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降鍾會,行挑撥離間之計,先借司馬昭之手除去鄧艾父子,又勸鍾會背主自立,自己從中取事。兩人商量謀反,見諸將「皆有不服之心」,於是姜維領武士「乘早戮之」。不想走漏風聲,「宮外四面火起,外兵砍開殿門殺入」。鍾會被「亂箭射倒」。姜維拔劍上殿,與敵搏殺,往來衝突間,不料「心疼轉加」。姜維仰天大叫:「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魏兵剖開姜維腹部,發現其「膽大如雞卵」。
三國志裴松之引「世語曰:維死時見剖,膽如升大」。
《三國演義》里的姜維,是被拔高了一點。《三國志》里的姜維,卻通常是被低估了。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姜維生於202年,這時候是曹操確定地位的官渡之戰的第二年,距離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戰還有六年。姜維的父親是魏國官員,大概在姜維15歲左右的時候,為了鎮壓羌、戎族的叛亂,不幸戰死。因為死在沙場的緣故,魏國賜他的兒子姜維中郎職務,可謂少年得志。
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學生,可以想像姜維有何等的才氣,吸引了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之後,諸葛亮給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寫的信里,這樣形容姜維: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隨後,姜維便在30不到的年紀,成為了征西大將軍。姜維也從此,開始成為三國後期,最耀眼的將才。
234年,姜維32歲,諸葛亮54歲。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半路病故於五丈原,而魏國大將則是司馬懿。姜維知道諸葛亮逝世的消息一旦傳出,不但蜀軍心會大亂,司馬懿亦會立馬進攻,於是命令密不發喪,悄然退軍。但紙包不住火,消息最終還是傳到了司馬懿耳朵里,同諸葛亮鏖戰多年的司馬懿自然大喜過望,立刻進攻,姜維則調整隊型,樹起諸葛的大旗,鳴起戰鼓,一副正面對壘的陣勢。多疑的司馬懿深恐諸葛亮的逝世是一個全套,連忙撤軍,而姜維命楊儀率小隊人馬在前方造勢,自己則率大軍安全退回蜀國。
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論才具,鄧艾都承認姜維是一時雄傑,鍾會認為他足以和夏侯玄、諸葛誕相比——後兩位,尤其是諸葛誕,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於其他人的評價,不用多說。論為人,姜維屬於心比天高之流。他家無餘財,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並無物慾,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無論好壞,說他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應該大差不差。他才華不及諸葛亮,不丟人。全三國也就一個諸葛亮。他不斷北伐,有勝有敗,其執著至少不必懷疑。
他的一個大爭議,是「窮兵黷武」。然而實在話是:很少人意識到,在蔣琬費禕死去前,姜維收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後那幾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黃皓等人打壓。這是許多人很少提及的: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荊州派關係之目的;姜維則是隴西降將,和蜀漢內部關係更是複雜無比。實際上,針對他的除了黃皓,還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與許多人想像的不同,諸葛瞻和姜維的關係,並不那麼美好。所以,姜維其實是個夾縫中的男人:他有才華,私德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裡的,是一個諸葛亮都無法逆轉的大局面,以及朝內不斷的鬥爭。但直到最後,蜀漢沒亡在他手裡——哪怕面對魏國大軍壓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他還是完美的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鍾會,簡直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最後蜀漢是亡在鄧艾那次傳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鍾會在劍閣,還是動不了姜維。本來,到此為止,哪怕就這樣結束,姜維也算為漢儘力了。可甚至在蜀漢滅亡後,姜維還是籌劃著那著名的復興大業。
