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上海出版的小說里,琉璃廠常被譏諷為北京腐敗的象徵

清末上海出版的小說里,琉璃廠常被譏諷為北京腐敗的象徵

林語堂寫《迷人的北平》,說這裡是「商人的天堂」,因為滿街都是書籍和古玩。總之,民國時代,北平常常被稱為「文化城」,這個稱號的獲得,除了受惠於遍布全城的大學和圖書館外,以琉璃廠為代表的書肆,不能不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北京的好處和壞處,大約在外地人眼裡是最明豁的。不過「各花入各眼」,各人感受到的北京也不盡相同。清人李慈銘《越縵堂日記》對京城極盡嘲罵之能事,唯獨提出「三尚可」:「書尚可買,花尚可看,戲尚可聽。」這三者,都是沾了帝都的光,奇花異卉,伶戲百工,自然搜羅天下,與別不同。

新文化運動以後,文化格局時移勢易,文人看北京的眼光有了很大改變,如京戲,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魯迅嫌它是「士大夫奪取民間的東西」,「俗眾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來」(《略論梅蘭芳及其他》)。周作人則是「總覺得與八股鴉片等有什麼關係,有一種麻痹性」(《北京的好壞》)。至於花,倒是有專門去看的,但總也無復當年的風雅。《魯迅日記》1913年5月5日有關於看花的記載:「下午同許季巿往崇效寺觀牡丹,已頗闌珊,又見惡客縱酒,寺僧又時來周旋,皆極可厭」,10日又記往以花著稱的法源寺,仍然是「比至乃甚囂塵上,不可駐足,便出歸寓」。吳虞日記里也記著1921年5月12日「過白紙坊崇效寺看牡丹」,竟然也是「大風揚塵、黃埃蔽天,極以為苦」。看來新文化人於花事沒有什麼緣份。

唯有「買書」這一項,北京向來為全國首選,也從來為全國的讀書人所嚮往。如張次溪所言:「北京書市,著聞全國,以善於搜訪古本舊籍為其唯一之特點。蓋他處雖亦有收售古書之書肆,而北京之書肆,不獨搜集北京之書,亦收全國各處之肆之書也。」

清末上海出版的小說里,琉璃廠常被譏諷為北京腐敗的象徵

北京訪書最好的去處,康雍之時是慈仁寺,「只向慈仁寺里尋」的典故大家都喜歡徵引:據說逢會之期,要謁見大文豪王漁洋,只有在慈仁寺書攤才能如願。這倒像如今小資喜歡的說法:「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乾嘉之後,購書聖地當推和平門外的琉璃廠。慈仁寺的書市移往琉璃廠,據說一是因為康熙十八年的大地震,二是因為琉璃廠附近各省各縣會館的興盛。不過琉璃廠興盛的最大推動力,還是乾隆年間《四庫全書》的編纂。這項大工程導致全國的圖書都湧進北京,湧向琉璃廠。翁方綱《〈復初齋詩集〉自注》中記錄了當時四庫全書館的工作方式:「每日清晨諸臣入院,設大廚供茶飯,午後歸寓,各以所校閱某書應考某典,詳列書目,至琉璃廠書肆訪之。是時江浙書賈,奔輳輦下。」李文藻寫《琉璃廠書肆記》是因為作者進京「引見」,「居京師五月余,無什應酬,又性不喜觀劇,茶園酒館,足跡未嘗至。惟日借書抄之,暇則步入琉璃廠觀書」。其時琉璃廠為進京客居的官吏和舉子提供的服務功能可見一斑。

