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他不僅開創了香港功夫喜劇的先河,還將特技與冒險完全融入到電影中。觀眾跟著他笑,跟著他叫,跟著他嚇尿。這個男人的作品滿是生命的冒險和身體的傷痛,他的團隊格言是「We don"t ask why,we just do or die」他是誰?他是香港德藝雙馨的功夫巨星,他是好萊塢片酬最高的華人男星,不擺架子也不裝,沒有綠幕沒有duang,他就是成龍。

1954年4月7日,成龍出生於香港,取名叫做陳港生。言簡意賅,就是「出生在香港的陳」。同很多那個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樣,成龍並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父親是法國大使館的勤雜 工,母親是看門人,父母都是五十年代靠著當時英政府「抵壘政策」來到香港發展的底層勞動人民。因此成龍的出生除了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之外,剩下的就都是滿 臉愁容。因為龍媽懷胎十二月,加之有些難產,必須做手術剖腹產。手術費用當時要500港幣,對於這樣一個剛剛在香港立足的大陸移民來講,簡直是天文數字。 那個時候為龍媽做手術的女醫生由於自己無後,一時間動了收養這個孩子的念頭,於是乎她願意為龍爸墊付500港幣的手術費,另外再給一筆1500港幣的「過 繼費」,講難聽點就是廣東話裡面的「賣仔」。用現代的眼光講確實不可思議,但是當時那個年代環境之惡劣,逃荒人數之多,莫講「賣仔」,拋妻棄子的現象也十 分常見。用成龍本人在《我是誰——成龍自述》一書裡面描述來講,那時由於歷史原因,成龍在內地還有幾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但是龍爸在他後來成長過程中刻 意迴避。至於當初為什麼同自己子女分離,或許有龍爸的苦衷,所以為了彌補這個遺憾,龍爸將成龍視為他們一家人在香港生活新開始的象徵,哪怕生活再苦再累, 無論如何再不能重蹈父子分離的覆轍。就是這樣,龍爸咬牙通過四處向朋友借錢,還清了當時做手術的欠款,將成龍順利接回了自己的房子中。這麼看來,作為影迷 的我們真的要感謝龍爸當初的決定,如果當年將成龍過繼給女醫生,或許對於還是小孩的他有一個平穩但不貧窮的童年,但電影界好可能永遠失去一個銘刻歷史的功 夫巨星。


從「百厭星」到「七小福」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保存圖片所謂「百厭星」是粵語的一種通俗說法,意思就是熊孩子。沒錯,成龍童年的時候就是完完全全的一個熊孩子,那種讓你一巴掌扇完還不解恨的熊孩子(如殘念的左圖

