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勝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為何會失敗?只因不聽這兩個牛人的金玉良言?

陳勝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為何會失敗?只因不聽這兩個牛人的金玉良言?

話說秦朝末年,民不聊生,百姓走投無路之下,只好揭竿而起,其中陳勝便是農民起義的帶頭人。他率領因大雨誤了工期而難逃受處罰的命運民眾起義,眾人公推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並建立了政權,確立國號為大楚。同時,加強輿論,提出了「公子扶蘇和項燕不死靈魂轉世附體」這樣的包裝口號。

至此,中國歷史上第一支革命軍就這樣成立了,革命隊伍很快勢如破竹地先後攻下了大澤鄉、蘄縣兩座城池。隨後又拿下了大片地區,到達陳縣(今河南省淮陽縣)時,革命隊伍逐漸壯大,軍卒很快便達到了數萬人。

在革命精神的感染下,一些豪傑之士也不甘寂寞,紛紛加入革命隊伍。其中,張耳和陳余的到來意義重大。

張耳和陳余兩個人之所以名氣大,是因為他們兩人的經歷跟劉邦和盧綰很相似。首先,兩人身份相同,不但都出生於貧農之家,而且連出生地也相同,都是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其次,兩人經歷相同,拜的是同一位老師,都是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再次,兩人的發跡史相同,都是靠著長相和才華傍上了富婆。只不過張耳娶的是富得流油的漂亮寡婦,而陳余娶的是黃花閨女。單從這一點來看,張耳稍稍勢弱。但是,因為他比陳余大些,對人情世故更為精通,特別是政治智慧上要更成熟,所以又比陳余略勝一籌。綜合來看,兩人實力旗鼓相當,難分伯仲。也正是因為這樣,兩人關係特別好,稱得上是刎頸之交。

秦國統一天下後,視「不安分」的張耳和陳余為眼中釘、肉中刺,於是開出了當時最大的兩張懸賞令:分別以一千黃金和五百黃金買張耳和陳余的人頭。

張陳兩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於是放棄了原本富裕的生活,喬裝打扮,改名換姓,選擇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涯,最後躲到陳城裡謀了一份看門的苦差——里門監。

從名士到隱士,對有理想且自命天高的張陳兩人來說,不但需要很大的勇氣,還需要很大的隱忍。

有一次,陳余犯了個小過失,結果里長小題大做,用粗暴的方法把陳余按倒在地,舉手便要打他。陳余感覺受到了莫大的污辱,怒髮衝冠,想跳起來反抗。正在這個節骨眼上,一旁的張耳用腳狠狠地踩了陳餘一下,並對他使了個眼色。

這一抬腳一使眼,原本躁動不安的陳余突然變得安靜、老實起來,只見他默默地閉上眼睛,像一隻溫順的綿羊,任憑里長對他拳腳相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陳余當然明白張耳的用意。

事實證明,兩人的隱忍沒有白費,因為他們很快等來了陳勝、吳廣的革命大軍。這是棄暗投明、揚名立萬的最佳時機。兩人沒有絲毫遲疑,就奮不顧身地直奔陳勝的軍營。

陳勝見兩人談吐不凡,非等閑之輩,便把他們奉為上賓。

兩人見陳勝這般求賢若渴,便為他獻上了一份特別的見面禮——一個大活人——孔鮒。

孔鮒是孔子的第九世孫,才高八斗,和張耳、陳余交情頗深。張陳二人一牽線,孔鮒很快便加盟了革命。

陳勝見到孔鮒來投,自然笑歪了嘴。他不僅仰慕孔鮒的才華,更仰慕他的美名。如今,連孔聖人的後人都願意加入革命隊伍,這對提高革命軍的士氣、壯大革命隊伍都大有助益。

眼看革命形勢煥發出勃勃生機,陳勝本著趁熱打鐵的原則,馬上在陳縣主持召開了一次三老豪傑會議。

何謂三老豪傑會議,其中的「三老」是指縣中的中層官吏,「豪傑」不是指大俠,而是指富豪、地主和望族。總而言之,陳勝這次就是廣發英雄帖,把在陳縣有威望、有權勢、有錢財的「三有」人員全部請來開了一次會。

