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微健康|今日處暑:多事之秋,記住這些養生之道!

微健康|今日處暑:多事之秋,記住這些養生之道!

來源:根據中醫養身整理

今日處暑

其實

處暑可以稱為「出暑」

就是告訴你

夏天和炎熱在今天以後就過去了

呼呼的冷風和冰雨就要在臉上啪啪地拍了……

你們還渾然不覺

處暑簡歷

中 文 名:處暑

代表寓意:表示炎熱暑期即將過去

氣候特點:氣溫下降,秋老虎,雷暴

風俗活動:放河燈、開漁節、潑水習俗

風俗食物:吃鴨子

三 候:鷹乃祭鳥;天地始肅;禾乃登

養 生:滋陰潤燥

今天是處暑節氣。「處」含有終止之意,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

飲食篇

1

滋陰潤燥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處暑時節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防止燥邪傷害人體陰液。

菠菜 補肝益腎 開胸潤燥

推薦美食:芝麻菠菜

原料:鮮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鹽、香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凈,在開水鍋中滾燙一下,撈出浸入涼水中,涼後撈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盤內,分別加入鹽、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再將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蓮藕 涼血補脾

如果取生津涼血功效,可將生鮮藕切片或小塊,用榨汁機榨汁飲用;

如果取補脾功效,可以在煲湯的時候多放些蓮藕,比如鴨肉燉藕、蓮藕排骨湯、蓮藕豬蹄湯,都有不錯的秋補效果。

2

朝朝鹽水 晚晚蜜湯

秋燥耗傷人體津液,易造成陰津虧虛。不少中老年人會感到口鼻乾燥、咽干口渴、皮膚瘙癢、大便乾結等。

可以嘗試「一咸一甜」的方法。在白開水中加少量鹽,少量多次飲用,可減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潤肺、養肺的作用。

此外,還有幾道最適合處暑食用的的茶、飲、湯、粥,一起來看看吧。

蓮子芯茶 清心安神

蓮子芯能幫助降壓,還有清熱、安神、強心、排毒的功效。

每天取蓮子芯3~5克,開水沖泡後當茶飲用。

蜂蜜飲 潤肺養肺

營養專家認為,蜂蜜是集全部營養與一身的天然食品,不僅可以外養肌膚,還內養腑臟。

挑食標準:應挑選氣味純正、有淡淡的花香,顏色成透明或半透明,挑起可見柔性長絲而不斷流者。

食而有道:存放蜂蜜不要用金屬及塑料的容器。沖服蜂蜜的水溫最好不超過60℃。食用蜂蜜的最佳時間為飯前0.5-1.5小時或飯後2-3小時。

百合銀耳蓮子湯 健脾和胃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蓮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後,沖洗乾淨。蓮子浸泡4小時,沖洗乾淨。將百合、蓮子置入清水鍋內,武火煮沸後,加入冰糖,改文火續煮4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蓮子、百合安神養心、健脾和胃;銀耳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三者搭配可緩解這個季節口燥、咽干、失眠的癥狀。

粳米山藥粥 補脾暖胃

粳米,健脾胃、補中氣。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B、煙酸、抗壞血酸、胡蘿蔔素等營養物質。二者搭配能補脾暖胃、清心安神、補中益氣,助五臟,強筋骨。

3

少辛增酸

秋季里有一個著名的養陰法則,叫「少辛增酸」。意思是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

「望梅止渴」的故事說明酸性食物具有非常強的滋陰效果,甚至還沒吃到嘴裡,潤燥的效果就已經出來了。

應季水果 食酸潤燥

所以處暑時節要多吃應季的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

別小看小小的葡萄,吃它可有著許多好處:

研究表明,葡萄皮和葡萄籽中含抗氧化物質白藜蘆醇,對心腦血管病有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葡萄中的類黃酮可抗衰老。食用葡萄皮,有益於局部缺血性心臟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的健康。葡萄表皮顏色越黑,含黃酮類物質越多,對保護心臟作用更好。

葡萄的最佳吃法是洗凈連皮帶籽嚼完咽下,否則營養將損失大半。一起來看看如何快速又乾淨的清洗葡萄吧:

1.在盆中加入適量清水,再加一勺麵粉攪拌均勻。

2.靜置2分鐘後,用手拎著葡萄的柄,在水中輕輕擺動。

3. 等到麵粉水變渾濁時,將葡萄取出,再用清水沖一下,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起居篇

每天多睡一小時

早睡早起,保養秋收之氣。晚上9、10點就可以入睡,以順應陰精之收藏,以養「收」氣;早上6、7點起床,以順應陽氣舒展,使肺氣得舒。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順應時節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

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是非常實用的生活諺語,「春捂」是為了幫助氣血走表散熱,促進陽氣生髮;「秋凍」是為了氣血入里保存熱量,促進陽氣潛降。

