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失陷在河西走廊的漢人,都去了哪裡?
甘肅歷史文化之十九:
吐蕃六穀部與唃廝啰
從蘭州往西,沿著古老絲綢古道,人們翻山越嶺,往涼州而去。在現代交通手段下,曾經無法逾越的烏鞘嶺,如今變得非常輕鬆。從中午出發,傍晚時分,就抵達這座古老的絲路城市。
如今,人們常常將武威和涼州視同為一個地方,然而在三國之前,卻是兩個地方。武威是霍去病遠征河西的匈奴後,在河西走廊設置的四個郡之一。而涼州,卻是西漢時期改雍州而設的,駐紮地最初在隴山西側的天水北面,其管轄的隴山以西地方,因土地寒涼,故而稱為涼州。到了三國時期,復置涼州,從隴山西側遷移到了武威。
祁連山東段
武威自古就是河西走廊東端的重鎮,自古就是西北的要地,向來有「地接四郡,控三邊要衝」之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涼州是全國三大文化中心。唐前期,在此設都督府作為統治河西、控制西域的基地。後又設立了河西節度使,這也是唐代最早設立的節度使。涼州為河西節度使駐地,管轄著涼、甘、肅、瓜、沙、伊、西七州,統帥兵力達7萬餘眾,馬近2萬匹。此時,涼州的發展到達鼎盛時期,風物盛極一時。唐玄奘西行求法時,途經涼州寫道,此地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旅往來,無有停絕。可見,涼州商貿的興盛程度。盛唐時涼州盛極一時,傳說唐玄宗都曾經到涼州觀燈。岑參途經涼州時,留下了「涼州七城十萬家」的說法。人們估算,盛唐時涼州城市的人口至少有四五十萬。當時,河西、隴右兩大節度使轄境中,涼州是最為興盛的。自然,興盛的涼州,也屢屢走入文人的筆下,留下了諸多傳奇。後來,元稹曾寫道:「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葡萄酒熟恣行樂,紅艷青旗朱粉樓。」
可是,安史之亂後,涼州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動蕩不安中,涼州七城中,有五城居住著粟特人,他們為響應安史之亂,也發動了叛亂。唐德宗廣德二年後,吐蕃大舉進入涼州,從此開始了吐蕃對涼州長達100多年的統治。到咸通二年,張議潮才率領的歸義軍收復涼州。這時,人們發現當年這裡的唐人,都已經變成了一個個部落。吐蕃的奴部嗢末(wamo),所謂嗢末,是吐蕃隨軍奴隸演變成的人們共同體。亦稱渾末、嗢末。在河西走廊,這就是一個當年「河西、隴右陷沒子孫,變成的部落」。為加強武威的防衛,張議潮還請唐王朝從山東調遣2500人過來防守。
今日武威
五代,後唐明宗天成(926年—930年)年間中,吐蕃化的漢人孫超自立為權知西涼府留後,並朝貢於後唐。後漢時,吐蕃六穀部勢力逐漸強大,孫超死後,吐蕃六穀部首領折逋嘉施遂代立為權知留後。折逋就是當時西涼府的大族,這時西涼府叫得上名字的大族,就有二三十個。
可以這樣說晚唐到元代,中央政府對武威管理,時斷時續,有時是中央政府直接派遣官員管理,有時則是任命當地部落首領管理。其實,主要看武威的軍事政治形勢。據《宋史·吐蕃傳》記載,涼州所屬5縣:姑臧、神鳥、番禾、昌松、嘉鱗,共25693戶,其中漢族只有300戶,其他均為吐蕃人。
西夏佛像
10世紀末,涼州的吐蕃部落人口眾多,因散居在祁連山六條谷間中,故稱「六穀部」。所謂的六穀部,實際上是武威祁連山中幾條山谷的統稱。這六條山谷從南往北以此為:古浪河(洪源谷)、黃羊河、雜木河(閘渠河)、金塔河、西營河、東大河。這六條河流流出祁連山後,在荒原戈壁中形成一處處綠洲,就成為人們定居的最佳選擇。史書上的「六穀蕃部」,他們實際上是西涼府的吐蕃以六穀部為中心,組成的西北吐蕃的第一次聯盟。
六穀部聯盟的主要有三部分人員組成:吐蕃人佔據很大一部分,還有回鶻、党項人,此外有吐蕃化了的漢族人。六穀蕃部分為左右兩廂,共有十八個首領,分別統領十八個部落,左廂為督六、日姜、的流、廂邦、心山王家等族,除心山王家族為吐蕃化的漢人外,其餘均為吐蕃化的党項羌人。右廂為者龍、渴龍、刑家、懶家、章家、周家、趙家、乞當、樣丹、馬波、宗家、章迷等族。「刑家"即"邢家,」懶家"即"賴家,與章、馬、周、趙、宗家族皆為吐蕃化的漢人,為唐朝末嗢末部落集團的後裔。從此,河西吐蕃便以涼州為中心,組成了吐蕃地方集團。