╮(╯▽╰)╭ )。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哭聲驚人,通常一哭吵到整棟樓的住戶罵娘,媽媽平時做雜工的時候,他在地上爬,一會吃點碎紙,一會又去咬肥皂,讓龍媽最後逼得沒辦法 只能把他扔進水缸里自己玩水。等年紀稍大之後,居然當上了法國大使的小女兒的「小男友」,一副護花使者的姿態自居,誰敢欺負大使的女兒,就把他打倒,騎在 地上胖揍一頓。因為父親學過洪拳,所以早在四五歲時候成龍就跟著父親鍛煉過,這使得他喜歡打架,並且在小夥伴中戰無不勝,開啟無雙模式。這種管教模式下, 註定了他不是一個讀書料,後來事實也證明這個觀點,成龍連一年級的學業都無法完成就退學了。那時在學校成龍被老師各種體罰,包括脖子上掛牌子寫著「無用」 二字,被學校其他同學嘲笑。這種情況他只能用拳頭維護自己尊嚴,慢慢的學校對於成龍來說就是一所沒有高牆的監獄,他開始自爆自棄,把書包拋在山頂,自己把好端端的校服撕爛,不做作業任憑打罵。久而久之龍爸已經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他已經管不了成龍了,在一次和龍媽的對話當中,他語重心長的說道:「他沒有方向,沒有自尊,他需要學會做人!」正 當此時,成龍一家迎來了他們命運的分叉路口。當時龍爸的烹調手法被人稱道,於是被推薦到位於澳洲的美國大使館做廚師長,這份工作需要他長期離開香港,而且 還要把龍媽接過去,可是兒子怎麼辦啊,在香港都這樣無法無天,去了澳洲語言不通還不更加肆無忌憚。當時,龍爸請了很多好朋友喝酒,徵求他們的意見,有沒有 一種方法既能夠降服成龍這個混世魔王,有能夠讓他吃苦鍛煉將來有機會出人頭地呢?酒過三巡後,大家愉快的決定將這個熊孩子送進于占元的中國戲劇學院。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提起中國戲劇學院,其管理風格簡直與周星馳電影裡面的「中國廚藝學院」一脈相承,就是個訓練苛刻的武術戲曲學校,唯一不同的是,不能得罪的少林寺方丈變成了 不怒自威的于占元師傅,平日圍毆新人的十八銅人陣變成了欺負師弟的同門師兄,其餘一切均可以參考《食神》裡面的劇情。簡直可以號稱香港版的關塔那摩監獄, 首當其衝是那種充滿了獨·裁與霸道的氛圍,武術和戲曲更像是附加產物,因為在這裡《日內瓦公約》不會生效,自由和散漫將首先從你體內切除。成龍後來回憶 道,「我的童年隨著父親與學校那長達十年的賣身契的簽訂而正式宣告結束。」當時成龍還很貪玩,父親為了滿足兒子最後的願望,特意給他買了牛仔衣服和玩具手 槍,然後再帶著他去中國戲劇學院找于占元師傅。他一進學校就被那幫舞刀弄槍的武生吸引住了,當時覺得很好玩,跟著這幫小子有模有樣學起來了。龍爸問他想不 想在這裡生活啊?當時少不經事的成龍不假思索就說道,「好啊,我想在這裡呆上一輩子!」殊不知正是這個回答,讓他少年的噩夢即將開始。那天參觀學校,還發 生了另一件嚴肅的事情,當時有個武生再練後空翻的時候撞到了旁邊的女孩。說時遲那時快,一名叫元龍的大師兄氣洶洶的過來把這個武生罵得狗血淋頭,其實這位 「大師兄」也不過10歲而已,他那凝重的臉色滲透著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和冷靜。他跑過來對一旁看熱鬧的成龍厲聲喝道:「聽著,牛仔。你可能認為這些都是 非常有趣的遊戲,但是這些都是我們賴以吃、喝和夢寐以求的東西,這是我們的生命!」說完,他做了一個完美的空翻,示範給那個武生看。順便一說,元龍的大名就叫洪金寶。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俗話說的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看過《霸王別姬》的朋友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升級加工,而那個地步就是成龍他們這幫元家班的真實再現。每天早上5點練 功,一直到12點吃午飯,吃完午飯繼續練,練到晚上吃飯。一群人擠到地毯上睡覺,這張地毯上有尿漬、有剩飯菜渣還有師傅吐的痰,即便臟成這樣,他們還是累的倒頭就睡,因為每天睡覺時間只有六小時,過了這六小時之後就是周而復始的無間煉獄。等到成龍真正明白什麼回事的時候,他爸爸已經遠赴澳大利亞了,而他媽 媽沒多久也跟著過去了,而成龍則真正成了在港漂泊的孤家寡人,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恐懼感始終纏繞著他周圍。彼時戲劇學校可不是鬧著玩的,龍爸龍 媽簽的合約上明文規定:師傅有權處罰徒弟,直到死亡。簡而言之成龍當時就成了于占元師傅的私人財產,他也不是他自己了,這段時間成龍改名為元樓。訓練是嚴 格而殘酷的,于占元容不得任何人偷懶,除非斷手斷腿,否則任何生病和不舒服在他看來都將是企圖逃脫訓練的借口。有的武生肚子不舒服,師傅就讓他原地連續幾 十個空翻就沒事了,以至於最後體力不支撞到桌角昏迷了四個小時。成龍有次發燒,師傅看見了就讓他做左右掃堂腿各100下,做完了還不夠,繼續做左右飛腿 100次,如此一來虛汗一出,這燒就算沒好也要強行好了。在中國戲劇學院里,于占元師傅只有三條法則:無情的懲罰、艱苦的訓練和嚴森的等級,而成龍來了不 久之後卻又不小心觸犯了第三條,那就是對洪金寶的冒犯。那個時候,同門師兄弟講究一個先來後到的規矩,而洪金寶作為大師兄更加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得罪了他,只能被「藤條悶豬肉」(用藤條痛打),不能還手,還手就是違背祖訓欺師滅祖。成龍經常被洪金寶打,比成龍晚來的元彪更是如此,最後就是成龍和元 彪練就了出色逃跑速度,不能還手就只能跑咯。後來成龍回憶說,這叫做「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雖然洪金寶當時沒少欺負這兩小師弟,但是正如他說的:「這些都是我們賴以吃、喝和夢寐以求的東西,這是我們的生命!」如果平時怠慢,到了台上演砸了就是把自己飯碗丟掉了。經過艱苦的訓練,成龍終於憑著自己的努力獲得和其他六個師兄弟共同擔綱主角上台表演的機會,而香港戲劇界稱他們是「七小福」。


