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四分之一被遷往台灣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四分之一被遷往台灣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故宮博物院文物安全問題日益嚴峻。故宮文物南遷迫在眉睫,準備工作千頭萬緒。幾百萬件文物不可能全部運走,也不可能細細篩選,結果有些精品未被收入,次品卻整箱帶走。這些被選中的文物包括書畫、銅器、瓷器、象牙、琺琅、善本等,共分5批,計19690箱62萬件。

由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負責,開始做文物遷運前的篩選打包工作,為此他們還專門聘請了極富這方面經驗的文物古董商指導。打包文物採用的方法是,根據文物的形狀用稻草做襯,以棉花貼緊,外麵包上優質棉紙,這種專業的文物打包方式經得起長途跋涉和劇烈顛簸。幾十萬件文物在上萬里的運輸過程中竟一件未損。

1933年2月5日晚間,北平全城戒嚴。13491箱文物從神武門廣場出發,由幾十輛板車輪流運往火車站,軍隊全程護送,沿途軍警林立。不到120天的時間裡,五批文物循序運往上海,後又輾轉至南京朝天宮。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四分之一被遷往台灣

但隨著戰事不斷深入,南京也不是安全之地,文物繼續分三路西遷,因為沒有交通工具,最後剩3000多箱滯留南京。「這次西遷歷時8年,行程萬餘里,運送文物的車輛、人員艱難行走於四川蜀道。沿路敵機轟炸,遭遇匪類,不斷臨時更改行走路線和臨時存放地點。最後以微小的損失完成了這場歷時長久、數量巨大的文物遷徙之路,被國內外人士稱為奇蹟。」

故宮大批文物南遷後,總務處長張庭濟奉命留守。日偽政權下的故宮博物院艱難維持,儘力周旋。1937 年 11 月,淪陷初期張庭濟曾代表北平留守職工向國民政府行政院彙報現狀,尋求保護。目睹當時情況的美國漢學家珍妮特、沈大偉說:「日軍在 1937 年 9 月佔領北平的時候,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已帶了部分珍寶西遷,……以後馬衡不在的日子裡,負責故宮工作的是總務處處長張庭濟。日本方面妄圖派日本人擔任故宮的院長或顧問,但由於遭到故宮工作人員的堅決抵制而未果。日本人也不得隨意進入故宮,除非帶有介紹信,否則會被留守的工作人員拒之門外。」在這淪陷的八年中,「留守人員雖然不像隨文物南遷的人員那樣辛苦奔波、風餐露宿,但在日偽統治下也非常難得,不卑不亢,可以說是不辱使命。」由於大量文物珍品外遷,加上日偽的干擾、破壞,只能勉強維持分路開放,但遊人寥寥,門庭冷落。

1938年6月,憲警兩次闖進故宮博物院太廟圖書館搬走撕毀大批圖書資料,書籍242種,340冊,雜誌369種,10682冊。書籍中有反日抗日、談及日偽政權和滿洲的一律銷毀,包括大量印有國民黨青天白日標誌的圖書,另外含有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等內容的絕對銷毀;有關司法、教育、財政等的書籍雜誌也必須銷毀。這次查沒銷毀對故宮文獻資料庫藏是一個巨大打擊,日本希望藉助這種方式推行奴化教育。

不久的獻銅運動再次把故宮博物院拖入泥潭。1945年3月,侵華日軍北京陸軍聯絡部致函偽北京特別市市長,要求「北京特別市官民」,「獻納(供出)各自存有之一切銅類,以資直接增強戰力,藉以實現大東亞共榮圈之確立。」各家各戶和單位被強行徵收銅鐵,作為日軍造炮彈和子彈使用。「這個運動波及到千家萬戶,故宮這樣的文化機關也沒有倖免。」

儘管多次抵制,最終為確保故宮整體安全起見,不得不將一些散落於各院落無號的銅缸銅炮等1095斤交了出去。但金品獻納委員會和日軍對此量均不滿意,要求故宮必須捐獻更多,因為僅北京一市日本軍部下的銅鐵徵集任務就高達40萬公斤。日偽華北政務委員會最終命令將不能斷明年代的銅缸 54 件以及 2 尊銅炮運走檢送。