因此,處暑後要使身體有一些涼意,不要天一冷就馬上全副武裝,「秋凍」更利於適應和抗禦即將到來冬天的嚴寒。

但在秋凍時要注意腹部、足部保暖。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

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

因此,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注意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腹部受涼。

多曬太陽抗秋乏

很多人容易感到秋乏,這其實是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表現。入秋後,日照時間減少,褪黑激素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緒因而低沉,所以要增加陽光的照射,晴天時多到戶外散步,每天保證半小時。

4

心宜平靜

處暑燥熱,飲食是一面,更重要的是要時時觀照內心,調整心境。內心守靜的方式有很多種,盤腿靜坐、卧禪數息等都是幫助我們內視己心,滌除蕪雜,從而復歸於平靜的好辦法。

選擇一個愛好,諸如書法、篆刻、古琴或太極等,都能幫助我們修身養性。慢下來,靜下來,才能更好地順應自然,與天地同生。

運動篇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平時多運動是必不可少的,但要適量。處暑是豐收的節氣,植物果實成熟,戶外風景迷人,此時很適合外出郊遊散心。

溫馨提醒

運動方面,不要劇烈出汗,汗太多會耗傷陰液,我們說秋冬要養陰,所以運動時不要劇烈出汗,要及時補充水分。

散步

可以做一些深長呼吸的運動項目,比如說散步,體操,健身氣功,太極拳等等。

多伸懶腰

平時多伸懶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即使在不累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輕鬆。

這是因為,伸懶腰能適當增加對心、肺的擠壓,促進心臟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腦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適。

常梳發

頭部有多個穴位,經常梳理頭髮可以擴張皮下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頭腦清醒,並且消除疲勞。

可以「指」為梳,對頭髮和頭皮進行的按摩。雙手伸開,用手指指尖觸及頭皮,順經絡走向從前額正中開始,以均勻的力量向頭頂、枕部、頸項順序梳理。

「笑」,是養肺諸多方法中最廉效的一種。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

人在笑中會不自覺的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且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有適當的協調作用。

防病篇

皮膚瘙癢要養肺

一到秋天,由於氣溫下降,加上多風,氣候變得乾燥,很多人都會感到皮膚變粗,甚至出現瘙癢。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光靠外搽潤膚是不夠的,「外病」也要「內治」,皮膚的毛病還要靠養肺來調。

在秋天除了多喝水以外,還宜多喝粥、豆漿,多吃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要盡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秋梨

特別是秋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清燥等功能。

預防感冒

處暑之後的天氣經常會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較大,雨前氣溫偏熱,雨後氣溫偏涼,外出不要只穿一件過薄或過厚的衣物,可以疊穿兩件以上衣物,便於隨時調整。

早晚溫度較低和睡覺時,要護住胸背。因為五髒的腧穴都彙集於背部,如果邪風侵入,容易患病。

小動作:防感冒

按迎香穴

取穴: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

手法:擦熱拇指,用拇指外側沿鼻樑、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後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組。

按扣肺俞穴

取穴: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手法:兩手握空心拳,輕叩肺俞穴數十下,左右交替。

此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助於體內痰濁排出,且可以通脊背經脈,預防感冒。

處暑時節已來到,

早晚溫差拉開了,

增減衣物防感冒。

秋意漸濃防秋燥,

多喝開水火氣小。

多吃水果睡午覺,

飲食清淡休息好!

本期編輯:姚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今日白露,吃三寶,做三事,記住兩個字,秋冬健康,更長壽!
小寒,陰邪最盛,養生記住這六點,健健康康到明春!
今日夏至,要想少生病,記住這十點!
寒露時節,做好「三防」,記住「兩句話」,安度「多事之秋」!
「925丨健康」明天白露!最容易生病的日子來了!養生記住三字經,秋冬家人最安康!
復旦患癌女博士生命日記,記住這「4個」因素!想健康,就避開!
夏天,是痛風的「高危期」,醫生警告:這四件事應該少做,記住!
早春養生,記住8個「第一」!健健康康過好春天!
記住:為人之道,就這六種!
今日立冬,養生記住吃三白,飲四湯,食五物,養好身體,少生病!
冬天是老人的危險季節,這些事情要記住!
秋天養生別養病:記住少做3事,多吃2食,秋冬不用愁!
春季養肝黃金期,日常記住這3件事,養肝護肝,事半功倍!
夏季養生,記住這些「最佳」跟「最怕」
忠告:三伏天養生要防寒!更年期記住「冬病夏治」,可惜你不知道!
秋季養生,吃飯前記住這幾句話,可以少生病啦
明日立秋,吃三寶、做三事,記住一個字,不怕秋老虎,冬季少生病
立秋吃什麼?記住以下這幾條,過個健康秋天!
健康|處暑之後,最容易生七種病!養生重點一定記住這個字!
今日處暑,記住5個「防」,6個「怕」,健康不生病!為家人看看