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的「山門」指的是什麼?
山門又作「三門」,乃大乘佛教及叢林之象徵。本義為寺院正面的樓門,為禪剎七堂伽藍之一。後引申發展出以下幾種意思:第一、寺院正面、最外層的樓門,稱山門;第二、寺院的一般稱呼。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中,故凡寺院必有山林,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名「山門」;第三、泛指寺院為山門。後世即使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高僧傳》曰:「支遁於石城山立棲光寺,宴坐山門,游心禪苑。」第四、寺院全體有時亦稱山門。
關於「山門」一詞,《法苑珠林》卷三十九有關於荊州河東寺的記事:「寺開三門兩重七間。」日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西國僧佛陀波利空手來到山門。文殊現老人之身,不許入山。」而於大華嚴寺條載:「院內大眾相送到三門外,捫淚執手別。」金閣寺條載,「出金閣寺三門,尋嶺向南」等。
禪宗盛行以後,寺院都設有山門,山門亦是寺院的大門,或正門。《敕修百丈清規》卷一〈聖節〉曰:「啟建之先一日,堂司備榜,張於三門之右,及上殿經單俱用黃紙書之。」卷六〈日用軌範〉曰:「食罷出寮,不得出三門。」一般出家人修行,以寺院內為界限,僧侶沒有特殊情況,不能離開寺院。《百丈清規》將寺院的開山祖稱為開山,其他寺院稱為諸山,或採用山門作為一寺一山的稱呼。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中印國情不同,佛教也發生變化,山門隨之變革。印度出家僧眾按律制是托缽化緣,行乞頭陀,沒有固定的場所。在中國,出家人居住的地方,多以寺院為主。後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及支柱,寺院道場稱為叢林。
中國佛教為了不違背佛陀制戒精神,一般禪宗僧侶在沒有悟道之前,以行腳參學為主。若悟道後,僧侶被請去擔任住持,但也是有年限的。因此中國佛教有這樣一句話流傳:「萬年常住流水僧。」寺院是基本固定的,但僧侶還是以流動為主。其山門是寺院的代稱,亦是佛教的代稱。亦符合大乘佛教的核心精神,表達空、無相、無願的思想,故稱「三解脫門」,指得解脫至無餘涅槃之空、無相、無願等三種法門。
三門的內涵豐富,表法意義深遠。三門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之表法意義。修行佛法的次第:信、解、行三者為象徵,非必有三扇門。根據《大智度論》卷二十所載:「譬如城有三門,一人身不得一時從三門入,若入則從一門。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門:空、無相、無作。」
《佛地經論》卷一闡述:菩薩進趣菩提所修之三種法門。即:(一)智慧門,知進守退為智,知空無我為慧;依智故不求自樂,依慧故遠離貪著。(二)慈悲門,拔苦為悲,與樂為慈;依悲故拔一切眾生之苦,依慈故遠離無安眾生心。(三)方便門,正直為方,外己為便;依正直故生憐憫一切眾生心,依外己故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智慧門屬自利,慈悲門屬利他,方便門則自利利他雙行。然三門雖分,實則不二,智即悲,悲即智,是為智悲雙行以攝化眾生而成方便門。
< 熱文 >
文 / 佛教常識圖 / 弘法辦 編輯 / 傳靜
GIF/1.8M
點擊展開全文
※大安法師:念佛往生凈土,可以讓我們得到究竟涅槃的利益
※《皮繩上的魂》:用佛教的語言講一個先鋒文學的故事
※正信正行 「給」的價值
※佛說控制情緒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裡面
TAG:南海普陀山佛教 |
※寺廟建在市井之中,為何大門卻叫山門?
※您是否注意到,廟裡背靠山門的那尊菩薩有什麼講究?
※南山如濟:山門
※大聖一心學藝,為何菩提祖師堅決趕他下山?你瞧山門前寫的啥
※山門歌者:五台山裡閑說禪……
※古代四大探險分支: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簡介及行規
※魯智深的靠山到底有多硬?大鬧五台山,沒人敢把他逐出山門!
※西北最大的山門——天門山
※這麼帥難道還不夠嗎? 今天也要為《楚留香》華山門派爆燈
※《古迹尋蹤》恩佑寺與恩慕寺山門
※夢幻西遊:策劃新丁,爆料花果山門派技能圖,花果山終於要來了!
※齊岳山,風光迤邐,像一座巨大無比的山門,橫跨湖北西部
※曾經的首徒不做師傅的小跟班了,孫武像楊露禪一樣開了山門做宗師
※蘇州天平山門好玩嗎?
※【如是覺】在宜興大覺寺的山門口有副對聯: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橫批「回頭是岸」,引人深思。請問這句話有何深意?
※寧國山門洞石刻
※想要法術還是毒奶?《夢幻西遊3D》手游普陀山門派登場
※實觀!東台市觀音禪寺天王殿、鐘鼓樓、山門奠基暨居士樓落成慶典灑凈法會圓滿成功!
※做為佛祖的親兄弟,為何姜子牙只安排做督糧官?最後自願守護山門
※五台,山門大開,如何判斷見沒見到文殊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