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文/麥克瘋說電影)

黃飛鴻,一個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是時代精神的象徵,也是民族意氣的代表,他的經歷被影視劇不厭其煩地改編和演繹,並最終演變成為一個永不凋零的神話。從粵語長片時代再到商業動作電影時代,黃飛鴻電影的發展史代表了嶺南功夫片和武俠片的發展史。隨著社會心態、市場期待和歷史語境的改變,六十多年以來黃飛鴻形象有著怎樣的變遷?本文將以電影為經,時代為緯,帶大家一同回顧熒幕上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黃飛鴻形象,並深入剖析不同時期的黃飛鴻在形象塑造上被賦予的個性和審美。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40—70年代:長者為尊,外武內儒

武俠電影,顧名思義是以武和俠為主題表現的電影。它神秘瑰麗的東方意境、浪漫壯烈的俠義精神、繁複華麗的動作場面,以及含有傳統美學價值的影像表達,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了華語電影中獨一無二的類型片種。《中國電影百年》一書曾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以黃飛鴻電影代表的武俠電影,使中國電影走向國際影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黃飛鴻這個名字在熒幕上的首次出現,源自1949年胡鵬執導的《黃飛鴻傳》。影片情節由黃飛鴻之子黃漢熙口述加上民間傳說加工而成,據說拍攝初期資金緊缺,幸虧林世榮徒弟劉湛四處籌資才得以完成。時年已是洪拳大師的劉湛親自上陣擔任武術指導,足見他對本片的重視。這部《黃飛鴻傳》因為有了黃飛鴻親眷的眾星捧月,而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接近真實的黃飛鴻電影。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關德興(1905年6月27日 -1996年6月)

《黃飛鴻傳》誕生於粵語長片興起併流行的年代。由於粵語長片多以人生百態、市井生活為題材,以小人物的嬉笑怒罵,柴米油鹽做文章,頗受港澳市民的喜愛。隨著粵語片娛樂普及化的發展,其中也出現了不少怪力亂神的武俠作品和奇案作品,《黃飛鴻傳》的誕生,不僅標誌著粵語長片進入了嚴肅正劇時期,也促使粵語長片與寫實功夫片做出了進一步的融合。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關德興版黃飛鴻的成功依託於傳統儒家思想的貫穿。片中正邪鮮明,黑白對立的思想,為活在香港底層的市民找到了宣洩的突破口。此時的黃飛鴻雖貴為一代名師,但他並不會輕易以暴力去遏制暴力,反而是謙恭禮讓、寬仁宅厚。他律己以嚴,待人以寬,身先士卒的精神,可謂是中國人心中理想主義英雄的典範。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關德興出身曲藝班,少年時期的他練就了一身真功夫,為此影片中不少高難度的武打場面全由他親自完成。劉湛也充分利用粵語片有限的空間,將關德興擅於輾轉騰挪的功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在今日看來,這些動作顯得有些古板,但在當年,這無疑令觀眾倍覺新奇。

由於年代久遠,我們只能通過部分存世的影片感受關德興版黃飛鴻的魅力。40年代至70年代,關德興塑造的黃飛鴻無疑是功夫片里的金字招牌,以至於不少外傳影片皆邀請關德興作為客串。在袁和平執導的《林世榮》中,關德興的短暫亮相甚是驚艷,他一邊與反派地痞打鬥,一邊寫出了仁者無敵四個大字。1981年,他以75歲的高齡在《勇者無懼》中再度扮演黃飛鴻,面對流氓病人的挑釁,黃飛鴻臨危不亂從容退敵。隨後邵氏也拍攝了多部《黃飛鴻》正傳電影,但多半是延續和模仿關德興版的形象,可見其影響力之巨大。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林世榮》劇照

關德興一生共參與了77部《黃飛鴻》電影的拍攝,使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而《黃飛鴻傳》衍生出的黃飛鴻系列影片,儘管加入了更多的演繹色彩,卻使黃飛鴻形象得以鞏固也在功夫片的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林嶺東執導的《千里救差婆》中,他饒有興緻地讓關德興和石堅重現了「黃飛鴻大戰奸人堅」的經典橋段,讓人在捧腹大笑之餘,也不禁教人嘆息一個時代終究已經逝去。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最佳拍檔之千里救差婆》劇照