香港武打電影的變遷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正如配圖所示,後來發生了一次意外讓他淚流滿面,而且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那是他在一次日常訓練空翻的時候落地失誤了,然後長時間坐在地上起不來了,就連於 占元過來怒斥也無濟於事,最後甚至痛的昏厥過去。那次是成龍進入戲劇學院這麼多年第一次看見師傅把徒弟送去醫院的。經過檢查之後是腳踝骨折,傷筋動骨至少 要一百天,於是每天躺在病床上的洪金寶無法活動,只能天天吃他爺爺給他做的打滷麵,就慢慢就成長為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體型了。等他恢復可以練功的時候,於占 元師傅卻認為他太胖了,無法再上舞台。於是將其排除出七小福的演出陣容,淪為後台的龍套人員。強烈的自尊心讓他暴飲暴食,體型越發膨脹,最後只能被逐出師 門。在他收拾包袱告別的那一天,他當著成龍元彪等人說了一段高瞻遠矚的話:「戲劇的時代快要結束了,來劇院看戲的都是老傢伙,如果他們將來死了,你們怎麼 辦?這個世界接下來是電影的時代。聽著吧小子們,你們以後要離開這裡的話,就來找我,我會帶你們進入電影事業,不會是師父那種小打小鬧。我是你們的師兄, 永遠都是。」正是他的這番承前啟後,引領了後面成龍、元彪、元秋等人進入電影圈做武術指導,這是後話了。

讓我們思緒收回來,來看看當時香港的武打電影的變遷。這個首先要說說清末動·亂,眾所周知當時一百多年前,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加深,內憂外患,百 姓民不聊生,社會暗無天日。於是有許多廣東逃到香港的武師,而這些武師多屬南派武術門派,代表人物有詠春拳我要打十個的葉問,還有黃飛鴻的大弟子林世榮 (豬肉榮),以及當時幾大流派:虎、鶴、洪、劉、蔡、莫等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南派拳法。南派功夫以拳法為主,主要講究三點,叫作「一招一式」「硬橋硬馬」「拳拳到肉」,這一傳統風格一直帶進了電影的製作。而體現出拳腳功夫片模式的電影,最早的是五十年代關德興的《黃飛鴻》系列,也正是這系列電影開創了香港電影史上第一個武術指導的職位。《黃飛鴻》可以說把這種武打風格一直延續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影片大多數人物決鬥都注重拳法的展示。 正如右上動圖,是70年代末的電影《蛇形醉步》的一個片段,大家可以看出,在打鬥過程中一招一式都清晰可見,並且主要以拳法造型支撐鏡頭構圖,一般來講1 到3秒左右就要展示出一個鏡頭空間變化,而一秒當中的24格膠捲通常每8格膠捲一個動作,遠近景變化以及鏡頭切換時候一個完整的動作會被分成不同角度展 現,這種剪輯方式業界稱為暴雨剪輯。上面GIF我做好後掐表一算13秒,這當中包含了一個遠鏡拉進,一個臉部特寫切換,一個近景拉遠和一個整體畫面的平 移,基本上是3秒為單位展現鏡頭空間的變化。而且劇情上刻意淡化了冷兵器的使用,看起來動作顯得清晰而簡單,攻防自成體系開闔有序,而且特定的招數有著固 定的防守方法,而在拳法類型裡面,虎鶴雙形拳、蛇形拳、洪拳和詠春之間有著互相鉗制的設定。這一時期的香港武打片重招式,整體給人展現出南拳派系中的剛勁 有力。但是它也有它的局限,相信我們這些看慣現代武打的觀眾重新看回這些老片子,心裡無疑覺得這種打鬥方式太刻板,甚至說這種刻意的見招拆招有點造作。當 時的觀眾也是這麼想的,於是乎香港武打片似乎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瓶勁階段。因為這些動作經過了十年的歷練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模式,而且大都節奏並不快,使得 一些不是武行出身的演員也能隨便上去擺個POSE學得有模有樣的,直接造成一些武打片粗製濫造風格重複,慢慢的觀眾開始有了審美疲勞,因此不得不有人肩負起改革武打片的重任。