在此之前的1944 年 6 月 22 日,日軍已經從故宮劫走銅燈亭 91 個,銅炮一尊。這批文物剛運到天津,還未及轉運到日本,日軍即宣告投降。張庭濟等會同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區助理代表王世襄,前往天津接收運回這批文物,看到的情形是「有的已殘破、毀壞,共重 4460 公斤,較劫走時少了 971 公斤,而此前被劫走的 54 個銅缸也不見蹤影。」根據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的統計,「本院(淪陷期間)被徵用之銅品2095市斤外,計銅缸66口,銅炮一尊,銅燈亭91件。」

八年抗戰中,北平故宮文物被日本掠奪了銅器149件,太廟圖書館大批圖書雜誌遭破壞,文獻館的張鼓峰輿圖被劫走。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四分之一被遷往台灣

遷台以書畫、細軟居多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分散在四川境內三地的文物被集中到了重慶。院方為感謝四川人民對文物保護所做的努力,在成都中正公園舉辦了一次「北平故宮博物院在蓉書畫展覽會」。展覽的作品包含從晉朝到清代一千五百多年中八十八位畫家的一百幅作品,幾乎是南遷書畫文物中最重要家底。為了協辦展出,市政府想盡辦法保障安全,除了軍警還請川地的袍哥組織予以協助。

受場地局限,一百多幅書畫珍品一次性展出有點困難,院方決定分為兩次,每旬換一次,共歷時二十多天,接待來自川內和西南各地的參觀者數以萬計,堪稱八年抗戰文化史上的一大盛況。遺憾的是展覽成為這批國寶最後一次在大陸的亮相。1947年,這批文物由重慶向家坡運往南京朝天宮的故宮博物院分院,後被秘密運往台灣。國民政府還下令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將其餘故宮文物運往南京,再和南京分院的文物一起運往台灣。經馬衡多方周旋和拖延,此計劃擱淺,北平文物得以保留在大陸。最終運台文物數量相當於整個南遷文物的四分之一,未來得及運走的文物原地未動,仍留在南京朝天宮。

抗戰時期,故宮文物南遷了多少?四分之一被遷往台灣

1949年4月,遷台文物登記造冊,統計文物總數為231910件又27張692頁。國民政府兩院理事會延續了故宮博物院的點查制度,先後出版《中華文物集成》 《故宮書畫錄》 《故宮名畫300種》等著錄。1962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台北近郊雙溪建成,定名為中山博物院。至今已五次擴建。1989年至1991年,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清點計劃研究小組成立,開始對文物全面清點,1991年完成時,對外發布數字為:歷代文物總數645784件(後有又多方捐贈擴充)。

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18年的秦孝儀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1949 年搬過來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嘛。北京故宮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我們這邊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在文化方面最具分量。」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嚴,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樣流失海外,就沒有尊嚴。」故宮流失的文物,又豈止在海峽那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空軍「四大金剛」,一場空戰滅敵精銳飛行隊過半,但戰績難掩國弱
抗戰前的中日空軍力量對比:中國飛行員「只有挨揍的份」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西漢時期的卓文君為何會被封為中古四大才女之一?
抗戰時期,關東軍為何不南下,一直死磕東三省?
中國三個大分裂時期之一的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概況
抗戰時期東北唯一被越獄成功的監獄,末代皇后婉容就死在那裡
抗戰時期八路軍向一老鄉借款百萬,四十多年後還了多少
細數三國時期五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赤壁之戰只能排第三!
北京有一口鎖龍井, 五百多年來怪事連連, 抗戰時期曾嚇退日本兵
為何漢文帝一朝是匈奴南下犯境次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時期?
抗戰時期,中國空軍「四大金剛」分別是哪四位?
民國時期蒙古分裂,袁世凱是如何解決此事?後來國家被分裂了么?
越戰時期美國人將這兩樣東西留在越南,至少影響當地幾十年
日本的一座荒島,二戰時期卻強擄了三千多中國人來此充當勞工
戰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家蘇秦,為何會被五馬分屍?
五胡亂華時期,他救了數十萬漢人的生命,卻被當做暴君罵了幾千年
為何漢文帝一朝是匈奴南下犯境次數最多, 規模最大的時期
三國時期巢湖變遷與居巢縣的陷沒
她是民國時期的電影皇后,第一美女,無奈被戴笠霸佔了三年
上古時期六大屍神,有人曾經是天帝之女,無頭殭屍為何能潛逃千里之外?
三國時期牛人無數,到了西晉卻被揍得衣冠南渡,到底為什麼?
抗戰時期,賀龍為何在晉綏地區三次慟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