70-80年代:邵氏時期的少年英雄崛起

70年代初,隨著李小龍功夫片與邵氏國語片的平分秋色,傳統的粵語長片開始逐漸消失於歷史舞台。而邵氏商業電影概念的成型,也使功夫片得到極為快速的發展。邵氏時期武俠功夫片絕大部分出自張徹、楚原和劉家良三人之手,但三者風格截然不同。張徹的功夫片有種陽剛慘烈之美,而楚原的武俠片充滿著詩情畫意,然而劉家良則喜歡在影片中展現那些硬橋硬馬的真功夫。劉家良的父親正是劉湛,作為黃飛鴻正宗嫡系,劉家良不但延續了《黃飛鴻》電影中對於正宗洪拳的展示,同時又另闢蹊徑,大量描寫嶺南文化和南北武林之間的矛盾,以表現嶺南功夫的自豪感及優越性。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劉家輝、劉家良

1976年,跟隨張徹多年的劉家良拍攝了《陸阿采與黃飛鴻》,這是黃飛鴻首次以少年形象出現在熒幕中。初出茅廬的黃飛鴻還只是不懂功夫的毛頭小伙,因此影片中有大量鏡頭都與黃飛鴻的武學造詣修鍊有關。黃飛鴻練習木人樁、五郎八卦棍和懸香擊水的橋段,可以說是整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陸阿采與黃飛鴻》

而1981年的《武館》里,陸家武館以布料和米袋試黃飛鴻腰馬的段落讓影片的觀賞性得到了極大提高。而最經典的是結尾的巷戰,黃飛鴻展示了虎爪、蛇形、龍形和鐵線拳等洪拳招數力破北派功夫,以黃飛鴻武術修為的進步與個性的成熟聯繫起來。劉家良版《黃飛鴻》,雖處處表現出對武學的痴迷和熱愛,但關於練武目的的道德教化卻貫穿始終:武術不是逞能,而是修身自衛,行俠仗義的手段。這也可以視作是關德興版《黃飛鴻》精神思想的延續。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武館》劇照

劉家良版《黃飛鴻》將高居廟堂的英雄重新還原成了普通人,令不少電影人大受啟發。1978年,袁和平也為成龍量身打造了《醉拳》,這部影片既汲取了功夫修鍊的設計,又效仿李小龍影片對於技擊灌注個人感情,同時也以邵氏四小龍的諧趣形象來重新包裝成龍,可謂頗具創意。而關德興、劉家輝的形象也在這裡被做了善意的顛覆,在以往電影中弟子對於師父的敬慕之情在這裡變成了師徒諧趣的鬥法。袁和平通過《醉拳》的創新表達了新一代電影人靈活變通、不再拘泥於陳規舊例的精神。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醉拳》劇照

90年代的「邊緣化英雄」

《黃飛鴻》電影的再次轟動,得益於90年代初徐克重新打造的《黃飛鴻》系列。早在新浪潮時期,徐克的作品便以新潮先鋒的思想和炫目瑰麗的畫面為人稱道。他打造的《倩女幽魂》和《蜀山》,讓武俠片既充滿了西方式幻想,又有著東方的俠義核心。1991年的《黃飛鴻之壯志凌雲》,毫無疑問是徐克將功夫片和武俠片完美融合的里程碑之作。據說關德興看過此片後大為驚嘆,因為新版的黃飛鴻已經不僅僅是人們印象中那個傳統武師,而是一個背負國家與民族,有著強烈愛國情懷的俠客。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從美國留學歸來的徐克完全接受的是西方式教育,但他骨子裡卻有著濃烈的東方情懷。所以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隔閡引發的矛盾和笑料成為徐克電影揮之不去的主題。徐克將黃飛鴻置身於列強瓜分中國、中華民族處於水深火熱的大時代當中,表現在時代的變革下黃飛鴻的矛盾。他一方面固守著傳統,但又渴望革新,對於西方文化缺乏了解但從不肯主動接受。因此徐克版《黃飛鴻》里對於衝破文化困境的意識貫徹始終,將邵氏功夫片時期「抵禦外辱」的思想拔高到應對時代變遷當中去。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壯志凌雲》里,嚴振東所說的:功夫再好,也敵不過洋槍,其實是徐克將發生於黃飛鴻身上的真實典故進行了改編,以此表現舊事物必備新事物淘汰的規律。而《男兒當自強》中,徐克將辛亥革命與清廷改朝換代的交界時期作為主題,因此黃飛鴻與納蘭元述的交手象徵了封建社會與民主社會的衝突和交鋒。第三部《獅王爭霸》翻拍自1957年的同名電影,但徐克將舞獅場景搬到了北京城,他將舞獅盛會比喻成一場政治博弈,並借黃飛鴻向李鴻章的諫言表達了徐克的思想。徐克以黃飛鴻來表現時局改變的不可避免,並探討該如何應對自身所處的歷史挑戰,樂觀面對未來的茫然。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劇照