清末上海出版的小說里,琉璃廠常被譏諷為北京腐敗的象徵

戴璐《藤陰雜記》稱:「近程魚門移居,以詩寄袁太史,有『勢家歇馬評珍玩,冷客攤錢問故書』之句,袁笑曰:此必琉璃廠也。」可以見得清代琉璃廠在外地文人想像中的形象。

清末風氣大變,以舊書為特色的琉璃廠頗受衝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負曝閑談》中都提及琉璃廠,但是這些出版於上海的小說描寫琉璃廠都帶有一種譏諷的色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二、七十三回中寫到的琉璃廠書肆,除了會為官吏尋找《肉蒲團》、《品花寶鑒》之類的書,就是排擠新式書販。書肆老闆不大喜歡從南方來的石印書,倒不是因為不暢銷,而是「賣不出價錢」,從反面說明了琉璃廠之前做的都是舊書大生意。《負曝閑談》的第八回,借從上海來的周勁齋的眼光看去,琉璃廠只是賣「字畫、古董、珠寶玉器」,好不容易有一家標明「代辦泰西學堂圖書儀器」,可掌柜的慎重其事取出的,不過是本「珀拉瑪」,即語法書,掌柜的還吹噓「要是能夠念通這本書,就可以當六國翻譯」,這在「到過外國」的周勁齋眼裡,是多麼的淺陋可笑!所以他「一聲兒不言語,望外就走」。當時北京已經有了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新式書店,但往往只能開在琉璃廠附近,中心地帶仍然而是古舊書的天堂。琉璃廠在這些小說里被當作象徵北京腐敗的符碼,琉璃廠書肆在「新黨」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雖然如此,「五四」之前,新文化人對琉璃廠的興趣還是不小,魯迅1911年致許壽裳信中問及「北京琉璃廠肆有異書不」,而他應蔡元培之召赴京,1912年5月5日抵達,12日即到琉璃廠,「歷觀古書肆」,這早已是膾炙人口的雅事。其實比他更心急的人還有。1921年吳虞應北京大學聘來京,5月7日晨到埠,11日就「順道往琉璃廠書鋪一覽」,發現「好書甚多」。林語堂寫《迷人的北平》,說這裡是「商人的天堂」,因為滿街都是書籍和古玩。總之,民國時代,北平常常被稱為「文化城」,這個稱號的獲得,除了受惠於遍布全城的大學和圖書館外,以琉璃廠為代表的書肆,不能不說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清末上海出版的小說里,琉璃廠常被譏諷為北京腐敗的象徵

林語堂

當時北京城內賣舊書的地方不少,東安市場,西單,隆福寺,都是書肆集中之地。但琉璃廠書肆規模最大。商鴻逵對此有過比較詳實的介紹:


北平的舊書肆區,在老年,就我所知,有一廠二寺,廠即琉璃廠,它是具有幾百年歷史的,迄今未衰。「廠肆」二字在中國藏書史上至少是免不了要提提的一個名詞吧。二寺即慈仁寺與隆福寺,慈仁寺(今名報國寺,在宣武門外)在清初頗興旺,順康間人筆記中常見述及,如今卻是連一些書影兒也沒有的了。隆福寺起初只是些書攤,每逢會期,趕來攤賣,現在發展的也不下二十家店肆了,其中還有幾家規模夠大的。記得去年南方某書店來北平採購舊書,先到隆福寺,進入一家,驟睹琳琅滿目,便揀選了些,又進一家,又買了些,頃刻用去數千元,後來又到琉璃廠,見藏書之多且十倍於隆福寺,未見大買,囊資已盡,遂讚歎叫絕而返。(《北平舊書肆》)

不過,「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家,筆觸便很少涉及琉璃廠書肆(並不代表他們生活中不去那裡買書),即使偶爾提到,不是僅僅將其作為老北京風情之一種,就是將其視為藏書家和外國人的禁臠。如上引的商鴻逵文中也說:「什麼考究版本的鑒賞家,愛往舊書堆里鑽的大學教授,附庸風雅的買書者,僑居我邦、研究所謂『漢學』的洋人等等,都算是廠肆的當期主顧。」

這種觀感,當然與琉璃廠書肆的經營方式和服務對象有關,但也根基於新文學作家往往將琉璃廠看作傳統文化一道殘留的風景,自然地加以拒斥的心態。比較典型的是老舍的描述:

