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全文共3157個字,閱讀約需6分鐘


【個人簡介】

陳林生,生於1957年,廣東廣寧人,南方茶葉市場開拓者與奠基者之一,廣州市陳氏石溪茶葉貿易有限公司創始人,勐海石雨益昌號茶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南方茶葉市場20周年功勛人物,廣東廣寧茶商會榮譽會長,南方茶葉商會第一屆理事會副會長,廣州十大傑出茶商,廣州十佳茶業經紀人,中國茶葉十佳經理人,廣州優秀茶人,愛心慈善使者,廣寧資深老茶人,與茶為伴近40年,始終堅持「品質好茶,以誠為本」的經商理念,成就不朽的普洱傳奇。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乘改革之風入茶業

陳林生祖祖輩輩都是生活在山區的廣寧人,13歲時父親病重去世,家裡的頂樑柱轟然倒塌,對於這個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失去了父親的庇護,懵懵懂懂的小男孩似乎一夜成長,他要慢慢摸索著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選擇了輟學,清晨去山上采野茶拿到茶行去賣,然後和媽媽一起去村裡的生產隊勞動賺糧票,供給全家人的生活。

跟隨廣寧先輩的腳步走進了茶行業,他趕上了國家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大好年代,看準了廣州商業氣氛濃厚的商機,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出了家門,來到廣州做茶葉生意。

和許多懷揣著希望、有著創業夢想的人一樣,年輕的陳林生當時懷揣著身上僅有的50塊錢,踏上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並立志在這裡要做出一番事業。背井離鄉的他剛到廣州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在各地打工,塑料廠、鐘錶廠、電子廠、軋鋼廠都干過,也擺過地攤,蹬過三輪車。他換過幾十個工作,在城裡能找到的活,幾乎都做過。最苦的那陣子,白天幹活,晚上連固定的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在朋友那裡蹭沙發或者乾脆在車站的座椅上將就一晚。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說到茶,有一個名字是一定會被提到的——芳村,「中國茶城看廣東,廣東茶城看芳村」是業內流傳的老話,作為全國茶行業的風向標,芳村被譽為中國茶行業的「華爾街」。80年代初的茶葉市場還未形成體系,那時廣州芳村茶葉以花茶為主,而芳村盛產花卉,產量充足而穩定。

陳林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果斷地選擇落腳芳村。他先從業務員做起,對幾家茶廠的茶質和價格進行比對,然後挨家挨戶地爭取客戶,用最優惠的價格提供最優質的茶。憑藉著自身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和客戶良好的口碑宣傳,他的客戶越來越穩定,數量也越來越多,很快就擁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飲水思源,事業成功的陳林生不忘鄉民,迅速帶動了鄉里鄉親來到芳村從事茶業。使得在芳村加工制茶、銷售茶葉的廣寧人越聚越多,與此同時,芳村以其巨大的市場活力,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茶商進駐,漸漸地形成了芳村茶葉集市。


於風口浪尖楊帆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1984年陳氏兄弟(陳洪榮、陳釗榮、陳林生)和江氏兄弟(江紹樓、江紹森、江紹燈)合夥開辦了自己的茶廠——石溪茶廠,這是中國最早的茶葉私營企業之一。

從1984年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企業經營體制的轉型,廣寧多數茶廠從業人員開始另尋出路,轉謀他業。陳林生沒有放棄自己所熱愛的行業,而是立足於自己的創業基礎,不畏條件艱難,堅持從事茶葉生意。他遠赴雲南、浙江、湖南等地聯繫貨源,開拓市場。憑著堅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客戶關係,陳林生在這一批堪稱當時中國最早的茶葉經營個體戶群中脫穎而出,生意從此越做越大,並與1987年成立了石溪茶行。

改革開放初期,浪潮蓬勃洶湧,茶葉產業開始乘勢興起。福建、湖南等地的茶商開始進入廣州市場,在這裡逐漸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茶葉批發經營市場,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大潮中,陳林生審時度勢,搶佔先機,不斷擴大經營佔領市場。 1995年,南方茶葉市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掛牌成立,第一批入駐市場的陳林生自然當之無愧成了南方茶葉市場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1997年, 南方茶葉商會正式成立,而陳林生先生作為南方茶葉市場發展史上「元老」,也被廣大茶商推舉為南方茶葉商會的副會長,後又被嘉獎為南方茶葉市場20周年功勛人物。

1996年,陳林生的石溪茶廠不斷發展壯大,由原本的幾人發展到幾十人的規模,在陳氏兄弟和江氏兄弟的友好協商下,幾人決定各立門戶,並承諾在技術、資金等各項資源上互相支持。江氏兄弟成立了鳳江茶廠,而石溪茶廠繼續由陳林生負責經營,並於1999年正式更名為廣州市陳氏石溪茶葉貿易有限公司。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在他看來,做茶最終要回歸到茶本身上來,還原茶本來的樣子而已,他對制茶、飲茶以及茶文化推廣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處處精益求精,甚至敢於做一些同行不太理解的嘗試和探索。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他以「弘揚中華茶藝,培訓專業茶藝人才」為己任,率先成立了茶藝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培訓課程內容包括有關茶文化、茶葉、茶具、茶藝表演、茶禮儀等專業基礎知識及職業道德、服務規範、實踐操作等應知應會的相關培訓;讓學員在濃厚的茶文化氛圍中現場觀摩學習,並與從業多年的茶藝師分享其成功經營的心得;由此培養了許多專業的茶藝人才,為茶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保品質穩健前行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2000年,台灣颳起了一陣聲勢浩大「普洱風」,陳林生敏銳地嗅到了這一商機,多年的做茶經驗告訴他,好原料是做好茶的先決條件,但是市場上原料良莠不齊,工藝也魚目混珠。因此為了保證茶的品質,他決定親自奔赴雲南,找到相識多年的摯交楊行吉先生。