80-90年代,香港曾掀起了一股翻拍金庸影視劇的潮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徐克的創作風格。徐克對於黃飛鴻類似於金庸小說人物般的俠客化處理,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影片的動作美學。徐克堅持認為黃飛鴻需要有擺脫傳統套路約束的,更瀟洒飄逸、天馬行空的動作設計,並對佛山無影腳、工字伏虎拳等進行改良和包裝,以適用於李連杰的北派武術。這讓擔任武術指導的劉家良大為光火,最終不歡而散,而最終改由袁家班完成。縱然徐克沒有在這部影片中繼續發揚嶺南武學,但卻使黃飛鴻的傳奇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90年代黃飛鴻娛樂形象的變奏

或許是徐克的《黃飛鴻》前三部曲將主題思想提到了過於宏觀的層次,導致後期難以再被超越。徐克監製的第四部《王者之風》試圖延續《獅王爭霸》以武俠隱喻時事的神話,但經過易角風波,人物塑造的割裂等因素,口碑和票房均遭遇滑鐵盧。第五部徐克繼續接過導筒,他一改之前三部憂國憂民的基調,將《龍城殲霸》變成了一部冒險娛樂動作電影,甚至還將張保仔進行了妖魔化處理。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黃飛鴻之王者之風》

而1997年的《西域雄獅》將敘事背景搬到了美國,試圖以中西文化的碰撞再做進一步的隱喻,但卻因為口味過分西化也未能成功。徐克隨即轉投小熒幕拍攝《黃飛鴻》電視劇版,最終落得曇花一現。以上種種因素,為徐克版《黃飛鴻》徹底划上了終結的句號。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但徐克版《黃飛鴻》的成功,卻再度帶動了一波拍攝《黃飛鴻》的潮流。諸多跟風之作中,黃飛鴻要麼是李連杰、趙文卓少年老成的形象,要麼就徹底顛覆,讓黃飛鴻變成插科打諢的喜劇人物。這些影片在塑造黃飛鴻的過程中,許多傳統道義的東西被娛樂化逐漸消解殆盡。如《鐵雞斗蜈蚣》,寶芝林的對面竟然開了一間林芝寶的妓院,而《男兒當自強》也被改編成聲色犬馬的奢靡之音。而李力持的《黃飛鴻笑傳》中,黃飛鴻從懸壺濟世的英雄變為誤打誤撞、勉為其難的莽夫,甚至顯得有幾分失落。同時,許多電影對於黃飛鴻的武打場面有了近乎誇張的表現,如《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中最精彩的與衍空和尚的對打,完全憑藉不合常理的木樁來完成,《醉拳2》里,黃飛鴻竟然喝下工業酒精而使出醉拳。對傳統功夫片嘲諷、顛覆式的消遣,表現出97年前香港電影遊戲人生的態度,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功夫片提前進入低谷時期。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醉拳2》劇照

新世紀的黑暗英雄情懷

21世紀,似乎已不再是武俠功夫片的天下。縱然有徐小明的《奪標》、徐克的《七劍》、袁和平的《霍元甲》和《蘇乞兒》在維持功夫片的血液繼續流淌,但人們似乎更關注更令人熱血沸騰和賞心悅目的現代都市搏擊。泰國、印尼格鬥片的引入,以及甄子丹聯合葉偉信打造的一系列都市格鬥電影,影響著觀眾的審美情趣不斷地發生著變化。論近年來的功夫片,雖然有《葉問》系列電影為代表,且大有取代《黃飛鴻》影響力的趨勢,但葉問與黃飛鴻的形象終究不同,兩者背後的文化底蘊,也有著很大的區別。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葉問》劇照