會上,陳勝請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敢於紅紅臉、出出汗,積極為革命獻計獻策。三老豪傑都不是浪得虛名的,個個爭先恐後地發了言,為陳勝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自立為王。

大家紛紛認為,陳將軍披堅執銳,帶領革命軍以替天行道、推翻暴秦為己任,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把亡了國、絕了後的楚國恢復了。如此大智大勇、大功大德,應該立為楚王。另外,不封王怎麼號令諸將,更好地領導革命呢?所以,這個楚王必須得封。

陳勝聽了很高興,但考慮此事重大,他並沒有馬上表態,而是找來張耳和陳余進行了「問計」:「眾人都建議我現在稱王,這王我是稱,還是不稱呢?」

面對陳勝的坦誠,兩人也同樣做出了坦誠的回答:「不能稱。」為什麼呢?張陳二人給出了以下三點解釋。

第一,現在革命才剛開始,如果您立即稱王,會讓眾人看出私心。

第二,一旦稱王就會樹大招風,成為秦朝重點掃蕩的對象,對日後的革命不利。

第三,三老豪傑們之所以強烈要求您稱王,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想跟著加封追賞,飛黃騰達,滿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政治慾望。

不僅如此,兩人還為陳勝提出了兩點小建議。

第一,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當務之急不是稱不稱王,而是攻城拔寨,消滅大秦,這是壓在革命者身上的擔子,也是責任。

第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只有做到強基固本、兵強馬壯、豐衣足食,才能消滅暴秦,解救天下蒼生。到時候稱王便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了。

張耳、陳余是本著開誠布公的想法對陳勝進行勸諫的。雖然他們有說實話的勇氣,但陳勝沒有聽實話的勇氣。面對兩人的直白,陳勝非但沒有醒悟,反而固執地認為張陳二人太過懦弱。於是,他不聽勸阻,自立為王,定國號為「張楚」。

當自己的王,讓別人說去吧。陳勝這種大無畏的勇氣確實令人敬佩,但這也徹底毀了他。他定國號為「張楚」,意思是想「張大楚國」。但是,事與願違,日後成為眾矢之的的陳勝非但沒有張大楚國,反而一步步地走向了滅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魏徵原本是李建成心腹,在太子爭奪戰中獻毒計,差點要了李世民命
窮困潦倒的劉邦為什麼能娶到呂后?這個細節我們被忽略了千年
西漢奇才東方朔原本是這樣發跡的?這種方式竟成厚黑學的鼻祖
《蘭亭序》究竟落流何方?此皇帝一偷梁換柱舉引發千古大謎團
此女已嫁人,因相士一句話而逆襲入宮,她生的兒子後成一代名君

TAG:飄雪樓主 |

您可能感興趣

史上八大農民起義,三個成功兩個失敗,剩下的都是為別人做嫁衣
史上八大農民起義,三個成功兩個失敗,剩下的都是給別人做嫁衣
史上最悲慘農民起義領袖,第一個令人敬仰,最後一個簡直遺憾!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為何總是失敗?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導人中,洪秀全為什麼是最差的一個
他是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雖然最終失敗,卻留下兩句勵志名言
為什麼古代的農民起義幾乎沒有勝利的?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中國歷史上沒有經過農民起義的王朝為何幾乎不能長久?四個原因
洪秀全為何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民起義領導者?這3點足以說明問題!
同樣農民起義,為何幾乎全部失敗,唯獨朱元璋一人成功?
隋末各路英雄豪傑起義,為何這些農民起義都失敗了?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一次差點佔領紫禁城的農民起義,為何最終還是失敗了
那英:只有農民才唱刀郎的歌!王思聰:我爸唱了一首,怎麼樣?
史上最慘的兩位農民起義軍首領,差點一統天下,卻因輕敵功虧一簣
古代的農民起義為什麼失敗率那麼高,看了這個你就知道了
宋江的真實面目是這樣的?他帶領的只是一群草根農民,下場悲慘
唐末農民起義到底因為什麼而失敗?黃巢真是為了百姓才起義的嗎?
農民種了一年多的一種「進口水果」,長勢驚人,你見過這樣的果子嗎?
為什麼說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是我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