他說服了鍾會,搞定了鄧艾,而且給劉禪的秘奏里如是說:」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最後計策未成,但一日之內,拖死了鍾會、鄧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漢的最後一刻。我其實挺難想像:一個人要執著到什麼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在如此狹窄的夾縫中,在如此難以逆轉的大勢下,不斷衝擊命運?僅論執著,他實在還勝過諸葛亮。
終其一生,伯約也是一個欲求機遇而不得的人,這決定了他一生的壯志難酬。首先,關羽失荊州使得《隆中對》已成為畫餅,北伐因糧道轉運困難幾乎已經不可為之。其次,伯約並非武侯,內廷外朝尚有各種掣肘。
最後,僅有的幾次機會,也如浮光掠影,一閃即逝,我覺得呂思勉先生《三國史話》中說的很公道:「……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二十九年的命運。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總理國事的是蔣琬;中七年是費褘;後十年是姜維。蔣琬、費褘手裡,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維屢次想大舉,費褘總裁制他,不肯多給他兵馬。費褘死後,姜維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無大功,而自己國里,反因此而有些疲弊。當時很有反對他的人。後來讀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歸咎於姜維的用兵的,其實亦不盡然。」又云:「從魏齊王芳之立,至於高貴鄉公的被弒,其間共計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國後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國多事之秋,蜀漢若要北伐,其機會斷在此間,而其機會又是愈早愈妙,因為愈早則魏國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強半的時間,都在蔣琬、費褘秉政之日,到姜維掌握兵權,已經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國的滅亡,歸咎到姜維,實在是冤枉的。倒是蔣琬、費褘,應當負較大的責任。」
有人說,伯約伐蜀是窮兵黷武,志大才疏,殊不知北伐本為死中求生,知其不可而為非為之不可之事。君不見近在眼前的劉璋,張魯,劉表的教訓嗎?劉表有長江之險,結果如何?張魯有雄關天獄,結果如何?劉璋同樣坐擁蜀漢地利,結果又如何呢?劉璋的才能應該不會弱於劉禪;他當政的蜀漢實力應該不會弱於蜀漢滅亡前期;以中原六州為後盾,鄧艾為主將的雍涼軍隊,遠超以半個荊州為根據的劉備軍。結果又如何呢?如前文所述,伯約是一個比較純粹的理想主義者,興復漢室他本不是喊喊口號就能對自己有個交代的,那麼他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走上北伐這條崎嶇小道又能說他什麼呢?終其一生,伯約勤勤懇懇,赤膽忠心盡到了自己的臣道,卻很不幸攤上了一個「安樂公」的窩囊君主,這也是他夢想徹底破滅的原因。
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扶不起的阿斗對一個民窮兵疲,偏安一隅的小國的作用並不比他屁股下的那張龍椅大多少,他不僅不能選賢任能為伯約的北伐創造條件,常常還總在關鍵的問題上起反作用。滅蜀之戰本不該發生,伯約早就勸諫過阿斗陰平雖險卻不可忽視,成都之降更是責在劉禪,伯約的軍隊其實已經離得不遠了,劉禪只需稍作抵抗,滅蜀一戰就將功敗垂成。只可惜後人讀歷史,總喜歡將伯約和武侯作等量代換,北伐不成責之伯約,蜀漢滅亡卻寬容阿斗。依照我粗淺的見解,北伐的失敗,伯約的確有責,但蜀漢滅亡,則全是阿斗無能。試想連這樣一仗都不敢打的君主,伯約若是稍有二心,以其威望,軍權在手,前可效仿董卓,曹操;後可師法司馬昭、孫綝,可伯約連何進都不願做!非不能也,實不願也,我想伯約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對這個糊塗的皇帝太過寬容。
伯約之死是他人生最富有爭議,也是他一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充分展示了他這樣一個人到底有多麼大的才幹,如果他願意的話,到底可以做成多大的事業。但也更無情地證明了拿破崙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不管有多大才幹,沒有機運等於零」。伯約沒有選擇像阿斗,譙周和評價他頭頭是道的郤正一般選擇歸順,然後讓自己的餘生伴隨那個昏庸的舊主在魏地的蜀樂里醉生夢死;也沒有選擇像北地王劉理,或者諸葛瞻那樣或激烈抵抗,或自殺以成全自己的身後的萬世烈名。他再一次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賭上自己的性命,身後名節,以及全家妻兒幼子的性命,玩了一個馬基雅維利式的陰謀,只求能為老師的囑託還有夢中的理想努力最後的五分鐘。如果不是這個差那麼一點就成功的陰謀估計還會有更多的後人質疑他的能力。按照司馬昭的說法,他的陰謀註定最後也不會成功,但是沒關係,死其所願,才是真正死得其所。《三國演義》讀到姜維之死,總是讓我嘆息,不知道這位英雄在臨死之際,除了徒談天命奈何造化弄人以外,是否還會想到什麼?會想到他的魂牽夢繞的故國嗎?會想到他聲聲呼喚的慈母嗎?會想到對他拳拳囑託的武侯嗎?還是會牽掛即將因為他的連累而吉凶難料的妻兒幼子?我更願意相信他是徹底絕望了,也徹底解脫了,只因他做了他認為自己該做、想做和能做的一切,他無愧於心。