石羊河
後周廣順三年,朝廷派申師厚為河西節度使,帥師取河西,其軍力曾一度進入涼州,並擬吐蕃首領折逋支為官。後周顯德年間,六穀聯盟逼迫後周河西節度使申師厚離開涼州。這意味著六穀聯盟勢力的崛起,到潘羅支為首領時達到巔峰。申師厚離開涼州後,涼州的統治權就轉到吐蕃聯盟手中了,出任涼州刺史等官職的往往就是六穀蕃部的大首領。
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涼州六穀部首領折逋葛支主動與宋廷取得聯繫,此年又派使者到開封獻馬,此後關係逐漸密切。後來,隨著党項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等的崛起與擴張,六穀部聯盟與宋王朝的關係更加密切。宋太宗時期,朝廷派往西涼馬市管理官員丁惟清,為涼州主帥,權西涼府知府。實際上,他僅僅是象徵性的統帥。次年,涼州六穀部左廂首領折逋游龍缽至開封,被宋封為安遠大將軍,後又任為宥州剌史。而涼州六穀部的另一首領潘羅支,曾多次主動要求配合宋軍襲擊西夏軍,宋廷任其為鹽州防禦使兼靈州西面都巡檢使等官職。
西夏瓷器
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潘羅支調派騎兵6萬,準備聯軍進攻西夏,可惜宋廷未能響應,而涼州卻引來西夏人更加瘋狂的進攻。西夏李繼遷發大兵佔據涼州,丁惟清被殺,潘羅支被迫偽降。潘羅支乘西夏軍不備,同六穀部大軍發動突襲,西夏軍大敗,李繼遷中箭身亡。這次大勝也意味著吐蕃六穀部進入巔峰時期,如果有充足的經濟、軍事、技術的支持他們或許能夠戰勝西夏,然而宋廷對他們沒有給予實際的支持,只是對他們大封官職,沒能出兵和他們遙相呼應。景德元年(1004年),涼州六穀部首領潘羅支被內奸刺殺身亡。 其後,六穀諸族遂立其弟斯鐸督為首領,宋廷授其為六穀都巡檢使等官職,但六穀部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衰退的境地。
1015年,党項首領李德明派軍進攻,佔據西涼府,六穀蕃部首領斯鐸督投奔河湟青唐唃廝啰政權,六穀部聯盟就此滅亡。吐蕃六穀部在武威生活很長的一個時期,他們也在這裡留下了諸多的遺迹。今天的武威市古浪縣的「古浪」一名,據說就和吐蕃人有關。有人考證古浪,出自吐蕃語「古爾浪窪」,其意為「黃羊溝」,溝里的水為古浪水。可見當時,古浪峽一帶森林茂密,成群的黃羊在出沒。在明代改和戎為古浪守御千戶所,自此,古浪一詞才確定下來。
古浪峽
唃廝啰政權是11世紀初,吐蕃地方勢力在在河(洮河)湟地區逐漸形成的一個比較大的地方割據勢力,有青唐、青唐羌、青唐吐蕃等不同稱呼。有人考證,青唐是吐蕃語吉唐的異譯,為宗喀之古名,多指甘肅永靖白塔寺及洮水以西之地。唃廝啰政權是分布在渭水上游、河湟流域的吐蕃部族組建的不相統屬的聯盟,其重要人物是唃廝啰。
西涼府失守後,斯鐸督逃亡到河湟地區投奔了唃廝啰政權。此時,河湟地區成為河西走廊各個民族的避難所,凡是不願意同西夏人合作的勢力,多彙集到青唐,西夏人佔據張掖,一大部分甘州回鶻殘部,就遷往青唐。
吐蕃文寫經
唃廝啰(997年—1065年)本名欺南陵溫,因其出身吐蕃贊普之後,所以被稱為「篯逋」。他出生在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唐榆國。後被人發現的他高貴出身,於是被請到河湟地區,被稱為佛子(或王子),經過幾次爭奪,占居宗哥(在今西寧東平安驛)的大喇嘛李立遵將唃廝啰遷至宗哥城,李立遵自為論逋(宰相之意),以唃廝啰的含義,號令諸吐蕃部落。並出兵東進秦州,北進涼州,企圖統一甘肅各吐蕃部落。結果東進之軍為宋兵秦州守將所敗,北上之軍在涼州遭挫。邈州大酋溫甫哥乘機取代李立遵的地位,遷唃廝啰於邈川。唃廝啰於1015年,建立以吐蕃為主體的地方政權,有兵六七萬,同西夏的李明德展開對抗。1032年,設立文法制度,逐漸向統一管理體系過渡,基本佔據河湟及渭水上游地區,轄境跨越甘青之間,部眾達數十萬之多。北宋寶元元年,唃廝啰受封為宋保順軍節度使,成為西北牽制西夏的一支重要力量。