早在這類電影統治武打片的時候,李小龍的功夫片則獨創蹊徑,猶如武打片裡面的一縷清風,讓人心曠神宜之際能夠流連忘返。李小龍之所以被華人奉為影壇的功夫巨 星沒有之一,不是簡單因為他功夫很厲害,也不是他開創了截拳道這個流派,我覺得他最偉大的貢獻就是開啟了武術的舞台化的電影先河,與其一味的展現「一招一 式」「硬橋硬馬」等陽剛之勁,倒不如將武術的實戰應用凸顯出一種動作連貫的陰柔美。也正是李小龍,將南派拳法裡面僵硬招式和泰拳、西洋拳和自由搏擊相結 合,使得更加貼近現實動作上也無縫對接,招式的區分被淡化了,在武打風格上他的實戰型動作風格成為了新的里程碑,這個影響持續至今。李小龍有一段名 言:Don"t get set into one form, adapt it and build your own, and let it grow, be like water. 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 like water. Now you put water in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it in a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Now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 Be like water, my friend。這一長段話翻譯過來就是,如明鏡止水,物至則照,物去則空,事物之來,一切循乎自然,順其理而應之。用在電影鏡頭的功夫上具體展現就是以柔克剛,以快制慢。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上面這個動圖來自於《精武門》,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傳統的暴雨剪輯,這組鏡頭的位置全程幾乎沒有變過,用了一個廣角鏡來展現陳真踢館的全過程。在頭兩個武打動 作中使用了柔道的過肩摔和自由格鬥裡面的肉筋強打,然後接連用了一腳跆拳道後踢腿,最後用兩個標準截拳道拳法,以快制慢痛打龍套,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完全 沒有當時其他武打電影那種一招一式的死板僵化,這也使得那些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打法的同期電影在李小龍的新風格下,被碾壓的一敗塗地。好,題外話就先說到 這裡。正因為武打片的迅猛發展,這個行業需求大量武行人員,這般此消彼長,必然使得戲劇舞台表演的武生瞬間感受到生存空間被擠壓,當時中國戲劇學院的很多 武生一個個離開投身到電影圈裡面,去幫主角當個替身坐下危險動作,賺的錢比在舞台唱大戲多得多,當時戲劇學院武生們的工錢是65塊一個月,但是于占元會扣 掉其中60塊錢,只給他們五塊零錢,有很多人心生怨言,外面在攝影棚做武行起碼有幾百塊的收入,利益的巨大衝擊下於占元師傅的威嚴蕩然無存了。成龍也早就 感覺到了洪金寶當初的目光長遠,在他17歲那年,爸爸從澳洲回來,到學校和師傅寒蟬了幾句,最後把兒子的一切生活用品打包好。這一刻開始,成龍正式離開這 個伴隨他十年成長的中國戲劇學院。雖然成龍文化程度很低,卻練就一身好功夫,這讓他離開戲劇學院之後每天必修課就是混跡在邵氏公司門口,找機會去跑一下龍套維持生計。