作為一個敵國降將,這麼多年的征戰已經讓所有人疲憊不堪,沒有人相信孱弱的蜀地能夠復興漢室,姜維就像一個在從不屬於自己的目標下賣力奔跑,旁人看的辛苦,也扼腕嘆息,但終歸是個悲劇。但這不妨礙所有人對姜維個人品性的褒獎,蜀漢學者郤正後來著文評論姜維說,「姜伯約身負國家上將之重,位列群臣之首。但住宅簡陋,沒有多餘財產,沒有妾室,家中也不置聲色娛樂之 物。穿著的衣物、出行的車馬和飲食用品一點也不奢華繁複。
所得的官俸,都是隨手用盡。他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表現自己的清高廉潔,而是本身對這樣的待遇已很滿足,沒有更多的要求。一般人評價一個人,如果他成功的話就讚美他,失敗的話就貶低他;吹捧身居高位的人而壓抑地位低下的人。
姜維將智謀與驍勇完美地集於一身。三國英雄,文臣大都足智多謀卻全無武功,武將往往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像姜維一樣既能運籌帷幄又能躍馬橫槍,既是智囊又是悍將的,其實不多。姜維在歸順蜀漢前就識破了諸葛亮取天水的計謀而大敗蜀軍。歸順蜀漢後,諸葛亮如獲至寶,高興得連魏國駙馬夏侯楙也不去追了,理由是「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鴨耳。今得伯約,得一鳳也」。祁山大捷、鐵籠山困司馬昭、洮水之戰斬首魏軍萬餘人、壇山谷之戰殲敵五萬餘人,無不是姜維鬥智斗勇的結果。姜維的武功堪稱一絕。天水一戰,連趙雲都誇讚其槍法與他人大不同。他還有以其人之箭還射其人的絕技。鐵籠山之戰,郭淮率兵追殺姜維,姜維順手接住郭淮射來的箭,直射郭淮面門,郭淮應弦落馬。姜維的智勇在生命的最後一搏中施展到了極致。後主降魏後,姜維力圖光復蜀漢,先施詐降計,後用反間計,使曹魏丞相司馬昭、鎮西將軍鍾會、征西將軍鄧艾相互猜忌,結果鄧艾被鍾會奉司馬昭之命剷除,鍾會被姜維策反。如果不是心疼病發,蜀漢可能就要光復了。
當魏兵向我們展示姜維的「大膽」時,我們其實看到了一位三國英雄的智勇之心、忠義之魂和壯志未酬的綿綿遺恨,當然還有些許急於求成後的膽大妄為。
范縝:比干之心,七竅列角;伯約之膽,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聖人定分,每絕常區,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萬有。
縱觀姜維的一生,充滿著諸多的悲劇。他投靠蜀國,是因為被上司猜忌;他雖然成為諸葛亮唯一的學生,卻是在諸葛亮去世的前幾年,就連諸葛亮自己也覺得,認識姜維太晚,自己的生平尚未完全教予姜維;後來雖然成為蜀國第一大將,卻因為自己是個降將,在朝中沒有嫡系,沒有根基,無法與黃皓等人對抗,而被排擠;十一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幾乎要攻入長安,卻因為黃皓慫恿劉禪,劉禪擔心姜維成功後會謀反而急令他速回成都,使得這一次出征前功盡棄,這和若干年後精忠報國的岳飛那催命的13道金牌何其相似!就連最後蜀國都亡了,姜維仍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成功說服魏國兩個大將窩裡斗甚至謀反,姜維的文武功績與其悲劇性的一生,對照之下可謂空前絕後!
千古風流,終化塵土。諸葛亮光復漢室,亦未能實現自己功成身就,歸隱田園的夢想;而姜維,亦未能完成武侯遺志,重振江山。但他,亦給後世留下了三國中,最為精彩絕倫的個人傳奇!
※安史之亂中張巡誓死保衛的商丘,到底是有多重要?
※滿清帝國最後一位攝政王,一心要除掉袁世凱的載灃,辛亥革命之後怎麼樣了?
※八山一水一分田,古稱夜郎的貴州卻誕生了堪比王陽明的一代帝師!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盤點華夏歷史上那些五百年一遇的真正王者!
※白鯊化身山德士上校對戰馬哲,CF南北槍王爭霸
TAG:三十二 |
※中越戰爭後,為何西方國家不敢再動我們?3個原因,個個令其膽寒
※海賊王:這八位角色極其膽小,但是三人可比肩路飛、一人當代最強
※二戰時,德國權力最大的兵種!無數德軍為其膽寒,又名「鏈狗」
※陳雅婷穿衣風格及其膽大,上半身簡直透明,網友調侃:看穿著還「不夠努力」
※曹操最懼三人,他們才華,報仇心理和膽略令其膽怯,關羽僅排第三
※北約三大國這次在曼比季明確劃紅線了,土耳其膽敢越過界河就開火
※最聰明的神風特工隊員,九次自殺式進攻還生還,國人怒斥其膽小鬼
※應采兒曬兒子滑雪視頻,稱其膽子小表現猛,網友:拍攝的人更猛
※美國下令曼比季美軍可展開自衛反擊,是否攻入就看土耳其膽子多大
※開戰前10分鐘特朗普反悔,三大因素令其膽怯,伊朗絕對是硬骨頭
※「靈異酒店」難阻火箭16連勝!哈登兩雙背後暴露其膽小一面
※土耳其膽大包天扣押美國大兵 美軍拍桌大怒:再不放人直接開火!
※美軍最畏懼的戰士,零下40度伏擊美軍,未開一槍卻讓其膽寒
※俄主力艦未出港就著火惹怒普京?背後原因或更令其膽戰心驚
※表面兄弟?巴沙爾表面稱讚普京兄弟,背地卻指責其膽小如鼠!
※第六次中東戰爭倒計時停止,土耳其膽夠大,以色列險些和庫爾德人裡應外合
※雙殺日本平野美宇豪奪2冠,從模仿到剋星,17歲小魔王讓其膽顫
※同時激怒美國與俄羅斯,土耳其膽夠肥!
※俄羅斯大舉增兵敘利亞:普京一句話令土耳其膽顫心驚!
※和美國「盟友」動武,土耳其膽子真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