青唐政權北接西夏,東接北宋,迫於當時的形勢,採取了親宋抗夏的政策。不僅同宋廷進行茶馬交易,唃廝啰也被授予寧遠大將軍,愛州團練使,授溫逋哥歸化將軍。還才鄯州阻擊並大敗西夏軍。唃廝啰,威望漸高,宋仁宗時,唃廝啰殺溫逋哥,遷都於青唐城 (今青海西寧),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唃廝啰死,享年69歲。
古浪峽
唃廝啰晚年,三個兒子割據一方,其長子瞎氈之子木征遂割據於河州,其三子繼承唃廝啰勢力,實際分為兩部分,但在名義上,仍以董氈為宗主。王韶開拓河湟地區,迫降木征。元祐元年(1086年),董氈死,其子亦早死,遂由其養子阿里骨即位,其時,唃廝啰政權內部矛盾更加尖銳,勢力逐漸衰退。元符三年(1100年),趙懷德入開封,遂遷入內地,河湟地區唃廝啰吐蕃政權遂亡。
當時,與唃廝啰並存吐蕃部落還有秦州(今天水一帶)安家族,大、小石族,大、小馬家族,原州、渭州32族, 河西者龍族和其他45族 ,河湟流域有宗哥族,河州諸族等等,這些部族或為吐蕃化的漢人地方宗族勢力,或為散落吐蕃部落。在王韶河湟之戰中,或為宋軍所滅,或為歸順宋軍。歸順宋軍者,多受封官職。青唐蕃部俞龍珂,被王韶單騎說降,遂率十二萬中歸宋。他在宋京見皇帝時說,聽說開封府的包拯是忠臣,原以包為姓,遂被賜名包順,後來他的弟弟瞎氈被賜名包約,至今渭水上游、洮河一帶的包氏,多為他們後裔。
鳩摩羅什寺
蘭州老王原創作品,非經書面授權,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違者必究。
各位朋友:您的學識、見聞、經歷以及與之有關的文字,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史地:與西北歷史、地理有關的新觀點新發現;
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偽識別;
藝術:書畫、攝影、雕刻等的創作體會及作品,各種圖書的推薦及評論
尋根:家族、家譜有關的種種資料
體驗:各種體驗類文章,如登山、飲食、手工、養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電話告知,也可發郵件。郵箱:358030614@qq.com
※盛唐時期最強戰力,守護西域邊疆50餘載,最後一站,儘是白髮老人。
※古代是怎麼給死後的皇帝加封謚號的?唐代宗平定了安史之亂為什麼會被封為代宗?
※楊世瀚變推理大師,演繹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玄幻故事——《妖出長安》
※安史之亂時期的詩風——讀李杜詩歌有感
TAG:安史之亂 |
※唐宋之後,漢人的身高為何一路走低?
※武漢人看了淚流滿面,這些曾經的江城寶藏,如今已永遠消失
※外蒙古獨立後,滯留在當地的十幾萬漢人到哪去了?結局讓人無奈
※外蒙古獨立後,原來居住的漢人去了哪裡?處境讓人感慨
※俄羅斯遠東曾屬中國,為何現在這些地區卻沒有漢人?漢人去哪了?
※史上最悲慘的「一堵牆」,翻越之前漢人是主子,之後都淪為奴隸
※漢人偷了大清的江山?乾隆出生之謎到底是什麼?
※中國最後的一個漢人王朝,都走過哪幾條彎路?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之後,北方漢人是怎麼發展起來的?來看看
※唐朝覆滅之後,將它「復活」的卻是一個外族,漢人在幹什麼?
※外蒙古曾是中國領土,它獨立後生活在那裡的漢人去哪了?結局悲慘!
※清朝建立之後,滿漢一家人了,為何還將東北封禁,不讓漢人進入?
※名氣這麼大的黃鶴樓,武漢人卻從來不去,原來是「假」的!
※曾經威脅大漢王朝的匈奴人去了哪裡?難道真的被漢人同化了嗎?
※乾隆的身世之謎,不是滿人而是漢人,真實的歷史到底怎樣?
※他是漢人奴隸,卻睡了契丹太后,死後葬入皇陵,名垂千古
※外蒙古獨立不到一百年,曾經的十幾萬漢人去哪了?結局你想不到!
※康熙朝的兩大猛將,竟然是漢人,你猜對了嗎?
※他是三國所有猛將的噩夢,劉備恨之入骨,千年後墓地被發掘,竟不是漢人!
※外蒙獨立後,留下來的十幾萬漢人去哪了?結局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