只不過電影武行這個職業也是講究論資排輩的,不是你很能打就可以立刻上位,像成龍這種初入行新人,對不起你連在鏡頭上挨打份 都未必能有,只能做勤雜工,沒有簽約工錢也很低廉,只管一頓午飯,湯還是人家喝剩下。那個時候運氣最好就是能夠找到一個演屍體的機會,這個機會至少能夠實 際接觸到導演和武術指導等實權人物,只有能和他們搞好關係,才有機會進入武行的圈子裡展現自己的功夫,否則的話就空有一身功夫而悔恨終身直至老死。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上 圖這一幕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就是《喜劇之王》裡面成龍大哥客串,裡面飾演一個勤奮的龍套,一死之後就動都不動。實際上這個劇情也是對成龍早期龍套生涯的 一個映射,那個時候雖然他有幾次得到了演死屍的機會,但是沒有掌握好技巧,鏡頭開拍的時候憋不住氣,插在身上的道具刀起伏搖擺不定。當然了這個時候導演必 定嘴炮全開,諸如什麼「丟你老母冚家鏟,吔屎啦」都將脫口而出,這種傷害遠比在學校時師傅的打罵更勝一籌。後來成龍慢慢掌握了技巧,因為開拍有個過程,導 演要喊Roll sound、Sound speed/Rolling、Roll camera,然後就是各就各位,Rolling——action!從開始喊到真正開機大概要有幾分鐘時間,那會成龍沒有文化,聽不懂導演喊的是啥,一喊 就閉氣,結果一拍就憋不住,後來有經驗了聽到真正開始,才開始閉氣,久而久之就是想喜劇之王客串那樣,「我沒有學過戲,你在努力點也行的,努力吧!」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前者是後者的必要分充分條件,如果這點忍耐都做不到,那麼要成功簡直天方夜談。


片場拚命三郎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電 影圈裡面的武行和特技人,雖然拿著當時看還算不錯的的收入,但是他們每天過的都是變化莫測的生活,再加上很多人少年輟學習武,素質比較低下,信奉今朝有酒 今朝醉,部分人更是吃喝嫖賭樣樣精通,遇到不順氣的時候在片場打罵新人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這個圈內要被人看得起不是你嘴夠甜夠圓滑就行了,要被大老粗們 看得起你,你就要在動作上跳得更高,打得更好,更加敢玩命,才能使他們由衷佩服。成龍在扮演過死屍一段時間後逐漸參加一些影片背景牆的工作,所謂背景牆就 是上圖所示,主角開大的時候,你去送人頭。

每一個翻滾都重重的撲倒在地,又或者一個大腳踢飛砸爛了桌子,這些活成龍搶著去干,而且特別賣 力,那個時候劇組裡面的武指記不住他的名字,但是就是知道他是很能挨打那個,每次有需要挨打的活道具的時候,他們都會叫上這個人肉沙包過來。在拍《精武 門》的時候,成龍出任被李小龍踢飛的館長的替身,由於效果不理想,前前後後總共踢飛了三次。這樣做痛不痛呢?當然痛了,有時候他一個人躲在角落搓傷口,但 是只要導演叫到他,就能立刻滿血復活,晚上自己回家才鬼哭狼嚎。他們這行對於這種拚命三郎的人,叫作龍虎武師,算是行業裡面的一種富有共識的認可,成龍最 終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獲得了這個最高榮譽的稱讚。

