醫生不明不白地死亡,而政府卻無可奈何。


面對生命的威脅和金錢的誘惑,大部分官員只能被迫選擇同流合污。


於是,官員監督沒有了任何意義。


獎罰機制都建立了,犯人的死亡率卻一直居高不下。


英國政府只好採取最古老的方法——他們把私人船主們集中起來進行道德教育,勸誡他們要珍惜生命,不要把金錢看得過於重要,要配合政府。


當然,情況沒有得到任何好轉。


最後,經過無數次商議,英國政府終於發現了獎勵機制的弊端,並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上船付費」改為「下船付費」:船主們只有將犯人活著送達澳洲,才能賺到運送費,少一個人數,就少賺一筆錢。


私人船主們為了能夠拿到足額的運費,開始千方百計地保證每一個犯人的生命安全,很多甚至還主動配備醫生和藥品。


這樣一來,這個制度既降低了政府監督的成本,又抑制了官商勾結的不良風氣。


有資料說,新方案一出,犯人的死亡率迅速降到了1%以下,有的船隻甚至創造了零死亡記錄。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好的制度可以使壞人受到扼制,而壞的制度則會讓好人四處碰壁,甚至變壞。


有時候,把事情結果和個人利益聯繫起來的制度,比道德呼籲更能解決問題。


三、只談道德不講規則的社會很虛偽


當然,這並不是說道德約束機制就不重要。


在法律不完善的情況下,道德的力量有時可以最大程度地維護個人權利和社會正義。


然而這一切都必須以遵守規則和制度為前提。


更多時候,道德只是一種自律工具,是個人對自我的約束,如果用來他律,往往會超出道德的範圍。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我國向來推崇尊老愛幼,這是道德上的一種追求。


但很多人往往倚老賣老,別人不給他便宜占,他就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肆意譴責和綁架他人。


年輕人因不讓座而被老人口頭辱罵甚至拳腳相向的事情並不少見,道德似乎成了這些人的利器。


這個時候,規則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道德是不能侵犯人的權利的,道德對權利的侵犯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


道德不是義務,而是一種良知,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要求別人犧牲自我成全他人。



胡適先生曾說過:一個骯髒的社會,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的正常社會,道德也會自然回歸。一個乾淨的社會,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那麼這個社會最終會墜落成一個偽君子遍地的骯髒社會。


人首先應該遵守規則制度,再來談道德。


違背了規則制度的道德沒有任何意義,只談道德不講規則,這樣的社會很虛偽。


我們不能奢望僅靠道德約束就能建設好一個社會,一個國家。


建立起規則制度,整個社會才能變得越來越好,很多時候,好的制度往往能夠事半功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晚一本書 的精彩文章:

人生有三把鑰匙:接受、改變、離開
情商欠費的9個表現,你中了幾條?

TAG:每晚一本書 |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談書法之鑒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遮天》有人說是《完美世界》的續集?
智者全肯,愚者半肯
這隻睿智的金毛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謠言止於智者!
鬼谷子智謀:和智者商量事情,與明白事理的人講道理
智者誠信:誠信做人,智者所為
智者微笑,庸者哭泣
論智者與愚者的善良體現
如何理解「智者不言,言者不知」這句話?啞巴就是智者?
周作人:沉默是金,智者寡言
沉默是金,智者寡言!
智者樂水而觀乎人文:《趣談中華水文化》代序
德言慧語 吃虧是智者
「智慧人生」愚者與智者的差距
經典好文:智者常低頭,睿者常讓人!
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
謠言止於智者,告訴你一個做智者的方式
做人,仁者在忍,智者在讓,聰者在善!
《易經》:智者搭橋,愚者築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