不大愛西單牌樓,書少……東安市場較比好一些,雖然也亂,可是有不少的書……琉璃廠更好,可是我不常去;我不敢動那些比鈔票還貴的老書頁,怕給扯碎。老書使人的手不敢使勁;使人臉上的血往下降,因為書紙是那麼慘白或焦黃;使人的眼睛懶惰——字那麼大,用不著打起精神去看。還有呢,老書使我覺得惆悵,徘徊,忘了前進;老時代的智慧彷彿阻止住我自己的思想。琉璃廠像個巨大的古墓,有些鬼氣;晚間就更不敢由那兒走了。

現代的新青年不大樂意沾染這麼一個老古董,在他們眼裡,這裡「等於是北平的文化街」,是要有「余資閑情」才能光顧的地方。林海音回憶說:「我有幸在北平成長的二十五年間,倒有將近二十年是住在這條全國聞名的文化街附近,我對這條街雖然非常非常的熟識,可惜不學如我,連一點古文化的氣息都沒熏陶出來!……我是一個接受新式小學完全教育的小孩,在這條古文化街過來過去二十多年,文人學者所寫舊書鋪的那種情調氣氛及認識,我幾乎一點兒也沒有沾過。」(《家住書坊邊》)韋君宜則談到她年輕時受孟心孫影響,對古典文學發生興趣,也學會了到琉璃廠舊書店去選購線裝書,「書店的夥計用驚異的眼光看著這個跑來翻古書的少女」。不過,她上了清華大學後,也就投身革命,「再沒有心腸去念線裝書」,也就與琉璃廠斷絕了來往。生長於北京的文人尚且如此,就無怪乎迷戀鄉土的沈從文、蹇先艾等人對琉璃廠的「視而不見」了。

清末上海出版的小說里,琉璃廠常被譏諷為北京腐敗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維體育 的精彩文章:

《戰狼2》火爆全國,背後到底是為什麼?
從貴族少女到無臉刺客,她才是《權力的遊戲》中最牛逼的女人
寶寶突然變得特別纏人,寶媽很奇怪,看了監控後才知道真相!
雅和婦兒報喜 8年不孕,一次碘油造影就懷孕!
一位產科男醫生辛酸自述:你真的理解我們在接生時的心理活動嗎?

TAG:卓維體育 |

您可能感興趣

被《香蜜》里的楊紫美到窒息,連原版小說的都放棄的我誓要扒一扒「小雪」的變美之路
被《香蜜》里的楊紫美到窒息,連原版小說的都放棄的我誓要扒一扒「小雪」的變美之路~
常出現在小說里的彼岸花和屍香魔芋,你見過沒有
被黑的最慘的古代將軍,本是宋朝的開國大將,卻被一本小說變成奸臣
拍一部撲一部的南派三叔小說,終於在沙海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熱血玄幻巨制《武動乾坤》新鮮出爐,網友:還不如看小說!
這部小說主角壞出新高度,到了頭上冒煙的地步,但仍被稱為經典
六本非常出色的網路小說,第五本被譽為仙俠小說中難得的精品之作
小說:出獄後的報復
《鬼吹燈》幾度翻拍,靳東、陳坤、趙又廷,誰更貼近原著小說?
路邊常見的「刺蘋果」是武俠小說常出現的毒草,也能入葯治病
又一部東野圭吾的小說被搬上銀幕!
小說:碰瓷的下場
官場小說:出軌
中國古代小說是脆弱的,但《紅樓夢》卻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網路上最火的五本歷史小說,都是絕佳之作,終於不用抱著《唐磚》看了
小小說:神奇的風水
小說:被打出名的「小三」
金庸的小說,古龍的小說,梁羽生的小說,同樣的江湖不一樣的俠客
玄幻小說《馭靈女盜》:蘇瞳一夜之間從雲端墜入黃泥,被迫流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