俗語有云:「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這句形容武行也同樣適用。有一次要拍攝一 個鏡頭,展現出男主角毫無畏懼越過陽台,然後空中來個漂亮轉身,最後雙腳落地。當然了,真正的男主角此刻在和女主角在陰涼處喝茶玩曖昧,跳樓則是由這幫替 身完成。這個時候一般要有一根鋼絲控制下落速度,保證替身的安全。然而,這個提議被腦殘的導演給否決了,他覺得加了鋼絲下落就顯得違反物理規律,不怎麼自 然,再加上他的鏡頭是廣角鏡,也就是說他不但要替身自由落體,而且在廣角鏡下樓底不能有墊子做緩衝,真正做到空中轉體360度雙腳平穩落地。對於導演這個 要求,片場的武術指導就講了兩個字:「痴線。」(有病)。武行們雖然每天過著刀頭舔血的生活,但那也是指發生了預料之外的意外事故,而不是去做那些百分百 沒有安全保證的亡命之活。當時作為武行最高領導的武術指導,他拒絕導演無理要求,並且表示不會讓自己人去冒險。這個時候成龍挺身而出,對著武指講了這麼一 番話:「這個動作如果成功了,是你教導的好,如果失敗了也不過證明那個導演是個白痴。我不想在片場當個小人物,我要證明自己,即使摔傷了,我至少嘗試 過!」

話已說到這個地步,武指也沒什麼理由阻止這個年輕人了,他憤恨的嚮導演說:「這個年輕人不要命,讓他試試看。但是我的武行是不會幹 了,你不要以為你是導演就了不起,我們是靠真本事吃飯,你沒資格看不起我們,不把我們當人看。」說完以後就讓成龍去準備化妝,在一聲rolling—— action的叫喊中,成龍被反派踢下樓,空中轉了一個身,儘管落地有點踉蹌,好歹是雙腳站穩了。現場爆發了一陣歡呼,這個時候全部武行同仁過來高喊著陳 港生這個名字,更有人拍著他的背說,「你會成為龍虎武師的!」成龍後來回憶到,正是這一次成功,使他有了一種歸宿,那就是這種刺激又變幻無常的冒險,讓他 得到了生而為人的最大尊重和肯定,他形容就像回到家的感覺一樣。順便一說,成龍不僅這一跳成功了,而且他還不滿意,嚮導演申請第二次嘗試,結果第二次更加 完美。這就是這位日後被人尊稱「大哥」的特技演員該有的態度,認真!那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全部武行的兄弟都叫他「兩次小子」,好的鏡頭做一遍是不夠的,最 好再來一次。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前面說到做這一行出了意外就非死即傷,所以奉行今朝有酒今朝醉信條,成龍也不能豁免。龍爸當年

告 誡成龍做人要有三條底線不能突破:第一,不能吸毒販毒,第二,不能賭博,第三,不能加入三合會。但是身處在武行這個大染缸里,很多時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 己。起碼販毒和黑社會要點門檻才能扯上關係,自己不主動走歪路一般都能潔身自好。但對於成龍來說,賭博實在無法拒絕,周圍的人視賭博為休閑時的娛樂手段,那個時候幹這一行的人收工之後娛樂活動很少選擇,一群大老粗喜歡聚在一起打麻將,玩牌九,既然進入這個群體就要跟著他們的方式去生活。他也說了,無可避免清的情況下,好歹還是恪守了兩條底線。除 此之外成龍還有一個特別愛好就是打撞球,100港幣一球跟別人賭。有時候一天捨命賺回來錢全部輸光,就跟他在《寶貝計劃》裡面飾演人字拖一樣,爛賭難戒。 有一天,當他依舊去那個武行們賭球的撞球館的時候,他遇見了一個故人——洪金寶。這個時候洪金寶已經靠著自己的本事混到了武術指導的位置了,他和成龍打了 聲招呼,語重心長的聊起天來:"聽著,我離開學院就說過了,如果需要工作,就該告訴我。否則,要大師兄有什麼用?我看你不像是很忙的樣子,片場有個工作, 只要你提我的名字,就會被選中。「洪金寶這次真誠的邀請,讓一直對以前矛盾存有芥蒂的師弟成龍徹底放下心裡石頭,可以說是一笑泯恩仇,他倆加上美國闖蕩失 敗的小師弟元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開始為屬於他們自己的事業一起奮鬥、拼搏。