楊行吉是雲南當地頗負盛名的普洱茶茶藝專家、高級農藝師,與陳林生因茶結緣,此次雲南之行,這對好友做了深刻的交流,內容涉及廣泛,從原料採集到製作工藝、普洱茶的發展前景。在楊行吉的引薦下,他又走訪雲南農業大學,拜訪了普洱學專業的領軍人物周紅傑教授,兩人志趣相投,很快結為至交。

在兩位普洱茶大師的悉心幫助下,陳林生加深了對普洱茶的認識。為了從原料上篩選好茶,他親自去各個茶山,和茶農攀談交涉,了解各個茶山的產量、口感、特性等,然後和他們簽署訂單,預定來年的春茶,自產自銷,節省了收購人工費、二級成本價、倉庫管理費、物流運輸等等所有的中間環節費用,大大降低了茶葉成本,而在制茶技術上得到楊行吉和周紅傑教授的指導,保證了普洱茶的醇美品質。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陳林生深知制茶人做茶的態度一定能被消費者感受到。「只有品牌受到認可、信任,企業才能長遠良性地發展下去。」

在這之後的幾年裡,由於普洱市場的供不應求,再加上陳林生對產品品質的精益求精,公司決定集中精力全面開拓普洱茶市場,在2004年正式註冊使用「石雨益昌號」商標品牌,專註於普洱茶的經營。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石雨益昌號以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為核心,以絕對的優勢和品牌能力覆蓋雲南所有茶區的優質普洱茶資源,在各大茶山中均有自主茶園,茶園基地海拔高,空氣清新,氣候溫和濕潤,雲霧繚繞,土壤肥沃,完善的自然生態循環系統能有效的從源頭控制茶葉品質和質量安全。2015年,陳林生斥巨資在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八公里工業園內,投建了佔地超過11畝,共11個廠房的勐海石雨益昌號茶葉生產基地,集茶園、生產基地的供銷一體化營銷模式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茶葉品質,更獲得了產品性價比的優勢,在普洱茶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陳林生堅持普洱茶是一般消費品,而非炒作的商品,當普洱茶同行出現價格虛高、以次充好的情況時,他依舊堅持自身普洱茶的價格穩定和品質保證。2007年出現普洱茶風波,普洱茶同行普遍遇到虧損,他卻憑藉穩定過硬的質量,度過了危機。

茶人傳|陳林生——趁勢而起,立普洱潮頭

陳林生說:「茶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在實際生活必需品的七種物資里排在最後的一個,但它也是這七種物資里最接近精神生活的一個。基於這個最樸素的前提,我認為茶將一如過去中華民族五千年傳承下來一樣,未來依然還會繼續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而我們這一代人就是負責讓茶這個東西不斷代的傳承下去。」

一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受到子女敬重;他與茶相守,始終如一,廣受茶友稱讚;從單純的生存,到一種生活方式,最終成為一生的信仰,認真做好茶已經融入了陳林生的生命,不可分離不可分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汝子的小日子 的精彩文章:

細扒熱門節目穿衣風格 羅子君太高調快男導師羅志祥李健走低調有品位風
趙本山捐款百萬,有些明星參加慈善晚會卻不捐錢,網友:到底想幹嘛?
那些年深銘肺腑的喜劇明星,最後一位現狀居然
蘇寧太子首次專訪:大牌球星未必是正確之人,國米買人只有一標準!

TAG:七汝子的小日子 |

您可能感興趣

王彬:艱苦奮鬥,砥礪自我,勇立開放波瀾潮頭
馬黃田,浪花涌潮頭
滄海激流,唯勇者立潮頭
再創新葯無限風光在藍海,看歌斐靈活策略立潮頭
王樹國:勇立潮頭 為時代明德
杲雲、巢克儉:勇立潮頭 黃浦爭當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標杆
勇立潮頭,博世爭做智能交通轉型時代「弄潮兒」
敢立潮頭唱大風,吉利汽車未來會不會成為未來產業王者?
上聯:勇立潮頭興偉業 求下聯
浙江移動勇立潮頭,揚帆再出發
千年綢都看今朝,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奮進在改革開放最潮頭
風格切換半遮面 業績為王立潮頭
勇立潮頭 銀聯啟動智慧出行高速引擎
情立潮頭筆生花——西窗竹詩歌概述
此刻開始 更新生活 松下家電重回中國「潮頭」
他的書法!——從傳統長河的源頭而來,又站在時代潮頭之上
造車新勢力千帆競發,恆大勇立潮頭邁進量產新階段
變革風口 創新潮頭——來自漢諾威工博會的觀察與思考
農業互聯網潮頭搏浪,大豐收歷經多年終建立起獨有的優勢與壁壘!
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白居易《憶江南》,新詞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