黃飛鴻於大熒幕闊別觀眾近二十年後,由周顯揚聯合彭于晏打造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打破僵局。本片可以說是21世紀以來首部黃飛鴻電影。然而,這部電影也不可避免被電影製作方式的流行趨勢所影響,讓人既陌生而又感到熟悉。片中的黃飛鴻更多被賦予了西方黑暗超級英雄的特性,集邪惡與正義於一身,充滿了後現代英雄式的解構意味。導演和編劇又將黃飛鴻變成卧底黑幫的英雄,逐步確立他成為宗師的價值觀。這樣一部有著武俠片外殼的警匪片,唯一不同在於槍械變成了拳頭和長槍短棍而已。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或許是為了適應現代觀眾的需求,打鬥方面,洪金寶也特意設計了充滿現代感的技擊格鬥招式,甚至加入了第一人稱視角,使動作場面有種濃烈的遊戲感和寫實感。然而無論對黃飛鴻如何被顛覆,隨著《將軍令》的音樂聲響起,影片最終還是讓彭于晏穿起了黃飛鴻標誌性的長衫馬褂,教令觀眾熟悉的那個黃飛鴻再回歸本體。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黃飛鴻之英雄有夢》

《英雄有夢》想要對準更為年輕的觀眾群體,通過新瓶舊酒的形式普及消失多年的武俠文化,但這種表現形式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很多人在懷疑《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是否隨著武俠片的頹敗而變質的時候,但往往卻忽略了其中的意義,觀眾的審美情趣正在發生著變化,而黃飛鴻也亟待一個與時俱進的新形象,被承載和折射不同時代的不同意義。

但無法否認的是,隨著60多年以來影視劇對黃飛鴻形象的打磨和塑造,這個傳奇人物已經成為了華人心中一座無法撼動的精神圖騰,他是屬於時代的俠者,是具有古典審美主義的英雄,他所被賦予的理想主義,是中國人禮、義、廉、智、孝傳統美德延續的寄託,也正因如此,熒幕上的黃飛鴻有著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獨特魅力。相信隨著華語電影的發展,黃飛鴻這個經典形象仍會一直傳承下去,然而如何隨著時代的變遷重塑黃飛鴻,這也是未來電影人需要去認真思索的命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麵包雲 的精彩文章:

《珠光寶氣》:旺夫的前提是自旺,自帶熱量,摩擦才能更旺
讓人熱血沸騰欲罷不能的15部電影強勢推薦,果斷收藏起來看
那些令你血脈賁張、荷爾蒙爆棚的美劇,這幾位性感的女主角,你一定忘不掉!
「復聯4」之後 漫威電影宇宙可能重啟

TAG:麵包雲 |

您可能感興趣

隻言片語,禮讚40年變遷史
金寨名勝系列之響山寺 探秘千年古寺風雨變遷故事
63年:火星地圖變遷史
20年蜘蛛俠變遷史,完美詮釋逆生長,4年後模樣荷蘭弟都沒法演
天津70年區劃變遷,地圖形狀從煎雞蛋變大海馬
攝影家鏡頭記錄銅川40年婚俗變遷
古巴發展80年,藝術史中窺變遷|古巴·文化
從衛星看唐山市30多年變遷
吳孟達銀幕30年形象變遷史:杜琪峰口中的「爛泥」終成演技之王
賀歲檔四十年變遷史
西藏小趨勢:四組數據里的60年變遷
從《萬曆十五年》看明朝變遷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家鄉巨變徵文選:橋的變遷
古天樂再戰劉德華:20年情義見證香港電影變遷
從衛國戰爭到80年代,蘇軍遭遇戰鬥學說40年的變遷
一顆松樹15年的變遷
太升南路30年,從輝煌到落寞的變遷
滇越鐵路百年變遷:穿越米軌時光 復活文化記憶
一棵赤松6年的變遷
歲月變遷,中國古代詩人朝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