「龍」馭歸天,武打片群雄逐鹿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1973 年7月20日,影壇功夫皇帝李小龍去世了,他的離開,讓華語功夫片蒙受了巨大的損失。這個時段恰逢許氏喜劇的強勢崛起,幽默反諷的風格馬上抓住了許多香港 觀眾,比起武俠片裡面一成不變的仇殺——練功——復仇的套路,顯然許氏兄弟的電影更加有時代感和創造性,武打片此時不僅失去金字招牌李小龍,而且本身行業 沉痾宿疾,亟待有人出來把李小龍的武術舞台化進行下去。那時,成龍、洪金寶和元彪三師兄弟經常在一起探討武打片的風格,洪金寶就認為當時的武打片不夠真 實,演員本人連片麵包都可能打不穿,卻能在鏡頭前騰空十幾米,一腳把人踢飛幾層樓,簡直是垃圾製作,而且他認為李小龍的那種風格才是真正的打鬥。實際上洪 金寶這個想法可謂是一針見血,因為當時李小龍進行的電影武打風格改革可謂是效果斐然,但是他沒有把這個風格深化成一種模式就突然離去了。由於李小龍的離 去,使得整個武打片的的風格走向又重新回到當時劉家良的指導中運作了。劉家良就是前面章節介紹南派功夫中洪拳的正宗繼承人,他繼續維持「一招一式」「硬橋 硬馬」的風格,大家可以去看下他執導2003年上映,吳京主演的《醉猴》,從70年代風格居然一成不變一直用到了千禧年之後,慘淡的票房就是對他這種風格 最好的回應了。總的來說,一個行業要長久的維持下去,就要不斷的創新,尤其是觀影口味越來越苛刻的電影市場。以李小龍去世為時間節點,各大電影公司總體來 說朝著三個方向推出了自己的後李小龍時代功夫片,第一種就是劉家良的南派功夫老路子,這種沒過多久就撲街了。第二種則是將北派的腿法融進南派拳法當中,由 於北派功夫特點就是大開大合,舒展大方,這樣融進南派功夫電影中之後我們就能看到以李連杰為代表的系列電影,鏡頭間強調大範圍的輕功,飛檐走壁以及拳腿交 替使用的戲劇感增強,也讓整個打鬥過程趨於流暢和視覺上的刺激。第三種就是本文要重點提的實戰型與喜劇相結合的路子,以袁和平、洪金寶、成龍、元彪為代表 的功夫喜劇路子,這種風格不同於第二種,第二種南派北派功夫融合把「武」術變成了「舞」術,但是成龍的功夫喜劇把實戰技巧和格鬥術統一起來,當中加入了雜 技這個元素,讓觀眾知道打鬥中有幽默,淡化暴力帶來的痛楚,減少觀眾心中負面情緒的渲染,同時在主角性格塑造上,以前的偉光正變成了更接地氣的頑皮無賴, 惹是生非的市井之徒,將英雄的門檻降格到平民階層。

我 侃侃而談了幾百字,似乎成龍接過後李小龍時代的武打片大旗是如此輕鬆,就像廣東話說的那樣,「真系易過借火」。其實並不然,這期間成龍他們三兄弟還是遇到 了不少挫折。最大的挫折來自於成龍簽約當主演的第一間公司,羅維影業公司。之前羅維導演和李小龍都是嘉禾公司手下的大將和丞相,但是由於個人性格問題,羅 維和李小龍爆發了嚴重的矛盾,這讓羅維在成立自己公司後鐵了心要重新捧一位新人,要把他打造成超越李小龍的存在。這個時候,他主動找到了成龍,並且正式將 其陳港生的名字改成了「成龍」,如此薩費苦心,為了就是讓九泉之下的李小龍氣得詐屍。在我看來,羅維完全是處於對前任憤恨而把精力花在了一個替代品「成 龍」身上,他當時為成龍打造的一系列影片都是帶著李小龍的風格去製作的,主題就是四個字「冷酷、復仇」。然而羅維低估了李小龍在觀眾心中的重要性,好比現 在我們看見新版小燕子是李晟扮演,我們會高聲厲呼「滾蛋,還我趙薇!」;我們看見新版姑姑是陳希妍扮演,我們會說「包,你快回火星吧」,當年的功夫影迷 也是如此,李小龍這個功夫皇帝的稱號可不是他隨便自稱的,代表了一種精神上的圖騰。而且在李小龍死後幾年就馬上打造同一風格的替代者,那結果可想而知。

1976 年——1977年間,羅維可是讓成龍過足主角癮,上映了六部武打片都是用他作為主角打進市場的,這些影片分別是《新精武門》《少林木人巷》《風雨雙流星》 《飛渡捲雲山》《劍花煙雨江南》《拳精》,然而對於成龍電影生涯,真的是沒有什麼卵用。那個時候觀眾很樸實的,連報紙上都直斥成龍:「眼小鼻子大,還想成 龍,成蟲吧!」成龍回憶道,那個時候我就是不折不扣的票房毒藥!

當 然,以我的角度看,不是成龍不夠賣力,而是羅維因為和李小龍的恩怨沖昏的頭腦,做出了錯誤的戰略部署,而且羅維缺少洪金寶那種對武打片行業的敏銳觸覺,綜 合下來成龍的第一次在大公司擔綱主角的電影的失敗有它的必然性。那個時候開始,羅維慢慢對成龍感到失望了,他之前雄心勃勃的要在後李小龍時代逐鹿中原的野 心也慢慢冷卻,成龍那時候雖身為主演,因為沒公開,每個月才三千港幣,還不夠當時一個武指一萬二港幣的一半呢。


硬漢子,憑自我,打出一身痴

成龍——大哥終究是大哥

有個德高望重的大師曾經說過:「你年輕時一事無成;時而自怨自艾頹廢墮落,時而咬緊牙關拚命努力,經營關係;但你的生活一直沒有改善,你一直很痛苦,直到三十歲。」聽到這裡你一定很興奮的問道:」那三十歲之後呢?「大師抽了口煙說道:」你就會習慣了。「

這 句話拿來形容羅維門下23歲的成龍簡直是再適合不過了,再說一次,吃得苦中苦只是方為人上人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即便玩命如成龍,到了這個時候沒有合適的貴 人相助的話,那很可能頂著「成蟲」的惡名一直活下去。但命運終究眷顧了他,大概是上帝被他這種拼出一身痴的硬漢子感動了,於是下凡安排了一部極具創意的片子要找當時的成龍出演,而這部片子將會把他帶向何方呢?我們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哥老了-成龍
他們是熱血小老弟,也是帥氣大哥大
李隆基的大哥揮汗如雨敲鼓作樂:不務正業的大哥才是好大哥活大哥
結婚十年,我終於活成了大哥的大哥
平頭哥不甘屈居第二挑戰大哥,非洲一哥:你大哥始終是你大哥
大明星們回老家,誰最低調一目連然,成龍大哥永遠都有大哥范啊
成龍叫洪金寶大哥,而他卻是洪金寶都要叫的大哥!
要飯的賈躍亭「牽手」永遠老大許家印:恆大成為賈躍亭FF大哥大!
硬核老母圖鑑:結婚十年,我終於活成了大哥的大哥
白居易:懟贏大哥,你就是大哥
他們是熱血小老弟,也是帥氣大哥大。
大哥,永遠是我們的大哥!
周氏三兄弟,大哥成著名文豪,二哥成大漢奸,老三做過省長
成龍大哥到山西大同只採摘了黃花菜?看看成龍大哥怎麼說!
龍牌之謎:成龍大哥的一部魔幻大作,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
趙麗穎發大哥與自己親密合照,網友大喊大哥太帥了,大哥是他
李隆基的大哥寧王李憲每天揮汗如雨敲鼓作樂:不務正業的大哥才是好大哥活大哥
成龍叫洪金寶大哥,洪金寶叫他大哥,他在香港「地位」最高!
成龍國際地位有多高?他見到成龍大哥都變小迷弟!
成龍大哥真的會不管小龍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